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死他乡@战国名将华夏“德圣”,却被君王猜忌,奸臣陷害,最终客死他乡

千古江山 , 英雄无觅 ,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 风流总被 , 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 寻常巷陌 ,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 金戈铁马 , 气吞万里如虎 。
元嘉草草 , 封狼居胥 ,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 望中犹记 ,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 佛狸祠下 ,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 , 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报国无门 , 空有一腔热血 , 却因为政府的无能而只能黯然感叹 , 他知道 , 并非前不见来者 , 自己并不是孤独的 。当年的孙仲谋 , 谈笑间樯橹灰飞 , 是何等的快意恩仇 , 可是历史上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 昔日的廉颇虽然名重一时 , 不也是经常为赵王所猜忌 , 为馋臣所不容?

客死他乡@战国名将华夏“德圣”,却被君王猜忌,奸臣陷害,最终客死他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赵悼襄王
不久之前 , 就因为秦国的反间计 , 让廉颇被赵括所代替 , 最终长平兵败;而现在 , 赵国已经走投无路了 , 赵王只能继续信任廉颇 。可是一旦危急过后 , 廉颇的命运又会怎么样呢?
公元前247年 , 秦王嬴政登基即位 , 两年之后 , 一直重用廉颇的赵孝成王死去 , 其子赵悼襄王顺势即位 。
【客死他乡@战国名将华夏“德圣”,却被君王猜忌,奸臣陷害,最终客死他乡】赵悼襄王生年不详 , 卒于公元前236年 , 嬴姓 , 赵氏 , 名偃 。本来 , 赵孝成王的位子 , 应该由尚在秦国做质子的太子即位 , 但是在大臣郭开的帮助下 , 赵偃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赵国君主 。
这种做法当然会引起许多太子派系和忠君派系的反对 , 廉颇便被认为是赵孝成王派系的一员 。
当然 , 赵悼襄王是有实现其理想的主观条件的 , 他虽然即位比秦王晚了两年时间 , 但是他并不和秦始皇一样 , 做了长达8年时间的傀儡君主 。因为在他即位之初 , 便大肆打击权臣 , 集中全国权力于一身 。
而廉颇就是赵悼襄王的首要打击对象 。

客死他乡@战国名将华夏“德圣”,却被君王猜忌,奸臣陷害,最终客死他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廉颇与奸臣郭开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 就在赵国的国力得以恢复 , 廉颇也下定决心辅佐君王 , 准备重现赵国的辉煌之时 , 奸臣郭开出现了 。郭开是赵悼襄王身边的红人 , 早在他还没有登基即位之时 , 郭开就是他身边的亲信 。但是此人却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才能 , 只是擅长溜须拍马 , 是个十足的小人 。
廉颇的性子就如同白起一般:直来直往 , 疾恶如仇 。二人同朝为官 , 结仇生怨也就成了在所难免的事情 。甚至有一次赵王召开宴会 , 廉颇当着众人的面 , 指责郭开的不是 , 由此埋下了一条祸根 。
历来奸臣和昏君总是相伴而生 , 相辅相成的 。故《商君书·修权》中说道:"君好法 , 则端直之士在前;君好言 , 则毁誉之臣在侧 。"正是由于赵王的昏庸无能 , 任用奸佞 , 才让郭开等人有了可乘之机 。
前人之事后人之师 , 白起一生 , 几乎所向无敌 , 却最终败在了范雎的一番言语之上 。今日的廉颇 , 何尝不是面对这种危局?这当然不能全然将责任都归给那些馋臣谗言 , 如果君王能够明人克己 , 不嫉贤妒能 , 馋臣又怎么能够轻易地陷害得了忠臣良将呢?
廉颇自赵惠文王开始 , 紧接着辅助赵孝成王 , 到现在的赵悼襄王 , 可谓三朝元老 。即使再怎么愚钝 , 也知道自己位高权重、木秀于林 , 赵王可能会对其生出戒心和嫌隙的 。

