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讯社@不哗众取宠,不博人眼球,你我的故事是隐忍着的细水长流
_本文原题:不哗众取宠 , 不博人眼球 , 你我的故事是隐忍着的细水长流
一均之中 , 间有《七声》
葛亮 , 1978年出生 , 原籍南京 , 现居香港 。 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 , 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 。 现任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 。 文字发表于两岸三地 。 著有长篇小说《朱雀》、《北鸢》 , 小说集《七声》、《迷鸦》、《浣熊》、《戏年》 , 文化随笔《绘色》等 。
本文插图
七声一书讲述了主人公毛果的成长、贯穿世间的诸多故事:祖父母相互照扶的和鸣弦曲、童年玩伴「洪才」的家庭旧事、民间艺人「泥人尹」的跌宕绝唱、木工师傅「于叔叔」的悲喜人生、餐馆弱智女侍「阿霞」身置社会底层的悲哀、女性友人「安」因过度自我所产生的悲剧 , 偷渡工人「阿德」身不由己的命运 , 极尽大半生为自己洗刷文革时期罪名、却因好赌而终招凄凉晚景的「老陶」 , 身处偏远、为爱与信念坚守的藏女英珠 , 在家变苦痛中迷惘与解脱的华裔青年威廉 。 他们都是你我身边的凡常人物 , 其声虽细隐 , 却与大时代的跫音同奏 , 一则则人生故事交迭出流动于坊市的主旋律 , 造就环境的调式 。
【鸥讯社@不哗众取宠,不博人眼球,你我的故事是隐忍着的细水长流】真实而温存的故事
本文插图
其实所谓“七声” , 原义即为中国古代七声音阶中的七个级 , 即宫、商、角、清角、徵羽、和变宫 。 《七声》并没有炫技般地将这些“音阶”复杂排列 , 只是把这些声音纯粹而又简单地送入你的耳朵当中 , 不带任何虚幻 , 也不会让你沉迷 , 步履着主人公的成长之路 , 看向他所遇到的人或事 , 只有一股真实的感觉涌向心头 , 这股真实 , 一方面表现在葛亮所描述的对象 , 或是童年的玩伴 , 或是家中的木工师傅 , 抑或是自己大学的同僚 , 他们都是作者身边的日常人物 , 平凡而又真实 , 以至于我们环顾自己身边的人时 , 多多少少也能看出些葛亮笔下人物的影子出来 , 葛亮就把这些隐匿在大时代蛩音中的细隐的声响交叠了起来 , 演奏出了专属于坊市名为民间的主旋律 , 这旋律虽然烟火气十足 , 不似那些大雅之曲 , 却足够真实与结实 , 这样的文学绝对不是什么“底层文学” , 而是“真实文学” , 而这种有血有肉的角色便与别些小说当中那模板一样的人物拉开了一大截距离 。
葛亮的真实 , 还体现在他笔下人物的命运 , 除了祖父母的琴瑟外 , 无一不体现出小人物受生活摆布最终结局的悲凉 , 葛亮这样形容自己笔下的人物:“行走于边缘的英雄” , 他们走的不是康庄大道 , 而是边缘之路 , 等待这些英雄的也是归于黯淡的结局 , 英珠丈夫亡故 , 老陶和阿德一样 , 被捕入狱 , 安与阿霞最终泯然众人 , 与主人公几近陌路而行……我们可以看到这不是童话或喜剧 , 没有皆大欢喜的结局 , 这只是生活 , 真实的生活罢了 。
而这真实看似冷酷 , 实则还是以一丝温存作底 , 仍然在为爱和信念坚守的英珠 , 身陷泥泞仍心向自由的阿德 , 不断与命运的不公抗争的十分讲义气的老陶……葛亮笔下的小人物或多或少都带有些专属于他们立场的性格——善良、笨拙、质朴 , 这些性格总是会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 所谓人之常情就这么穿插在葛亮的文字当中 , 于是我们也能从作者身边这些匆匆而过的人们感觉到点儿温存 。 但是 , 他们也有着属于小人物的自卑、软弱与难于守成的特点 , 而其生活也注定是艰辛的 , 这也就把他们的命运格局给注定了 , 温存就这么和苦涩拌在了一起 , 令人唏嘘不已而又回味无穷 。
平淡而蕴深的叙述
