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新闻网』冰城夏都迈向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_本文原题:冰城夏都迈向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哈尔滨新闻网』冰城夏都迈向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本文插图
盛夏时节 , 伏尔加庄园景色如画 。 (本报资料片)
哈尔滨市社科院旅游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晶
伴随着哈尔滨解放74周年的光辉历程 , 旅游业也经历了非凡的质变 , 取得了可喜的业绩 。 哈尔滨旅游业不仅从无到有 , 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 而且旅游产品开发还从单一到多元 , 旅游产业培育从弱小到强壮 , 同时开发理念从资源依赖转换到科技和创意赋能 , 发展模式也从景区单体向目的地全域旅游转型 , 逐步走向成熟 。
旅游名城 冰天雪地赢得世界声誉
以冰雪自然资源开发为哈尔滨旅游发端 , 以构筑世界冰雪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 , 构成了哈尔滨旅游发展的主线 。
哈尔滨现代旅游兴起的重要里程碑式标志应该是1963年在哈尔滨兆麟公园举办的冰灯游园会 。 首届哈尔滨冰灯游园会接待了大批海内外游客 , 成为哈尔滨旅游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 也开创了中国冰雪旅游发展的先河 。 自此以后 , 冰雪旅游就成为哈尔滨旅游发展的主线 。
1985年 , 哈尔滨市在冰灯游园会的基础上创办了“哈尔滨冰雪节” , 2001年正式更名为“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 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冰雪活动为内容的国际性节日 。 1996年亚布力滑雪场成功举行了第三届亚冬会 , 从此开创了中国旅游滑雪的先河 。 1999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在哈尔滨松花江江面上首创 , 当年就被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千年庆典主场地向世界传播 。 经过50余年的积淀和耕耘 ,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已经成为世界顶级冰雪盛会 , 其与日本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和挪威奥斯陆滑雪节并称为世界四大冰雪节 。 2015年 , 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入选全球杰出景区 。 2020年 , 哈尔滨已经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冰雪旅游十强市、十大人气传统目的地榜首 。 如今哈尔滨成为全国及国际地区性冰雪旅游首选目的地的发展目标正在变成现实 , 世界冰雪文化旅游名城的根基已经十分牢固 。
中西合璧 多元文化涵养城市品质

『哈尔滨新闻网』冰城夏都迈向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本文插图
夜色中的建筑艺术广场美轮美奂 。 (本报资料片)
以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为方向 , 以深度挖掘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特质为路径 , 成为哈尔滨文化旅游发展始终不变的主题 。
中外文化杂糅共处形成了城市文化个性 , 也构成了哈尔滨这座最年轻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质 。 在保护的前提下对历史遗址遗迹的旅游化改造 , 使得哈尔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因游客的大量到访而达到广泛口碑传播的效应 。
上个世纪末 , 阿城区保护性开发建设了全国唯一的金代历史博物馆——金上京历史博物馆、金太祖陵公园等 , 并于2000年6月举办了首届金源文化节 。 这些举措使得哈尔滨的千年文脉通过旅游产品让更多的人知晓 。
【『哈尔滨新闻网』冰城夏都迈向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被誉为“欧陆建筑博物馆”的哈尔滨中央大街 , 在1986年受到政府保护 , 自1997年开始进行了多次街区改造 , 成为中国最早的步行街和“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 旅游旺季 , 中央大街步行街日均客流量可达80万人次 。 近年来 , 中央大街已经成为来哈游客必到之地 , 更是哈尔滨的网红打卡街区 。
作为哈尔滨中西文化融合典型代表的老道外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也经历了多期多年的改造 , 不断深入挖掘老道外民俗文化要素和非遗项目 , 深度整合老道外生活场景 , 正成为哈尔滨文旅新亮点和游客休闲新选择 。 哈尔滨历史文化主题旅游正在成为解读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金钥匙 , 也是哈尔滨旅游四季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 。分页标题
融合发展 叫响“冰城夏都”旅游品牌
以新要素创意和融合开发为路径 , 以新业态迭代为导向 , 不断提升“冰城夏都”知名度 。
