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司马懿取曹爽而代之的想法始于骆谷之役
魏明帝曹叡临终前选曹爽、司马懿为托孤大臣 。曹爽的父亲曹真和曹丕一起长大 , “太祖哀真少孤 , 收养与诸子同 , 使与文帝共止 。”曹爽又和曹叡是青少年时期的玩伴 , “爽字昭伯 , 少以宗室谨重 , 明帝在东宫 , 甚亲爱之。”父一辈子一辈的交情 , 身为曹魏宗室且和皇帝关系亲密 , 曹爽当然受信任 。曹爽出生年份不详 , 但应该和曹叡的年龄相仿 , 托孤之年最多不超过四十岁 , 作为一个政治家来说正当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之时 。已经六十一岁的三朝元老司马懿经验丰富 , 无论军政还是外交都处理的恰到好处 , 并且司马懿功勋卓著 , 对曹魏朝堂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曹叡还是信任司马懿的
曹爽和司马懿各有千秋 , 如果两个人能够通力合作辅佐少主曹芳 , 何愁曹氏江山不欣欣向荣 , 事实上他们也有过一段蜜月期 , “初 , 宣王以爽魏之肺腑 , 每推先之 , 爽以宣王名重 , 亦引身卑下 , 当时称焉 。”可是好景不长 , 托孤不是两个人之间的事 , 而是两个利益集团或几个利益集团之间的事 , 如果皇帝没有能力平衡 , 托孤大臣们分裂是早晚的事 , 这不仅仅是曹爽和司马懿的问题 。参见同时代蜀汉托孤大臣诸葛亮和李严 , 东吴托孤大臣诸葛恪、孙弘、腾胤、吕据、孙峻等人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即使是诸葛亮也容不下李严
权力诱惑本来就大 , 更不要说大权独揽的魅力了 , 曹爽开始了架空司马懿的步伐 , 先给人家变太尉为太傅明升实降 , 又极力打造自己的班底 , 弟弟们控制内外禁军 , 亲信们掌握朝堂信息 。曹羲、曹训、曹彦、夏侯玄、何宴、邓飏、李胜、丁谧、毕轨这些人都是公开的曹爽一党 , 他们自我感觉在权力、人才方面都超过了司马懿 , 只是差了一些“威名” , “威名”的问题好解决 , 不就打一场仗的事儿吗 。“飏等欲令爽立威名于天下 , 劝使伐蜀 。”所谓的这一场仗就是骆谷之役 。
骆谷之役简介 。
时间:244年3月到5月 。地点:长安通往汉中的骆谷道 。参战方将领:魏国曹爽、夏侯玄等 , 蜀汉费祎、王平等 。参战方兵力:魏国近十万人 , 蜀汉三万人 。结果:蜀汉大胜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伐蜀各条线路简图
子午谷道、斜谷道、骆谷道三条可进汉中的必经之路 , 曹爽选择了距离最短的骆谷道 , 急于求成的他还加快了行军速度 , 前锋太快导致后勤给养跟不上 , “关中及氐、羌转输不能供 , 牛马骡驴多死 。” , 关于这场仗打还是不打?曹爽内部都争议不断 , 参军杨伟和邓飏在阵前竟然吵了起来 , 都想致对方于死地 , 大家各自为政 。提前被曹爽一党定性为必胜而且能“立威”的战役却在各方面都没有准备好 。
蜀汉名将王平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而是采用“因山为固”的措施 , 阻挡了敌军的进程 , 减弱了曹魏的锐气 , 一直坚持到费祎援军的到来 , 蜀汉军队上下一心保家卫国 , 不仅防守还主动出击 , “费祎进兵三岭以截爽 。”要不是曹爽命大 , 恐怕他都难以回到洛阳 。最终 , 骆谷之役成了三国以少胜多的非著名战例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战争不是游戏
