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曾断言:清朝五十年内必亡!只因慈禧问了他几个问题

?清朝因为落后遭列强欺凌 , 那清朝为什么会落后?就因为闭关锁国政策?其实 , 在太平天国被镇压之后 , 曾国藩就料定大清在五十年内必亡 。
说这话时 , 曾国藩位高权处于事业的巅峰期 。为什么仅凭慈禧的几句话 , 他就做出这样的推断?慈禧到底说了些什么?

「」曾国藩曾断言:清朝五十年内必亡!只因慈禧问了他几个问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随着洪秀全的“金田起义” , 太平天国运动正式开始 。由于太平军势头正猛 , 而清军早已失去了当年的英勇 , 节节败退 。咸丰帝急忙召集大臣商议此事 , 曾国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应将重心放在用人之上 , 只有用对了人才能挫败太平军” 。
咸丰帝听此话有理 , 便下令让曾国藩去处理此事 。曾国藩在识人方面很独到 , 眼光很准 , 例如李棠阶就是他推荐的将领 , 在镇压太平军中立下了显赫功劳 。

「」曾国藩曾断言:清朝五十年内必亡!只因慈禧问了他几个问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过 , 有了优秀的将领 , 没有精锐的士兵那同样抵不住太平军的进攻 。无奈之下 , 朝廷只得让曾国藩去办“团练” 。曾国藩二话没说 , 立即前往自己的家乡 , 很快就创建起了一支“湘军” 。
打仗 , 打得不只是实力 , 而且讲究“出师有名” 。曾国藩在训练士兵能力的同时 , 还给他们宣讲仁义道德 。一时间 , 太平军的起义遭到了人们的谴责 。这也是曾国藩的一大锦囊妙计“攻心计” , 让士兵们知道他们是为了道德而战 , 为中华的传统礼仪而战 。

「」曾国藩曾断言:清朝五十年内必亡!只因慈禧问了他几个问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过 , 太平天国的势头实在太猛 。曾国藩的湘军在前期也是节节失利 , 而曾国藩也失望到想自尽 , 好在被人救下了了 。没有人可以轻易的成功 , 重新振作之后 , 曾国藩才开始调整策略 , 更加刻苦的训练士兵 , 这才不断地取得胜果 , 最终维护了清朝的统治 。
当时 , 曾国藩满怀壮志 , 以为自己的才能将会助大清一臂之力 , 让大清更加繁盛 。不料 , 大臣赵烈文却表示大清国已经“抽心一烂” , 不出五十年大清将会崩塌 。听到这话 , 曾国藩不以为然 , 还嘲笑对方见识短浅 。

「」曾国藩曾断言:清朝五十年内必亡!只因慈禧问了他几个问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半年之后 , 曾国藩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 他也开始赞同赵烈文的话 , 认为大清的气数最多不超过五十年 。为什么半年的时间 , 曾国藩的观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还得从曾国藩和慈禧的一场谈话说起 。
太平天国被镇压之后 , 曾国藩回京赴命 。因为当时皇帝年纪尚幼 , 无法亲政 , 所以朝中大小事务都是由慈禧负责 。曾国藩上朝见到慈禧之后 , 原以为慈禧会问他怎样治理国家 , 没曾想慈禧却问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 。

「」曾国藩曾断言:清朝五十年内必亡!只因慈禧问了他几个问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例如问你家中有几人?入朝为官几年了啊?都是些家长里短的话 。听到这 , 曾国藩的心都凉了 , 这怎么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本以为可以凭借才干帮助太后治国理政 , 没想到太后却闭口不谈国事 。
最后 , 慈禧叮嘱了曾国藩几句 , “好好练兵” 。曾国藩心里很失望 , 但是又不能明言 , 于是只得回复:“臣才能有限 , 恐不能胜任” 。
回去之后 , 曾国藩写了一篇日记 , 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两宫才地平常 , 见面无以要语 。皇上冲龄 , 亦无从测之 。”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说今天见到了慈禧太后 , 问得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而皇上年纪太小 , 也不知道能否担起治理大清的重任 。分页标题

「」曾国藩曾断言:清朝五十年内必亡!只因慈禧问了他几个问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曾国藩的担忧是正确的 。通过辛酉政变 , 慈禧一弱女子竟然将大权牢牢掌握到自己手中 , 看起来很有手段 。实际上 , 慈禧也只剩下这手段了 , 对于治理朝政一窍不通 , 总结起来就是“权术高明 , 治国无方” 。既然如此 , 那么大清朝的命运该是如何?
于是 , 曾国藩又想起了同僚赵烈文说过的话 , 大清国五十年内将亡 。这话仔细一琢磨 , 说的倒也是事实 。皇帝幼小 , 无法执政 , 而执政的慈禧却又治国无法 。如此一来 , 大清怎能不亡?

「」曾国藩曾断言:清朝五十年内必亡!只因慈禧问了他几个问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曾国藩虽然有才 , 但是这是他个人的才能 , 不是慈禧的才能也不是大清国的才能 。曾国藩就算有心续命大清朝 , 在慈禧的管制之下他也无能为力 。更何况曾国藩不是满人 , 皇室对有还是有顾忌之心的 。
【「」曾国藩曾断言:清朝五十年内必亡!只因慈禧问了他几个问题】慈禧在临死前 , 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 所以才下令“以后后宫不得干政” 。不过 , 大清的家底都已经被慈禧给败完了 , 这时候下令还有什么用呢?大清国的气数已尽 , 亡国在所难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