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清代的殿试是怎么样的?仪式隆重、阅卷严格,那么可以作弊吗?

科举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的考试制度 , 也是人们登上仕途的一个通道 。清代的科举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 。童试考中者称为秀才 。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城举行的乡试 , 考中的称为举人 。举人参加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会试 , 录取者为贡士 。最后皇帝在紫禁城殿堂亲自向贡土策问 , 叫殿试 , 考中者称进士 。
【#清朝#清代的殿试是怎么样的?仪式隆重、阅卷严格,那么可以作弊吗?】
#清朝#清代的殿试是怎么样的?仪式隆重、阅卷严格,那么可以作弊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起 , 殿试一直在保和殿内举行 。有清一代 , 进士分为三甲 , 甲三名赐进士及第 , 第一名称状元 , 第二名叫榜眼 , 第三名为探花 。二甲均赐进土出身 ,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前十名的进士均被引见皇帝 , 是一种恩宠 。
清代对殿试极为重视 , 仪式十分隆重 。
殿试前一日 , 鸿胪寺官员就预先设好黄案 , 在殿内摆上试桌 , 然后编号定位 , 粘好应试的贡士名签 , 并设銮仪卤簿(即仪仗)于殿前 。
殿试均择在黄道吉目举行 。但在清代有过几次改动 , 清初曾规定在阴历四月初 , 后又改在阴历江月初 。乾隆十年(1745年)曾改在阴历四月十六日 , 乾隆二十六年改为四月二十一日举行 , 以后遂为定制 。

#清朝#清代的殿试是怎么样的?仪式隆重、阅卷严格,那么可以作弊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清代曾颁布《科场条例》 , 每隔十年须修订一次 。殿试策题均由皇帝亲自命定 。清初 , 策题先由内阁大臣预拟 , 再送呈皇帝选定 。乾隆年间 , 改由读卷官密拟策目问条 , 他们于四月二十日齐集在宫内的文华殿 , 闭门深居 , 与外界隔绝 , 拟好后迳报皇帝朱笔圈定 。然后 , 在监试御史的督视下 , 由内阁中书用端揩缮写于黄纸之上 , 连夜在内阁大堂内刻制印刷 , 直到翌日凌晨 , 待印刷完毕 , 才解除戒备 。
清代是如何批阅试卷的?
试卷多采用白宣纸 , 每份考卷的第一页 , 填写应试者的姓名、年龄、籍贯及三代履历 。考毕交卷之后 , 第一页由密封官折叠成筒状 , 密封后加盖关防 。其余卷面、卷背及骑缝之处 , 则加盖礼部之章 。卷后面印上一个大戳:“印卷官礼部某司某官臣某某” 。考卷由皇帝任命的读卷官评阅 。清初规定读卷官十四人 , 雍正时期减为十二人 , 乾隆时又减为八人 , 并规定其中部院大臣为六人 , 大学士二人 。考卷的评审工作至关重要 , 不得有丝毫疏忽 。清初规定读卷官在内阁满本堂内阅卷 , 不得回家另觅公所居住 。

#清朝#清代的殿试是怎么样的?仪式隆重、阅卷严格,那么可以作弊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乾隆年间又规读卷大臣在文华殿阅卷 , 并只许他们在文华殿两廊及后面的传心殿歇宿 , 甚至还派监繁之王公大臣同他们一起下榻 , 以防范未然 。阅卷时不准拆开书有姓名的第一页 。经过三天的反复审阅 , 将拟定的前十名试卷 , 送呈皇帝御览 。待皇帝钦定名次之后 , 才拆开弥封的第一页 , 亮出姓名 。十名以外的其余卷子 , 亦按名次由读卷大臣拆封 。而后 , 由十二位内阁中书 , 用满汉两种文字写大、小金榜及三传折子 。小金榜呈皇帝;大金榜定在传胪日张挂于长安左门外 , 三天之后再由礼部缴送内阁收藏 。三传折则由鸿胪寺官员领去 , 供传胪日唱名之用 。
四月二十五日太和殿传胪之后 , 状元、榜眼、探花受皇帝召见 。第二天在礼部接受皇帝所赐的新进士宴 , 名之“恩荣宴” 。四月二十九日 , 状元率诸进士在太和殿向皇帝谢恩 。凡中进士者都被分别授予各种官职 , 予以重用 。分页标题