客死他乡@战国名将华夏“德圣”,却被君王猜忌,奸臣陷害,最终客死他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分页标题
赵悼襄王重用郭开 , 消减廉颇
果然 , 赵悼襄王一即位 , 便更加重用郭开 , 廉颇很自然地就陷入了君王惧、佞臣恨 , 朝不保夕的危难环境之中 。不久 , 赵悼襄王便听信了郭开的劝谏 , 解除了廉颇的军事权力 , 革除了他的一切官职 , 以乐乘代替廉颇 。
同时 , 还派遣使者 , 要求廉颇回到邯郸待命 。廉颇自然知道 , 自己只要一回去 , 就很有可能会招致杀身之祸 。义愤之下 , 廉颇遂率领大军攻击乐乘 , 赵军人人敬仰廉颇 , 见主将受辱自然不甘心 , 于是便产生了同仇敌忾之心 。不久 , 乐乘便支撑不下去了 , 只能逃回邯郸 。
此时此刻 , 摆在廉颇面前的 , 有两条路:要么起兵闹事 , 另立新主;要么改朝换代 , 自立为王 。廉颇能征善战 , 威震诸侯 , 对他而言 , 要成就君王大业实在是易如反掌 。但他一不另立新主 , 二不自立为王 , 最终选择了"奔魏大梁"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 , 在此之前 , 便有乐毅奔赵国的先例 , 廉颇去魏国 , 就是为了让赵王能够觉醒 。当初乐毅是燕国的名将 , 曾经率领大军大败东方强国齐国 , 可惜后来燕国新王即位 , 对其心生嫌隙 , 迫使乐毅投奔赵国 。后来齐国田单大败燕军 , 燕国国势危急 , 最终只能遣使来赵 , 请乐毅重新出山 。
廉颇就是想通过此举 , 让赵王能够好好反省自己的过失 , 继而重新启用自己 。只可惜 , "用贤如转石 , 去佞如拔山"(《宋史·刘黻传》) , 任用贤才 , 就像转石头一样容易 , 铲除佞人 , 却像搬山一样艰难 。赵悼襄王刚愎自用 , 怎么可能感受得到廉颇的一片良苦用心呢?

客死他乡@战国名将华夏“德圣”,却被君王猜忌,奸臣陷害,最终客死他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廉颇的一片良苦用心
当时廉颇完全可以去比魏国更加强盛的齐国 , 或者去军事力量较强的燕国 , 何以会选择被白起打得一蹶不振的魏国呢?由此可见 , 廉颇其实是想通过魏国来抗击秦军 , 所以廉颇最终投向了魏国的怀抱 。
魏王也素闻廉颇的贤能 , 同时也知道 , 廉颇身在曹营心在汉 , 不可能为魏国全力卖命 , 所以当廉颇到了大梁之后 , 魏王并没有重用他 。廉颇对这一切 , 也并不在乎 。他所看重的 , 是有朝一日 , 赵王真正能够醒悟过来 。眼下赵国国势日衰 , 秦国也屡次围攻赵国 , 相信不久之后 , 赵国求援的人就会到来 。
不出廉颇所料 , 那个求援的人就是宦官唐玖 。
此人和郭开可谓蛇鼠一窝 , 本身就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 , 加之在此之前 , 郭开便暗中给他送了许多的钱财 , 让他回来之后 , 向赵王说廉颇的坏话 。
于是 , 廉颇失去了扶持赵国的最后一次机会 。
可是 , 廉颇并没有就此失望 , 就在赵王决意不用廉颇的同时 , 楚王悄悄地将廉颇迎到了楚国 , 并封其为大将 , 以图通过廉颇能够使得楚国的军事力量重新强大起来 。廉颇也希望能够借助楚国的军力 , 策应赵军对秦军的行动 , 以减轻赵国的军事压力 。只可惜自楚国迁都之后 , 楚军便人才凋零、士气低落 , 廉颇初来乍到 , 他们自然不服 , 最终廉颇只能无功而失望 。
此时此刻 , 没有人能够明白廉颇的心思 , 他的心中无时不想着能够为赵国的子民做一些事情 , 能够为赵军抗秦承担重任 , 只可惜报国无门 , 只能叹息:"我思用赵人 。"
满怀忧国忧民之心的廉颇 , 最终因为报国无门而只能客死他乡 , 公元前241年 , 这位支撑赵国数十年军事的元老 , 终于在楚国的寿春闭上了眼睛 。

客死他乡@战国名将华夏“德圣”,却被君王猜忌,奸臣陷害,最终客死他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总结
廉颇身为战国名将之一 , 一生征战无数 , 几乎未尝一败 , 攻城略地 , 收徒抗敌 , 为时人所敬仰;为人则古道热肠、仗义执言 , 一旦自己有错 , 则知错就改 , 心胸坦荡 , 为后人所拜服 。分页标题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廉颇:"廉颇一身用与不用 , 实为赵国存亡所系 。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 。"恰如其分地论述了廉颇之于赵国的兴衰荣辱 , 更说明了战国时代 , 人才才是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根本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