『薄姬』吕后和戚夫人斗得惨烈,可谁的儿子也没坐稳皇位,却为她做了嫁衣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史中 , 帝位永远是权力斗争的焦点 , 而后宫则是这斗争最主要的战场 。被皇帝宠爱的女人 , 都希望给皇帝生儿子 , 生了儿子就希望自己的儿子今后当皇帝 , 母凭子贵 , 如果那样总算是对红颜逝去 , 深宫怨怼的凄楚有了回报 。所以皇帝的女人们 , 为了争储可以用尽阴谋诡计 , 为了将自己的儿子推上至尊之位 , 不惜掀起腥风血雨 。
这其中 , 吕后与宠妃戚夫人之间那惨绝人寰的较量 ,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不过 , 有没有不曾参与过残酷的宫斗 , 直接从他人的斗争中得利 , 就把儿子推上了皇位 , 并且儿子在执政之后还被后人称颂 , 属于特别有作为的那种皇帝的呢?不瞒您说 , 还真有 , 而且这个皇帝的母亲 , 与吕后和戚夫人还是同一代人 , 同为刘邦后妃的薄姬 。

『薄姬』吕后和戚夫人斗得惨烈,可谁的儿子也没坐稳皇位,却为她做了嫁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天生贵相 , 却命运坎坷的薄姬 , 始终怀着一颗与人为善、与世无争的心
薄姬的母亲是战国时代魏国的宗亲 , 也算是有个与贵族沾亲带故的出身 , 她的第一任老公名叫魏豹 , 是魏景湣王的儿子 。当年天下诸侯群起反秦之时 , 魏豹也拉起了一支队伍自称魏王 。原本魏豹与刘邦是战略合作关系 , 但是在楚汉相争的前期 , 项羽一度占据了上风 , 这让魏豹的立场产生了摇摆 。
恰逢此时 , 薄姬的母亲请了一个名为许负的人给薄姬算命 , 许负断言薄姬为大贵之命 , 将来必生天子 。魏豹一听大喜 , 既然自己的老婆能生下天子 , 那就说明自己能当上皇帝啊 。于是铁了心背叛了刘邦 。不过这个决定导致的结果非常悲惨 , 刘邦逆转形势得胜 , 魏豹被杀 , 薄姬因为貌美 , 被刘邦纳入后宫 。
刘邦身边的女人多了去了 , 纳薄姬的事情 , 他一转身就忘了 。《史记》中对这件事情的记载是:“岁馀不得幸” , 也就是刘邦把薄姬从魏豹那里带回来 , 就往后宫里面一扔 , 一年多都没有搭理她 。

