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形楼主人」古蔡河史略
宋代初年在以首都为中心的漕运四渠中 , 惠民河的地位仅次于汴河 , 在我国水运史上也是一条重要的运河 。
《宋史?河渠志》载 , 京都“有惠民、金水、五丈、汴水等四渠 , 派引脉分 , 咸会天邑 , 舳舻相接 , 赡给公称 , 所以无匮乏 。 ”但金水河的主要作用是供给广济河的水源 , 兼及运输京西木材入都城 , 并无正式漕运之利 。 其他三渠则为东京经济命脉所系 。
【「晓形楼主人」古蔡河史略】到北宋末年 , 由于自然原因 , 四条漕运水渠先后废弃 , 自然也影响着北宋的国运 。 毕竟无法有效的将全国的财富迅速集中于首都开封 , 中央政府的财政集权的能力下降 , 对地方的控制力有所减弱 。 在与金国对峙时 , 北宋相当于是以开封一城对金国一国 , 岂有不败之理?从这个角度而言 , 宋代首都开封水运的衰落是导致宋国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宋会要辑稿》方域十六:“建隆元年(960年 , 《续资治通鉴》作二年) , 始命右领卫将军陈承昭督丁夫导闵河自郑与蔡水合 , 贯京师 , 南历陈颖 , 达寿春 , 以通淮右 , 舟楫相继 , 商贾毕至 , 都下利之 。 于是以南为闵河 , 东南为蔡河 , 至开宝六年(969年)二月 , 改闵河为惠民河 。 ”
《宋史?河渠志》蔡河篇:“蔡河贯京师 , 为都人所仰 , 兼闵水、洧水、潩水以通舟 。 闵水自尉氏历祥符、开封合于蔡 , 是为惠民河 。 ”
《东京梦华录》卷一:“蔡河正名惠民河 , 为通蔡州故也 。 ”
本文插图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此闵水谓蔡河上游溱、洧诸水也 。 ”按洧水即今双洎河 , 溱水即今密县境内双洎河上游的一条支流 , 亦名潧(一作鄫)水 , 见《水经注?洧水注》 。 顾氏虽对闵河未作进一步说明 , 然仅此一句对探求闵河的遗迹都是颇有启发的 。 据此推断 , 宋建隆二年(961年)“导闵水自新郑与蔡水合” , 就是在新郑境内引洧水经尉氏县 , 东北流入开封城内 。 但闵水分洧水的水囗究竟在哪里?《宋史?河渠志》蔡河篇云:“淳化二年(991年)以潩水泛滥 , 浸许州民田 , 诏自长葛县境内自潩水开渠引水二十里合惠民河 。 ”潩水即今双洎河西的潩水河(又作清潩河) , 在长葛县境内自潩水开渠引水二十里合惠民河 , 必须先注入洧水才有可能 。 对这条潩洧之间二十里的渠道 , 清末武同举《全淮水道编》中说:“潩、洧沟通 , 髣髴《水经注》南北濮形势 。 ”按《水经注?潩水注》:“潩水又东南径长社县故城西北 , 南濮、北濮二水出焉……川渠双引 , 俱东流洧 。 ”汉魏长社故城即今长葛县东旧长葛 , 南北濮水即今旧长葛西北沟通洧潩二水 , 其间距正约二十里左右 , 由此可肯定 , 淳化二年所开二十里引潩水的分渠 , 大致即循南北濮水的故道 , 而闵河分洧水口应即与这条小渠相接 。 《宋史?史珪传》载“督浚惠民河 , 自尉氏达京师九十里 。 ”明嘉靖《尉氏县志》载:“蔡河(即闵河)在县西二十里 , 南接洧川 , 北流六十里至祥符县界 , 今淤塞 。 ”该书还记载当时在尉氏县境大齐保地方 , 掘地发现西韩闸的石碣 , 当为惠民河的水闸 。 今按地图计量 , 自尉氏县至开封城正是九十里左右 , 从尉氏县西二十里处至旧祥符县界亦在六十里上下 。 与史书记载相符 , 由此可见 , 闵河当由南北濮水故道引洧潩为上源 , 沿着丘陵地的边缘 , 东北经新郑东、尉氏县西二十里 , 再东北流入开封城内 。 由外城南面的戴门傍广利水门流入 , 东流折南 , 由陈州门傍普济水门流出 , 称为蔡河 。
