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李佳琦”火了,凭的是什么?

“你走路带着风 , 谁也不知道你膝盖上仍然有着曾摔伤的瘀青” 。 想成为下一个“李佳琦” , 请在直播带货的“江湖”踏实前行 。
除了“火” , 恐怕没有更贴切的词形容眼下的“直播带货”了 。
再创业的罗永浩勇闯天涯 , 在愚人节当天完成了直播首秀;一众企业大佬纷纷下场 , 成为快速崛起的新晋流量;几十位县长带着特色农产品走进直播间 , 为当地农户脱贫加油助力;标志性人物李佳琦因为缺席直播冲上热搜首位 , 引得一众网友大呼意外和不习惯……除了“火” , 也真的没有更合适的词了 。
事实上 , “直播带货”去年就已经站在了风口之上 。 疫情来袭 , 令其提早迎来了“魔幻时刻” 。 众多线下业态遇阻 , 零售行业几乎停摆 , 必须发力线上寻找新的流量增量;多地交通连接不畅 , 农副产品局地滞销 , 必须借助平台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人们集体宅家抗疫 , 实景逛街无法实现 , 必须通过网络兑现日常购物清单 。 卖方有意愿 , 买方有需求 , 相互成全之下 , “直播带货”不火都难 。
既然这把“火”烧得正旺 , 在可见的未来 , 肯定有更多的入局者 , 他们都梦想着自己是下一个“李佳琦” , 市场也的确容得下更多与李佳琦一样的头部主播 。 只是 , 真的能做到吗?
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 需要从另外两个问题入手 。
直播容易吗?的确不难 。 购置支架、补光灯、手持云台、三脚架等设备 , 选定适合的场景 , 告诉自己“我叫不紧张” , 然后 , 一场直播就可以开始了 。
那么 , 带货呢?着实不易 。 李佳琦用“怕”字描述自己的心态 , 怕别人不喜欢他、怕粉丝被其他直播吸引过去、怕平台不再给他流量……在直播间 , 如何打动大家 , 让人“种草”下单 , 这是个技术活儿 , 至于哪儿才是技术难点 , 还是要用不同直播间的不同表现说话 。
伴随罗永浩首秀的超高销售额 , 也有不少人给出了“台词混乱、节奏拖沓”“业务水平不行”“像在念稿”的负面评价 , 下一次能否维持战绩还是个未知数 。 央视主持人朱广权和李佳琦联手为湖北带货 , 诗词、典故、历史、段子与货物齐发 , 热干面、香菇、莲藕等上架几分钟就被抢购一空 , 很多人遗憾“没能为湖北拼上单” , 期待下一次的直播间相会 。
两相对比 , 说明了“专业”的力量 。 专业 , 是直播带货这件事关“人货场”之事最起码的要求 , 它包括但不限于对产品的熟悉度和专业掌握度、打动消费者的销售技巧、适合直播节奏的语速……所以 , 让自己变得专业至关重要 , 否则 , 即便自带流量 , “数十万精神股东 , 弹幕比谁都密集 , 掏钱时比谁都跑得快 , 顺便留下一句——下一次一定买”的场景 , 会很难堪 。
据说 , 每次直播结束后 , 李佳琦都会带着团队复盘 , 盘点遗漏的地方、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 每天都能找出一些忽略的细节 , 每天都有不一样的改变 。 淘宝直播前负责人赵圆圆也曾分享过一个案例:有个运营人员每次在主播直播完以后 , 都会找商家要收货地址 , 以此判断主播的粉丝聚拢在哪几个城市 。 接下来 , 在天气APP里加上这些城市 , 根据其天气变化为主播做选品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李佳琦”火了,凭的是什么?】这突出了“细节”的分量 。 在直播带货过程中 , 会有很多看不见的细节 , 对主播形象、如何说话、如何培养与粉丝的亲和力等都是考验 。 无论1个小时还是10个小时 , 主播都要认真对待 , 每个细节都决定着消费者是否相信主播“种”的草、是否愿意立刻“拔草” 。
然后呢?把让自己变得专业和做好细节把控这两件事重复重复再重复 。 妙语连珠的朱广权 , 当天在疯狂输出两小时后 , 直接瘫坐在直播间 , 大呼:“妈呀 , 太累了!”可像这样的工作强度 , 李佳琦已经坚持了3年多 , 不曾间断 。 就像作家刘同写的那样:“你走路带着风 , 谁也不知道你膝盖上仍然有着曾摔伤的瘀青 。 ”这或许正是“种草”最大的技术难点 。 分页标题
所以 , 想成为下一个“李佳琦” , 请在直播带货的“江湖”踏实前行 。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 人间哪有空闲之光阴 。 生活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 所有光鲜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酸楚 。 在其他“江湖” , 也请慢慢积累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牛 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李佳琦”火了,凭的是什么?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