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新闻」米芾“泗滨浮玉”石小考


北宋绍圣四年(1097)至元符二年(1099) , 米芾出任涟水军使 , 他经常利用公余闲暇时间 , 在寓所“瑞墨堂”临池习书 。 米芾酷爱异石 , 据《宋稗类钞》载:“米元章守涟水 , 地近灵璧 , 蓄石甚富 , 一一品目 , 加以美字” 。 南宋开禧二年丙寅(1206) , 民族英雄岳飞的孙子岳珂因参与抗金北伐 , 曾途经涟水 , 访“瑞墨堂”故址 。 只见“荒垒颓垣中 , 有十数立石 , 皆灵璧 , 奇甚 。 ”(见岳珂《宝真斋法书赞》)随着年代更迁 , 这些立石逐渐湮灭 。 但有一块立石曾在明万历年间曾流落到京师 , 这块立石就是著名的“泗滨浮玉” 。
据明代大文学家陈继儒《妮古录》卷二记载,立石曾为吴伯度所藏 。 伯度名惟贞 , 浙江嘉兴人 , 号凤山 。 祖父吴鹏(默泉)曾任明吏部尚书 。 吴伯度虽生于贵侈 , 但不染世纷 , 热衷于研究医药 , 爱好收藏书画、古董 。 暇日则进二三清修淡泊之友 , 挥尘命觞 , 鉴赏古玩 。 陈继儒是他家的常客 , 有一天 , 陈继儒在吴家花园里看到一灵璧石 , 高七尺 , 阔五尺 , 青碧玉润 , 形如飞云欲坠 。 石体上刻有“元符元年二月丙申米芾题” , 又有“泗滨浮玉”四篆字 。 考米芾于元符元年正在涟水军使任上 , 可见这块奇石应是经过米芾品目清供的“瑞墨堂”遗物 。 米芾在“加以美字”时 , 考虑到这快立石出自灵璧 , 得自于涟水 。 灵璧濒临泗水 , 盛产磬石 , 《尚书?禹贡》中就有“泗滨浮磬”的记载 。 涟水又为泗水入淮所经 , 亦属于“泗滨”范围 。 米芾在这里得到此石后 , 见它状若自己定居之地镇江的浮玉山(即焦山) , 就借鉴《尚书?禹贡》中的文字 , 改“泗滨浮磬”为“泗滨浮玉” , 作为立石的题名 , 既表明奇石的来历 , 又描述出它的形体 , 还寄寓着他对定居之地的情感 , 可谓珍爱有加 。
那么 , “泗滨浮玉”怎么会从涟水流落到浙江嘉兴?笔者推测是岳珂在开禧北伐时从涟水“瑞墨堂”先带到镇江 , 后又安置到嘉兴 。 开禧元年(1205)岳珂在取得进士功名后 , 以荫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 。 镇江是米芾晚年归隐和终老之地 。 岳珂对米芾备极倾倒 , 他在镇江曾寻访米芾故迹 , 买下“海岳庵”遗址 , 筑“研山园” , 构“清吟楼”“英风堂” , 用以收藏米芾的诗文书画 , 他还将米芾的作品辑为《宝晋英光集》和《宝真斋法书赞》 。 岳珂既然是米芾的粉丝 , 在涟水看到镌有米芾题名的立石 , 焉有不带回到镇江之理 。 何况在北伐时 , 他是以南徐庾吏被檄犒劳抗金前线部队 , 手下有运输物资的车骑 , 从涟水带一块立石到镇江 , 还是很方便的 。 到了嘉定十年 , 岳珂又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 , 自此他定居嘉兴 , 故宅就在郡治西北范蠡湖畔的金陀坊 。 自然而然 , 这块石头也随他到嘉兴落了脚 。
倘若笔者推测不错 , “泗滨浮玉”应当在嘉兴至少存放了三四百年 。 就在陈继儒于吴伯度家看到“泗滨浮玉”不久 , 这块立石又被书画家米万钟运到京师 。 万钟字仲诏 , 号友石 , 其先关中人 , 后徙京师 , 籍顺天(今北京) 。 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 , 官至太仆少卿 。 因与宋代米芾同宗 , 行、草书俱学米芾 , 又性好石 , 人称无南宫之颠而有其僻 。 他在江西按察使任上曾路过嘉兴 , 闻知吴伯度家有米芾遗石 , 特登门造访观瞻 。 吴伯度见他嗜好奇石 , 又是米芾后裔 , 就慨然拱手相让 。 从此 , “泗滨浮玉”就被安置到京城里的米家花园——湛园 , 成了“古云山房”中的瑰宝 。 米万钟还请来福建著名画家吴文仲 , 将米氏所藏奇石绘为一卷 , 其中就有“泗滨浮玉” , 并邀请董玄宰、李本宁等名流为之题跋 , 一时传为佳话 。
