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学]安徽作家||【文化表达是新诗创作的生命主体】◆王亚宁


_本文原题:安徽作家||【文化表达是新诗创作的生命主体】◆王亚宁
作者简介
王亚宁 , 现是国网安徽电力宁国市供电公司员工 。 《****》《光明日报》《中国科技报》通讯员,《安徽省电力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电力》通讯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宣城市散文家协会会员》《宁国市作家协会会员》 。 作品在全国重要报刊发表文章 。 主要作品《诗文选集》《风卷云起》《桂花飘香的季节》《成长的春天》《我们的青春和爱情》《青春在工厂里放飞》《烟雨》《生命的热血》等长篇小说 , 其散文、杂文、诗歌及新闻报道在各大杂志报纸刊登 。

[齐鲁文学]安徽作家||【文化表达是新诗创作的生命主体】◆王亚宁
本文插图
文化表达是新诗创作的生命主体
我们回过头看看新诗发展史不过一百年 , 这里说的所谓新诗主要是中国的新诗 , 外国的诗歌包括不包括 , 因为这里面有一个翻译和文化欣赏不同 , 虽然影响了近代中国 , 在某一方面中国人接受外国诗歌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
我国新诗发展到现在 , 相关文化载体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 。 新诗诞生于上个世纪五四时期 , 从一开始就是与传统诗歌迥然不同 , 因为表现手法主要是以现代白话文创作 , 没有了旧体诗严格的平仄格律讲究 , 但是我们又往往忘记了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 。
新诗凭借着“开放”的精神与行动赢得自我定位 。 我们从积极一面看待 , 新诗领域在发展过程中涌现了一批成就卓越的诗人 , 也创作出不少脍炙人口 , 给人振奋留下深刻记忆的诗篇不少 。 然而 , 许多新诗我们已经不知道所要表达意境是什么 , 我们已经不知其所以然了 , 这个曾经的文化新的一股清泉 , 遭受了重重文化表达危机 , 诗意逐渐失落凋零和不知所云 。 各种写作手法五花八门 , 都在称谓新的创造和新的创作 , 各说各话大家都不服对方 , 仿佛自己就是大家 , 觉得自己新诗别人似懂非懂这样才高人一等 , 大多数都是在无病呻吟 , 在孤芳自赏中媲美 。 正如鲁迅先生说过;写的东西别人看不懂才觉得自己文化高 。
大部分消解了新诗中关于血缘亲情、人生感悟、精神信仰、景物与人的内心活动产生了分离等文化主题 。
当代中国的新诗创作虽然涌现出各种流派、各种浪潮 , 但那些能够深深撞击读者心灵的新诗作品 , 却越发罕见 。
我们过去一段时间提出过“打倒北岛舒婷” , 现在看来 , 他们当年新诗觉得意物化了 , 但还是留下了值得我们品味的诗意 。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来到这世界 , 为了看看太阳和蓝色的地平线” 。 其实我们去用心体会总是有一番意境让我们浮想联翩 。 舒婷的“与其在悬崖展览千年 , 不如在爱人肩上痛哭一晚 。 你会不会梦见我 , 像我梦见你一般惆怅 。 ”
现在一些人仅仅是把不同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按一定的逻辑进行组合 , 美其名对传统文化的打破 , 实现似是而非、让人不敢妄议、杂乱无章的炮制 , 缺少对事件现场的感知与理解 , 一首诗读下来不知作者想表达什么 , 大部分都是一些杜撰不伦不类词藻渲染 , 让人匪夷所思不得其详 。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命与活力的源泉 , 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人文标杆 , 其以无形的意识或观念影响有形的现实 。 文化表达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文化自豪感 , 是一种高尚的主体觉醒和自由 , 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传统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同与对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强烈信心 。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 。 孔子又说:“书以道事 , 诗以达意” , 朱光潜曾经这样解释说 , 志与意含有近代语所谓情感 ,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 , 意志与情感不易分开 。 还有志是指“心所念虑”“心意所趣向”等说法 。
