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庄恪太子之死:唐文宗逼死儿子的历史惨剧

庄恪太子是唐文宗的长子李永 , 在大和六年(832年)被唐文宗封为皇太子 。唐文宗一生只有两个儿子 , 所以对于长子李永寄予厚望 , 十分宠爱 。在大和四年(830年)李永被封鲁王时 , 唐文宗特地挑选户部侍郎庾敬休为王傅 , 户部郎中李践方为司马 , 太常卿郑肃为长史 。在开成元年(836年) , 唐文宗还相继选拔高元裕、韦温、窦宗直、周敬复等人为太子侍读 , 加强李永的储君教育 。
然而在开成三年(838年) , 唐文宗突然指责皇太子李永沉溺于宴享并且不能接受别人劝导 , 随即唐文宗召集五品以上的官员议事 , 要废黜李永的皇太子之位 。结果遭到了文武百官的强烈反对 , 御史中丞狄兼谟上前哭谏 , 翰林学士6人和神策军及六军军使16人上表劝阻 , 唐文宗迫于内外压力 , 放弃了废黜太子的行动 。但唐文宗针对李永的行动却没有停止 。
在李永回到住所少阳院之后 , 唐文宗派宦官张克己、柏常心为少阳院使 , 负责少阳院的事务 。同时把李永身边的如京使王少华、判官袁载和以及其他品官、白身、内园小儿、宫人等数十人贬窜或者处死 , 最终李永在同年十月十六日暴薨于少阳院 。
在传统史观比如《新唐书》通常解释为李永的母亲王德妃在宫廷失宠 , 李永又不修德行 , 加之唐文宗的宠妃杨贤妃挑拨离间 , 最终导致唐文宗意图废黜皇太子李永 , 导致李永惴惴不安而病逝 ,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重新审视庄恪太子之死:唐文宗逼死儿子的历史惨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皇太子李永之死的疑点
我们通过前文可以了解皇太子李永从被废到死亡的过程 , 如果只是简单的看记载 , 自然没有什么问题 , 但只要细心思考 , 总能看到不一样的地方 。
1.李永沉溺于宴会的罪名是否成立?
唐文宗废皇太子的罪名就是李永沉迷于宴会 。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来看这项罪名是否成立 。
要知道在唐代开宴会是一件十分寻常的事情 , 上自皇帝下到庶民都喜欢开设宴席 。以唐代宫廷宴饮为例子 , 唐代的宫廷宴饮分为节日宴会 , 皇帝游宴、庆功宴、朝会和祭祀时的宴会、宫廷内宴、饯行宴 , 招待外国的宴会 , 品类十分繁多 , 沉迷于宴席的皇帝就有唐中宗、唐玄宗、唐德宗 。
此外按照《新唐书》的记载 , 负责皇家饮食的光禄寺的太官署拥有监膳10人 , 监膳史15人 , 负责膳食的人多达2400人 。光禄寺的掌醢署 , 有主醢10人 , 酱匠23人 , 酢匠12人 , 豉匠12人 , 菹醯匠8人 。皇帝的私人机构尚食局有主食16人 , 主膳840人 。从唐代食官的人数我们也可以推测当时宴会的繁多 。
随着中唐之后的经济发展 , 大量的商业城市出现 ,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 宴饮也变成了社会风气 。尤其是上层社会极为流行 , 唐代宗时期宰相裴冕热爱举办宴席 , 请客吃饭时客人连食物的名字都叫不出来 , 唐武宗时期宰相李德裕搞宴饮 , 一杯羹就要花费三万钱 。可见举办宴会已经变成唐代上层社会的习惯性消费 , 而且唐文宗本人也喜欢宴饮 。
所以唐文宗批评太子沉溺于宴饮 , 是站不住脚的 , 首先皇家宴席是惯例 , 其次上层社会也喜欢宴饮 , 皇太子李永作为年轻人喜欢宴饮只不过是随社会潮流 , 唐文宗指责太子沉溺于宴饮本身就值得怀疑 。

