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明初内阁首辅杨士奇|英明一世,终了毁在儿子手中


前些日子写了明朝内阁形成和发展的一些故事旧史新说|浅谈明代内阁的发展 。 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就是杨士奇 。 自从因为胡惟庸 , 朱元璋取消了宰相的岗位后 , 内阁也就逐渐重要了起来 , 作为明清的特色一直传承了下来 。 当然 , 清朝雍正时期搞出了个军机处 , 内阁逐渐被边缘化 。
随着明初内阁重要性逐渐的体现 , 作为历经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几朝的杨士奇 , 更值得去一窥其一生的究竟 。 他个人的发展也与明初内阁重要性的变化融为了一体 。

杨士奇■明初内阁首辅杨士奇|英明一世,终了毁在儿子手中
本文插图
杨士奇 , 谥号文贞大家好 , 我叫杨士奇
士奇是字 , 本名杨寓 , 号东里 , 江西泰和人 , 用字来行走天下 。 出生在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 , 在明正统九年(1444年)告别人世 。 享年79岁 。
杨士奇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过得比较艰难 , 屋漏偏逢连夜雨 , 三岁时父亲也离开了他 , 母亲改嫁给了同乡的罗子理(子理是字 , 本名罗性 , 也是用字来行走天下) , 所以杨士奇也去了杨姓 , 跟随继父改姓了罗 。
七岁那年 , 继父罗子理中了乡试 , 授德安同知 , 也就是德安的二把手 。 总的来说 , 幼年虽然遭遇波折 , 但好在生活也过得去 , 母亲很爱他 , 继父对他应该也还可以 。 有一年罗家祭祖 , 小士奇做了个土人儿 , 当做是杨家老祖宗祭拜 , 感动了继父 , 所以恢复了他的杨姓 。 母亲则在他小时候教他《孝经》、《大学》、《论语》、《孟子》等 。 杨士奇很聪明 , 天生的智商高 , 学的很快也很好 。
而后 , 杨士奇跟随郭子益、陈海桑等文人名士学习 。 家里不富裕 , 买不起书 , 只能抄来看 。 如此聪明又认真学习 , 妥妥的隔壁家的孩子 。 后来继父因事去世 , 只留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
十五岁时 , 由于学识渊博、才德兼备 , 被聘任为家乡的私塾先生 。 母亲对他极力支持 , 把家里的一只老母鸡卖了给他买书、教书 。 青年时期的杨士奇在湖南、湖北等地一边游学一边著书立说 。
俗话说 , 三岁看长 , 七岁看老 。 童年的丧父、随母改嫁 , 青少年时的独立挣钱养家 , 如此种种 , 也深深影响着杨士奇的性格 。 心思更加细腻 , 遇事也能沉着应对 。

杨士奇■明初内阁首辅杨士奇|英明一世,终了毁在儿子手中
本文插图
杨士奇剧照柳暗花明又一村
学而优则仕 , 读书人自然与科举是分不开的 。 但是杨士奇虽然学的挺好 , 在家乡的口碑也不错 , 或许不是考试型选手 , 参加了两次的科举 , 皆落第 。
反正也考不上了 , 继续教书也挺好 。 也许正因为杨士奇为人厚重、待人宽容、处事缜密、才品出众 , 闻名于乡里 , 在建文三年(1401年)时 , 杨士奇被王叔英举荐去修撰《明太祖实录》 。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 由此开启了杨士奇的仕途副本 , 此时他已三十七岁 。 尚书张紞读到杨士奇的试策时赞道“此非经生言也” , 通俗点讲 , 这是个人才 。
建文一朝 , 总共四年 。 这四年其实都不太安稳 。 在朱允炆坐上皇位不久 , 他的四叔朱棣就开始折腾了 , 几年之后打到了南京 。 朱棣兵临南京金川门 , 杨士奇与解缙、黄淮等人迎接表示归附 。 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 , 安身立命、大展宏图的前提是看得清形势 。
在当时 , 建文朝的大臣们大约有二十多人迎降、十多人死节、四百六十多人跑了 。
朱棣即位后不久 , 杨士奇与解缙、黄淮、胡广、胡俨、金幼孜、杨荣六人入阁 , 由翰林编修授承事郎改侍讲 , 参预机务(主持日常政务 。 永乐后专指大臣入内阁) 。 这时候的内阁更多的是皇帝的秘书处 。 在这六人之中 , 杨士奇是唯一无科举功名之人 。

杨士奇■明初内阁首辅杨士奇|英明一世,终了毁在儿子手中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朱棣剧照老成持重 , 中流砥柱
《大明风华》里 , “好圣孙”的典故被用到了杨士奇的身上 。 说的是朱棣在太子人选上一直犹犹豫豫 , 相比于太子朱高炽 , 他更喜欢朱高煦 。 狱中杨士奇一句“好圣孙”坚定了朱棣传位朱高炽的决心 , 一切都是为了大明的万世传承 。
实际上 , “好圣孙”出自解缙之口 , 关于解缙 , 值得单开一篇聊聊 。