『薄姬』吕后和戚夫人斗得惨烈,可谁的儿子也没坐稳皇位,却为她做了嫁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过薄姬心态好 , 人缘也好 , 在人人自危的后宫里居然交到了两个朋友 。这两个闺蜜一个叫管夫人 , 一个叫赵子儿 , 这姐俩儿居然都混成了刘邦的宠姬 。本着姐妹有福同享的原则 , 这姐俩儿在刘邦面前为薄姬叫屈 , 还搞得刘邦有点过意不去了 。
《史记》记载:汉王心惨然 , 怜薄姬 , 是日召而幸之 。
不过刘邦这一次走过场似的临幸薄姬 , 确实改变了薄姬的一生 。虽说后来刘邦再没有去找过薄姬 , 但是这一晚薄姬却中了大奖 , 怀上了龙种 , 十个月后生下一个男孩 , 取名刘恒 , 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
有人说薄姬能生下汉文帝 , 完全就是命好 。要我说 , 虽然事情是有偶然因素 , 但也有其必然的道理 。如果薄姬不是一个生性淡泊达观的人 , 自然不会甘于后宫的寂寞 , 不甘寂寞恐怕就会加入争宠的大军 , 加入争宠的行列 , 就需要时时处处与所有后宫为敌 , 也就交不到管夫人、赵子儿这样能为她仗义执言的闺蜜 , 也就没有打动刘邦的机会 。
或者有人说 , 真能争宠的话 , 那生下龙种的机会岂不是更大?可要知道 , 凡事都有风险 , 后宫之争充满腥风血雨 , 机关算尽的戚夫人和儿子赵如意难道不是最好的反面教材?踏进这趟浑水 , 那可真是每日在风险中赌命了 。
【『薄姬』吕后和戚夫人斗得惨烈,可谁的儿子也没坐稳皇位,却为她做了嫁衣】
『薄姬』吕后和戚夫人斗得惨烈,可谁的儿子也没坐稳皇位,却为她做了嫁衣
文章图片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二、虽然不争 , 但如果要把薄姬看成一个没有想法的傻瓜 , 那可是大错特错了 。笔者认为作为后宫的弱势群体 , 薄姬表现出了高超的生存智慧 。不要说在后宫 , 即便是现代社会的职场中 , 一个人要完全保持中立 , 不站队 , 不被拉拢 , 即便周旋于互相对立的两方 , 也能始终维护好与双方的关系 , 容易吗?不仅不容易 , 而且相当考验人的定力和智商 , 但是不起眼儿薄姬做到了 , 你佩服不?
在薄姬和刘恒不显山不露水的时候 , 吕雉和戚夫人的储君争夺战进行得如火如荼 。戚夫人仰仗刘邦对自己的宠爱 , 动了让刘邦废黜太子刘盈 , 让自己的儿子刘如意继位的念头 。如果这样 , 吕后母子日后的结果 , 怕只能是死在戚夫人母子手里了 。
好在吕后在朝中重臣中的影响力不弱 , 在重臣的力保和张良的点拨下 , 最终请出商山四皓 , 让刘邦认清太子根基已经稳固的现实 , 为了维持朝局的稳定 , 最终没有废黜刘盈 。后人都说吕后太过残忍 , 用灭绝人性的方式对待戚夫人 , 但是残忍是政治斗争的本质 , 如果位置转换 , 戚夫人成了胜利者 , 她会饶过吕雉母子吗?所以 , 戚夫人在动了争储的念头时 , 就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

『薄姬』吕后和戚夫人斗得惨烈,可谁的儿子也没坐稳皇位,却为她做了嫁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受宠的斗得不亦乐乎 , 不受宠的日子也不好过 。因为不被刘邦待见 , 薄姬和刘恒即便身为后妃皇子 , 也会经常吃不饱饭 , 为了儿子 , 薄姬经常拉下脸面 , 去御膳房讨各宫撤下来的剩饭剩菜给儿子果腹 。
其实薄姬也可以过得不这么惨 , 吕后和戚夫人 , 如果她决定选边站 , 成为其中一方的心腹或帮手 , 应该都会得到照拂的 , 但是薄姬宁可要饭也不站队 。或许魏豹的教训 , 令她难以忘记 , 如果当初魏豹不是立场摇摆 , 也不至于家破人亡 , 令她成为不受刘邦待见的后宫 。或许她深知以自己的身份和力量 , 如果不隐忍低调 , 很难在暗潮涌动的后宫政治中生存 , 所以干脆冷眼旁观 , 谁也不招惹反倒更容易自保 。
或许是薄姬内心的善良 , 让她选择了这种人畜无害的策略 , 或许是她真的熟读黄老 , 拥有在逆境中隐忍的智慧 , 或许是她这种淡泊名利 , 与世无争的心态 , 打动了冷酷的吕雉 。吕雉在清算了戚夫人党羽后 , 就开始对刘邦的后宫宠妃进行报复 , 却唯独放过了薄姬 , 给刘恒封了个代王 , 让他们娘俩去封地过安稳日子了 。