宋代的蔡河基本上是古代浪荡渠(又名渠水)的故道 , 惟首尾河段略有不同 。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汉书地理志》河南郡荥阳县:“有浪荡渠 , 首受泲 , 东南至陈入颖 。 ”《水经注?渠水注》载:“渠水自济(泲)水分出后 , 东流径今开封南 , 折而南流 , 径今陈留西、淮阳县东 , 南流至今沈丘县(古项城县)北注入颍水 。 ” 。 渠水在汉魏时为南北水运交通的重要航道 , 魏晋以后称蔡水 。 宋代蔡河由于漕运的方便改由开封城内流出 , 南经通许县西 。 《读史方舆纪要》通许县:“蔡河在县西 , 志云:蔡河自祥符之范村流入县北 , 分为两道 , 名双沟河 , 至县西复汇而为一 , 下入扶沟 , 建闸启闭 。 宋时通江淮之漕道也 。 ”《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开封府关隘:“临蔡关在祥符县东南 。 《金史?地理志》开封县有古通津、临蔡关 。 《通志》:临蔡关在府东南三十里 , 以临蔡河而名 。 今土人呼其地曰关头 。 ”当时的蔡河出开封城南经范村、关头(今范村大小关头) , 经通许县西 , 自下至淮阳一段河道大致与古浪荡渠相同 。
宋代蔡河入颖囗较古渠水偏西 , 由陈州东一里南流至蔡口入颍 。 《资治通鉴》载:后周显德四年(957年)二月乙亥条胡三省注:“今按蔡河自东京戴楼门入京城 , 出宣化水门 , 投东南下 , 经陈州至蔡口入颍河 。 ”《元丰九域志》项城县(治今沈丘县)有蔡口镇 。 《大清一统舆图》在今项城县(水寨镇)北颍河上有蔡河口 , 蔡桥等地名 , 当即宋代蔡河入颍河处 , 可见宋代的蔡河入颍口在今项城县北 , 而汉魏时代渠水入颍口则在其东今沈丘县北 。
本文插图
闵河之名始见于五代后周 。 《资治通鉴》载:后周显德四年二月 , 伐南唐 , “命右骁卫大将军王环将水军数千 , 自闵河沿颍入淮 。 ”胡三省注云:“丁唐曰:闵河本曰琵琶沟 , 今名蔡河 。 ”可见最早称闵河指的是蔡河 。 不久闵河的开凿大大丰富了蔡河的水量 , 漕运畅通 。 故将闵河改名惠民河 。 《元丰九域志》在新郑、尉氏、开封等县下标注惠民河 , 在太康、西华、宛丘(今淮阳)等县下标注蔡河 , 说明宋代前期两河段的名称是有严格区别的 。 然而惠民河和蔡河毕竟是一条河流 , 日久蔡河也蒙惠民之名 。 人们谈起开封漕运四渠 , 只提惠民而不分闵蔡 , 南渡人追忆汴京掌故时也将惠民河作为蔡河的正名了 。 在传世文献中惠民河及蔡河的命名也有混淆使用的情况 , 其原因也正是渊源于此 。
