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与管理.」90后设计师放弃4万月薪送外卖:你以为在胡闹,我却看到了少见的3种思维!


_本文原题:90后设计师放弃4万月薪送外卖:你以为在胡闹 , 我却看到了少见的3种思维!
作者:赵晓璃
来源: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
前几天有这么一则新闻 , 说的是一名90后的小伙子陈建 , 原本做着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 , 身为电影美术设计的他月薪高达四五万 , 然而连轴转的工作强度以及作品很难被认可的心理落差 , 让他感觉自己越来越不像自己了 。
于是在去年 , 陈建毅然辞去了这份工作 , 转行做起了外卖小哥 , 他坦言时间可以自己做主 , 虽然风里来雨里去 , 但是“脂肪肝都跑没了 , 我又变回我自己了 。 ”

「品牌与管理.」90后设计师放弃4万月薪送外卖:你以为在胡闹,我却看到了少见的3种思维!
本文插图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 , 陈建这个举动太过冲动草率了 , 但细细剖析 , 倒是蕴藏着三种少见的思维 。
这三种思维是在我们经手的咨询案例中 , 很多来访者并不具备的 , 也因此 , 很多人在遭遇到类似陈建的困惑时 , 容易纠结乃至举步不前的重要根源 。
01
来访者张磊(化名)也和新闻中的陈建一样 , 做着一份设计师的工作 。
和陈建类似的地方在于 , 张磊也对这份工作中经常加班、被甲方爸爸摧残等这些事情所困扰 , 他一直在犹豫 , 到底要不要转行到其他行业?
而外在杂乱的声音总是让张磊犹疑不决 , 导致他很难做出决定 , 更别谈行动了 。
有时候 , 在他深夜加班就要吐了的时候 , 类似某某某加班猝死之类的新闻总会时不时跃入他的眼帘 , 并且总能让张磊一个激灵 , 分分钟感觉自己再也不能做这份工作了 , 这简直是玩命的节奏啊 。
“嗯 , 这下决定了 , 明天一早就去辞职......”张磊暗下决心 。
第二天 , 张磊踏进办公室打开电脑 , 正在琢磨如何撰写离职申请时 , 设计师群里又炸开了 , 原来 , 是他们一个同行设计师获奖的消息 , 这让张磊受刺激了 , 他觉得如果现在离职太亏了 , 毕竟自己干了好多年 , 万一再坚持坚持积累积累 , 保不准日后也能获得什么奖呢?
“看来 , 现在不是离职的时候 , 还是得自己做出来点成绩再说......”张磊打消了离职的念头 。
可没过多久 , 他的设计稿被甲方爸爸一次又一次打回 , 他实在受不了了 , 就在家人群里吼一句:“这工作真不是人干的!不如送外卖呢!”
很快 , 张磊父亲在群里分享了好几个关于外卖员在送餐途中遭遇车祸的新闻链接 , 张磊看过 , 觉得干啥都有风险 , 算了 , 辞职的事情再等等吧......

  • 就这样 , 按照张磊的话说 , 他自己每天被两股力量不断拉扯 , 一股力量是自己强烈的对本职工作厌倦的情绪 , 另一股力量是来自外部的声音 , 这让他举棋不定 , 更是无法安心工作 。
张磊觉得 , 靠自己一个人大约也分析不出来个所以然 , 不如求助专业人士进行分析 , 这便找到了我们 。
从我们经手的无数案例来看 , 很多来访者都会陷入和张磊类似的困境 。
同样是设计师 , 为什么新闻中的陈建就能果断决定迅速行动 , 而张磊们却总是迟疑不定、举步不前呢?
在我看来 , 在面对差不多的困境时 , 比起张磊们的犹疑不决 , 陈建能做到果断决断迅速行动 , 背后有三种思维在起作用 。

