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乾隆:爱新觉罗家的人,本来挺老实,现在却被一两个混子带坏了


哎 , 人心不古啊 。
朋友们 , 你们是否也这样感慨过?
或者 , 听别人这样恨铁不成钢过?
其实啊 , 不止是我们现代人这样感慨 , 古代人也是这样的呢 。
因为 , 我们所认为的古人 , 在当时 , 就是现代人啊 。
今天读《清高宗实录》 , 看到乾隆皇帝即位不久 , 就发了道诏书:

[历史]乾隆:爱新觉罗家的人,本来挺老实,现在却被一两个混子带坏了
本文插图
(乾隆 剧照)
训饬宗室 。 谕曰:治国之道 , 以亲亲睦族 , 移风易俗为先务 。 我朝宗室 , 承太祖太宗之家法 , 风俗原颇醇朴 。 其尊君爱亲 , 忠诚之教 , 迥超庶姓 , 嗣为一二不肖之徒沾染 , 以致现在宗室中 , 彼此戏谑 , 渐流卑鄙 , 互相排挤 , 不知向善 , 风俗因而敝坏矣 。
什么意思呢?
就是他认为 , 咱爱新觉罗啊 , 本来是挺老实的 , 哪里晓得 , 有一两个染上了坏习惯 , 结果带坏了一大片 。 哎……看来 , 不下圣旨谈谈这事是不行了……
他提到 , 亲近亲属 , 和睦族人 , 改变那些坏习气 , 乃是能治理好国家的基础 。
为让大家看清自己为何这样气 , 乾隆举了三个例子——
即如弘春 , 伊父获罪监禁 , 伊反以为喜 。 弘暻 , 亦以监禁伊兄为快 。 夫为人不孝不弟 , 岂有为国尽忠之理?更有宗室等不顾品行 , 专以谄媚近御显要大臣为事 , 实属有玷天潢 。
前两个大家不难理解 , 后一个则很有趣 。
他说那些谄媚重臣的宗室 , 是不顾品行 , 有玷天潢 , 潜台词是不是——
汉大臣 , 哪怕他居于高位 , 在你们面前 , 也是低人一等的 。 因你们流着爱新觉罗的血 , 你们怎么能去拍他们的马屁?
因此 , 乾隆才不得以最隆重的方式 , “训饬宗室” 。
其实啊 , 他想得太严重了 。
因为 ,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俗 , 上一代永远觉得下一代不行 , 可能垮掉;
下一代呢 , 则用时间证明 , 你们的担心 , 都是思想太古板啦 。
且看:
宋元之际以遗民自命的周密 , 在《癸辛杂识》中写道:
今时风俗转薄之甚 。 昔日投门状 , 有大状 , 小状 , 大状则全纸 , 小状则半纸 , 今时之刺 , 大不盈掌 , 足见礼之薄矣 。
文中提到的投门状 , 不是投名状 , 他跟文中的“刺”应该是别人来拜会时 , 递上的名片 。

[历史]乾隆:爱新觉罗家的人,本来挺老实,现在却被一两个混子带坏了
本文插图
(投名状 剧照)
他觉得 , 宋朝投门状 , 再小也有半张纸 , 现在呢?只有巴掌大……
看到此处 , 估计有一些朋友会掏掏自己的口袋……
咦 , 我的名片 , 只有半个巴掌大啊……
但 , 这很正常 。
《中国风俗通史 明朝卷》里 , 专章提到“移风易俗”——我现在所生活的地方 , 在明朝 , 直接就叫易俗乡——讲到 , 很多宋人认为是薄俗的 , 在明朝人 , 已是厚俗了 。
可见 , 一种习惯一旦改变 , 就有它的发展规律 , 不以哪几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然而 , 各朝各代的皇帝们 , 大臣们 , 总是觉得奢靡之负日盛 , 纯朴之人难存 , 不断发布着各种移风易俗的诏令 , 结果呢?
用通史里的话来说:
改良风俗 , 实际上是一件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大事 , 看起来容易 , 实行起来却难 。

[历史]乾隆:爱新觉罗家的人,本来挺老实,现在却被一两个混子带坏了
本文插图
(明朝 剧照)
比如 , 明朝有人欲禁止“竞渡、游春” , 有人却说 , 划龙舟 , 搞野餐 , “损富家之羡镪以度贫民之糊口” , 让穷人做点小生意也可以过日子 , 有何不好?
【[历史]乾隆:爱新觉罗家的人,本来挺老实,现在却被一两个混子带坏了】分页标题一句话 , 移风易俗年年有 , 可多宣讲莫强求 。 否则 , 吃力不讨好 , 不但做了无用功 , 反增民之不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