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忍不住开始抽烟结果查出了第二个肺癌! 小细胞肺癌治疗后活了15年

“癌症防治 共同行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特别报道
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 今年的主题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动”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很多人把得癌症的原因归结为“运气不好” 。 实际上 , 有很多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 在杭州市肿瘤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肿瘤中心)邓清华副院长看来 ,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 , 很多时候决定了他的命运 。
邓清华副院长从事肿瘤医学临床诊治20多年 , 遇到过许多癌症患者 。 有这样一位病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明明属于肺癌患者中的“超级幸运者” , 却选择了错误的生活方式 , 最终留下了遗憾 。 他想用这个真实的病例告诉大家 , 健康的生活方式 , 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见习采访人员 张慧丽 首席采访人员 俞茜茜
通讯员 解瑞飞 制图 张琳
他本应该是一个“超级幸运者”
“这个病人走的时候61岁 , 小细胞肺癌 , 经治疗后活了15年 ,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 可以说是超级幸运者 。 ”邓清华副院长说起这位病人 , 语气里却满是惋惜 。
2003年 , 年仅46岁的胡先生(化名)在一次单位体检中 , 发现左肺有病变 。 经过进一步检查 , 被确诊为小细胞肺癌 。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 , 三分之二的患者初始治疗时即伴有远处转移 , 局限期患者经同步放化疗后 , 中位生存时间仅在17个月左右 , 五年生存率仅为15%—25% , 而广泛期患者既往仅能选择化疗 , 中位生存时间仅为9~11个月 。 当时胡先生跑了不少医院 , 医生也说他最多只能活一年多 。
“邓医师 , 你再帮我想想办法!”兜了一圈回到杭州 , 胡先生找到了邓清华 。 经评估 , 胡先生属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 , 还没有出现远处转移 , 情况不算最糟糕 , 尽管做不了手术 , 但可以接受根治性的同步放化疗 。
经过同步放化疗后 , 胡先生的情况一直不错 。 本以为自己最多只能活一年 , 但两年过去 , 每次去复查情况都很稳定 , 这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 。
因为患上肺癌 , 有着多年烟龄的胡先生戒烟两年多了 , 但好了伤疤忘了疼 , 他又忍不住想抽烟 。 刚开始每天只抽几根 , 到后来一发不可收拾 , 又恢复一天两包烟的节奏 。
“你又开始抽烟了?”胡先生到医院复查 , 邓清华闻到他身上浓重的烟草味 , 苦口婆心相劝 。 可胡先生就是听不进去 , “不能抽烟 , 我比死还难受!”
长期抽烟 , 胡先生患有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 。 到了2017年初 , 他又查出了小细胞肺癌 , 这次是在右肺 , 属于第二原发性肺癌 , 而不是14年前的肿瘤复发 。
胡先生的病情进展得很快 , 相应的治疗用上去 , 但获益并不大 。 差不多过了一年 , 他就去世了 。
“其实他本不应该是这样的结局 , 如果他能听我的 , 把烟戒了 , 也许他第二个肺癌就可以避免了 。 ”邓清华副院长说道 。
改变生活方式让他多活了15年
“实际上 , 部分中晚期的肿瘤患者经过规范合理的治疗 , 也是可以达到根治效果的 。 如果患者后续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态 , 甚至可以长期生存 。 ”
15年前 , 邓清华副院长曾接诊过一位来自台州的患者 , 姓林 , 当时年纪56岁 。 林先生在当地医院查出三期非小细胞肺癌 , 处于局部晚期 , 他辗转多地就医 , 医生都说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 , 最多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 。
求生欲望强烈的林先生找到邓清华 , 无论如何都想搏一把 。 邓清华根据他的病情 , 制订了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方案 。 经过四个周期的化疗和30多次放疗 , 林先生肺部的肿瘤慢慢缩小直至消失 。
“我记得很清楚 , 那个时候他的儿子还在读大学 , 他是家里的主心骨 。 能够把他救回来 , 一家人是相当高兴的 。 ”邓清华副院长说 。
以前林先生也抽烟 , 但从那以后 , 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第二次生命 , 生活习惯也变得健康了 , 戒烟戒酒 , 从不熬夜 , 平时有时间做一些运动 , 心态也越来越好 。 他每年都会定期来找邓清华副院长复查 , 每次结果都正常 。 这些年下来 , 两人早已从医患变成了朋友 。 分页标题
肿瘤是基因改变的结果 但最关键的还是环境因素影响
很多人会把得肿瘤的原因归结为运气不好 , 认为是先天基因决定的 。
对此 , 邓清华副院长说 , 肿瘤的发生确实和基因突变有着密切关系 。 基因突变的来源有三种:遗传、环境因素、随机突变 。
其中 , 遗传所占的比例相对比较小 , 真正遗传性癌症仅占全部癌症病例的5%-10% , 这就是说 , 家庭成员中有人患癌 , 后代不一定会患癌 。
环境因素包括外界因素的影响 , 比如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 阳光照射和皮肤癌、皮肤黑色素瘤等相关等等;此外 , 最重要的是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 比如抽烟、酗酒、熬夜、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和肥胖等 。 国外有研究表明 , 抽烟能导致人体7000个基因发生改变 , 能够引起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 。
也有人会问 , 有些人明明没有家族史 , 也不抽烟不喝酒 , 没有任何不良生活方式 , 为什么也会得肿瘤?
