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清君侧”,为何要“诛晁错”——“棋子”晁错的悲哀!

何为清君侧?
顾名思义 , 清君侧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奸臣 。“清君侧”之意最早见于《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此逐君侧之恶人 。”唐代李商隐《有感》诗云:“古有清君侧 , 今非乏老成 。”《新唐书·仇士良传》:“如奸臣难制 , 誓以死清君侧 。

@何为“清君侧”,为何要“诛晁错”——“棋子”晁错的悲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成祖朱棣像
从字面上看 , “清君侧”本是正义之举 , 但总是成为叛乱发动者反抗中央政府的理由 。公元1399年(明建文元年) , 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打出的旗号就是“清君侧” 。后来 , 朱棣攻破都城南京 , 建文帝混乱之中不知所踪 , 本是“清君侧”的朱棣“勉为其难”登基称帝 , 是为明成祖 。西汉初年政治制度
公元前202年 , 刘邦在定陶即皇帝位 , 建立汉朝 , 史称西汉 。西汉初建 , 刘邦及其僚属在检讨秦亡的历史教训时认为 , 过于推崇郡县制是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所以 , 西汉实行的是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的制度 。在经历一番波折之后 , 刘邦一一将异姓王剪出 , 并与诸臣歃血为盟曰:非刘氏而王者 , 天下共诛之 。

@何为“清君侧”,为何要“诛晁错”——“棋子”晁错的悲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西汉的封国与郡县
刘邦分封的刘氏诸王有齐王刘肥、赵王刘如意、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吴王刘濞 。上述七王皆是刘邦子侄 , 刘邦在日尚能听从号令 , 镇守一方 , 拱卫王室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各王支脉日繁 , 关系日远 , 渐次尾大不掉 , 中央政权与地方诸王之间斗争日趋激烈 。为何要诛晁错?
汉景帝刘启登基后 ,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 采用御史大夫晁错的“削藩策” , 引起地方诸王强烈反弹 。公元前154年(景帝三年) , 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诸王 , 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 。

@何为“清君侧”,为何要“诛晁错”——“棋子”晁错的悲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晁错像
景帝三年正月 , 吴王刘濞起兵广陵(扬州) , 置粮仓于淮南东阳 , 渡淮而西 , 与楚兵会合 , 并派遣间谍和游军深入肴渑地区活动 。吴楚联军渡过淮水 , 向西进攻 , 是叛乱的主力 。胶西等国叛军共攻齐王刘将闾据守的临淄 , 赵国则约匈奴联兵犯汉 。由于刘濞早有预谋 , 所以七国军队在叛乱之初进展顺利 。
汉景帝闻知消息 , 和晁错商量出兵事宜 。晁错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 , 自己留守京城 。曾当过吴国丞相的袁盎向景帝献策诛杀晁错 , 满足叛军“清君侧”的要求以换取他们退兵 , 景帝采纳了袁盎之计 , 封袁盎为太常 , 要他秘密整治行装 , 出使吴国 。袁盎献策十多天后 , 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 , 弹劾晁错 , 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 。景帝批准了这道奏章 , 腰斩晁错于东市 。

@何为“清君侧”,为何要“诛晁错”——“棋子”晁错的悲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七国之乱形势图
但杀死晁错并没有让七国军队停下进攻的步伐 , 七国联军反而认为景帝软弱无能 , 于是刘濞自称东帝 , 与西汉政权分庭抗礼 , 拒见袁盎 。汉景帝这才下决心武力镇压叛乱 , 派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位将军领兵抵御吴楚联军 , 派曲周侯郦寄领兵攻打赵国、栾布攻击齐地诸叛国 , 并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 , 监视齐、赵的动向 。
【@何为“清君侧”,为何要“诛晁错”——“棋子”晁错的悲哀!】分页标题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悍将周亚夫军队的进击 , 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 , 七王皆死 。由此可见 , 晁错的死是汉景帝对当时形势错误判断的结果 。本是忠臣的晁错 , 在大难来临时成了皇帝手中一颗交易的棋子 , 殊为可悲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有诗叹曰:七国绵延蔓草图 , 一言请削独干诛 。扬雄自负功名志 , 犹罪当时太失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