「品牌与管理.」90后设计师放弃4万月薪送外卖:你以为在胡闹,我却看到了少见的3种思维!
本文插图
02
第一种思维 , 叫做“第一性原则” 。
  • 所谓“第一性原则” , 指的是在我们的价值观排序中 , 有没有哪一项是我们在选择工作的时候特别看中的?并且在重要的选择时刻 , 它可以进一步成为我们分析判断的原则?
比如放在新闻中的陈建这里 , 我们不难发现 , 这个小伙子看中的第一性原则叫做“健康” 。分页标题
有了这个原则之后 , 他在进行职业取舍的时候就显得果断多了:如果一份工作超出了自己的身体极限 , 在健康面前 , 收入也好社会地位也罢 , 都可以统统靠边站 。
这个原理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 在你选择工作的时候 , 你不妨思考下 , 你最在意的一点到底是什么?这一点恰恰叫做你的原则或底线 。
不能满足这个原则或底线的工作不选择 , 如果刚开始可以后来不能满足的 , 则可以选择离职 。
按照这个思维 , 我们就不难做出果断的决定 。
举个例子来说 。
来访者Susan(化名)前来咨询的时候 , 是一家培训机构的老师 , 她十分纠结到底要不要离职 , 眼下的工作虽然有各种不尽如意的地方 , 但总归也有它的好处 。
这个时候 , 我们这边的咨询师要做的 , 恰恰是根据第一性原则 , 带着Susan找到她的那个叫做“原则”的价值观 。
经过系统梳理 , 我们的咨询师发现 , 在Susan的内心 , 最看重的莫过于“相对自由的时间” 。
当发现了这个原则之后 , Susan对于自己是否离职的抉择就有了判断的基础 , 即:
  • 如果这家机构不要求老师坐班 , 那么她可以继续这份工作 , 业余时间发展爱好;
  • 如果这家机构后期真如传言那样要求老师坐班 , 那么她就考虑改为兼职的方式 , 或者换家不要求老师坐班的机构 。
而对于案例中的张磊来说 , 通过咨询师的梳理和排查 , 他发现 , 自己看中的几个价值观原来是存在冲突和矛盾的 , 这才是他多年以来犹疑不决的根本原因之一 。

「品牌与管理.」90后设计师放弃4万月薪送外卖:你以为在胡闹,我却看到了少见的3种思维!
本文插图
03
第二种思维 , 叫做突破自我的“知识诅咒” , 看到问题的本质 。
很多人在考虑是否转行时 , 总是无法放开自己的心理包袱 , 他们往往会被自己的学历、专业背景及过往经历局限住了 , 不敢放开手脚奋力一搏 。
如果我们剖开困境的表面深入分析不难发现:
  • 很多人困境的根源 , 在于自己在本职工作中无法做到出色 , 同时心有不甘 , 往往“高不成低不就” , 又无法看透事物的本质 , 才会犹豫徘徊 。
放在职场情境来说 , 事实上 , 你只有获得一定的话语权 , 才能谈及更多的选择权 。
而如果你想要获得所谓的话语权 , 就必须做到一点 , 那就是 , 你需要在你所在的行业或领域中至少要做到超越80%的同行 , 成为少数人 , 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 以及一定的自由度 。
换句话说 , 绝大多数的基础岗位工作 , 本质上都是在“拼体力” 。
也就意味着 , 如果你我一直从事基层工作无法在职场获得进阶或提升 , 我们本质上依旧无法摆脱“体力劳动者”的宿命 , 不过是“写字楼里的民工”而已 。
你仔细想想看 , 不论是码农还是普通设计员等基层岗位 , 大家每天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本质差别 , 无非是一遍遍的重复和辛勤劳作 , 拼的就是谁的身体好、谁的活出得快 。
然而想要获得“话语权”这样东西 , 又谈何容易?
就拿设计师这个职业来说 。
1、设计师的话语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实力及领导的态度;
如果公司本身就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 , 为了生存 , 不得不“跪舔客户” , 而公司领导也认为 , 只要甲方爸爸满意 , 怎么都好说......
如果是这样 , 请问设计师有什么职业尊严可言?
2、设计师的话语权和参与的项目及作品休戚相关;
也就意味着 , 如果你能参与到好的项目 , 有一定的作品说话 , 获得业内认可 , 才能渐渐累积行业影响力 , 从而才能让他人对你产生尊敬之情 。
3、话语权的本质就是专业影响力;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 , 为什么人们在生病的时候 , 如果条件允许更倾向于挂专家门诊 , 哪怕费用高几倍都在所不惜呢?而人们在看专家门诊的时候 , 对于专家的话更是言听计从 , 丝毫不敢反驳呢? 分页标题
而如果你只是一个刚入行的医生 , 不具备行业影响力 , 你说的话病人未必听 , 有时候甚至会和你杠起来——说白了 , 这就是“人微言轻” 。
一个残酷的真相就是 , 如果没有影响力 , 不论你换什么行业 , 本质上的境遇都差不多 。
  • 我曾经接待过不少做设计的来访者 , 他们普遍的苦恼在于 , 在他们眼里 , 有时候客户的审美是不太符合他们的专业常识的 , 但由于他们不具备专业影响力 , 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做一些让自己都感到非常难受的设计 。
如果你以为 , 这样的境遇换个环境就好了 , 只能说你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品牌与管理.」90后设计师放弃4万月薪送外卖:你以为在胡闹,我却看到了少见的3种思维!
本文插图
04
第三种思维 , 叫做“用体验式尝试取代无意义的揣测与遐想” 。
这个点往往是很多来访者容易踩的坑 。
来访者小洁(化名)就是这样 , 在咨询之前 , 她觉得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不错 , 但她不确定的是 , 自己是否喜欢这个职业?她担心自己一旦选择了 , 万一以后后悔了怎么办?
在咨询过程中 , 我们发现小洁最大的问题在于:
  • 她始终在脑海中不断地揣测和遐想 , 却从来不曾进行过实实在在的体验或尝试 。
然而正如有句话说的那样:“要想知道苹果真正的味道 , 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尝一口 。 ”
对于小洁来说 , 她需要放弃一味的揣测和想象 , 而是去寻找相关的心理咨询机构 , 看能否成为一名志愿者 , 近距离接近这个行业的从业者 , 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之后 , 再去决定是否要从事这份职业 。
对于新闻中的陈建来说 , 他觉得设计师苦逼选择了外卖员 , 这未尝不是一种人生体验 。
即便他后来发现 , 外卖员比设计师更苦逼 , 大不了再回来安安心心做设计 , 总比陷入无休无止的空想、既无心眼前的工作又不甘眼下的境遇要好很多 。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 , 那就是 , 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 包括看待我们自己 。
  • 要知道 , 人是活的事情是死的 , 一旦个人真的在事情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快乐和价值 , 那么很可能 , 一份不起眼的工作也能被其做的风生水起 , 最终达到他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
就拿外卖员这个岗位来说 。
  • 如果你认为 , 外卖员就是个跑腿活 , 那么你可能一辈子注定是个普通的外卖员;
  • 但如果你能够在送外卖的过程中 , 用心留意客户以及店家的需求 , 主动发现问题并且能够站在公司角度思考改进的办法 , 有机会再向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此一来 , 你今天可能是一个普通的外卖员 , 未来很可能进阶为管理者乃至优秀的运营总监 。
总而言之 ,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 我们需要做的是勇于突破自我设限 , 学会多元化思考及变通 , 运用文中提到的三种思维 , 不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无意义的纠结和消耗中 , 而是着手于自我规划、改变与提升中 , 如此 , 才能在未来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
以上 。