《诗 , 大序》曰:“诗者 , 志之所之也 。 在心为志 , 发言为诗 ,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 言之不足 , 故嗟叹之 。 嗟叹之不足 , 故咏歌之 。 咏歌之不足 ,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情发于声;声成文 , 谓之音 。 ” 分页标题
正因为诗与歌有如此密切的关系 , 再往后就合称为诗歌了 。
如果要用今天的话 , 最简洁地表述即是:诗是表达愿望的 , 歌的规则有助于这种愿望的表达 , 同时也受其制约 , 这样唱起来 , 就更动人了 。
新诗中 , 从有标点 , 到不要标点 , 到更自由的长短句搭配 , 到一句诗中 , 有若干空格 , 以适应情绪节奏的变化 。 从空格独立出来的几个字中 , 突出相对独立的意象 , 使情绪的表达与句式一致 。
诗歌是中国文化在语言文字使用的浓缩精华 , 寥寥数语 , 却做到了写实与抒情的统一、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 中国曾被称为“诗的国度” , 所谓“不学诗 , 无以言” 。 祭拜祖先需要唱诗 , 登高望远需要题诗 , 好友分别需要赠诗 , 入仕为官需要考诗……在中国历史上 , 诗歌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 是中国文化的有力表达 。 可以说 , 悠长的中国历史孕育了诗歌的繁荣 , 诗歌的繁荣反映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
那么新诗需不需要这样的表达呢?答案是肯定的 , 一个诗歌离开了当代社会环境 , 在靡靡之音唉声叹气中散发个人隐藏古灵精怪 , 这是与社会脱节的一种表现 , 因为诗歌也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 , 不管什么样的形式或者方式 , 都应该以表达阳光弘扬积极向上的给人振奋趋势 。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经验、哲学思想、文化传统是中华儿女文化自信的底气 , 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实践与人生哲学价值 。 几千年优秀思想长期浸润中国文学土壤 , 久而久之转化为诗意和美感 , 以诗歌等形式影响和塑造着民众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
即使诗歌的发展方向如何 , 总是离不开原来应有文化元素 。 我们在《诗经》中依然体会到“在水一方”“窈窕淑女”的美好情感向往 。 凭借着优美的语言与凝练的旋律 , 诗歌总是在散发那精神内涵延伸 , 把大多数人们心灵得到共鸣 , 那些千古名诗佳句依旧符合中国人精神世界和表达方式 , 今后依然滋润和丰富我们文化并且在人们心里缓缓流淌 。
文化表达是新诗创作的驱动力 。 怀抱文化底蕴 , 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就能够感知到民族文化的呼唤 , 将个人情感 , 时代发展与民族延续性相联系 , 将历史、现实与未来相融合 , 从而使得我们无论是写景、状物、明理还是言志 , 诗人的创作不再是无本之木 , 而是拥有深厚的根基 。 文化表达还有助于克服诗歌的低俗化倾向 , 提升诗歌的内涵与品位 。
好的诗歌作品诗意盎然 , 诗情达意 , “所谓伊人 , 在水一方”的纯真 , “唧唧复唧唧 , 木兰当户织 。 不闻机杼声 , 唯闻女叹息 。 ”“问女何所思 , 问女何所忆 。 女亦无所思 , 女亦无所忆 。 昨夜见军帖 , 可汗大点兵 , 军书十二卷 , 卷卷有爷名 。 阿爷无大儿 , 木兰无长兄 , 愿为市鞍马 , 从此替爷征 。 ”“大风起兮云飞扬 ,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男人的豪迈 ,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淡然和坦然 ,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展示出一种情怀与智慧 , 给予后人传递一种思想 , 给人美感和希望 , 成为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精神依托 。
