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制中的“家天下”——罗马养子践祚制度,帝国衰亡的伏笔

引言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 , 是一个一姓专制社会 。自“禹”传位“启”之后 , 我国就开始了数千年的“家天下”传统:子承父业 , 兄终弟及 。只有皇帝的子嗣才能称得上“正统” 。无独有偶 , 在距离我们数千万里之遥的罗马帝国 , 也有类似这样的制度 , 只不过他们是“养子继承制度” 。
在世界史上享有盛名的屋大维率先开启了这种制度 , 发展到安东尼王朝时 , 已经成为了制度 。虽然屋大维将“皇位”传给了提比略 , 然而提比略和他却并无血缘关系——是皇后和前夫生的孩子 。而屋大维为了扶持提比略上位 , 步步为营、殚精竭虑、这一切当然大有原因 , 需要细细道来 。

:共和制中的“家天下”——罗马养子践祚制度,帝国衰亡的伏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屋大维率先开启皇位养子继承的先河 , 披着共和的外衣 , 满足自己的私心
要想理解古罗马的皇位 , 为什么不能“理所应当”的传给后代之前 , 首先需要区分一个概念:屋大维时期的罗马是共和制的 , 不是专制的 。包括屋大维本人也是“第一公民”“元首”并非“国王” 。所以 , 屋大维要想把位置传给他理想的人的这种行为 , 就带有了“专制色彩” , 和“共和”制度是相悖的 。
其次 , 彼时的罗马共和国是由三个主要权力机构共同管理国家:长老院、人民大会、执政官 。执政官拥有王权的大部分权力 , 长老院则拥有行政监督权 , 人民大会负责选举执政官 。屋大维在长期的内战之后 , 靠着军队战胜了政敌安东尼 , 成为罗马共和国最有话语权的人 。
拥有军队 , 就相当于拥有权力 , 这在古代社会也是通用的 。屋大维在人民和军队中都拥有绝对的权威 , 顺利当上执政官 。当选之后 , 他创立了“元首制” , 他以“第一公民”的身份管理国家 。至此不难看出 , 这时的罗马共和国 , 不过是披着“共和外衣”的专制国家 , 屋大维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
“元首制”还规定:元首的产生必须要经过长老院的同意 。理论上 , 元首的权力是要受长老院的制约的 。随后 , 屋大维就对“长老院”下手了:将原本的1000多人锐减到600人 , 并规定只有出身贵族 , 拥有100万赛思退思财产的人才能担任长老 。

:共和制中的“家天下”——罗马养子践祚制度,帝国衰亡的伏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 长老院完全是处于屋大维的统治之下的 , 制约“皇权” , 无从谈起 。有趣的是 , 屋大维还陪着长老们演了一场戏:他曾向长老院递出“辞职申请” , 表示自己德不配位 , 不能担任元首 , 请求长老院另外派人担任 。长老们自然诚惶诚恐的拒绝了 , 还送给他“奥古斯都”的称号 。即尊贵的、神圣的意思 。这也是英语中8月的由来 。
屋大维之所以还保留“长老院”这个行使 , 是因为在经过数百年的专政侵害下 , 罗马人对“国王”“君主”等人深恶痛绝 。“共和”观念在当时的社会 , 深入人心 。屋大维就算在强大 , 也不敢触这个“逆鳞” 。
还有一种观念需要分清:难道屋大维没有子嗣吗?需要靠养子来继承“皇位”?是的 , 屋大维没有儿子 , 只有女儿 。另外 , 他也没有“后宫佳丽三千人” , 古罗马社会严格执行“一夫一妻制度” , 因此即使是“君王”也不能完全保证后代出现子嗣 。
而且和我们的传统观念不一样 , 古罗马人的“传宗接代”的香火观念并没有我们这么重 。相反地 , 他们甚至会嫌婚姻麻烦 , 而不想结婚 , 或者不愿意生孩子 。所以 , 罗马人收养男孩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罗马人眼里 , 收养的孩子和自己亲生的孩子 , 并没有什么区别 , 他们在法律上享有完全一样的社会地位和财产继承权!分页标题

:共和制中的“家天下”——罗马养子践祚制度,帝国衰亡的伏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屋大维大权在握后 , 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私心 , 想把“皇位”传给自己家族的人 。可惜的是 , 他先后确立的侄子、外甥、外孙之类的亲戚 , 都相继死去 。最后只剩下一个小外孙阿格里帕和提比略 , 但是阿格里帕在人民口中的评价非常不好 。于是 , 屋大维就把提比略收为养子 , 并把“皇位”传给了他 。二、皇位养子继承制度顺利进行的前提 , 是军队、长老院、执政官三方达到相对平衡
前文也说过 , 屋大维时期 , 古罗马是个共和国 。就算屋大维的权力完全倾轧了长老院 , 但“传位给自己的养子” , 这样极具专政色彩的行为 , 是怎么得到人民的认可的呢?单单凭着屋大维至高无上的威信 , 还是做不到的吧 。
其实这个问题说来也简单 。“民主”和“专制”的主要区别在于什么?在于公民是否拥有选择权 。专制之下的公民是没有选择权的 , 反之“共和制度”下的公民是可以选择国家元首的 。以屋大维的传位为例 , 屋大维在挑选“皇位”继承人之时 , 就给了公民两种选择:品行不端的阿格里帕和虽然平庸 , 但没有履历干净的提比略 。

