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如沈水」《论衡》第二十六卷│实知篇第七十八(12)


2020年05月02日 星期六农历庚子年【鼠年】四月初十

「心静如沈水」《论衡》第二十六卷│实知篇第七十八(12)
本文插图
【原文之十二】
【「心静如沈水」《论衡》第二十六卷│实知篇第七十八(12)】实者 , 圣贤不能知性 , 须任耳目以定情实 。 其任耳目也 , 可知之事 , 思之辄决;不可知之事 , 待问乃解 。 天下之事 , 世间之物 , 可思而 , 愚夫能开精;不可思而知 , 上圣不能省 。 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 , 终夜不寝以思 , 无益 , 不如学也 。 ”天下事有不可知 , 犹结有不可解也 。 见说善解结 , 结无有不可解 。 结有不可解 , 见说不能解也 。 非见说不能解也 , 结有不可解 。 及其解之 , 用不能也 。 圣人知事 , 事无不可知 。 事有不可知 , 圣人不能知 。 非圣人不能知 , 事有不可知 。 及其知之 , 用不知也 。 故夫难知之事 , 学问所能及也;不可知之事 , 问之学之 , 不能晓也 。

「心静如沈水」《论衡》第二十六卷│实知篇第七十八(12)
本文插图

「心静如沈水」《论衡》第二十六卷│实知篇第七十八(12)
本文插图
【字词】
1、见说:实为“兒说(ní yuè)古时传说中擅长解绳结的人【拙解】
实际上 , 圣贤不能天生便知天下事 , 必须凭其耳闻目睹以确定事之实情 。 他们依靠耳闻目睹 , 可以知道的事 , 经思考而予以判断;不能知道的事 , 需待请教后方能理解 。 天下之事 , 世间之物 , 可经思考而了解的 , 愚钝者亦能明白;思考而不能明白的事 , 即使是上圣亦不能理解 。 孔子说:“我曾经终日不食 , 终夜不寝而思考 , 并无益处 , 不如学习 。 ”天下的事有不可知的 , 犹如绳结有不可解开的一样 。 兒说擅长解绳结 , 绳结没有解不开的 。 如果绳结有解不开的 , 那么兒说也不能解开 。 并非是兒说不能解开 , 而是有些绳结确实是解不开的 。 即便兒说去解 , 也不是凭其能力可以解开的 。 圣人知道之事 , 那些事不是不可知的 。 如有不可知之事 , 圣人亦不能知 。 并非圣人不能知 , 而是有些事是不可知的 。 即使圣人去了解 , 也不是凭其本能可以理解的 。 故而难知之事 , 通过学习请教可以知道;不可知之事 , 即使请教学习 , 也是不能理解的 。 【小议】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 但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 。 人类的文明进程 , 同时也是对大千世界的不断认知过程 。 术业有专攻 , 圣贤非万能 。 纵观那些被尊为圣者 , 他们不是某一专业领域的智者能人 , 但他们的“道”一定是对世人的思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比如黄帝 , 例如孔、孟 。 而有些人被敬为贤者 , 在华夏文化中 , 贤者更多的是在个人修为方面堪称世人的榜样 。 然而 , 无论圣或贤 , 如果说他们天生便无所不知 , 似乎不像是好的评价 , 更像是一种过度的恭维 。 世间有百业 , 世人都是从业者 。 帝王之业在于治国 , 庙堂众臣之业在于理政 , 更有文人、武士 , 包括士农工商、卜工占匠 , 都是不同“业”中之人 。 芸芸众生 , 太多的人为求生计而奔波忙碌于阡陌纵横的大千世界 , 这其中便有众多具有超乎寻常的智慧和才能的人 , 他们有“知” , 但也是限于他们自己熟知的领域 , 而不是无所不知;他们很“能” , 但也是限于他们自己从事的“业” , 而不是无所不能 。 这些人 , 便是人们心目中的圣贤 , 而圣贤的“知”与“能” , 不是天生的 , 而是他们通过不懈的“学”、“问”而获得的 。
王充(公元27年-97年) , 字仲任 , 东汉时期思想家 , 唯物主义者 。
《论衡》共三十卷 , 八十五篇 , 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 , 实存八十四篇 , 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 , 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 , 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 。 《论衡》的出现 , 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 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分页标题
取其精华 , 去其糟粕 , 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 诸子百家各有千秋 。 品读国学经典 , 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