本来想露脸 , 结果把屁股露出来了 。曹爽不只败了而且败的非常惨 , “所发牛马运转者 , 死失略尽 , 羌、胡怨叹 , 而关右悉虚耗矣 。”机关算尽劳民伤财换来了一场大败 。魏国前后一共进行了三次伐蜀战争 , 230年曹真伐蜀 , 因为下了一个多月的大雨 , 栈道断绝无法行军 , 被迫撤退 。263年秋季 , 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大军伐蜀 , 同年刘禅出城投降 , 蜀汉灭亡 。244年曹爽主导的魏伐蜀是唯一的一次失败 。对手蜀汉也多次进行北伐 , 无论诸葛亮“出祁山” , 还是姜维“伐中原” , 他们最多算是威胁了魏国的西线边防 , 并没有捞到多少实惠 。在魏蜀两国边境的拉锯战中 , 总的来说 , 蜀汉想胜不易 , 北魏想败很难 , 曹爽在“很难”中却结结实实的大败了一次 。分页标题
曹爽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骆谷之败的影响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曹爽本来拿着一手好牌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法则尤其适用于笨人 , 何况曹爽还不只是笨 。老老实实在洛阳做他的大将军多好 , 非要带兵伐蜀 , 纨绔子弟以为消灭敌人就像做游戏那么简单 , 曹爽一开始就没想过会败 , 所以他选择了最短路线而且要急行军 , 遇到困难了不知所措 , 被截击则慌不择路 , 身为大将军没有一点策略 , 没有策略会用人也行啊 , 看看曹爽身边的人 , 何宴、邓飏、李胜、丁谧、毕轨都是徒有虚名之辈 , “明帝以其浮华 , 皆抑黜之;及爽秉政 , 乃复进叙 , 任为腹心 。”做领导可以不会做事但必须会用人 , 参军杨伟要杀乱出主意的邓飏 , 曹爽的表现竟然是不高兴 , 并且没有做出任何裁决 , 他既不会做事也不会用人 , 还带有“胜骄败馁”的纨绔劲儿 , 出征之前意气风发 , 败阵之后垂头丧气 。骆谷之败使曹爽个人能力受到极大质疑 , 同是托孤大臣 , 人们不禁在心中要拿他和曾经在此地战斗过的司马懿做比较 。
时任雍凉都督的夏侯玄是曹爽一党的核心 , “玄以规格局度 , 世称其名 。”在曹爽的亲信中表弟夏侯玄最有才华 , 并主持了“正始改制” , 但经骆谷一役暴露出了夏侯玄军事指挥上的缺陷 , 内政天才只会纸上谈兵 。“玄代济 , 故不能止绝人事 , 及景王之代玄 , 整顿法令 , 人莫范者 。”夏侯玄能为国家设计蓝图却不能禁止军队中的贿赂之风 , 骆谷之战最后还是听从了司马懿的建议才不至于全军覆没 。“与曹爽共兴骆谷之役 , 时人讥之 。”连人才中的核心夏侯玄也不过如此 , 更何况其他所谓的人才呢?曹爽的人才班底都是夸夸其谈的名士而已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曹魏后辈公认的才子夏侯玄
前方将士中的有识之士开始思考 。久经沙场的郭淮是曹爽的前锋 , 他亲眼目睹了曹爽指挥上的失误 , 骆谷之役回来 , 郭淮升官了 , “还假淮节 。”看来他在那场惨败中立了功 , 时任并州刺史的陈泰守住后方 , 也听说了前线的情况 , 在雍凉一线的旧人都有感慨 , 跟着大将军曹爽打仗有点憋屈 。后来的孙礼也任职并州刺史 , 在上任前去看望司马懿 , “本谓明公齐踪伊、吕 , 匡辅魏室 , 上报明帝之讬 , 下建万世之勋 。今社稷将危 , 天下凶凶 , 此礼之所以不悦也 。”社稷将危 , 指的是曹爽当政 , 孙礼忧心国家的未来 , 希望司马懿能够勇挑重担 。
司马懿本人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同是托孤重臣 , 司马懿一步一步遭到打压 , 到骆谷之役前基本上到了靠边站的境地 , 曾经在西线统帅千军万马御敌诸葛亮 , 如今连个不能打的建议都没人听 , “飏等欲令爽立威名于天下 , 劝使伐蜀 , 爽从其言 , 宣王止之不能禁 。”英雄最恨无用武之地 , 有经验有能力却没有平台 , 而且人家时时处处都在防着自己 , 怎么办?既然人家不听 , 就不要瞎说实话 , 自骆谷之役后 , 出于自保 , 司马懿基本上隐退了 , 但不甘心的隐退其实是暗中观察 , “且止 , 忍不可忍 。”