:共和制中的“家天下”——罗马养子践祚制度,帝国衰亡的伏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随后 , 屋大维也尊重了公民的意愿选择了提比略 。在这个过程中 , 公民行使了他们的选举权 , 参与了国家政治格局的建立 , 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只不过选择的范围有点小而已 。伽尔巴说:“过继时就能选拔最好的人物了 , 因为生在帝王家只不过是一种机遇 , 人们对这一点不会给予更大的重视 , 但是在过继的情况下 , 人们却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判断力 。如果人人都希望进行选择的话 , 大家的一致同意会指出谁会当继承人的 。”
屋大维在扶持提比略登上“皇位”之后 , 就把军队解散了 , 把职业军人派去戍守边疆 。因为他自己就是凭着军队夺得大权的 , 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军队对于皇位的威胁 。屋大维仅在都城内 , 留下了近卫军 。他没有想到的是 , 近卫军就是他埋下的 , 威胁整个帝国的祸根 。
近卫军就是屋大维的保镖部队 , 因为要负责自己的安全 。屋大维给近卫军开出的福利特别高:不仅工资是普通军人的两倍 , 还被允许带着武器出入宫殿 。而且近卫军根本不用外出打仗 , 只需要留在都城保护元首的安全就可以了 。

:共和制中的“家天下”——罗马养子践祚制度,帝国衰亡的伏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系列的特权滋养了近卫军嚣张跋扈的脾气 , 在屋大维死后 , 近卫军的将领多为贵族担任 。他们在罗马城内肆意妄为 。后来 , 提比略引起了近卫军的不满 , 军队哗变 , 杀了提比略(一说提比略为病死 , 但近卫军掌权是真的) , 拥戴卡里古拉登上皇位 。
在屋大维时期 , 皇养子继承制度能够顺利进行 , 是因为屋大维操控着军队和长老院 。在他死后 , 对军队的约束烟消云散 , 恣意妄为的军人们在罗马城内为非作歹 , 屡屡发动政变 , 整个罗马帝国变成了军权的角斗场 。三、对皇位养子继承制度的评价
皇位养子继承制度的积极一面在于 , 它可以尽可能地避免人为因素 , 在长老院的推举下 , 尽可能的选择鲜明的君主 。比如同样是养子上位的“五贤王” , 就带着罗马走向了辉煌 。在这个时代 , 政局平稳 , 百姓安居乐业 , 生活富足 , 罗马宫廷里迎来了长达75年的稳定期 。
但是 ,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理想的情况下 , 即罗马皇帝牢牢掌控着军队 。一旦军队脱离了掌控 , 一场席卷罗马的浩劫很快袭来 。因为元首制具有普遍性——只要得到长老院的认可 , 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被推举为元首 。于是 , 无数握有军权的罗马政治家们 , 开始了对皇位的争执 。分页标题

:共和制中的“家天下”——罗马养子践祚制度,帝国衰亡的伏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比较典型的就是“四帝之年” , 即一年之中就涌现了四位皇帝 。期间 , 罗马的政局的动荡程度 , 可想而知 。这时候 , 依靠选举、血统、推荐等皇位传承的依据已经全部作废 。军人掌管这个国家的权柄 , 最为动乱的一年里 , 50年内就有26个军人篡位 。史称“三十僭主” 。“随着叛乱事件的增加 , 军队力量不断增强从而威胁到皇帝的施政”;“皇帝不拥有高高在上的话语权 , 就算是被军队拥立的皇帝 , 都会被军队杀死 , 皇帝成为了军队的牺牲品”;“军队成为皇位的主导者 , 他们任意地操纵皇位 , 甚至公开拍卖” 。
受到军队干政的荼毒 , 罗马长期处于一个群龙无首的状态 。手工业、商业、农业全都出现崩溃迹象 , 罗马经济大萧条 , 随之带来人口锐减和城邦衰落 。这时 , 一直在旁虎视眈眈的波斯王朝 , 趁虚而入 , 罗马大厦 , 岌岌可危 。结语
孟德斯鸠曾对该时期的罗马给予这样的评价:“滥用军事统治权的行为 , 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出卖了帝国的士兵杀死了皇帝 , 以便获取新的报酬” 。
就笔者看来 , 罗马帝国混乱的根本原因 , 还是在于没有一个固定、严格的皇位继承制度 。这给那些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们提供了可乘之机 。权力是滋养贪婪的温床 , 如果不对权力施与严格的制约 , 那么失去了 , 就是整个国家了 。
参考文献:
《古罗马社会经济史》
【:共和制中的“家天下”——罗马养子践祚制度,帝国衰亡的伏笔】《奥斯古都》
《罗马十二帝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