入清后 , “泗滨浮玉”又为著名学者孙承泽所得 。 承泽号北海 , 又号退谷 , 山东益都人 , 明崇祯进士 , 官至清吏部左侍郎 。 他爱好研究北京历史遗迹 , 著有《天府广记》 , 被后人誉为是我国第一位北京地方史志专家 。 为著述《天府广记》 , 他曾考察过米万钟在京城和郊外的三处园林 , 对“古云山房”所藏“泗滨浮玉”等立石 , 在《广记》中也作过生动的描绘 。 也许正是他通过到实地考察 , 发现了“泗滨浮玉” , 成了立石的新主人 。 清人王铎的七古《前门行》记载了位于前门南面孙家老屋的景况 , 序称:“北海有老屋一区 , 在门之南 , 青藤梧竹 , 最称幽胜 。 藤下黄石高五尺余 , 通体玲珑 , 宋艮岳物 , 陈江伯载至京师 , 灵璧石亦高五尺余 , 米元章物 , 后有手题曰:泗滨浮玉 。 ”诗云:“北海先生佩兰荪 , 旧拥书画住前门 。 退食委蛇饶灵气 , 典坟披罢共琴言 。 金鱼池间别墅景 , 轩渠心不离丘樊 。 移来突兀两奇石 , 紫藤络绎皆春色” 。分页标题
“泗滨浮玉”的历代藏主 , 都是著名的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 , 他们之所以供养、呵护这块立石 , 主要是能够以特有的艺术审美视角去观赏它 , 用它来装点园林 , 美化环境 , 陶冶性情 , 激发灵感 。 “泗滨浮玉”也正是有幸与这些书画家、收藏家结缘,才得以发挥其观赏价值,才得以在历史文献中显名 。 倘若一但与这些书画家、收藏家失之交臂 , 则会被弃之如废砖瓦砾 , 默默无闻 。 清道咸年间书画家刘位坦《叠书龛遗稿》载有《题泗滨浮玉拓本》 , 文中就讲述到“泗滨浮玉”曾一度被人遗弃在“城南昆卢庵井中” , 嘉庆甲戌六月浚而出之 , 后安放到都察院署 。 道光年间书画家樊彬所著《燕都杂咏》 , 有题都察院“泗滨浮玉”诗云:“奇石镌浮玉 , 声如清磬长 。 何人学米老 , 袍笏拜都堂 。 ”但是都堂上像米芾那样具有艺术修养和情趣的人 , 毕竟还是很少 , 以致最终显名于察院署的“泗滨浮玉”也好景不长 , 至今又不知沦落到何方 , 甚至刘位坦收入《艮岳石册》的《泗滨浮玉拓本》也没有很好保存下来 , 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 。

「搜狐新闻」米芾“泗滨浮玉”石小考
本文插图

「搜狐新闻」米芾“泗滨浮玉”石小考
本文插图
刘位坦《题“泗滨浮玉”拓本》

「搜狐新闻」米芾“泗滨浮玉”石小考
本文插图
米万钟绘《怪石图》#米芾#涟水#奇石收藏
那么 , “泗滨浮玉”怎么会从涟水流落到浙江嘉兴?笔者推测是岳珂在开禧北伐时从涟水“瑞墨堂”先带到镇江 , 后又安置到嘉兴 。 开禧元年(1205)岳珂在取得进士功名后 , 以荫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 。 镇江是米芾晚年归隐和终老之地 。 岳珂对米芾备极倾倒 , 他在镇江曾寻访米芾故迹 , 买下“海岳庵”遗址 , 筑“研山园” , 构“清吟楼”“英风堂” , 用以收藏米芾的诗文书画 , 他还将米芾的作品辑为《宝晋英光集》和《宝真斋法书赞》 。 岳珂既然是米芾的粉丝 , 在涟水看到镌有米芾题名的立石 , 焉有不带回到镇江之理 。 何况在北伐时 , 他是以南徐庾吏被檄犒劳抗金前线部队 , 手下有运输物资的车骑 , 从涟水带一块立石到镇江 , 还是很方便的 。 到了嘉定十年 , 岳珂又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 , 自此他定居嘉兴 , 故宅就在郡治西北范蠡湖畔的金陀坊 。 自然而然 , 这块石头也随他到嘉兴落了脚 。
