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或超万亿元 多地加码稳投资争取资金支持

本报采访人员 包兴安
近期 , 多地加码稳投资 ,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 并谋划争取特别国债支持 。 专家预计 , 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将超1万亿元 。
“特别国债使用方向 , 建议主要投向救助中小企业、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消费需求 。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龙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根据我国经济总体规模以及经济运行状况 , 建议发行特别国债的规模在2万亿元-3万亿元为宜 。
“预计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在1万亿元-1.5万亿元左右 , 主要考虑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未来财政的债务偿还能力等因素 。 ”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1万亿元的特别国债规模较为适中 , 既可以有效补充我国卫生防疫物资储备、应急征调、资源分布等短板 , 增强我国疫情应急防护能力 , 特别是县区基层医护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 还可以有效缓解财政投资补短板的资金压力 , 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 减轻未来财政偿债压力 , 保持经济供给需求总体平衡 , 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
值得注意的是 , 特别国债的资金用途 , 可以从各地部署稳投资透露的信息中窥见一斑 。
4月12日 , 湖北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的若干意见》表示 , 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的8个领域66个专项 , 中央特别国债支持的4个领域32个专项 , 特别是应急医疗救治能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县级医疗诊治能力、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医废危废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等短板弱项 , 及时推送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 。
4月3日 , 安徽省召开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工作部署会表示 , 要千方百计把项目的质量提上去 , 聚焦国家政策导向 , 突出以“新基建”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类项目投资 , 突出以“大平台”为重点的科技创新类项目投资 , 突出以“在线新经济”等为重点的新兴产业类项目投资 , 突出以“惠民生”为重点的基本公共服务类项目投资 , 抓紧谋划建设一批生态环保、医疗、教育、文体、城市停车场、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 , 加快补齐短板 。 要千方百计把项目的保障提上去 , 加大资金投入 , 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 强化金融支撑 , 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 。
此外 , 4月2日 , 山西省运城市召开全市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表示 , 围绕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基建、特别国债、信贷投放等重点筹划基础设施类项目和好项目 。
陈龙认为 , 我国当前仍具有广阔的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和潜力 , 建议以特别国债支持基础设施投资 , 这对扩大投资需求、抵御经济下行、提升发展潜力都均有重要作用 。 既要加大关系国民整体经济效率和民生状况的重大基础设施投资 , 又要加大5G网络、电动汽车充电桩等相关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 特别国债的作用不是替代市场和企业 , 而是发挥其引导和促进作用 , 加快建设速度 。
【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或超万亿元 多地加码稳投资争取资金支持】“今年国家准备发行的特别国债主要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 从稳定经济增长和补短板角度决定发行 。 ”张依群建议 , 此次特别国债应围绕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相关领域加强投入 , 加快构建我国生物安全网 , 重点应投向疫情防控和社区基础设施、医护药械能力保障和医疗废物安全化处理等方面 , 增强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 补齐卫生防疫保障方面短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