:重新审视庄恪太子之死:唐文宗逼死儿子的历史惨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杨贤妃几句简单的诬谮真的会导致李永致死?
关于杨贤妃 , 历史的记载不多 。唐文宗自甘露之变后 , 意志消沉 , 沉迷于宴席享乐 , 而杨贤妃由此上位 , 深受唐文宗喜欢 。关于杨贤妃陷害皇太子李永的事情 , 在历史文献中记载并不相同 。
在成书比较早的《旧唐书》的记载和《新唐书》记载完全不一样 。《旧唐书》记载:分页标题
时传云:太子德妃之出也 , 晚年宠衰 。贤妃杨氏 , 恩渥方深 , 惧太子他日不利于己 , 故日加诬谮 。
这句话的意思是 , 李永去世后 , 有传言说杨贤妃得到唐文宗专宠 , 而太子的生母王德妃不受宠 , 杨贤妃于是和王德妃产生矛盾 , 杨贤妃担心李永登基后对自己不利 , 于是大肆攻击李永 。而《新唐书》继承了这段记载 , 只不过删掉了传言 , 直接说是杨贤妃多次诬陷李永导致唐文宗暴怒最后要废皇太子 。很显然《新唐书》的记载不准确 , 而且馋毁皇太子李永还有唐文宗身边的乐官刘楚材、宫人张十十等人 。
我们要清楚一点 , 那就是唐文宗只有两个儿子 , 皇太子李永和蒋王李宗俭 , 李宗俭此人历史记载稀薄 , 他的母亲在文献中并无记载 , 估计地位卑下 。所以李永是唐文宗的唯一继承人 , 而杨贤妃本人无子 。从父亲的角度出发 , 宠妃的几句诬陷 , 根本不足以致李永于死地 。
对比唐代前期唐高宗逼死皇太子李忠事件 , 那是因为皇后武则天生有儿子李弘 , 而且李忠还是宫人所生 。当时以杨贤妃的地位和能力 , 不可能使唐文宗有打击李永致死的冲动 。所以皇太子李永不会是杨贤妃几句诬谮致死 , 但杨贤妃很可能说了某些话刺痛了唐文宗的内心 , 导致唐文宗失去理智 。

:重新审视庄恪太子之死:唐文宗逼死儿子的历史惨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3.皇太子李永去世后唐文宗的反常举动
开成四年(839年) , 唐文宗在会宁殿设宴 , 有小孩表演缘竿杂技取乐众人 , 在小孩爬上长竿表演杂技时 , 一个男人在长竿下不停地走动 。唐文宗很好奇就询问这个男人的情况 。原来男人是小孩的父亲 , 担心孩子表演时摔倒落地才会如此 。唐文宗听完之后泪流不止 , 他伤感得说道:朕富有天下 , 不能全一子 。随即将馋毁皇太子李永的乐官刘楚材、宫人张十十等人杀死 。
唐文宗的话语在《新唐书》《旧唐书》都可见 。不过唐文宗的话语有些奇怪 , 因为是唐文宗把太子身边亲信数十人贬窜或者处死 , 还把亲信宦官张克己、柏常心为少阳院院使 , 名义上负责管理少阳院 , 暗地里监视皇太子李永 , 最后太子突然死去 。可以说是唐文宗一手操作导致的 。
而唐文宗此时触景生情流露出了心里对于儿子李永的思念 , 这是一个人内心最真实想法的表现 。一个俳优都知道关心儿子 , 生怕自己的儿子受伤 。唐文宗逼死儿子李永 , 他却大喊自己不能保全儿子 , 明显是后悔自己失去理智 , 仿佛唐文宗是被迫逼死李永 , 这怎么不让人十分疑惑?乐官刘楚材、宫人张十十这些人究竟诽谤太子什么 , 让唐文宗此时想杀了他们?