倘若笔者推测不错 , “泗滨浮玉”应当在嘉兴至少存放了三四百年 。 就在陈继儒于吴伯度家看到“泗滨浮玉”不久 , 这块立石又被书画家米万钟运到京师 。 万钟字仲诏 , 号友石 , 其先关中人 , 后徙京师 , 籍顺天(今北京) 。 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 , 官至太仆少卿 。 因与宋代米芾同宗 , 行、草书俱学米芾 , 又性好石 , 人称无南宫之颠而有其僻 。 他在江西按察使任上曾路过嘉兴 , 闻知吴伯度家有米芾遗石 , 特登门造访观瞻 。 吴伯度见他嗜好奇石 , 又是米芾后裔 , 就慨然拱手相让 。 从此 , “泗滨浮玉”就被安置到京城里的米家花园——湛园 , 成了“古云山房”中的瑰宝 。 米万钟还请来福建著名画家吴文仲 , 将米氏所藏奇石绘为一卷 , 其中就有“泗滨浮玉” , 并邀请董玄宰、李本宁等名流为之题跋 , 一时传为佳话 。
入清后 , “泗滨浮玉”又为著名学者孙承泽所得 。 承泽号北海 , 又号退谷 , 山东益都人 , 明崇祯进士 , 官至清吏部左侍郎 。 他爱好研究北京历史遗迹 , 著有《天府广记》 , 被后人誉为是我国第一位北京地方史志专家 。 为著述《天府广记》 , 他曾考察过米万钟在京城和郊外的三处园林 , 对“古云山房”所藏“泗滨浮玉”等立石 , 在《广记》中也作过生动的描绘 。 也许正是他通过到实地考察 , 发现了“泗滨浮玉” , 成了立石的新主人 。 清人王铎的七古《前门行》记载了位于前门南面孙家老屋的景况 , 序称:“北海有老屋一区 , 在门之南 , 青藤梧竹 , 最称幽胜 。 藤下黄石高五尺余 , 通体玲珑 , 宋艮岳物 , 陈江伯载至京师 , 灵璧石亦高五尺余 , 米元章物 , 后有手题曰:泗滨浮玉 。 ”诗云:“北海先生佩兰荪 , 旧拥书画住前门 。 退食委蛇饶灵气 , 典坟披罢共琴言 。 金鱼池间别墅景 , 轩渠心不离丘樊 。 移来突兀两奇石 , 紫藤络绎皆春色” 。分页标题
“泗滨浮玉”的历代藏主 , 都是著名的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 , 他们之所以供养、呵护这块立石 , 主要是能够以特有的艺术审美视角去观赏它 , 用它来装点园林 , 美化环境 , 陶冶性情 , 激发灵感 。 “泗滨浮玉”也正是有幸与这些书画家、收藏家结缘,才得以发挥其观赏价值,才得以在历史文献中显名 。 倘若一但与这些书画家、收藏家失之交臂 , 则会被弃之如废砖瓦砾 , 默默无闻 。 清道咸年间书画家刘位坦《叠书龛遗稿》载有《题泗滨浮玉拓本》 , 文中就讲述到“泗滨浮玉”曾一度被人遗弃在“城南昆卢庵井中” , 嘉庆甲戌六月浚而出之 , 后安放到都察院署 。 道光年间书画家樊彬所著《燕都杂咏》 , 有题都察院“泗滨浮玉”诗云:“奇石镌浮玉 , 声如清磬长 。 何人学米老 , 袍笏拜都堂 。 ”但是都堂上像米芾那样具有艺术修养和情趣的人 , 毕竟还是很少 , 以致最终显名于察院署的“泗滨浮玉”也好景不长 , 至今又不知沦落到何方 , 甚至刘位坦收入《艮岳石册》的《泗滨浮玉拓本》也没有很好保存下来 , 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 。
刘位坦《题“泗滨浮玉”拓本》
【「搜狐新闻」米芾“泗滨浮玉”石小考】米万钟绘《怪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