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财报:把公益做成了生意,是什么让水滴筹轻松筹针锋相对?


_本文原题:把公益做成了生意 , 是什么让水滴筹轻松筹针锋相对?

每日财报:把公益做成了生意,是什么让水滴筹轻松筹针锋相对?
本文插图
水滴筹和轻松筹在公司的多项业务上相同 , 双雄争霸必然存在竞争 , 但手段野蛮并非行业之幸
出品|每日财报
作者|郜融莲
近日 , 一则水滴筹和轻松筹员工发生肢体冲突的视频在微博中被爆料出来 , 随后双方都各自发表了声明 。 如同过往的多次矛盾 , 双方都将责任推给了对方 。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 , 才能让两家公司见面分外眼红呢?
水滴筹和轻松筹这两家众筹平台大家应该不陌生 , 朋友圈里也经常会收到各种类似于“帮帮这个家庭吧”这样的推送 , 点进去以后 , 里面的文案总是让人心酸流泪 。 而水滴筹和轻松筹这两个平台也一直强调自己是免收服务费的 , 帮助了别人还不收费 , 平台真的就是赔本赚吆喝?
风波起源于扫楼
4月13日 , 下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水滴筹员工在扫楼时劝病人通过水滴筹平台筹款 , 因打扰到病人休息 , 被医院方面清场 。 随后 , 水滴筹员工看到轻松筹员工也在医院里 , 以为轻松筹就是举报者 , 便出现了下图的暴力事件 。

每日财报:把公益做成了生意,是什么让水滴筹轻松筹针锋相对?
本文插图
目前水滴筹员工赵某已经收到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 , 公安机关对其采取了行政拘留14日 , 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决定 。
水滴筹方面表示 , 公司就员工斗殴事件诚挚道歉 。 目前水滴筹当地负责人正在积极与刘某沟通 , 希望给予当面慰问并致歉 。 并将切实加强员工的教育和管理 , 提高员工法制意识的教育培训 。
《每日财报》注意到 , 目前 , 此件暴力事件已经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 水滴筹、轻松筹均就此事发表声明 , 但在双方的声明中免不了互揭对家“伤疤” 。
【每日财报:把公益做成了生意,是什么让水滴筹轻松筹针锋相对?】水滴筹在声明中指出 , 轻松筹内部以水滴筹为假想敌 , 公开张贴“干死水滴筹”的攻击性标语 , 并且针对水滴筹开展了一系列不规范的挑衅、骚扰和破坏小动作 , 致使线下连续发生数起双方纠纷和冲突事件 。

每日财报:把公益做成了生意,是什么让水滴筹轻松筹针锋相对?
本文插图
随后 , 轻松筹也发布声明指出 , 水滴筹扫楼被举报 , 怀疑是轻松筹所为 , 故大打出手 , 蓄意报复 。 轻松筹表示未对友商进行任何投诉 。 同时还指出水滴筹多次对轻松筹员工恐吓、挑衅、主动激起冲突 。

每日财报:把公益做成了生意,是什么让水滴筹轻松筹针锋相对?
本文插图
在两家的声明下 , 也有不少网友评论说 , 两家此次的行为 , 属于“狗咬狗一嘴毛” 。 很多网友都说 , 现在的公益平台 , 都太功利了 。 更有网友直接指出 , 水滴筹为了在舆论上压倒轻松筹 , 买了不少营销号转发自家微博 。