:重新审视庄恪太子之死:唐文宗逼死儿子的历史惨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实皇太子李永死前 , 大唐王朝发生了一场震惊天下的事变 , 即甘露之变 。也是在甘露之变后 , 唐文宗对于皇太子李永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 或许甘露之变是解开疑惑的钥匙 。甘露之变和唐文宗的处境
唐文宗登基之初锐意进取 , 有中兴大唐之意 , 他梦想能够内除宦官、外抑藩镇、除乱求治 。所以唐文宗一直在寻求除掉宦官的办法 , 很快有两人李训和郑注进入唐文宗的视线 。
李训原名李仲言 , 是唐朝宰相李揆族孙 , 进士出身 , 他说中了唐文宗想要除掉宦官的心思 , 所以在一年之内被提拔为宰相 。郑注本姓鱼 , 后来改姓郑 , 他本是依靠大宦官王守澄发迹 , 却在治疗唐文宗的疾病时成为唐文宗的心腹 , 他也有帮助唐文宗除掉宦官的想法 , 所以也得到了唐文宗的信任 。
在唐文宗的扶持下 , 两人先后设计杀死宦官陈弘志、王守澄等人 , 让宦官势力大受打击 , 不过他们也将宦官仇士良推上了神策军左军中尉的职务 。随着王守澄等宦官被杀 , 李训和郑注信心增长 , 开始谋划杀掉所有宦官 。他们的计划是趁着王守澄埋葬之时 , 以亲兵数百杀死全部宦官 。但是很可惜 , 李训贪图功劳提前发动了政变 。分页标题

:重新审视庄恪太子之死:唐文宗逼死儿子的历史惨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公元835年 , 李训和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人发动政变 , 在当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 韩约奏称左金吾衙门后院的石榴树上发现有甘露降临 , 是祥瑞 , 于是李训请求唐文宗前去观看 , 唐文宗趁机让仇士良、鱼弘志率领所有宦官前往左金吾后院观察甘露 。
结果宦官到达左金吾后院衙门时 , 风吹起院中的帐幕 , 仇士良看到帐幕后的士兵 , 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 , 于是仇士良急忙带着宦官跑出去 , 挟制住了唐文宗 , 并且把唐文宗带回了后宫 。至此政变失败 , 仇士良控制唐文宗后借口李训、郑注谋反 , 发动神策军大开杀戒 , 百官死伤不计其数 。尤其是仇士良得知是唐文宗试图杀死全体宦官后,十分愤怒 , 并且出言不逊 。
据《新唐书》记载 , 仇士良让翰林学士崔慎半夜前入宫草诏 , 他借口因为唐文宗多病导致皇太后有诏要求废黜唐文宗 , 但崔慎拒不从命 , 仇士良无奈只好作罢 , 随后仇士良还带崔慎去看唐文宗 , 在唐文宗面前仇士良历数唐文宗的过失 , 还让唐文宗感谢崔慎 , 唐文宗只是低头不语 。

:重新审视庄恪太子之死:唐文宗逼死儿子的历史惨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段记载说明了唐文宗受制于仇士良和鱼弘志的窘态 , 他实际上已经任由仇士良和鱼弘志摆布 。其实仇士良和鱼弘志等宦官十分仇视试图杀死他们的唐文宗 , 他们一直想废了唐文宗 , 另立新主 。而他们的想法之所以没成功 , 主要原因有两个:
仇士良等人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宦官试图找一个能够保护他们利益的君主 , 以免再发生君主试图杀死宦官的行动 , 此外还希望得到拥立之功 , 求取利益 。
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对于宦官诛杀朝臣和挟制唐文宗十分不满 , 屡次上表要求清君侧 , 杀死仇士良等人 , 这使得宦官们十分恐惧 。
所以唐文宗在甘露之变后处于一个十分危险的地步 , 身边的仇士良等宦官们仇视他这个主人 , 一直想要他退位并且杀死他 , 只是一时间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 , 唐文宗才得以安然在位 。

:重新审视庄恪太子之死:唐文宗逼死儿子的历史惨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皇太子李永之死的真相
在唐代和唐文宗处境比较类似的是唐顺宗 。唐顺宗是唐德宗的长子 , 他在继承皇位的时候就受到宦官的阻扰 。在唐顺宗继位之后 , 他重用东宫的亲信王伾和王叔文试图消灭宦官 , 利益受到损害的宦官们聚集在唐顺宗长子广陵王李淳身边 , 宦官们趁唐顺宗中风后不能说话的时机发动政变 。在805年宦官俱文珍等人拥戴李淳登基称帝 , 是为唐宪宗 , 同时迫使唐顺宗退位 , 这次事变被称称作“永贞内禅” 。
在806年正月十八日 , 唐宪宗宣布唐顺宗病重 , 在十九日唐宪宗宣布唐顺宗去世 , 如此形同儿戏的做法其实是为了掩盖唐顺宗的非正常过世 。可以说在唐宪宗即位后 , 唐顺宗被秘密弑杀了 。这当然不是我的杜撰 , 而是陈寅恪和黄永年等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 。