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 , 哈尔滨旅游发展及时转换对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发的传统思维 , 更加注重要素的创意开发和融合发展 。 从2012年开始 , 哈尔滨首创推出“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时尚融合活动 , 在持续推进的5年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 夏季总收入从2012年的244.3亿元攀升至2016年的459.2亿元 , 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2亿人次 。 2017“迷人的哈尔滨之夏”又创意推出了“生态之城”“音乐之城”“时尚之城”“记忆之城”等多个主题 , 将音乐、时尚、文化要素与生态优势强强融合 , 相得益彰 。
新业态升级迭代一直是哈尔滨旅游发展不变的追求 。 2017年 , 万达(融创)文化旅游城建成开业 , 填补了哈尔滨旅游商业综合体的空白 。 而由马来西亚建荣集团投资16亿美元建设的波塞冬海洋王国的成功开放 , 也刷新了哈尔滨现代主题公园的数量 , 使得哈尔滨旅游产品整体迭代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 国际化程度大大提升 。
得益于要素的融合和业态的迭代 , 哈尔滨“冰城夏都”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 2014年 , 哈尔滨在全国60个避暑旅游城市中排名第一 , 连续多次位列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三甲 。 “十二五”期间 , 哈尔滨市旅游形象实现了从“冰城”到“冰城夏都”的华丽转型 , “冰城夏都”知晓率由65.9%升至89.3% 。
全域发力 多渠道营销促产品转型升级
以规划和政策供给为统领 , 以营销创新为保障 , 旅游治理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
哈尔滨旅游发展历来重视旅游顶层设计 , 以规划统领全市文旅产业发展的理念得到了强化和落地 。 先后编制完成了《哈尔滨市旅游发展规划》《哈尔滨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哈尔滨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产业三年行动计划》 。 同时优化政策环境成为旅游治理的原则和标准 。 多年来 , 以政府名义先后出台了《哈尔滨市促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哈尔滨市冰雪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哈尔滨市支持高端演出项目高端时尚表演项目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意见和办法 , 形成全市各部门合力发展文旅产业的良好格局 。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 针对哈尔滨冬季旅游的痛点进行严格治理 , 在2018-2019年冬季 , 哈尔滨市首次设立了“旅游诚信基金” , 启动了涉旅投诉快速处理机制 , 实现了管理的一次创新 。 此外 , 不断优化营销策略和渠道也是哈尔滨旅游强化管理的核心内容 。 哈尔滨先后在阿里飞猪等多个移动平台开辟了哈尔滨旅游旗舰店 , 借助OTA对哈尔滨旅游进行新媒体宣传 。 2019年还通过***等网络、微博、微信、抖音、头条、ZAKER哈尔滨等新媒体形成传播矩阵 , 实现了理想的裂变效应 。 以上措施和办法不仅在机制和方式上实现了大胆创新 , 而且也体现了治理能力的不断强化 。
旅游收入 千亿级产业凸显龙头地位
以游客人数和旅游经济收入增长为目标 , 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为动力 , 旅游支柱产业地位得到不断巩固 。
据初步统计 , “十二五”以来 , 哈尔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约2.7亿人次 , 实现旅游业总收入约3376.5亿元 , 分别是“十一五”同期的1.77倍和2.57倍 。 2011年以来 , 年旅游收入同比增长都在20%左右 , 相当于全市GDP比重的10%以上 。 2016年全市旅游经济收入达到1039.1亿元 , 同比增长14.4% , 旅游业成为哈尔滨第二个突破千亿的产业 。 2019年全市旅游总收入1575.66亿元 , 同比增长14.5% , 接待游客量9579.74万人次 , 同比增长11.8% 。 几十年来哈尔滨旅游经济持续增长 , 对哈尔滨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力越来越强 , 对社会就业的保障作用更加凸显 , 对航空和铁路公路的牵动作用日益重要 , 对住宿和购物的关联也越加明显 , 因而旅游支柱产业地位不断稳固 , 逐渐成为哈尔滨市现代服务业龙头产业 。分页标题
纵观哈尔滨旅游几十年的发展 , 不仅实现了旅游规模和数量的增长 , 而且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不仅从对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单体景区开发起步 , 而且跃升到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目的地全域旅游开发获得成效 。 展望未来 , 哈尔滨文旅发展将继续秉持筑牢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和以服务百姓的民生为宗旨的原则 , 在文旅融合发展和科技创意赋能的新时代下 , 继续发挥旅游独特且强大的关联和拉动作用 , 为哈尔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其不可替代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