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刘霞丨黄淳耀的古文观

_原题是:刘霞丨黄淳耀的古文观
黄淳耀比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更早提倡复兴古学、经济干时 , 他研究六经奥旨 , 重视实学 , 对清初学术有过先导贡献 。他竭力反对剽摹谲怪之习 , 厌弃明末浮华学风 , 对清初文坛亦可谓影响深远 。郭绍虞先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说他合性理、事功、文章与做人于一体 , 超越了秦汉、唐宋派别之争 , 直达文章正宗的境界 。
狂生归庄曾向黄淳耀请教古文宗法上的困惑 , 希望黄氏能帮他决断是该“宗秦汉”还是“学太仆” , 黄氏答曰:
近代空同、大复、历下、弇州之宗汉也 , 得其皮毛;唐宋诸公之宗汉也 , 得其神髓……昌黎所谓“师其意不师其辞”与所谓“古人为文本自得”者 , 真超然独见之言矣 , 然后知昌黎以下诸公之善于宗汉矣 。若夫何、李诸公之宗汉 , 徒摘其成文 , 章而句绘之 , 天吴紫凤 , 颠倒裋褐 , 而顾自诧其机杼之工 , 真不满识者之一笑也 。

#黄氏#刘霞丨黄淳耀的古文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国文学批评史》书影资料图片
《答归元恭书》代表了黄淳耀的古文观念 。他反对前后七子标榜秦汉文 , 因他们专好剽袭模拟、寻章摘句以绘饰谲怪 , 仅得“皮毛”而遗“神髓” 。他认为 , 秦汉古文神髓来自六艺 , 唐宋古文亦得六艺神髓 , “不学六艺 , 又乌可以学汉” 。要之 , 古文最根本的“意”(义理)在六艺中 , 向唐宋诸公学习是通向秦汉古文的必然途径 。或曰 , 要向三个时代的“师傅”学习:古文根柢六艺 , 要学到六艺真精神就得向迁、固等汉人学习;唐宋诸公善于宗汉 , 师其意而不师其辞 , 后人要学汉文章 , 就得向韩愈、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诸“师傅”学习;明代得唐宋古文神髓的是宋濂、方孝孺、唐顺之、归有光 , 而李梦阳、何景明、王世贞、李攀龙等人优孟衣冠、徒弄机杼 。因此 , 他建议归庄“直接以荆川、震川诸公” , 溯湖观海 , 获取六艺真髓 。黄氏的古文观 , 与艾南英的由唐宋入秦汉 , 尤其由曾欧入左氏、史迁的观点大体一致 , 沿袭了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等唐宋派的观点 , 而就其中显露的文道关系来看 , 则是本于宋濂的文论 。宋濂从师古之道与师古之心两个角度来论古文 , 讲求上绍六经、明道致用 , 师法唐宋 , 由唐宋入秦汉 , 甚至直言韩愈、欧阳修的文章就是周秦西汉之文 。黄氏继承之 , 列出学习古文的渐进图:唐顺之、归有光——明初宋濂、方孝孺——唐宋韩、欧诸公——西汉文——六经 。
门人侯玄汸跋《黄蕴生先生陶庵全集》 , 记述黄氏逝世前三个月手选诗古文各一卷 , 自述学习古文辞的路径 , 即黄氏文论之总纲:“古文近代自以荆川、震川一派 , 为学唐宋大家之津筏 , 以唐宋大家为学秦汉之津筏 , 而必经经纬史 , 为之渊源……然不明心见性、立其根极 , 即无所为诗文也 。” 黄氏承继的是自韩愈、宋濂一路而来的因文求道的论文宗旨 , 同时又受心学、佛学思想的浸染 , 讲求真性情的抒发 。然而此“明心见性”的真性情与李贽、公安派的“童心”、性灵不同 , 是受儒家温柔敦厚诗教滋养过的冲和纯粹之性情 , 是时时刻刻被照顾的“主人公”(《答侯云俱智含兄弟书》) 。在实际的文学批评中 , 黄氏颇为通达 , 并不拘于传统诗教的一定之见 , 此点与宋濂相似 , 一方面因他处处以宋濂为榜样 ,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与宋濂一样并非醇儒 , 深嗜佛学 , 受时尚影响吸收心学“致良知”所致 。针对当时浮靡的模拟之风 , 黄氏非常强调韩愈、归有光之“自得” , 以“师其意不师其辞”为学六艺学汉的表现 。《上座师王登水先生书》云“尝谓古之立言传世者 , 非其有得于心 , 则莫能为也” , “有得于心”是黄氏受阳明心学和王慎中、唐顺之文论的影响而开出的对治剽摹之病的良方 。分页标题
黄氏文学思想所受最强烈、最直接的影响还是来自归有光 。嘉定文人自元末明初王彝指斥杨维祯纤华缛丽、“裂仁义”、“反名实”的文风始 , 就自觉响应、实践、传承乡贤所标举的“人同其情”“情之有节”的文学观念 。明中期经归有光、徐学谟大阐宗风 , 学人更重视发扬本土“切磨问学 , 期以古道相振厉”的文化传统 。至唐、娄、程、李四先生 , 处于门户纷立、各自标榜的明末 , 执守师友渊源 , 递相绍述古学 , 并借由钱谦益的声望将归氏质实真醇的文风旗帜树立于文坛 , 力图摧陷廓清空疏浮弊的气象与幽险逼仄的格局 。归学在嘉定的传播与光大 , 钱谦益早已讲明 , 黄氏门人陆元辅亦云:“嘉定四先生之文 , 皆本于归震川 。盖震川一脉 , 独传于嘉定 , 而及于余子也 。”(陆陇其《三鱼堂剩言》)黄氏为文多得娄坚的指导 , 娄坚曰:“至归太仆始弃时人之诡舛 , 绝不以时代为高下 , 谓唐宋高文不减西汉 , 非真知古文者其持论必不能若是之迈俗也 。”(《寄姚孟长太史》)黄氏亦受到归氏族人归春阳和程嘉燧的影响 , 宗法归有光当是自然的选择 。

