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世』季羡林:人生于世,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_本文原题:季羡林:人生于世 , 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于世』季羡林:人生于世,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本文插图
【『于世』季羡林:人生于世,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文丨季羡林
01
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形势
谈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 , 这几乎成了一个常识 。 谈人的素质又何能例外?
在这方面 , 我们所面临的形势怎样呢?我觉得 , 一则“通告”中说得简洁而又中肯:
识者每以今日的社会潜伏下列诸问题为忧:即功利气息弥漫 , 只知夺取而缺乏奉献和服务的精神;大家对社会关怀不够 , 环境日益恶化;一般人虽受相当教育 , 但缺乏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未能整合 , 阻碍教育整体发展 , 亦且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
这些话都切中时弊 。 在这里 , 我想补充上几句 。
我们眼前正处在20世纪的世纪末和千纪末中 。 “世纪”和“千纪”都是人为地创造出来的;但是一旦创造出来 , 它似乎就对人类活动产生了影响 。 19世纪的世纪末可以为鉴 , 当前的这一个世纪末 , 也不例外 。 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 有目共睹 。 我特别想指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令人触目惊心的情况 。 这些都与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联 。
西方自产业革命以后 , 科技飞速发展 。 生产力解放之后 , 远迈前古 。 结果给全体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意想不到的福利 。 这一点是无论如何也否认不掉的 。 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同样是想不到的弊端或者危害 , 比如空气污染、海河污染、生态平衡破坏、一些动植物灭种、环境污染、淡水资源匮乏、新疾病产生 , 如此等等 , 不一而足 。 这些灾害中任何一项如果避免不了 , 祛除不掉 , 则人类生存前途就会受到威胁 。 所以 , 现在全世界有识之士以及一些政府 , 都大声疾呼 , 注意环保工作 , 这实在值得我们钦佩 。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Shelley)以诗人惊人的敏感 , 在19世纪初叶 , 正当西方工业发展如火如荼地上升的时候 , 在他所著的于1821年出版的《诗辨》中 , 就预见到它能产生的恶果 , 他不幸而言中 , 他还为这种恶果开出了解救的药方:诗与想像力 , 再加上一个爱 。 这也实在值得我们佩服 。
眼前的这一个世纪末 , 实在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空前的大动荡大转轨的时代 。 在这样的时机中 , 我们平常所说的“代沟”空前地既深且广 。 老少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十分严峻 。 有人把现在年轻的一代人称为“新人类” , 这个词儿意味深长 。

『于世』季羡林:人生于世,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本文插图
02
人的天性或本能
我们就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来探讨人的天性的一些想法 。
两千多年以来 , 中国哲学史上始终有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性善与性恶 。 孟子主性善 , 荀子主性恶 ,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 两说各有拥护者和反对者 , 中立派就主张性无善无恶说 。 我个人的看法接近此说 , 但又不完全相同 。 如果让我摆脱骑墙派的立场 , 说出真心话的话 , 我赞成性恶说 , 然则根据何在呢?