杨士奇■明初内阁首辅杨士奇|英明一世,终了毁在儿子手中
本文插图
【杨士奇■明初内阁首辅杨士奇|英明一世,终了毁在儿子手中】
解缙剧照
四十不惑 , 时间的指针走到永乐时期 , 大明王朝也开启了新的一轮蓬勃向上的发展时期 , 此时的杨士奇也进入了不惑之年 , 经历了许多 , 有了自己的判断力 。
杨士奇在流传下来的文字中也表达过 , 做官 , 最重要的就是为民谋福祉 。 换句话说 , 跟着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 , 更能够实现他的理想 。 也能从这个角度解读出来 , 为什么他不是死节的那一批人了 。
同时 , 作为经历过“靖难”的人来说 , 更加渴望国家的稳定 , 也更愿意为稳定和发展付出自己的心血 。
不久 , 杨士奇又升侍讲 , 被选为太子朱高炽的官属 , 辅导东宫讲读 。 永乐二年(1404 年) , 杨士奇迁为左中允 , 寻升左谕德兼侍讲 。
永乐六年(1408 年) , 朱棣北征期间 , 杨士奇与黄淮等被命留守京师 , 辅佐太子监国 , 处理日常政务 。 在此期间 , 杨士奇还给朱高炽开了书单 , 督促他读书学习 。 在朱高炽喜欢读诗歌这件事上 , 杨士奇也是怼得比较直接 。 他建议还是多看看六经 , 特别是两汉的诏令 , “诗小技 , 不足为也” 。
关于朱高炽和朱棣之间的故事 , 我们在明成祖朱棣|我是不是个好父亲?讲过 , 杨士奇也是故事中的重要人物 。

杨士奇■明初内阁首辅杨士奇|英明一世,终了毁在儿子手中
本文插图
内阁辅助太子监国
朱高炽即位之后 , 杨士奇以东宫旧臣的身份和从政多年的丰富经历 , 特别受器重 , 被擢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 , 加少保、少傅 。 洪熙元年(1425 年) , 朱高炽命杨士奇以原职兼兵部尚书 , 并食三禄 。 朱高炽在即位之后还授予杨士奇“绳愆纠缪”银章 。 绳愆纠缪:改正过失 , 纠正错误
这期间 , 可以看出内阁阁臣的重要性在逐步的提升 。 永乐时期 , 他们几个都只是五品的小官 , 而六部尚书是二品 。 内阁学士在朝廷上的地位并不高 。 上朝排班 , 大学士的排次也在尚书的后面 。
现在内阁学士由尚书来兼任 , 自然就与曾经的地位不同了 。 明朝大学士的官衔 , 始终是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 。 本职是尚书 , 大学士是兼职 。 直到明亡 , 大学士也只是五品的官 。 但是上朝时 , 大学士们用的是尚书身份兼大学士 , 所以自然而然位次就在一般尚书的前面了 。 如此 , 内阁在国家的管理运转方面 , 也就愈显重要了 。
宣宗时期 , 杨士奇因辅佐有功而被授予“清方贞靖”等银章 。 随后 , 英宗年幼即位 , 太皇太后张氏委任“三杨”执政 , 杨士奇成为当时政事的主要决策者之一 , 被进封为三孤中的少师 。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 。 皇帝的辅佐官 , 职位崇高 。 可以理解为荣誉职务 。

杨士奇■明初内阁首辅杨士奇|英明一世,终了毁在儿子手中
本文插图
朱高炽、朱瞻基剧照遇到了个坑爹的儿子
写到此处 , 捶胸顿足 。 谨慎了一辈子 , “天下万世之事当以天下万世之心处之 , 如有一毫出于私意 , 不论厚薄 , 皆当获罪神明” , “奉职甚谨 , 私居不言公事 , 虽至亲不得闻 。 在帝前 , 举止恭慎 , 善应对 。 言事辄中” 。分页标题
到头来 , 因为儿子傲气太盛 , 侵暴杀人 , 栽了跟头 。
都察院右御史王文等人以此弹劾杨士奇 。 英宗皇帝以杨士奇是先帝旧臣 , 天天忙得只剩工作 , 怎么会清楚儿子的罪行为由 , 挡回了这一波攻击 。 接着 , 又一波人来弹劾 , 英宗也没回应 。
一来二去 , 虽然没给杨士奇实际的处罚 , 但是名誉扫地、口碑崩塌是肯定的 。
这也只是内阁和阉党的数次交锋中的一次而已 , 在内阁权力上升的时候 , 阉党也在伺机攻击 , 为自己获取更大的权力进行着一次次的“战斗” 。
不管怎么说 , 自己的儿子确实犯错了 , 怎么洗也洗不清 。 当时看来 , 儿子犯错当然与父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人言可畏 , 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 。
也就是在英宗时期 , 以王振为首的阉党正式开启了明朝宦官专权的一幕 。 明太祖朱元璋规定不准立宰相 , 后人没有违背 , 最后进化出了内阁这一产物 。 至于不准太监干预政事 , 却很快就发生了 。 并且 , 明代太监干政比任何朝代都厉害、严重 。 不知太祖泉下有知 , 会作何感想?
年近八十的杨士奇 , 哪能经得起儿子的为恶和来自政敌的攻击呢?英明一世 , 却以此 , 为人生结束做了注脚 , 不胜唏嘘 。 最后
最后用一首杨士奇的诗作来结尾 , 四十多年的仕途可见一斑 。 两京三十年 , 梦寐在乡间 。 叨禄承明主 , 匡时愧腐儒 , 淹留鞶带缓 , 愁思鬓毛疏 。 惟有秋霜意 , 今吾是故吾--《自题小像寄乡里亲故》
参考资料:
明史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杨士奇与明前期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