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词是在意象中或意象的转换中表达情绪的

?温庭筠《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鶒 , 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 , 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 , 烟草粘飞蝶 。青琐对芳菲 , 玉关音信稀 。
【【】温庭筠的词是在意象中或意象的转换中表达情绪的】
【】温庭筠的词是在意象中或意象的转换中表达情绪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池水
若用传统的欣赏诗歌的方法来欣赏它 , 似乎觉得难以理解 。词中出现的意象一个接着一个 , 意境的转换也很迅速 。粗看好像是杂乱错综地排列在一起 , 真有不可解之感 。而词的结构又流露了一点信息:可能是惦念远在玉关的所爱者 , 似有迹可寻 , 而结构与前面又似断了意脉 。但当我们了解了词心的特性后 , 用此观照分析 , 便觉词意豁然了 。词人描述的是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审美客体 。词中每一组意象构成一个优美的意境 , 词人似乎客观地描述它们 , 但实际都融入了主体的直观感受 。我们把这些直观感受通过审美联想联缀起来 , 于是词的意脉也就清晰可辨了 。前六句组成四个优美的意境 , 其排列并不依照方位 , 而是凭借感受留下的印象 。

【】温庭筠的词是在意象中或意象的转换中表达情绪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词意境
一双嬉戏于溶溶春水的紫鸳鸯很自然地触动了抒情主人公心池的绵绵春情;挂满枝梢、透红欲滴的海棠梨散发出浓醇的春意 , 犹如火红的青春 , 充满了春的诱惑;绣衫遮笑靥的少女 , 活泼与娇羞的情态增添了春的生气;低低回旋在芳草间的飞蝶 , 迟迟不愿离去 , 是对春的痴迷 。其间 , 境的转换虽然很迅速 , 但总体是构成了“芳菲”的美好时节 , 这是抒情主人公在饰有“青琐”的华贵之家的窗口所倚望到的 。而抒情主人公被春的自然气氛触发的春情完全对象化地融合到对春的审美客体的描绘中去了 。

【】温庭筠的词是在意象中或意象的转换中表达情绪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自然唯美
就在触目“芳菲”不能已于兴感时 , 忽有匪夷所思之一念 , 突然醒悟到自己所处的境地 , 于是大有“青琐对芳菲”的无限感慨 。这真是“良辰美景奈何天 , 赏心乐事谁家院!”心头油然升起一种孤独寂寞之感 , 大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不能两全的喟叹 , 转而思念起远在玉关的所爱者 , 进而怨其音信的稀疏与薄情了 。温词是在意象中或意象的转换中表达情绪的 。而人的情绪作为一种心理活动 , 往往是模糊的 , 浮动的 , 若隐若现的喜怒哀乐之间的界限有时也不一定那么分明 , 而且随着审美客体的变换、移动 , 在不断地跳跃 , 情绪的转换往往在瞬间温词的意象若断若续或是错综杂列 , 与情绪的转换或跳跃是一致的 。

【】温庭筠的词是在意象中或意象的转换中表达情绪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温词意境
周济曾评其作“神理超越 , 不复可以迹象求矣 , 然细绎之 , 正字字有脉络” , 是颇为精到的 。温词的审美价值并非是后人牵强附会的有“美人香草”之意 , “全是变化楚骚” , 而是善于把审美主体若隐若现、变化极骤的审美情绪对象化地融合到审美客体中去 , 非常艺术地体现了词心的特性 , 这是温词的独胜之处 。夏敬观在《蕙风词话诠评》中谈到一些文辞至极高之境的作品 , 常给人有“零乱拉杂”之感 , 他认为“只是外表觉得难喻 , 而内极有序 , 非真零乱拉杂也 。”读温词应作如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