『薄姬』吕后和戚夫人斗得惨烈,可谁的儿子也没坐稳皇位,却为她做了嫁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有人说吕后与戚夫人的斗争 , 结果两个人都不是胜利者 , 真正笑到了最后的是薄姬 , 得到利益的是汉文帝刘恒 。可是正如人们常说的: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作为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 汉文帝被后人称道 , 而这其中除了运气 , 更多的是厚积薄发的实力 。
戚夫人败了 , 输得一无所有、死得惨不忍睹 。可是杀了刘如意 , 收拾了戚夫人的吕雉真的就赢了吗?残酷的斗争和欲望的膨胀 , 让吕雉早已成了一个心理扭曲的变态女人 。为了向亲生儿子汉惠帝刘盈炫耀自己的“功绩” , 竟带着胆小懦弱的刘盈去看已经成为“人彘”的戚夫人 , 刘盈接受不了眼前的惨状 , 被吓得精神失常 , 不久就去世了 。
失去亲子的吕雉 , 又扶刘盈的长子刘恭登基 , 后来刘恭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是被吕雉所杀 , 言谈之中流露出复仇之意 。杀人成性同时也胆战心惊的吕雉 , 只能将刘恭先废后杀 , 随后为了便于自己专权 , 又把听话的常山王刘义扶上位 , 只是在她死后 , 权倾一时的吕氏家族 , 被周勃、陈平为首的功臣集团铲除 , 刘义也被废被杀 , 吕后殚精竭虑维持的权力核心 , 最终也是以土崩瓦解收场 。分页标题

『薄姬』吕后和戚夫人斗得惨烈,可谁的儿子也没坐稳皇位,却为她做了嫁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就在吕后忙着杀皇帝 , 功臣们着急推翻吕氏集团的时候 , 薄姬带着刘恒远离了是非之地长安 , 在千里之外一心一意地治理着自己的封地 , 代王仁德能干 , 在代这个地方很有口碑 , 受到百姓们的爱戴 。
铲除吕氏一族后 , 周勃、陈平就开始为新皇帝的人选头疼 。选这个皇帝不容易 , 起码要满足三个条件:
要与刘邦的血缘近 , 但又不与吕氏沾边 , 可吕后专权的时候 , 有点能力的后妃之子 , 大都被迫害至死了 。
为了防止太后和外戚专权的悲剧重演 , 皇帝需要是位有政治见解的成年人 , 而且皇太后的家世不可以太显赫 , 更不可以涉入朝局 。
这个皇帝得有能力 , 有口碑 , 不能是个窝囊废 。
反复推敲下 , 只有代王刘恒最适合 , 于是大家统一意见 , 天下归心 , 同迎代王返回长安登基 , 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文帝 。这下好了 , 吕雉和戚夫人打成乌眼鸡似地争夺的皇位 , 落到了从不掺和事儿的刘恒身上 , 薄姬也顺顺当当地成了薄太后 。

『薄姬』吕后和戚夫人斗得惨烈,可谁的儿子也没坐稳皇位,却为她做了嫁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汉文帝与后来的汉景帝时代 , 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 , 是一个与民休息 , 发展经济的时代 , 是一个为汉武帝做出丰功伟绩积攒坚实国力的时代 , 而作为新时代开创者的汉文帝 , 功绩始终被后世颂扬 。
汉文帝被封为代王 , 离开长安城的时候 , 还是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孩子 , 而返回长安登基时已然是二十多岁的有为青年了 。史书评价汉文帝宽和、仁厚、生活节俭、处事不张扬 , 善于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意见 。
虽然出身皇家 , 但刘恒始终是一个没有父亲陪伴的孩子 , 而要将一个孩子培养成材 , 同时还具备如此之多的优秀品质 , 可见他的母亲薄姬付出了很大的心力 , 可以说“文景之治”的开创 , 薄太后功不可没 。
很多人都说薄姬和汉文帝母子 , 能够不争不斗 , 在远离权力中心的情况下登上人生巅峰 , 实在是因为运气太好 , 但是如果你细品个中滋味 , 就会发现整个过程中 , 无不浸透了薄姬的隐忍与苦心 , 她和刘恒更像是春寒料峭时 , 破土而出 , 逆势成长的大树 , 若能在某一个春天繁花如锦 , 必有习习春风向它吹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