:重新审视庄恪太子之死:唐文宗逼死儿子的历史惨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实反过头来对比唐文宗 , 会发现两者如此相似 , 都是有消灭宦官的意向 , 都使用身边的亲信抑制宦官 , 都惨遭失败 。此时的唐文宗受制于仇士良和鱼弘志 , 与当年口不能言而受制于宦官的的唐顺宗几乎一模一样 。唐顺宗遭受的“永贞内禅”会在唐文宗身上重演吗?答案是很有可能 , 仇士良等宦官很有可能借口唐文宗生病 , 逼唐文宗禅位于皇太子李永 。分页标题
而且此时皇太子李永和唐文宗的关系有些紧张 。据《旧唐书》记载 , 皇太子李永身边的侍读韦温曾经劝说皇太子要早起给唐文宗问安 , 但是李永不悦 。很明显唐文宗和皇太子李永之间的关系有破裂的迹象 。而这个时候唐文宗身边的人开始诬谮太子 。
他们说的话也可以推测的出来 , 他们应该是构陷皇太子李永试图学习唐宪宗 , 在暗中勾结仇士良、鱼弘志等宦官 , 想要夺取皇位 。在甘露之变后的唐文宗最为恐惧的就是皇子亲王会夺取自己的皇位 , 失去了皇位 , 自己很可能被弑杀 。而当时的皇太子、唐文宗的儿子李永正是唐文宗生命的最大威胁 。

:重新审视庄恪太子之死:唐文宗逼死儿子的历史惨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们再来看开成三年(838年)唐文宗召集百官试图废黜太子的会议 , 几乎所有的官员都站在皇太子李永一方 , 他们强烈反对唐文宗废除太子 。南衙的宰相 , 内廷的翰林学士 , 宦官控制的北门禁军 , 再加上极其痛恨唐文宗的仇士良和鱼弘志都站在了太子一方 。
唐文宗发现自己成为了孤家寡人 , 皇太子李永成为了众望所归的储君 。皇太子李永在宦官支持下登基称帝 , 自己被迫内禅最后被弑杀的影像仿佛就在眼前 。这无疑加深了唐文宗对于李永的忌恨 。随后就有了这一年唐文宗处死皇太子李永的亲信 , 李永突然死亡的事件 , 这一刻唐文宗失去了理智 , 亲手逼死了自己的儿子 。

:重新审视庄恪太子之死:唐文宗逼死儿子的历史惨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结语
我在自己的文章《唐代后期宦官政治的形成:没得选 , 只能让宦官成为皇权的保护者》一文中说过 , 唐代的宦官政治形成于唐德宗时期 , 由于唐德宗设计一套适合宦官控制的神策军系统 , 再加上宦官世家的形成 , 这使得中央禁军神策军稳定地掌握在宦官手中 , 唐代后期的宦官政治基本定型而且牢不可破 。
在唐代宦官政治体系下 , 唐文宗试图消灭宦官变的政变只是徒劳 , 甘露政变注定走向失败 , 这也是唐文宗逼死儿子的政治悲剧的原因所在 。在甘露之变后 , 受制于宦官的唐文宗 , 为了防止“永贞内禅”的重演 , 才有了逼死自己儿子的历史惨剧 。
【:重新审视庄恪太子之死:唐文宗逼死儿子的历史惨剧】所以唐文宗看到俳优爱护儿子时 , 才会触景生情 , 说出朕富有天下 , 不能全一子的感慨 , 为自己失去理智处死皇太子李永而后悔难受 , 最后泪流满面 。所以可以推测当时的唐文宗十分后悔 , 他痛恨宦官 , 也痛恨自己 , 只是在历史大势面前 , 唐文宗根本无力反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