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立足资源禀赋,化水害为水利,发展适应性产业,沿淮行蓄洪区探索特色产业扶贫之路 。深水鱼、浅水藕,滩涂洼地种杞柳,鸭鹅水上游,牛羊遍地走……一幅绿色发展的画卷正缓缓铺开 。
杞柳成了“摇钱树” 。张朝玲回来了,带回了一个年产值近2000万美元的柳编厂,带动上百户贫困户脱贫 。
陈家好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龙虾书记” 。每天3万斤龙虾从军台村运往全国各地,全村发展稻虾产业1.3万亩 。
静静的淮河故道上,朝阳从树林中探出头,颍上县王岗镇淮罗村这个有4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迎来新的一天 。
“这里是唐垛湖行蓄洪区腹地,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可以发展水上娱乐,利用滩涂、草地兴建草场 。”52岁的淮罗村党支部书记罗运官谋划着壮大观光休闲农业 。
淮罗村获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淮上草原”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200亩采摘园里瓜果四季飘香 。
“发展产业是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 。”霍邱县委书记刘胜说 。6年间,沿淮行蓄洪区贫困发生率从11.4%下降到0.28% 。
“水口袋”生出“幸福花” 。
百座“孤岛”的蝶变
睡到半夜,朱华芬还是起了身,披着袄子出了门 。举起探照灯,一道耀眼的白光一路照到台子西头,眼前是成堆的砖瓦,遮蔽家门几十年的房子全没了 。
“老头子,真拆了,真拆了!”57岁的朱华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
“大半夜的,你干啥哩?”老伴儿耿保全跟了出来,“这不是做梦呢!”
阜南郜台乡连台子村民朱华芬从出生到出嫁,从没离开过濛洼,但她一度铁了心要把女儿嫁出庄台 。
庄台,沿淮行蓄洪区特有的居住形态,洪水时群众的“保命岛” 。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共有199座庄台,其中濛洼行蓄洪区就有131座 。
“出门一线天,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道出了庄台人居环境的窘迫,户连户、窗对窗,整日不见光,路窄的连棺材都抬不出去,贫困发生率曾是安徽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多 。
“知道啥叫‘拐弯抹角’吗?”朱华芬指着门外,“对着的两家人,各把墙拐切掉20公分,抹出个弧型,板车才能拐弯 。”
【浴“水”重生——沿淮行蓄洪区脱贫纪实】阜南县委书记崔黎清楚地记得自己“两次被怼” 。2012年年三十晚上,他接到村民电话:“跑一千多公里回来过年,家里停电,电视都看不了,你总不能叫俺一家都坐被窝啊!”2015年黄冈镇一个柳编的企业主找到他,“啥优惠政策都不要,您把那条路修了就行!”
那时,阜南户均用电量仅0.83千瓦,连电风扇都带不动,全境只有一条国道和一条省道 。“基础设施跟不上,‘两不愁三保障’只能解决暂时性问题 。”崔黎说 。
稿源:(新华网)
【】网址:/a/2020/0505/gxnews161209.html
标题:浴“水”重生——沿淮行蓄洪区脱贫纪实(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