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人王世国@王铎的“神笔”是怎样炼成的



八公山人王世国@王铎的“神笔”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插图
王铎故居中由沈鹏题写的《神笔王铎》牌匾
可以这样说:王铎是明朝最后的一位书家 , 也是清代最早的一位书家 。 明清之际 , 时代、社会、政治制度的急剧变更 , 造就了这位旷世奇才 , 被后世誉为“神笔” 。 你知道 , 他这“神笔”是怎样炼成的吗?

八公山人王世国@王铎的“神笔”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插图
王铎行书诗轴
他要对抗是董派“闲雅恬淡”的书风
明代末年的书坛董派书风流行 , 书法家竟尚柔媚 , 以俊秀飘逸相标榜 。 而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乱世 , 需要的已经不是那种闲雅恬淡的书风 , 而是奋发为雄的英雄气象 。 于是 , 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等书法家 , 和历史上那些自创新派的书家一样 , 也集合在王羲之这面锦绣的大旗下 , 开展复兴书坛的活动 。 旧的社会制度已经开始崩溃 , 而“法帖之妖”的旧派那种玩弄笔法技巧、讲究漂亮外表的书体 , 也应当被彻底摧毁 。 所以 , 王铎等人创造出了一种在当时正统派看来是非常奇怪丑恶的书体 , 而他们自己却认为这真正代表着王羲之书法精神 。

八公山人王世国@王铎的“神笔”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插图
王铎这种奋发为雄的书风 , 才真正代表着王羲之书法的内在精神
不仅口称“吾家羲之” , 而且也落实在行动上
王铎经常称“吾家羲之”“吾家献之” , 他这不是停留在口头上 , 实际行动上他也是扎扎实实地学习“二王”书法 , 而且终生不移 , 虽然他写出来的东西与王书相比 , 仿佛风马牛不相及 。 13岁时 , 他就得到一部断本王书《圣教序》 , 于是勤学苦练了三年 。 由于他也因姓王 , 因而对“二王”书法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 在临摹王书时总爱标明“临吾家逸少帖”的题头 。 他十分执著地认为“二王”是与他同一谱系的先人 , “二王”书法是他的家传 。 尤其是他认识到“二王”是书法正宗 , 为历代书家所法 , 所以他独尊“二王” 。 他对“二王”法帖无所不临 , 并旁及其他魏晋书家 。 他传世至今的70多件墨迹中 , 临写古代碑帖的占60% , 而其中又有一半是临“二王”书帖的 。 所以 , 姜绍书《无声书史》说:“铎行草书宗山阴父子 , 正书出钟元常 , 虽模范钟王 , 亦能自出胸臆 。 ”可以说 , 王铎30岁以前在学习“二王”及魏晋诸家的过程中 ,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这一直影响到他终身的书法发展 。

八公山人王世国@王铎的“神笔”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插图
王铎临《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从米芾书法中找到了创新突破口
不过 , 王铎学习“二王”古帖并非真的要恢复到王书原来的面目 , 而是要和董其昌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 以便一较高低 。 法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革新 。 所以 , 30岁以后王铎博采众长 , 广泛而又大量地学习唐宋书家 , 进一步积蓄创造革新的实力 。 这时 , 宋代米芾的惊世骇俗之品行和奇倔豪逸之书法 , 深深地吸引了王铎的审美注意 , 激起他极大的兴趣 。 他从别人手中借得米芾书写的《英光堂帖》四十六册 , 用几年时间遍临无遗 。 故梁巘《评书帖》说:“王铎书得执笔法 , 学米南宫 , 苍老劲健 , 全以力胜;然体格近怪 , 只为名家 。 ”也许 , 他正是从米芾书法中找到了以“力胜”为创新的突破口 。 当然 , 他还曾学习唐代书家柳公权、李邕、颜真卿、褚遂良、怀素等人的书法 。 而这些都是冲破王书传统规范 , 开宗立派的书家 。 尽管王铎在此阶段是广取博收 , 他也始终未忘王书家风 。 从他书写的小行楷作品中 , 可以明显地看出“二王”的神采风韵 。分页标题