#清朝#清代的殿试是怎么样的?仪式隆重、阅卷严格,那么可以作弊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清代殿试可以作弊吗?
尽管清代的殿试制度十分隆重 , 保密尤其严格 , 如有违犯者 , 必予追究不贷 。然而 , 还是弊病丛生 , 舞弊案件时有所闻 , 走后门、贿赂、打通关节等等 , 有时皇帝也不得不加以过问 。
康熙四十二年 , 皇帝曾向读卷官下告诫谕道:
“较定前后名次 , 必须凭文论定 , 若稍存私意 , 人心即不悦服 。”
士子们在考前买通读卷官 , 或向接近读卷官的官员探听策题 , 进行舞弊者 , 更是屡见不鲜 。乾隆四年上谕,见《光绪会典事例》卷三六一记载 , 乾隆皇帝也曾承认:
“向来新科进土于殿试之前 , 有呈送颂联之陋习 。近来此风又觉渐炽 。”还说“向来殿试策中皆用颂联 , 以致士子得以豫先撰拟 , 分送请托 , 致滋弊端” 。
到了清代末年 , 这种“请托奔竞”之风更加严重 。

#清朝#清代的殿试是怎么样的?仪式隆重、阅卷严格,那么可以作弊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因此 , 在这种科举制度下 , 考中的以京朝大官及贵胄等子弟居多 。那些贫门下士 , 即使天资超人 , 满腹经文 , 奈因没有靠山和门路 , 数十载寒窗付诸东流者 , 比比皆是 。
更有甚者 , 进士甲第的选定也并非全都出于真才实学 , 有时是凭皇帝的一时高兴 。例如康熙十六年丁丑科殿试姜宸英的卷本原评定为二甲 , 康熙皇帝念其在史馆任职已久 , 将其提拔为甲第三名 , 成了探花 。再如乾隆二十六年辛巳科殿试 , 乾隆帝认为以往状元多是江苏、浙江等省的士子 , 竟然无端下谕不准录取江浙人为状元 。但不料读卷官却定赵翼(瓯北)为第一甲第一名 , 而赵又正是江苏人氏 。结果 , 乾隆帝硬是把赵撇在一边 , 将一甲三名的王傑升为状元 。只因为这个王傑不是来自江浙 , 乃陕西人也 。以出生地作为中状元的先决条件 , 岂不荒唐之至!
又如 ,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殿试 , 适在八国联军入侵的大难之后举行 , 名列前十名的有个叫王寿彭的人 , 读卷官对“寿彭”两字大加赞赏 , 传说中的彭祖长寿 , 活了七、八百岁 , 为了博得西太后的欢心 , 并且庆贺她十月初十日的寿辰(即万寿节) , 于是认为“寿彭”两字富有吉祥喜庆之意 , 祝祷西太后像彭祖那样长寿 , 因此主考官们破例地把王寿彭提拔为状元 。王寿彭因名字起得好而大走鸿运 , 侥幸中了状元 , 主考官也因此得到厚赏 , 真是皆大欢喜 。

#清朝#清代的殿试是怎么样的?仪式隆重、阅卷严格,那么可以作弊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然而 , 在科举中被罗织罪名乃至杀头者 , 也大有人在 。例姐雍正四年丙午科江西乡试 , 主考官査嗣庭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试题 , 雍正皇帝认为查某意欲割掉“雍正”的脑袋 , 盛怒之下 , 以大不敬罪 , 将他监禁致死 , 岂不冤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