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弟子规开始#弟子规:不要认为仁德是做烂好人,完全错了


_本文原题:弟子规:不要认为仁德是做烂好人 , 完全错了
接上一篇"泛爱众"紧接着是"而亲仁"
"而"在这句话当中是表示转折递进的意思 , 也表示并列关系 , 也通“能” , 是能够的意思 。

#从弟子规开始#弟子规:不要认为仁德是做烂好人,完全错了
本文插图
在《弟子规》中 , 我们以“能”这层意思来理解 , 原因是要从一名弟子的角度来考量 。 相对已经拥有很成熟社会阅历的人来说 , “亲仁”对于弟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准确的识别“仁” , 也就是仁德 。
仁德这样的品质并不会写在脑门上的 , 并不容易被准确识别 , 即便有人写在自己脑门上 , 也不能表示他就是一个“仁德”的人 , 所以是一定要辨别判断的 。
况且在青少年这样的年龄段 , 对一个人品行判断的能力更是缺乏的很 。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 , 青少年时期的我们 , 对他人品行的判断多数来自于道听途说 , 很少人能通过亲身感受就判断别人准的品质 , 特别容易忽略 , 这是年龄段决定的 。
所以在这里把“而”理解为“能” , 把“而亲仁”作为一种自身的追求的能力和品质 。
“亲”是亲近 , 使得亲近的意思

#从弟子规开始#弟子规:不要认为仁德是做烂好人,完全错了
本文插图
“亲”实际上是一种选择 , 比如你的同班同学或者同校同学是很多的 , 但我们会有意无意的选择比较亲近的几个同学 , 正是因为选择了这几个关系亲近的同学 , 所以对其他同学会相对疏远 , 这就是一种选择 。
原因是亲近的关系是需要自己付出时间、精力和情感的 , 而时间、精力和情感是有限的 , 并且是单向的 , 你的时间用在了某个或某几个同学身上 , 那么其他的同学就不可能在付出时间 。 我们不可能在同一间里利用分身法术面对不同的人 。
精力和情感也是一样的 , 尤其是情感 , 你在亲近的关系上投入多少情感 , 也决定着彼此亲近的程度 , 在彼此的关系上 , 你没有投入任何情感 , 对方也不会对你有什么样的感情 , 这几乎是一定的 。
“亲仁”也是一样的 。 人的品质有很多种 , 好的不好的都有 , 我们需要学会选择 , 尤其是在十几岁的年龄段 , 在这时选择亲近了哪一种品质 , 决定着你以后人生十几二十年甚至一生的行事风格 。
选择一种对自身不利的品质 , 你依然可以生存社会当中 , 但是你会随着人生阅历和人生责任增加 , 必要做出改变 , 也就是说之前的选择耗费了自己太多的人生 , 这很不值得 。
亲仁这样的选择为什么会在文化中被推崇 , 正是因为经过了太多人以及长久时间的验证和比对 , 才一直被推崇 。
“仁”在这里有两种意思 , 一是有仁德的人 , 二是仁德的品质 。

#从弟子规开始#弟子规:不要认为仁德是做烂好人,完全错了
本文插图
那么什么的人才算是有仁德的人呢?
我们先要来理解“仁”字的含义 , “仁”字是仁字旁加上一个二字 , 就表示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状态 , 那么仁是怎样的状态呢?
古人说 , 仁者:爱人 。 就是说一个有仁德的人 , 他的表现就是对他人的友爱 , 友善 , 会帮助别人 。
“仁”字本身的含义:心如穀種 。 生之性 , 便是仁 。 内心、心理就像是谷物的种子一样 。 如何理解呢?
比如我们用10斤种子种到地里之后会长出1000斤的种子 , 这1000斤的种子还可以拿出来10斤做为种子 , 另外的990斤种子就可以做为粮食 , 给人们的生活提供食物 , 种子的这种生物本性就是仁 。
种子这种本性反应到我们人的内心 , 就是说“仁”是内心对所有人都有一种爱护 , 愿意给予帮助的品质 。 拥有这样品质的人就是仁者 , 就是有仁德的人 。分页标题
“亲仁”的一层含义是亲近有仁德的人 , 但前面我说过 ,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仁德是很重要的 。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这种情况 , 有一个人说 , 我认识的一个人他就很有仁德 , 原因是他对我特别好 , 虽然我们认识不久 , 但是他给了我很多帮助 。 这种判断就是一种特别容易出现的偏差情况 , 但这不是仁德 , 而且可能恰恰相反 。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仁德 , 要看他对其他人所有人怎么样 , 不是对你自己或对某个个人 , 如果只是对你个人愿意给予帮助和爱护 , 说明他的出发点只是在你 , 原因是什么 , 你可能并不清楚 。
这样的人不一定是你应该亲近的人 , 只是他亲近了你而已 , 说不定他觉得你是有仁德的人才亲近你的 , 也有可能 。
要看他是对别人 , 也就是对自己不相干的人是怎样的态度 。 比如一个人他对自己的朋友都很好 , 但是到饭店吃饭对工作人员吆五喝六 , 认为自己高高在上 , 左右为难别人 。 这种人肯定跟仁德没有关系 。 务必要敬而远之 , 不可深交 。
所以亲近仁德的人是需要自己有足够的思考和判断力的 。

#从弟子规开始#弟子规:不要认为仁德是做烂好人,完全错了
本文插图
“亲仁”的另一层含义是亲近仁德这样的品质 。
亲近仁德的品质首先是要对“仁”进行理解和体会 , 思考做一个有仁德的人应该是怎样的等等 , 重要的是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 。
比如今天班级里来了一名新同学 , 面对这名新同学 , 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表现 , 有的甚至会欺负新同学 , 那么这就是“不仁”的人 。
做为自己就要观察周围 , 然后体验“仁”该如何做法 。
需要注意的是“亲仁”不是要做烂好人 , 更不要有沉没成本效应 。
不做烂好人的意思是說 , 仁是我们自身所拥有的德行品质 , 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施以效用 。 并不是“仁”本身要求我们有“仁德” , 而是自身拥有“仁德” , 这两者的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 如何理解呢?
举个例子 , 比如说你要帮助新同学 , 让他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 你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因为仁德要求你这么做的 , 或者说是你因为你看了仁德的要求才去这么做的 , 而是你本身就是一个有仁德的人 , 所以你才去帮助了新同学 。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对后果的计较 , 前者在于你完成仁德要求 , 自己会收获怎样的结果 , 而后者在于我的仁德施以效用之后我的仁德增长了 。
前者容易出现沉没成本效应和成为烂好人 。 因为做到仁德是需要自身有一定付出的 , 但是并不一定有回报 。 所以当自己认为完成了仁德的要求 , 可是自身有追求仁德的要求 , 这样就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 , 于是就会不分对象、不分情形的施以仁德 , 成了烂好人 。
这样是有损仁德的 。
【#从弟子规开始#弟子规:不要认为仁德是做烂好人,完全错了】所以“而亲仁”的意思是說能够做到真正的亲近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