八公山人王世国@王铎的“神笔”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插图
王铎《致梅公李年信札》 , 足见他对米芾(海岳)书法的欢喜之情
年过半百后自成一家
40岁以后 , 王铎开始陶铸百家 , 消化吸收 , 以期融会贯通 , 开创自己的风格 。 这时 , 他的书法大呈风力 , 务追险绝 , 字画风棱 , 气势夺人 , 形成了与董派书法明显不同的独特书风 。 50岁以后 , 他卓然成家 。 长期以来因失宠于明帝 , 宦途失意 , 家乡沦陷 , 他处于书名不扬的境况之中 。 52岁他被明福王召至南京任东阁大学士 , 这意外的好运使他的书名一跃而为江南尽知 。 这时 , 他的书法已趋于成熟 , 戢锐于内 , 振华于外;由纵而敛 , 能纵能收;由风力十足向雍容大雅发展 。 这样 , 他的行草书走出了与明代众多的行草书家不同的道路 。 《霎岳楼笔谈》中说:“明人草书无不纵笔以取势者 , 觉斯则纵而能敛 , 故不极势而势若不尽 , 非力有余者 , 未易语此 。 ”

八公山人王世国@王铎的“神笔”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插图
这时王铎书法已趋于成熟 , 戢锐于内 , 振华于外;由纵而敛 , 能纵能收 , 雍容大雅发展

八公山人王世国@王铎的“神笔”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插图
王铎临王羲之草书帖
“一日临帖 , 一日应请索” , 终生不移
从表面上看 , 王铎晚年的书法似乎减弱了壮年那种奋发为雄的气概 , 而实质上则是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运 , 他那气势磅礴的书法基调始终不曾改变 。 然而 , 即使摆脱了王书含蓄凝练、潇洒飘逸的形貌 , 在雄强奔放、险劲纵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时 , 王铎仍然频频回首 , 仰望那座耸立的王羲之书法的高峰 。 他为自己定下日课 。 据《倪氏杂记》中记载 , 王铎“一日临帖 , 一日应请索 , 以此相间终身不易” 。 就是说他一天小心翼翼地临习古代书帖 , 另一天则无拘无束地自由创作 。 据说这是他书法的秘诀 。 我们从他42岁写的《自书诗卷》 , 59岁时的《临王献之草书轴》 , 直至最后60岁时书写的《琅华馆帖序》 , 都可以看出他对“二王”书法的依依不舍 。

八公山人王世国@王铎的“神笔”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插图
王铎草书诗卷
原来他学“二王” , 不过是要得到一种心理安慰
王铎一生都处于面临选择取舍的痛苦焦灼不安的矛盾之中 。 他所精通的儒家“中庸之道”与他所鼓吹的“怪、力、乱、神”;作为明朝遗臣的守节与投降满清的失节;取法古典的贵族气派的书帖与表现出来的浪漫的粗汉般的书风;如此等等 , 相互交织成为王铎奇怪的天才 。 所以 , 在中国书法史上 , 像王铎这样热衷于临习王羲之的书帖是十分罕见的 , 同时像他的书法那样脱离旧有的王书传统规范也是非常突出的 。 他一日学王羲之 , 一日又做反王羲之的练习 , 两者互为表里 , 矛盾统一 。 其实 , 他不过是从对羲之书帖的临习中得到一种心理安慰 , 给他那尚不为人们理解的跳掷腾挪、奇怪雄强的书作增加一些自信心 , 仿佛是要告诉人们同时也告诉自己:我是学王羲之的 。 王铎真正要超越、要抗拒的对象是董派书风 。 他的书法归根结蒂 , 是对董书的一种反动 。
(本文作者:王世国)

八公山人王世国@王铎的“神笔”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插图
【八公山人王世国@王铎的“神笔”是怎样炼成的】王世国著作《中国书法家》和《书法非常道》(见“当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