归有光《项脊轩志》有一句:“庭有枇杷树 ,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今已亭亭如盖矣 。 ” , 这在文字技巧上平平无奇的一句却能让我们无限思量 , 不仅让我们感慨 , 感情至深 , 竟归于淡然 。 而你也可以在葛亮的《七声》中体会到这感觉 。 葛亮的文字 , 基调祥和平静 , 在叙述上完全没有大开大阖 , 倒像是隐忍着的细水长流 , 少了狂热与阴冷 , 多了人性与常情 。 普通人的起起落落的零散的声响 , 就这么被葛亮敏锐地捕捉 , 完全以叙述者的身份向你娓娓道来 。 而小人物的命运 , 也注定是悲凄的 , 例如那位经历过家庭动荡最终落下残疾的主人公家的木工于叔叔 , 葛亮在最后这么写道: 分页标题
“他端着酒杯走了两步 , 走的急了 , 就有了一个趔趄 , 一些酒洒了出来 , 弄到了身上 , 他急忙拿起桌上的纸巾擦 , 擦着擦着 , 脸上现出了颓唐的表情 , 终于又静默地坐下去了 。 ”
此时的他正在自己女儿的婚礼之上 , 殊不知他的儿子前几年因为他被枪毙 , 女儿在那之后也想要逃离这个家庭 , 一辈子奋发图强企图有所作为的于叔叔 , 还是被生活所击垮 。 已经残疾 , 走路趔趄的他还是有了“颓唐”的神色 , 最终“静默”了下去 , 这之后的故事虽然作者没有一丝一毫的着墨 , 可我们仍然可知等待于叔叔的是怎样的凋敝的结局 , 所谓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便大抵如此 , 葛亮白描之中尽显悲情 , 总是在最后把无限的思量淡然克制地借一些日常的物状表达了出来 。 又如身置社会底层的餐馆弱智女侍阿霞 , 对于她的结局 , 葛亮是这么写的:
“我走了几步 , 又折过身 。 把口袋里那个红包塞到阿霞手里 。 我说 , 给孩子买点东西 。 阿霞没有推辞 , 接过来 , 顺手塞进了口袋里 。 我踏着泥泞向江边走去 , 阿霞远远地在后面了 。 ”
当年善良淳朴、清新跳脱的阿霞 , 最终也不可避地染上了人间烟垢 , 这其中的变故可想而知 。 而“远远地在后面”的阿霞 , 怕也是很难再和主人公有所交集了 。 对于自己笔下那些人物“命运” , 葛亮只是像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 , 在他那平淡而又蕴深的叙述中 , 我们看不出作家本身的刻意雕琢 , 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又生动 , 故事的节奏就像时间的流逝 , 看似极慢 , 却在读者不经意间 , 滑向了他应有的结局 。
葛亮的《七声》 , 没有哗众取宠的技巧 , 没有博人眼球的设定 , 也没有辛辣嘲讽的文风 , 有的 , 只有清水入喉带来的 , 无限回甘的清新 。 韩少功如是评价葛亮与他的《七声》:“在我看来 , <七声>是真正感觉力强大的小说 。 <阿霞>一篇 , 一个‘缺根筋’的女孩 , 一种坚强、美丽、充满隐痛的人生 , 被多少人排除在感觉之外 , 却在葛亮的纸面上呼之欲出 , 其变化多端的形态和细致入微的内心 , 被高精度地感受、捕捉、显影、强化 , 并且最终给予简洁的表达 。 这种得心应手的造型笔墨 , 饱含着清新欲滴的感觉 , 只是它指向他者 , 不光是指向自我;指向贫贱 , 不光指向奢豪;指向本真 , 不光指向流行——从而与传媒上大量的无病呻吟拉开了足够的距离 。 ”
书里的他们都是你我身边的凡常人物 , 其声虽细隐 , 却与大时代的跫音同奏 , 一则则人生故事交迭出流动于坊市的主旋律 。
供稿:图书馆
音频:戴一涵
作者:徐文哲
- 鸥讯社Nonstop | 取一个地道的英文名字,这有妙招相助!
- 「」形状这么奇怪的电饭煲,实用么?哗众取宠吧!试过之后向你道歉
- 『撩机思思聊数码』形状这么奇怪的电饭煲,实用么?哗众取宠吧!试过之后向你道歉
- 『星座小桔子』不想张扬,怕被人烦的4个星座,不哗众取宠,分寸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