司马懿回答孙礼问题的同时也告诉自己下一步应该怎们做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示弱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骆谷之役还使司马懿全面认清了曹爽及其团队的能力 , 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 , 一群纨绔子弟把打仗当做儿戏 , 盲目的自信就是无知 。骆谷惨败却没有人受到惩罚 , 曹爽依然是大将军 , 夏侯玄依然是雍凉都督 , 何宴、邓飏、李胜、丁谧、毕轨等人该干什么干什么 , 甚至还加官进爵 , 这就更加助长了曹爽一党的嚣张气焰 , 不就是打了一次败仗吗?无非是威名没有立成 , 能逃回来就算成功 , 值得喝酒庆祝 。在外边立威名哪有在家里听音乐快乐 , “爽饮食车服 , 拟於乘舆;尚方珍玩 , 充牣其家;妻妾盈后庭 , 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 , 及将吏、师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 , 皆以为伎乐 。”看来曹爽终于想明白了 。骄奢淫逸消磨了曹爽的意志 , 以至于在高平陵之变后 , 他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 。分页标题
骆谷之役后 , 司马懿才准备取代曹爽 。
假设司马懿早有取代曹爽之心 , 骆谷之役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吗?为什么要等到五年之后的拜谒高平陵呢?而且比较起来好像骆谷之变比高平陵之变更容易 。
先把皇帝掌握在自己手里 。曹芳不仅年少而且不是曹叡的亲生儿子 , 没有什么外戚背景很容易控制 , 托孤大臣曹爽不在 , 另一位托孤大臣司马懿控制曹芳名正言顺 。骆谷之变 , 曹芳和司马懿在一起 , 高平陵之变 , 曹芳和曹爽在一起 。皇帝掌握在谁的手里 , 谁就有政治上的主动权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司马懿」司马懿取曹爽而代之的想法始于骆谷之役】曹芳也不适合做皇帝
军事力量很重要 。骆谷之役的前几个月司马懿带兵进攻东吴 , 诸葛恪望风而逃 , 这也是司马懿在曹爽当政时期的最后一次带兵 , 此时他距离兵权还不是很远 , 有条件发动骆谷之变 。五年之后 , 已经告病的司马懿突然从床上坐起来发动高平陵之变 , 要不是曹爽一党不得人心且判断失误 , 恐怕司马懿不会那么容易得手 。
骆谷之役 , 曹爽及其核心团队远在骆谷道上 , 拜谒高平陵 , 曹爽及其核心团队近在洛阳城边 。况且骆谷之役失败了 , 曹爽是逃回来的 , 他只顾着自己的性命 , 司马懿有更多的准备空间 。拜谒高平陵 , 曹爽只是去扫明帝的陵墓 , 什么时间去什么时间回?带上哪些人?家里要不要留下重要人物?政变之后曹爽会不会反击?他们是否去许昌?等等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 , 相较而言 , 高平陵之变的风险更大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个不小心 , 曹爽可能就回不来了
骆谷之役前 , 即使是曹爽也要给四朝元老司马懿的面子 , 为什么会发生“爽以宣王年德并高 , 恒父事之 , 不敢专行 。”这样的事情呢?因为当时司马懿的威望确实非常高 , 他发动骆谷之变 , 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但后来司马懿退隐 , 选择“忍不可忍” , 司马懿本人和他的亲信知道隐忍的必要 , 可其他人不知道啊 , 尤其是夹在曹爽和司马懿之间的派系 , 将近七十岁的司马懿不理朝政是因为生病了而且听说病的一塌糊涂 , 大家没了主心骨儿 , 到高平陵之变前一定会丧失一部分原本支持司马懿的人 。