每日财报:把公益做成了生意,是什么让水滴筹轻松筹针锋相对?
本文插图
究竟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 , 才能使“筹人”见面 , 分外眼红呢?
两大互助平台“前世今生”
据公开资料显示 , 轻松筹创立于2014年 , 业务涵盖众筹的各个品类 。 直到2015年 , “拯救创业攻城狮”项目在短时间之内筹集到帮助急性肝衰竭程序员的善款 , 让轻松筹意识到遭遇大病的个人和家庭亟待高效率的救助 , 因而将业务重心完全调整到大病众筹上来 。 2016年 , 轻松筹推出互助业务 , 2016年年末 , 公司又推出保险业务 。
而水滴筹则是由美团10号员工沈鹏于2016年创立 , 相较轻松筹来说 , 水滴公司的业务布局则略晚一些 , 旗下的水滴互助及水滴筹均成立于2016年 , 水滴保则成立于2017年5月 。分页标题
由此看出 , 水滴筹和轻松筹在公司的多项业务上相同 , 均涵盖筹款、互助、保险这三项业务 , 两家存在着竞争关系 。
市面上有一种说法:水滴筹后来居上 , 压倒了轻松筹 。 公开资料显示 , 水滴筹和轻松筹均为我国目前用户量排名靠前的筹款平台 , 截止2019年第三季度 , 水滴年化签单保费达到20.5亿元 , 而先成立的轻松筹并未披露保费数 , 披露保险用户数量超过3000万 。
值得一提的是 , 水滴筹和轻松筹均为被腾讯投资的互助平台 , 2018年 , 网络上曾一度传出两平台将“合并”的传闻 。 除腾讯外 , 两平台或其所属集团的投资机构多有重合 。
去年6月 , 水滴筹宣布完成超1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 , 主要由博裕资本领投 , 腾讯公司、中金资本、高榕资本等投资机构跟投 。 而轻松筹在此前的多轮融资也频频出现腾讯、IDG的身影 。
两家互助平台均负面不断
众所周知 , 互助平台一直是风波不断 , 先有水滴筹审核不严格 , 后有轻松筹数据造假 。
根据《每日财报》的不完全统计 , 近年来 , 水滴筹诈捐、骗捐事件时有发生 。
2019年5月 , 德云社相声演员吴帅(艺名吴鹤臣)突发脑出血 , 其家人为其在水滴筹上发起100万元的筹款 。 然而网友发现 , 吴家在北京有两套房产、一辆车 , 却在众筹时还勾选了“贫困户”标签 。
2019年11月 , 全国首例互联网众筹平台起诉受助者的民事诉讼在北京朝阳法院开庭 。 法院一审判定 , 筹款发起人莫先生故意隐瞒其私有财产以及其他社会救助 , 已构成违约 。 法院判定被告者莫先生需全额返还筹款153136元 , 并且还要支付一定利息 。
对此 , 水滴筹创始人沈鹏在个人微博平台发布长文 , 还表示“再管不好 , 我愿把水滴筹交给相关公益组织!” 。 然而 , 距离这条微博发布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内 , 水滴筹打人事件再次上了热搜 。 骗捐频频发生 , 还殴打同行 , 这一桩一件的事情从侧面反映了水滴筹内部员工管理不严格 , 内部控制管理不佳等现象 。
如果说水滴筹是老板管理不好员工 , 那轻松筹则是老板带头造假了 。
据公开媒体报道 , 轻松筹此前发文称 , 公司2020年1-2月的保费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近10倍 , 并以50%的增速持续攻占市场 。 看似业绩很不错 , 但是这份靓丽的业绩被同行发文手撕了 。
水滴保险商城相关人士在朋友圈发文表示 , 按照轻松保公布保费收入增幅来看 , 轻松保2020年单月保费收入应达到30亿元 。 然而 , 互联网保险第一股的众安保险今年一月保费收入为14.85亿元 , 轻松保的保费收入已经抵得上两个众安保险 , 这个数据存在着明显的漏洞 。
有趣的是 , 这个数据来源于轻松保在抖音上的一场云直播 。 而这场云直播也被质疑参与直播人数造假 , 据网友截图所示 , 参与轻松保直播的网友仅为5人 。
互助平台真的是赔本赚吆喝?
此前有公开媒体报道 , 水滴筹员工频繁去医院扫楼 , 劝病人立项 , 甚至不惜放宽审核 , 只为自己能多几个单子 。 而公司对每位员工也有着硬性要求 , 每人每月最低15单 , 每单可以抽成200-300元 。 公司采取末位淘汰制 , 每月员工单数最后一名 , 会被开除 。 轻松筹则相对轻松 , 每人每月最低8单 , 虽说比水滴筹少了一半 , 但每家医院病人也就那么多 , 病人在水滴筹立项后 , 就不会再选择轻松筹了 。 所以两家竞争一直激烈 , 这也是此次打人事件出现的根源 。
公开数据显示 , 2020年我国网络互助用户规模将达到4.85亿 。 可以说 , 互助圈是一块大蛋糕 , 多家公司垂涎已久 。
水滴筹、轻松筹都想要一家独大 , 只能不断地说服病人在各自的立项 。 而两家平台也再三表示 , 自家平台大病筹款不收任何的服务费 。 0服务费帮你筹集几十万的医药费 , 看起来这真的是良心企业 , 然而企业怎么可能一直不赚钱?互助平台真的只是赔本赚吆喝? 分页标题
当然不可能 。 如果 , 互助平台真的不赚钱 , 那怎么给这些员工发工资 , 甚至给员工抽提成?那这些互助平台究竟是怎么赚钱的呢?
通过水滴筹的相关协议可以看到 ,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 , 默认的筹款期为30天 , 也就是说 , 爱心捐款会在水滴筹平台留30天甚至更久 , 这30天内 , 用户是不可以随意将这笔款项提取出来的 。 而平台利用这个时间差 , 就可以用这笔钱去投资理财 , 或者存在银行 。 就像之前很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靠着沉淀资金赚钱这样 。
大数据时代 , 用户流量是可以变现的 。 而这些互助平台只需要一点点小技巧 , 比如说 , 在用户捐款完成后 , 出现推荐自家保险的页面 , 通常为 , “您有一笔保险待领取”这样紧扣消费者心里的话语 , 点击之后会跳转到购买某保险的页面 。

每日财报:把公益做成了生意,是什么让水滴筹轻松筹针锋相对?
本文插图
或者在退出水滴筹页面时会自动跳转到购买保险的页面 , 就水滴筹的官方页面也能找到购买保险的相关链接 。 而且因为水滴筹众筹的是因为没钱看病的人群 , 所以这时候购买保险的转化率就会比较高 , 平台就能从中收取管理费和抽成 。
网络众筹、互助平台是社群经济、共享经济的一种新模式 , 但各商家在保护这种新模式的同时 , 也要界定好公益和利益的界限 , 不要把公益变得太过于功利 。 在监管尚未完善的背景之下 , 各互助平台在运营中 , 一定要保证资金的透明化 , 防范公益过于商业化 , 不能为自身的蝇头小利 , 把公益做成生意 , 滥用公众的爱心 。
监管尚未完善的背景之下 , 各互助平台在运营中 , 一定要保证资金的透明化 , 防范公益过于商业化 , 不能为自身的蝇头小利 , 把公益做成生意 , 滥用公众的爱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