闵河的开凿主要是为了解决蔡河的水源问题 。 蔡河的前身渠水 , 自战国以来是中原水运交通的干渠 , 水源是从济水分出来的 。 五代后周显德六年二月重浚蔡水时 , 仍取源于汴水 。 史载:“导汴水入蔡水 , 以通陈、颍之漕 。 ”但汴水自唐代以来 , 由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将河床不断淤高 , 水流浅涩 。 每年四月以后 , 漕船由淮入汴 , “多属汴河乾浅 , 又船运停留 , 至六七月始至河口 。 ”在航运上存在不少困难 。 宋代建都开封 , 汴河在漕运中地位较唐时更为重要 , 所谓“汴河乃建国之本 , 非区区沟洫之利同言也 。 ”因此 , 汴河的水源 , 常年流量成为宋朝政府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 终宋一代 , 一方面经常更易汴口的位置 , 以迎黄河水势;一方面在汴河上游广设水柜蓄水 , 以调节汴河的流量 。 即便如此 , 在漕运繁忙的时候 , 仍需“以草为堰 , 壅水以通漕舟” 。 这种情况下 , 如再将汴河的水量分一部份给蔡河 , 势必更影响汴河的航运 。 因此 , 宋代初年恢复蔡河航运时已开始为蔡河另觅水源了 。
本文插图
解决蔡河水源的工程 , 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是开凿闵河 , 引洧、潩二水为蔡河的上源 。 先是建隆二年开凿闵河 , 从新郑县境引洧水经尉氏县西 , 东北流入开封府城内与蔡河相接 。 淳化二年又因潩水泛滥 , 在长葛县西北循南北濮水故道 , 开渠二十里 , 沟通洧、潩二水上源 , 并与惠民河相接 。分页标题
第二部分是将洧、潩二水的下游也导入蔡河 。 宋以前洧、潩二水都是南流入颍的 。 但《宋史?河渠志》蔡河篇载:“洧水自许田注鄢陵东南 , 历扶沟合于蔡 。 潩水出郑之大隗山 , 注临颍 , 历鄢陵、扶沟合于蔡 。 ”洧、潩二水究竟是何时开始东流入蔡的?《资治通鉴?长篇》卷五:“乾德二年(964年)二月癸丑 , 命武统军陈承昭帅丁夫数千凿渠 , 自长社引潩水至京合闵河 。 ”宋代长社县即今许昌市 。 今自许昌至开封直线距离就有九十公里之遥 。 仅以数千丁夫在短期内开凿这样长距离的渠道是根本不可能的 , 况且还要横截洧水等多条天然河道 , 从地理形势上看也不可能存在这样一条人工渠道 。 史书所载必有错误 。 《续长编》里的闵河当即指蔡河 , “至京”二字或为衍文 , 或应移于“闵河”之后 。 乾德二年所开长社以下潩水入蔡的渠道 , 应是《宋史?河渠志》里所说的“历鄢陵、扶沟合于蔡 。 潩水原来每逢春夏霖雨 , 则泛滥民田 。 至是渠成 , 无水患 , 闵河益通漕焉 。 ”
本文插图
洧水通蔡工程开凿时间史无记载 , 从洧水在潩水之东的地理形势看 , 应在潩水入蔡工程之前 。 其流经亦当如《宋史?河渠志》所载:“自许田(今许昌市东北许田镇)注鄢陵 , 东南历扶沟合于蔡 。 ”《嘉庆大清一统志》开封府山川:“按洧水旧自许州径流鄢陵县南 , 其在洧川南者 , 本洧水支流康沟水 。 《水经注》云:康沟水首受洧水于长社县 , 东北流径向冈西 , 后人遏其上口 , 今水盛则北注 , 水耗则辍流是也 。 自宋人通惠民河 , 引洧水自许田至鄢陵 , 历扶沟 , 合蔡水 , 始经洧川城南 , 鄢陵县北 。 明时谓之双洎河 。 ”可知宋时洧水下游入蔡路线大致即今双洎河下游 。 《水经注?洧水注》记载洧水至今许昌市以东分成数支 , 主流南入颍水 , 数道分支包括康沟水等东流入渠水 。 宋时就是利用洧水流入渠水的支津故道略加疏浚而已 。 惟其工程规模不大 , 为时亦短 , 故史阙记载 。 潩水下游情况亦相似 。 《水经注?洧水注》载 , 洧水下游“合濩陂水 , ……陂水北出 , 东有洧津 , 西北纳潩流 。 ”《水经注?潩水注》:“潩水又南径颍阴县故城西 , ……其水又东径许昌城南 。 ”杨守敬《水经注疏》云:“此处脱文甚多 。 ……盖经许昌城南者乃枝津 , 东入濩陂水即洧水篇所云濩陂水西北纳潩水流者也 。 ”可知古代潩水下游本有枝津注入洧水下游支津 , 同入渠水 。 宋代潩水下游入蔡当亦即利用故道加以疏浚 , 故仅用丁夫数千而已 。