邓清华副院长说 , 因为人体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更新 , 细胞不断分裂 , 在这个过程中 , 一旦发生错误 , 就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 。 这也就是所谓的“随机突变”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是最好的肿瘤预防方法
上世纪80年代 , 世界卫生组织就曾提出 , 至少三分之一的人类癌症可以被预防 。 面对肿瘤 , 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 。
邓清华副院长表示 , 肿瘤预防共分为三种形式:一级预防针对健康人群 , 防癌于未然 , 避免致癌因素 , 防止癌症发生;二级预防针对肿瘤高危人群 , 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三级预防针对肿瘤患者 , 旨在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疗效 , 降低复发转移风险 , 改善生活质量等 。
一级预防的重点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 主要从五点着手:
1.戒烟 。 吸烟是人类第一大致癌因素 , 有20多种癌症被证明和抽烟密切相关 , 当然 , 吸烟还可导致其他慢性疾病 , 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 对吸烟人群而言 , 任何时候戒烟都不迟;
2.戒酒 。 有研究表明 , 任何形式的饮酒都会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 长期过量饮酒的人患癌风险增加3%-5%;
3.均衡饮食 。 提倡相对全面选择食物种类 , 少吃高热量的食物 , 多食用蔬果等高纤维含量产品 , 尽量避免过度调味或过度烹饪;
4.保持健康的体重 。 肥胖会增加患癌风险 , 乳腺癌(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大肠癌、胰腺癌的发生与肥胖密切相关;
5.适当运动 。 3%的癌症由运动不足引起 , 如大肠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等 。
另外 , 还有熬夜、室内和室外的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微生物感染等都是致癌因素 , 有些时候是无法避免的 ,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可控范围内尽量保护自身 , 确保自己的健康 。
肿瘤早诊早治是关键 这四类肿瘤通过早期筛查 能够显著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我们都知道 , 越是早期的癌症 , 治疗效果越好 , 因此肿瘤的早诊早治非常重要 , 筛查是最重要的手段 , 也就是二级预防 。 ”
邓清华副院长介绍 , 癌症筛查和体检是两个概念 , 不是每一种癌症都适合做筛查 , 针对高危人群 , 做特定病种的癌症筛查才是高效且有必要的 。
目前 , 医学界公认的有4种癌症 , 是可以通过早期筛查 , 能显著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 。
这四种癌症就是乳腺癌、肠癌、肺癌以及宫颈癌 。
乳腺癌:40岁以上无家族史女性 , 每年1次钼靶或乳腺B超;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 , 乳腺筛查应提前至30岁 , 有家族史或致密性乳腺人群建议选择乳腺磁共振进行筛查;
肠癌:40岁以上健康人群 , 每5-6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如果有肠癌或肠息肉家族史 , 则建议1—2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肺癌:55-77岁之间 , 每天抽烟一包及以上 , 或戒烟时间不到15年 , 以及有肺癌家族史或慢性肺病史;以上三类均为高危人群 , 建议每年做一次肺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分页标题
宫颈癌:30岁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 , 建议每年做宫颈涂片检查 。 另外 , 如果有条件 , 并符合HPV疫苗接种条件 , 则推荐进行接种 。
除了以上四种肿瘤 , 其他病种需不需要筛查?邓院长认为 , 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 譬如有胰腺癌家族史的 , 建议胰腺癌筛查;东南沿海地区的成年人群可以考虑进行鼻咽癌筛查;40岁以上有慢性胃病、胃溃疡病史的人群 , 可以考虑每年一次纤维胃镜检查;50岁以上男性人群可以考虑基于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前列腺癌筛查;既往有乳腺癌病史或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 , 建议行卵巢癌和胰腺癌的筛查等 。 筛查时 , 要根据自身情况 , 需选择合适的体检项目 , 并咨询专业医生 。
参与肿瘤防治科普知识竞赛 赢取幸运健康大礼
在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 , 杭州市卫健委“健康杭州”微信公众号、杭州市肿瘤防治办公室及杭州市肿瘤医院微信公众号上将同步开展肿瘤防治科普知识竞赛 , 以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 , 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 欢迎大家参与 。
活动将从中抽取幸运读者 , 送出健康大礼!一等奖1名:价值2000元的防癌体检套餐;二等奖10名:价值600元的防癌体检套餐;三等奖50名:价值100元的甲状腺或乳腺肿瘤筛查套餐 。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