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一即位就杀李斯,是赵高唆使,还是另有他因?
1
《秦国篇》中关于商鞅变法对秦国的改造 , 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商鞅变法后)耕战是人民唯一的获利途径、唯一的上升通道 , 秦国就这样变成了一座大兵营、一家大农场 。”
正是依靠这座大兵营、大农场 , 秦国碾压山东六国、建立起统一的大帝国 , 这是一条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 , 是七世之余烈铸就的“祖训” 。
但自从统一六国之后 , 秦从诸侯国到大帝国的变化 , 让原本举国“大兵营、大农场”的定位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
平民靠耕战获利 , 上升渠道面临着重大的危机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
首先 , 危机在于 , 如果要继续保持“大兵营”的定位 , 就要解决向何处用兵、与谁用兵的问题 。
秦帝国的解决方案是北修长城、筑皇陵 , 同时继续征伐南方 。
为什么选择征伐南方?在于秦军的主力是步卒 , 往北方用兵面临着对游牧民族骑兵的兵种劣势 。
那为什么秦帝国不组建自己的骑兵?
这就要联系到另一个定位:大农场 。
秦人的组织方式是“全民皆兵、全民皆农” , 在农闲时候即便拿着锄头照样可以进行军事训练 , 于是农民放下锄头拿起长矛就是步卒 , 却绝对无法成为骑兵 。
成为骑兵 , 需要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 , 物质条件就是要有马 , 有马就要养马 , 养马需要草料、种草就不能种粮食 , 不种粮食就违背了“全民皆农”的祖训 。
因此 , 秦军不可能具备拥有骑兵的客观物质基础 。
而技术条件 , 就是骑兵需要具备的骑射技能 。
但骑术和射术 , 在务农时是没有条件训练的 , 尤其是在当时没有马鞍的情况下 , 骑术并不是一件能够轻松掌握的技能 。
所以 , 秦帝国一定是北修长城南征伐 , 因为南方的丘陵地形更有利于步卒作战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3
其次 , 危机在于如何继续保持“大农场”的国策 。秦国在短短十年间就灭掉了六国 , 但六国情形各有不同 , 有的地区适合农耕 , 但有的地区就没法进行农耕 。
不能农耕地区的人民 , 如何获得和农耕地区人民一样的“获利途径”和“上升通道” , 就成了摆在秦帝国皇帝面前的巨大问题 。
“基本国策”无法“一刀切”地执行 , 自商鞅变法以来的“祖训” , 面临着新的制度设计需求 。
最后 , 危机还在于统一后的秦帝国面积 , 超过了原来秦国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 不管是北修长城 , 还是向南征伐都面临着人员调集、进发以及保障的问题 。
所谓“皇帝不差饿兵” , 战争状态下的消耗是非战争状态下的数倍 , 往往军队从调集到转运到前线 , 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粮草 , 作战时更需要装备和军需 。
秦国原本的国策 , 是军士自备军需和粮草 , 但战线拉长之后这种自备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
于是 , 摆在秦二世胡亥面前的 , 其实是一个难度极大的心理考验:推翻七世以来的成功做法 , 再建帝国制度管理体系 。
而要做到这一点 , 首先就是要在心理上否定自秦孝公以来至始皇帝的全部成功经验 , 完成“弑父礼” 。
这一点对于胡亥来说 , 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4
因为 , 自孝公以来的秦王 , 基本上都沿用这样一条成长路线:在心理上完成“弑父” , 但在形式上却完全继承“父制” 。
心理上的“弑父” , 表现在秦孝公即为启用商鞅变法、劓哥哥赢虔、削世袭贵族;表现在秦惠文王则为车裂商鞅;表现在秦昭襄王则为启用范雎、消除宣太后及魏冉势力;表现在始皇帝则是诛吕不韦 。分页标题
可以这样说 , 四位秦君是通过标志性的内部清洗 , 来完成对前任君王的“超越” , 但他们始终如一地执行了商鞅的“大兵营、大农场”路线 。
这样经典的“弑父礼” , 秦二世胡亥也一样操作了 。
族灭李斯 , 很难说不是秦二世期待完成心理“弑父”的行为 , 但是对胡亥来说 , 仅仅这样做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
因为 , 他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帝国 , 就像“随着每个孩子的出生 , 新的和非常经典的潜力就会出现”(爱利克?埃里克森《游戏与理智》) 。
【:胡亥一即位就杀李斯,是赵高唆使,还是另有他因?】各种新矛盾、新冲突纠缠的时代 , 需要的是像汉武帝那样的“新规则、新秩序的创立者” , 而不是秦二世这样的“父制”继承者 。
- 【弊政】明宪宗即位后弊政迭出,可他做了三件事,换回一片称颂之声
- 「捷豹」李斯特全球最快SUV定名Stealth 搭载V8引擎
- 【快看】都市风格-李斯丹妮
- @武则天即位以后,疯狂杀害有功之臣,为何单单不敢动程咬金?
- 【】秦朝亡于秦二世?实则亡于赵高、李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