第三部分是将今郑州、许昌一带的河流、湖泊全部疏导纳入蔡河 。 《宋史?河渠志》蔡河篇:“凡许、郑诸水合坚(按:坚字疑为衍字) , 白鴈、丈八沟、京、索合西河、褚河、湖河、双河、栾霸河皆会焉 。 犹以其浅涸 , 故植木横浅 , 栈为水之节 , 启闭以时 。 ”
本文插图
古时从新郑、许昌以东流入蔡河的河流湖泊很多 , 仅见于《水经注》著录的就有埿沟水(东汜水)、鲁沟水、八里沟水、长明沟水、蔡泽陂、南陂、鸭子陂、白鴈陂、宠官陂等大小陂塘 , 直接或间接与蔡河相通 , 起着补充水源的作用 。 其中如长明沟水 , 康沟水等在《太平寰宇记》中仍有著录 。 宋初将这部分水源都导入蔡河后 , 丰富了蔡河的水量 。
经上述一系列措施 , 蔡河“兼闵水、洧水、潩水以通舟 。 ”成为宋代首都开封通向南方的重要水上通道之一 。
蔡河的上游 , 是上古时期共工、大禹及战国时期魏惠王十年(前360年)治理的浪荡渠 , 又名鸿沟 。 魏晋时称蔡水 , 成为中原地区航运水系中的一条重要干渠 , 重加疏浚 , 又称闵河 。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黄初五年(224年) , 亲御龙舟 , 循蔡、颍 , 浮淮 , 幸寿春 。 ” 分页标题
《史记?河渠书》:“自是以后 , 荥阳下引河 , 东南入鸿沟 , 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 。 ”中原地区的几条重要河流 , 如汴水(又名汳水、获水)、睢水、鲁渠水、涡水等皆自浪荡渠分出 , 东南流入泗水或淮水 , 形成一个以鸿沟为干渠的水运交通网 。
本文插图
《汉书?灌夫传》载:汉武帝即位之初 , “以为淮阳天下郊 , 劲兵处 , 故徙夫为淮阳太守 。 ”颜师古注:“郊谓四交辐辏 , 而兵又劲强 。 ”《汉书?汲黯传》:“上为淮阳楚地之郊也 。 ”颜师古注:“郊谓交通冲要之处也 。 ”古淮阳郡治陈县 , 即今淮阳县 , 为浪荡渠沿岸的城市 。 淮阳之所以成为交通要冲 , 无疑是由浪荡渠在水运交通上重要的地位所决定的 。 魏晋以降 , 南北战争频繁 , 因军事行动 , 顺蔡水而下 , 经涡、颍入淮的史实 , 屡见不鲜 。 北魏时代渠水仍为“漕运所由” , 并置粮仓于陈郡以备漕运 。 隋唐以后 , 由于经济中心移至东南地区 , 南北漕运重任为汴河所代替 , 蔡河渐降于次要地位 。 但唐朝以后军阀混战 , 汴河因战争而遭到阻塞时 , “东南传输者不敢由汴渠 , 自蔡水而上 。 ”蔡河运输渐得恢复 。 《通典》作者杜佑鉴于当时汴河运输经常遭到军阀阻碍的事实 , 在建中初年曾建议南北漕运利用蔡河运道 , 他认为蔡河因“官漕久不由此 , 故填淤不通 , 若畎流培岸 , 则功用甚寡;又庐、寿之间有水道 , 而平岗亘其中 , 曰鸡鸣山 , 佑请疏其端 , 皆可通舟 , 基登陆四十里而已 , 则江、湖、黔、岭、蜀汉之粟 , 方可舟而下 。 由是白沙趋东关 , 经庐、寿 , 浮颍布蔡 , 历琵琶沟入汴河 , 不复经诉准之险 , 径于旧路二千里 , 功寡利博 。 ”自后“衣冠商旅率皆直通会洛” 。 蔡河航行曾一度繁荣起来 。 晚唐以后 , 汴河淤废 , 以汴河为水源的蔡河当也淤浅 。 至五代后周时为伐南唐需要 , 开始疏浚蔡河河道 。 宋初再次疏浚蔡河 , 并另辟水源 , 设置斗门 , 堰水通航 。