#黄氏#刘霞丨黄淳耀的古文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思辨录辑要》书影资料图片
王鸣盛在《黄陶庵先生重刻全集序》中梳理明代各地域诗文源流时 , 高标“吾疁”师法最正 , 指出黄氏古文“尤以荆川、震川为圭臬 , 不为伪体所靡” 。“伪体”指七子派与竟陵派 , 显然王氏认为归有光倡导的唐宋八家为古文“正派” 。黄氏古文得归氏余泽 , 真醇自然 , 时文“可与荆川并传”(陆世仪《思辨录辑要》) , 在地域文学史上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 , 尤其处于明末绮靡的文化氛围中 , 其节义文章合二为一 , 被后学尊崇为楷模 , 故而王氏说:“吾辈生先生后 , 瓣香有在 , 不学先生而谁学哉?”弟子侯玄泓在《行状》中云:“古文力追大雅 , 祖左氏而宗韩欧 , 于明则以国初四大家、唐荆川、归震川为则 , 王李钟谭 , 心弗是也……平淡舂容 , 余思满衍 , 文如其人 , 所谓醇乎醇者也 。” 可知黄氏接受儒家正统文学观 , 秉“大雅”与“醇”的政教美学 , 强调辞达道明 , 体现出因文经世的文治思想 。
黄淳耀存世文不及十分之一 , 很难找到他关于文质方面的专门表述 , 但他既然反对“舍事功而谈文章” , “求载道之器于汉唐宋数十家之文章” , 那么 , 质实、本色之文就是必然的追求了 。他在《学古偶刻题辞》中批判“今人之文 , 险肤惷驳、华缛纤诡” , 褒奖王周臣之文“实”“醇”“质”“雅”“渊渊乎”“充充乎” , 正是他所推崇的古文风格 。
四库馆臣称其文“和平温厚” , 陆陇其论其文“精深纯粹” , 都是黄氏朴实浑厚文风的表现 。苏渊在康熙刻本的序言中说其诗文“原本经术 , 贯穿史学 , 可与景濂相匹 。而天资清洒脱略、尘秽旷然 , 宠辱之外又有陈公甫之风 , 是以论其学问诗文在潜溪、白沙之间 。若夫涵养完粹 , 即当致命遂志之时 , 不异春风沂水之境 , 此其内外澄澈” 。循古代文论因人识文的惯例 , “内外澄澈”可以移植评文 , 是其古文本色自然的成因和表现 。

#黄氏#刘霞丨黄淳耀的古文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黄陶庵全集》书影资料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 , 黄氏《学古偶刻题辞》提倡“浙人之疱”式的古文风格 , 对唐顺之“本色论”和归有光“以质为文”作了绝好的补充 , 即本色、质朴之外还要“五味和合” 。本色与质朴并不意味着单一 , 而是指自然而然 , 浙人之疱的魅力在于“不易其性” , 各种元素融合在一起而又整体渊雅醇茂 。复古思潮是明代文学的主流 , 黄氏也属于复古主义者 , 但他的复古绝不是前后七子的模拟字句 , 而是强调精神复古 , 追本六经体现的圣贤精神 , 与之相应 ,风格上的表现就是五味和合、温柔敦厚 。分页标题
黄氏对醇雅的追求与乡贤的教导密切相关 。他敬佩徐学谟“文章政事”统统出色 , 大有功于纠正前后七子复古的思潮 , 在《徐宗题制义序》中述其功绩曰:“公与弇州为同年友 , 周旋四十年 , 持论齗齗不为之变 。弇州晚年颇好唐宋 , 而不薄归熙父 , 则亦自公发其端云 。”徐学谟欣赏归有光散文中若陶诗般流自肺腑的“淡”和“醇” , 评论归文所长在于“澹然若不经意 , 而妙思溢发 , 有得于天理人情之极致者” , 大大胜于“今饾饤西京人语 , 勉强傅致仿佛 , 殊不论其人之肖与否 , 而一切为无情之辞 , 文虽工 , 终不古”之人(《春明稿·斋语》) 。徐氏喜欢盛唐诗“实情实景 , 无半语夸饰” , 与喜欢归文“第摅己臆 , 略不为装饰半语”一样 , 源于对不磨灭真性情的“诚”的执守 , 在文学上显现为“醇”的特征 。黄氏接受了这一观念 , 他的道德文章一秉于“诚” , 认为“文诚必传”(《陈义扶文稿序》) 。他的文章的确典雅醇实 , 句句源于心声 , 得归氏真传 , 如朱彝尊所言:“其言和以舒 , 其析理也审以辨 , 其援据经史 , 博而不诬 , 所谓修辞立其诚者非与 。”
(作者系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内容:《光明日报》2020年04月20日13版
【#黄氏#刘霞丨黄淳耀的古文观】主编:方铭(北京语言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