由于行当不对头——我重点摘的是古代佛教历史、中亚古代语文、佛教史、中印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等……我对生理学和心理学所知甚微 。 根据我多年的观察与思考 , 我觉得 , 造物主或天或大自然 , 一方面赋予人和一切生物(动植物都在内)以极强烈的生存欲 , 另一方面又赋予它们极强烈的发展扩张欲 。
一棵小草能在砖石重压之下 , 以惊人的毅力 , 钻出头来 , 真令我惊叹不止 。 一尾鱼能产上百上千的卵 , 如果每一个卵都能长成鱼 , 则湖海有朝一日会被鱼填满 。 植物无灵 , 但有能 , 它想尽办法 , 让自己的种子传播出去 。 类似的例子 , 举不胜举 。 但是 , 与此同时 , 造物主又制造某些动植物的天敌 , 大鱼吃小鱼 , 小鱼吃虾米 , 猫吃老鼠等等 , 总之是 , 一方面让你生存发展 , 一方面又遏止你生存发展 , 以此来保持物种平衡 , 人和动植物的平衡 。 这是造物主给生物开玩笑 。分页标题
老子说:“天地不仁 , 以万物为刍狗 。 ”意思与此差为相近 。 如此说来 , 荀子的性恶说能说没有根据吗?荀子说:“人之性恶 , 其善者伪也 。 ”“伪”字在这里有“人为”的意思 , 不全是“假” 。 总之 , 这说法比孟子性善说更能说得过去 。

『于世』季羡林:人生于世,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本文插图
03
道德问题
写到这里 , 我认为可以谈道德问题了 。 道德讲善恶 , 讲好坏 , 讲是非等等 。 那么 , 什么是善 , 是好 , 是是呢?根据我上面的说法 , 我们可以说:自己生存 , 也让别的人或动植物生存 , 这就是善 。 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 , 这就是恶 。
《三国演义》中说曹操有言:“只教我负天下人 , 不教天下人负我” , 这是典型的恶 。 要一个人不为自己的生存考虑 , 是不可能的 , 是违反人性的 。 只要能做到既考虑自己也考虑别人 , 这一个人就算及格了 , 考虑别人的百分比愈高 , 则这个人的道德水平也就愈高 。 百分之百考虑别人 , 所谓“毫不利己 , 专门利人” , 是很难做到的 , 那极少数为国家、为别人牺牲自己性命的 , 用哲学家的现成的话来说是出于“正义行动” 。
只有人类这个“万物之灵”才能做到既为自己考虑 , 也能考虑到别人的利益 。 一切动植物是绝对做不到的 , 它们根本没有思维能力 。 它们没有自律 , 只有他律 , 而这他律就来自大自然或者造物主 。 人类能够自律 , 但也必须辅之以他律 。 康德所谓“消极义务” , 多来自他律 。 他讲的“积极义务” , 则多来自自律 。 他律的内容很多 , 比如社会舆论、道德教条等等都是 , 而最明显的则是公安局、检察机构、法院等 。
写到这里 , 我想把话题扯远一点 , 才能把我想说的问题说明白 。
人生于世 , 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一 , 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 那也称之为“天人关系”;二 , 人与人的关系 , 也就是社会关系;三 , 人与自己的关系 , 也就是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问题 。 这三个关系处理好 , 人就幸福愉快;否则就痛苦 。
在处理第一个关系时 , 也就是天人关系时 , 东西方 , 至少在指导思想方向上截然不同 。 西方主“征服自然” , 《天演论》的“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 , 即由此而出 。 但是天或大自然是能够报复的 , 能够惩罚的 。 你“征服”得过了头 , 它就报复 , 比如砍伐森林 , 砍光了森林 , 气候就受影响 , 洪水就泛滥 , 这只是一个小例子 , 其余可依此类推 。
学术大师钱穆先生一生最后一篇文章《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 , 讲的就是“天人合一”的问题 , 我冒昧地在钱老文章的基础上写了两篇补充的文章 , 我复印了几份 , 呈献给大家 , 以求得教正 。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命题 , 解释纷纭 , 莫衷一是 。 钱老说:“我曾说‘天人合一’论 , 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 ”我的补充明确地说 , “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要合一 , 要和平共处 , 不要讲征服与被征服 。 西方近二百年以来 , 对大自然征服不已 , 西方人以“天之骄子”自居 , 骄横不可一世 , 结果就产生了我在上文补充的那一些弊端或灾害 。