宋初有四条河道向开封输送粮食 , 即汴河、黄河、惠民河、五丈河 , 合称漕运四河 。 惠民河所输送的粮食产地是陈、颍、许、蔡、光、寿等六州 。 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远不如东南地区 。 所以惠民河每年运至京师的粮食无论在量和质上都不如汴河 。 《宋史?食货志》载:太平兴国六年(981年) , “汴河岁运江淮米三百万石 , 菽一百万石;黄河粟五十万石 , 菽三十万石;惠民河粟四十万石 , 菽二十万石;广济河粟十二万石 , 凡五百五十万石 。 ”张方平《乐全集?论京师军储事》:“神宗时规定年额 , 汴河每年上供六百万石 , 广济河六十二万石 , 惠民河六十万石 。 ”张方平《乐全集?论汴河利害事》:“惠民河所运止给太康、成平、尉氏等县军粮而已 。 惟汴河所运一色粳米兼小麦 , 此乃太仓蓄积之实 。 ”
本文插图
惠民河在漕运价值上虽不及汴河 , 但在航运价值上却不低于汴河 。 汴河主要沟通东南一路 , 惠民河却沟通东南和西南二路 。 东南一路由蔡河经颍河入淮 , 自淮以下分二道:一道渝淮达寿春 , 经巢淝之间水陆到达长江;一道由淮水顺流而下抵盱眙 , 经过新开的龟山运河 , 由江淮间的山阳渎进入长江 。 西南一路由开封向西南 , 经蔡河、沙河与南阳、襄樊地区相通 。 《宋史?河渠志》白河篇:“白河在唐州 , 南流入汉 。 太平兴国三年正月 , 西京转运使程能献议 , 请自南阳下向口置堰 , 回水入石塘、沙河 , 合蔡河达于京师 , 以通湘潭之漕 。 ”下向囗即今南阳新店镇北六里的夏响铺 , 石塘指今叶县东北二十五里石潭河 , 沙河即今沙河 , 东入颍河 。 工程是在下向口作堰 , 企图堨白河水东北流与沙河相通 , 由沙连颍 , 循颍达蔡 , 以至开封 。 最终因白、沙二水间有一片丘陵 , 地势高亢 , 引水不达而罢 。 但也反映了当时水运交通的发展已有修凿这样一条运河的需要 。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 , 在许州合流镇大流堰穿渠 , “置二斗门 , 引沙河以漕京师 。 ”天圣二年(1024年) , “重修许州合流镇大流堰斗门 , 创开减水河通漕 , 省迂路五百里(《宋史?河渠志》) 。 ”据《元丰九域志》、《金史?地理志》合流镇属临颍县 , 但确址失考 。 大流堰和新渠都无可查考 。 初步推断当是在沙、颍二水间修凿渠道 , 沟通南阳盆地和开封之间的水运交通 。分页标题
蔡河的水源经过宋代人民辛勤劳动得到了很大的丰富 , 航运事业大为发展 。 但事物总是有利也有弊 , 由于运河沿线有多条河流注入 , 在流量上出现不均衡现象 。
首先是洧、潩诸水都是发源于豫西山地 , 该地区雨量集中 , 夏秋季节来水迅猛 , 河流由山地进入平原后 , 坡度突然平缓 , 泥沙开始沉积 , 河流在冲积扇上形式多股分散的 , 放射形的细流 , 改道频繁 。 《水经注》记载:洧水自长葛以下分成大小六条分支 , 分别入蔡入颍;潩水也分成二支入颍入洧 。 《太平寰宇记》卷二鄢陵县记载洧水“从许昌县界东南流散漫 。 ”这些都说明洧水下游分成多支的情况自古已然 。 唐宋以后洧潩二水下游变迁很大 。 明清时代因记载较详 , 可考的变迁更多 , 在此不加详述 。 如将近九十年出版的地图相互对照一下 , 同样也能发现其变迁无常的特点 。 这种情况势必会影响到惠民河的正常流量和河道的稳定 。