骆谷之役的前五年 , 大把的时间和机会摆在司马懿面前 , 可他没有珍惜 , 被后辈曹爽逼的节节败退 , 骆谷之役的后五年 , 司马懿开始积蓄力量 , 由忍气吞声变成了忍辱负重 。骆谷之役彻底改变了司马懿的想法 , 领尚书事的权力被剥夺了 , 带兵打仗的权力被剥夺了 , 连建议都不被采纳 , 骆谷之役能不能打 , 难道还有人比他司马懿更清楚吗?谁知道既蠢又笨的曹爽还能再做出什么事情来?为国也好为家也罢 , 司马懿准备取代曹爽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四朝元老司马懿把想法埋在了心底
结语 。
历史不能完全用结果推导过程 , 如果那样做会忽略人性的复杂 。从司马懿子孙后来的表现来妄加揣测司马懿当初的动机是不正确的 , 三马食槽、狼顾虎视这些都是用结果推导出来的过程 , 没有多少可信度 。同时期的蜀汉大臣费祎关于高平陵之变写过一篇《甲乙论》 , 即使司马懿胜利了 , 敌人费祎也没有明确指出司马懿的野心 , 只是甲乙两种观点的讨论而已 , 更何况魏朝本国人呢?如果当时大家都认为司马懿要篡位 , 淮南三叛就不会一波一波的来 。历任两朝托孤大臣 , 明帝临终前执其手嘱以后事 , 无论军政还是外交 , 司马懿都变现的可圈可点 。所以在骆谷之役前 , 司马懿没有想过取代曹爽 , 他只是想做好自己托孤大臣的事情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蜀汉大将军费祎的《甲乙论》更客观
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条件并不成熟 , 只不过找到了一个曹爽外出的机会 , 其中的可变因素太多了 , 司马懿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 , 他知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道理 , 高平陵之变的风险不小 。相比之下 , 如果发动骆谷之变胜算更大 , 可骆谷之役前的司马懿还没有想过要取代曹爽 , 骆谷之役后当他看到曹爽的表现才下定决心取而代之 , 他也后悔错过骆谷之役的大好机会 , 但后悔没有用了 。司马懿只有隐忍下来躲在暗处观察 , 失败的曹爽已经回到洛阳 , 司马懿就开始像猎人一样等待 ,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五年 , 已过七十岁的司马懿等不了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万一曹爽听了“智囊”的妙计呢
人的心理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 很少人会想别人为我做过什么 , 很多人会想我为别人做过什么 , 想的时间长了心理就会不平衡 。没有人计算司马懿对魏朝的贡献 , 却有人盯着司马懿手中的权力 , 站在司马懿的角度他会怎么想?“告诉你们骆谷之役不能打你们偏要打 , 打了败仗还不承认错误 , 反倒变本加厉的提防我 , 我也不容易 , 我也很郁闷 , 索性不和你们玩了 。”
- ##原创 司马懿识人有多厉害?提拔两个大将,一个破蜀,一个灭吴
- 『』司马懿受曹叡托孤之重,与曹爽共同辅政的初期,如萧何故事的开始
- 曹操@历史上的司马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真相揭开,让人不敢相信
- 「诸葛亮」诸葛亮错用一人动摇蜀汉根基,而司马懿错用一人却埋葬百年王朝
- []诸葛亮,司马懿,周瑜,谁才是三国时期能掐会算料事如神的军师
- 曹操■足智多谋司马懿,运筹帷幄一辈子,为何古稀之年才造反?
- 「曹芳」曹芳刚即位就被司马懿和曹爽操纵?曹叡若泉下有知,能气活过来
- 『』曹丕曹睿离世太早,无人能震慑得住司马懿,导致曹魏被篡权
- 「」司马懿夺权成功,除了权谋,还有什么更关键的一个因素?
- 「关羽」关羽败走麦城前,提拔一人,此人辅佐蜀汉40年,差点生擒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