「品牌与管理.」90后设计师放弃4万月薪送外卖:你以为在胡闹,我却看到了少见的3种思维!
本文插图
作者:赵晓璃 , 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 , 国家心理咨询师 , 职场作家 。
有点闲钱 , 炒股不敢、买房不够 , 怎么办?
有点闲钱 , 炒股不精、买房不够 , 银行理财收益又低 , 这可能是普通投资者最为烦恼的问题 。
按常理说 , 风险跟收益成正比 , 想要低风险 , 还要高收益 , 一般都容易踩坑 。
而无论你信或者不信 , 还真有这样的一款安全又低调的赚钱神器存在 , 它就是可转债 。
可转债是上市公司发行的 , 相当于上市公司向大家借钱的凭证 ,到期会还本付息 。分页标题
每一只可转债发行时面值统一规定为100元 , 上市交易之后(半个月左右) , 价格会跟随对应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变动 , 可能高于100元 , 也可能低于100元 。
为了吸引大家投资 , 可转债还带有期权性质 , 可以在上市半年后转换为对应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把债权转换成股权 。
于是通过投资可转债 , 我们可以凭借以下四种方式获取不同收益:
1.可转债价格上升卖出带来的差价;
2.可转债转股后卖出股票带来的利润;
3.可转债持有到期获得本息;
4.各种套利......
【「品牌与管理.」90后设计师放弃4万月薪送外卖:你以为在胡闹,我却看到了少见的3种思维!】所以投资可转债 , 获利方式是非常多样的 。
重点是有债券性质托底 , 转债的大跌幅度相对股票小 , 最坏的情况就是持有到期返还本息 , 保住本金。
又由于有期权性质拉动 , 转债价格波动比普通债券高 , 特别是大涨行情下 , 涨幅甚至比股票还要厉害 。
下有保底、上不封顶 , 因此 , 可转债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