钱宾四先生文章中讲的“天”似乎重点是“天命” , 我的“新解” , “天”是指的大自然 。 这种人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的思想 , 不仅仅是中国思想的特征 , 也是东方各国思想的特征 。 这是东西文化思想分道扬镳的地方 。 在中国 , 表现这种思想最明确的无过于宋代大儒张载 , 他在《西铭》中说“民 , 吾同胞;物 , 吾与也” , “物”指的是天地万物 。 佛教思想中也有“天人合一”的因素 , 佛教基本教规之一的“五戒”中就有戒杀生一条 , 同“物与”思想一脉相通 。
分页标题
『于世』季羡林:人生于世,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本文插图
04
修养与实践问题
我在上文中已经讲到过 , 我们中国和全世界所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 钱穆先生也说:“近百年来 , 世界人类文化所宗 , 可说全在欧洲 。 最近五十年 , 欧洲文化近于衰落 , 此下不能再为世界人类文化向往之宗主 。 所以可说 , 最近乃人类文化之衰落期 。 此下世界文化又将何所向往?这是今天我们人类最值得重视的现实问题 。 ”可谓慨乎言之矣 。
我就在面临这样严峻的情况下提出了修养和实践问题的 , 也可以称之为思想与行动的关系 , 二者并不完全一样 。
所谓修养 , 主要是指思想问题、认识问题、自律问题 , 他律有时候也是难以避免的 。 帮助别人认识问题 , 叫做“做思想工作” , 一个人遇到疑难 , 主要靠自己来解决 , 首先在思想上解决了 , 然后才能见诸行动 , 别人的点醒有时候也起作用 。 佛教禅宗主张“顿悟” , 觉悟当然主要靠自己 , 但是别人的帮助有时也起作用 。 禅师的一声断喝 , 一记猛掌 , 也能起振聋发聩的作用 。 宋代理学家有一个克制私欲的办法 。 清尹铭绶《学见举隅》中引朱子的话说:
前辈有俗澄治思虑者 , 于坐处置两器 , 每起一善念 , 则投白豆一粒于器中;每起一恶念 , 则投黑豆一粒于器中 , 初时黑豆多 , 白豆少 , 后来随不复有黑豆 , 最后则验白豆亦无之矣 。 然此只是个死法 , 若更加以读书穷理的工夫 , 那去那般不正作当底思虑 , 何难之有?
这个方法实际上是受了佛经的影响 。 《贤愚经》讲到过一个“係念”的办法:
以白黑石子 , 用当等于筹算 。 善念下白 , 恶念下黑 。 优波提奉受其教 , 善恶之念 , 辄投石子 。 初黑偶多 , 白者甚少 。 渐渐修习 , 白黑正等 。 系念不止 。 更无黑石 , 纯有白者 。 善念已盛 , 逮得初果 。 ”(《大正新修大藏经》 , 第四卷)
这与朱子说法几乎完全一样 , 区别只在豆与石耳 。
这个做法究竟有多大用处?我们且不去谈 。 两个地方都讲善念、恶念 。 什么叫善?什么叫恶?中印两国的理解恐怕很不一样 。 中国的宋儒不外孔孟那些教导 , 印度则是佛教教义 。 我自己对善恶的看法 , 上面已经谈过 , 我认为 , 不外是放纵本性与遏制本性的斗争而已 。 为什么要遏制本性?目的是既让自己活 , 也让别人活 。 因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 , 则社会必然乱了套 , 就像现代大城市里必然有红绿灯一样 , 车往马来 , 必然要有法律和伦理教条 。
宇宙间 , 任何东西 , 包括人与动植物 , 都不允许有“绝对自由” 。 为了宇宙正常运转 , 为了人类社会正常活动 , 不得不尔也 。 对动植物来讲 , 它们不会思考 , 不能自律 , 只能他律 。 人为万物之灵 , 是能思考、能明辨是非的动物 , 能自律 , 但也必济之以他律 。 朱子说 , 这个係念的办法是个“死法” , 光靠它是不行的 , 还必须读书穷理 , 才能去掉那些不正当的思虑 。 读书当然是有益的 , 但却不能只限于孔孟之书;穷理也是好的 , 但标准不能只限于孔孟之道 。 特别是在今天 , 在一个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 , 眼光更要放远 。
眼光怎样放远呢?首先要看到当前西方科技所造成的弊端 , 人类生存前途已处在危机中 。 世人昏昏 , 我必昭昭 。 我们必须力矫西方“征服自然”之弊 , 宣扬“天人合一”的思想 , 年轻人更应如此 。
以上主要讲的是修养 。 光修养还是很不够的 , 还必须实践 , 也就是行动 , 最好能有一个信仰 , 必须虔诚、真挚 。 这里存不得半点虚假成分 。 我们不妨先从康德的“消极义务”做起:不污染环境、不污染空气、不污染河湖、不胡乱杀生、不破坏生态平衡、不砍伐森林 , 还有很多“不” 。 这些“消极义务”能产生积极影响 。 这样一来 , 个人的修养与实践、他人的教导与劝说 , 再加上公、检、法的制约 , 本文所讲的那一些弊害庶几可以避免或减少 , “挽狂澜于既倒” , 事在人为 。分页标题
◎本文摘自《季羡林谈人生》 , 原文有删减 , 图源网络 ,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