本文插图
其次 , 作为惠民河水源的洧潩二水和颍河都发源于嵩山山脉 , 来水条件相同 , 夏秋之际 , 两股河流同时涨水 , 在下游蔡、颍会合处相互顶托 , 时常泛滥成灾 。 元丰四年(1081年)陈州胡宗愈言:“本州地势卑下 , 秋夏之间 , 许、蔡、汝、邓、西京及开封诸处大雨 , 则诸河之水并由陈州沙河、蔡河同入颍河 , 不能容受 , 故境内潴为陂泽 。 ”故而在熙宁、元丰、元祐年间就有人建议循蔡河东岸八丈沟(即茨河)故迹 , 加以疏浚 , 既可排泄蔡河之余水 , 又可灌溉沿河民田 。 另一派人则认颍水排水不畅主要是淮水同时上涨的缘故 , “淮水一涨 , 百沟皆壅” , 淮水问题不能解决 , 即使开凿八丈沟也无济于事 , 结果开八丈沟的建议未付实施 。 另外 , 开封城内积水往往由蔡河排出 , 也是造成蔡河沿岸内涝的一个原因 。
流量充沛 , 航运畅通的蔡河为什么在元代以后很快就淤废了呢?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
蔡河在金代仍有航运之利 , 但主要是为了对宋战争的军事需要 。 《金史?曹望之传》:“天德元年(1149年) , 自洺州输燕子城运米八十万斛 , 由蔡水入淮 , 馈伐宋诸军 。 ”《金史?哀宗纪》:贞祐二年(1232年)五月“凿洧川漕渠” 。 不久金迁都开封 , 北有蒙古大军压境 , 南有宋朝军队骚扰 , 蔡河的航运只是沟通开封和淮河之间的军事物资运输 , 其规模远不如宋代 。 再说在那战争纷乱的年代 , 对宋人修筑的供水渠道 , 根本无暇加以维护和修缮 , 蔡河的水源和航运必然受到严重影响 。 元代统一后建都北京 , 南北漕运开始以海运为主 , 至元三十年(1293年) , 修凿通惠河后 , 京杭大运河又成为南北北运交通的主干线 , 而开封城已降为地方性的城市 。 同时黄河流经开封城北 , 东南至徐州入运河 , 水运交通完全可以利用黄河而不必恢复宋代的蔡河 。 所以依靠人工维持的惠民河(蔡河)因长期得不到维护和修缮 , 渐趋淤废 。 这是社会方面的原因 。
本文插图
其次是自然方面的原因 , 主要是黄河南泛所造成的 。 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 , 蒙古军决开封城北寸金淀 , 用河水灌宋军 。 寸金淀在开封城北三十里 , 约今柳园口一带 。 河水由此夺涡入淮 , 这是黄河第一次南夺涡水 。 蔡河沿岸的通许、太康一带 , 首次遭到黄河水患 。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十月 , 黄河在原武、阳武、中牟、延津、开封、祥符、杞县、睢州、陈留、通许、太康、尉氏、洧川、鄢陵、扶沟等十五处决口 。 其中开封、陈留、通许、太康、尉氏、洧川、鄢陵、扶沟八县 , 都是蔡河流经的地方 , 黄河下游由蔡河、颍河一线南注入淮 。 明李濂《汴京遗迹志》卷七河渠三蔡河条:“至元二十七年黄河决祥符之义唐湾 , 而西蔡河上源由是湮废 , 其汴河下流皆淤塞而不能东达淮泗 , 其水亦入蔡河焉 。 以后其水浅不能行舟 , 乃立闸以积水 。 ”延祐年间在杞县小黄村决口 , 滔滔南流走涡、颍一带入准 。 “陈颍濒河膏膄之地浸没” 。 由于受到河水带来泥沙的灌淤 , 泰定年间蔡河“河底填淤 , 高出地面 , 秋霖一至 , 横溃为患 。 ”此后元代黄河经常南决涡颍入淮 , 蔡河常为黄河所夺 , 河道渐趋淤废 。 明洪武三十二年(1390年)河决原武黑洋山 , 经开封城北五里 , 东南夺颍入淮 。 颍河一度成为黄河的正流 , 称为“大黄河” , 原来黄河的正流贾鲁河反称“小黄河” 。 蔡河正当黄河所经 , 宋时开封城内外蔡河上有以通舟楫的大小闸十九座 , 如小木闸、惠济闸、独乐闸、赤仓闸、万龙闸等 , 经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夺蔡河后 , “蔡河及闸皆淤塞不复可见” 。 洪武三十二年黄河再次泛滥 , “(蔡)河及闸俱被湮没” 。 自后宣德、正统、成化、正德年间 , 黄河曾多次夺颍入淮 。 当黄河改徙后 , 蔡河仅存断续河床 , “积水弗涸 , 不复通舟楫” 。 崇祯十五年(1642年) , 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围攻开封城 , 明统治者扒开黄河堤 , 企图用水灌淹起义军 , 结果大水冲入开封城 , 造成空前灾难 。 经过这次洪水 , 开封城内蔡河上东西二桥尽为湮没 , 惠民河及蔡河至此完全淤废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古代在许昌、鄢陵一线以北和新郑、尉氏之间的河流多作西南向东北或西向东流向 , 从《水经注》的记载及宋代闵河、洧水、潩水注入蔡河的流路 , 皆可为证 。 说明这一带的地势是自西向东或东北作微度倾斜 。 由于黄河自元代以后 , 多次决向开封一带 , 东南夺涡、颍入淮 , 洪水经常漫淹蔡河流域 , 结果使大量泥沙淤塞 , 地貌上起了显著变化 。 今天这里绝无自西向东或西南向东北流向的天然河流 , 而在中牟西南和尉氏西北部一带却残留着许多南北向的沙丘和沙质岗地 , 高八至十米 , 宽度自几十米至数百米 , 长达数公里 , 这些都是黄河古泛道洪流区形成的沙质沉淀物 。 这些泥沙长期沉积的结果将新郑、尉氏境内的蔡河完全淤平 , 开封以下的蔡河在清末 , “陈城(淮阳)以上 , 垫为平陆 。 陈城以下 , 尚存东西蔡河之名” 。 今日淮阳一带积水赖东西蔡河排入颍河 。
宋代蔡河的淤废当始于元初 , 终于明代 。 金元开始南泛对黄淮平原上的河流变迁有很大影响 , 蔡河的淤废就是一个典型的个例 。
- 光明网■大爷出门遛弯捡到宝马,为辨主人,民警想出这招……
- 「北青网综合」主人感染新冠去世 狗狗跑了几小时路来到医院等待
- :辽阳村民下地干活白“捡”一头毛驴,民警帮忙找到粗心主人
- 『二三里资讯TB』辽阳村民下地干活白“捡”一头毛驴,民警帮忙找到粗心主人
- #二三里资讯TB#辽阳村民下地干活白“捡”一头毛驴,民警帮忙找到粗心主人
- 「历史」西游记中嫦娥只是一个舞女,广寒宫真正的主人,被孙悟空一语道破
- 『紫罗兰』狗狗全身被染成紫色导致皮肤溃烂,主人理由超荒唐
- 蠢萌新闻■仙剑3:景天先看到花楹,为啥她却认了雪见为主人?和她的身份有
- 秦皇岛岛民网■秦皇岛发生恶犬伤人案件 受害人被咬后又被狗主人持刀砍倒!
- 文章:文章将要复出,时隔6年重返小荧屏,搭档女主人气演技不输马伊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