当代新诗的困境基于文化表达的缺失 , 诗人与传统文化的疏离 , 文化表达严重不足 , 从而使当下的一些新诗显得缺少了什么 。
在当今社会各自为战潮流的影响下 , 诗人也不可能不受到这样那样各类惰性影响 , 缺乏对新诗的正确认知 , 缺乏对自己 , 对作品和民族文化的基本表达 。 然而 , 当代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与诗歌之间已然没有什么联系了 , 新诗的发展越发边缘化 。
此外 , 一种虚无主义倾向在新诗中蔓延开来 , 使其呈现出无韵味、无佳句、无节奏、无个性、无内涵、无节操等特点 。
在世界化娱乐化浪潮冲击的今天 , 再加上商业利益冲击了新诗创作的严肃性 , 所以呈现出了一些戏谑化的表达 。 伪劣诗篇频频出现 , 暴露了新诗创作的苍白 , 损害了新诗的前途命运 。 一些新诗陷入无所作为的困境中 , 诗意不在、诗性难寻 , 既失去了基本的韵律美、语言美 , 更无从谈起艺术性与思想性 。分页标题
新诗如果沦为娱乐自我欣赏的时候 , 那就会丧新诗的失思想性和艺术性 。 总有人内心浮躁的人为了吸引眼球 , 不惜采用所谓高深比拟貌似存在词藻抢占新诗的制高点 , 使得各种“新意诗”不断出现 , 让人眼花缭乱 , 开始怀疑自己受到传统文化教育是不是在写作方式的正确性 。
新诗大量稀奇古怪表达方式冲击人们思维 , 认为在创作新诗大白话是表达水平不行 , 仿佛让人在似懂非懂下才觉前卫 。 正如皇帝新衣 , 没有人敢去挑战 , 生怕别人说自己欣赏水平不够 。 “穿过石头里黑夜”这些好像在说明什么 , 其实缺乏有思想、有深度的诗句 。 我们不难发现现代人写诗也预示着新诗的娱乐化走向 , 创作仅仅是把不同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按一定的逻辑进行任意组合 , 缺少对事件现场的感知与理解 , 这样的创作使得生活变得抽象化、浅薄化 , 弱化了新诗与人们生活、社会现实、人类情感的联系 。
【[齐鲁文学]安徽作家||【文化表达是新诗创作的生命主体】◆王亚宁】新诗应该不是词组的简单拼凑 , 也不是句子的简单分行 , 而是一个有机结合生活 , 含蓄而不晦涩 , 精练而不做作 。
然而 , 我们看到或者欣赏一些诗歌创作 , 都缺乏语言、逻辑、情感、经验之间的关系 , 使得读者感觉不到诗歌的深度和魅力 , 反而使新诗成为迅速生产的一次性消费 , 成为技术催化下的一种狂欢与戏谑 。
随意性写作也让新诗趋向粗鄙化神秘性 。 越来越多的人陷入自发性只有自己想表达什么的新诗写作 , 宽松环境催生了一大波“著名诗人”“新诗大师”“新派诗人” 。
现在诗人已然不是一种职业 , 而是一种爱好 , 一种人人皆可获得的标签 。 一些所谓的诗歌 , 阅读和欣赏的价值几近于零 , 严重消解了语言与文字的魅力和意义 。
新诗创作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 , 这是我们创作一切作品的基本要求 。 诗人应坚持“时代是思想之母 , 实践是理论之源”的真理性判断 , 从丰富复杂的现实中汲取营养 , 从鲜活真切的生命体验出发 , 以崇高的理想情怀和人文精神介入生活、反映现实 , 才能写出有温度的诗歌 , 引领人们积极向善和向上精神世界 。
诗人要有文化意识 , 重视提升自我 , 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 这样在创作过程中才能做到言之有物 , 所表达人与事物有机结合 。 诗人应注重对作品所要表达核心进行准确表达 , 让人在回味中体会语言魅力 , 不因跟随别人喧嚣而陷入无名状浮躁 , 不因一时好奇而向低俗媚俗低头 , 凭借持续不断的努力创造作品、完善作品 。
未来的新诗依然需要连接传统 , 在文化传统中埋下种子 , 在文化表达的灌溉下生根发芽 。 新诗创作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吸取与弘扬 , 而不是一成不变 , 不是重复过去的复制 , 而应该是一种文化表达延续性 , 从悠久丰富的文化中找到进步的驱动力 , 以文化表达为基石发展我们的新诗 , 展现新诗艺术生根发芽蓬勃壮大历久弥新 。
主编:罗永良
当代主流诗歌、散文及小说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