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真假参半!银行结构性存款缘何不愿舍“假”?,整改进度不一

毕竟真结构性产品收益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仅是一定概率 , 没有稳定的高收益历史业绩 , 将会失去客户 , 这在当前揽储竞争压力极大的环境下 , 对于中小银行而言是巨大考验 。
自去年以来 , 银行结构性存款不断迎来监管“纠偏” 。 曾经泛滥的“假结构”如今还存在吗?
近期 , 《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以消费者身份致电沪上多家银行网点了解到 , 虽然假结构性情况较高峰时期有明显收敛 , 但市场上还是呈现“真假”参半的现象 。
究竟哪些银行还在售卖假结构性存款产品?银行在整改中最大的挑战又是什么?

[国际金融报]真假参半!银行结构性存款缘何不愿舍“假”?,整改进度不一
文章图片
不同银行进度不同
分银行类型来看 , 总体而言国有大行的产品以及工作人员的介绍都相对规范 , 表明利率会在区间内浮动 。 比如 , 工商银行在售的3款结构性产品皆为真结构性产品 , 且工作人员对采访人员介绍时也表示“利率会随着投资情况浮动 , 不能保证利率的” 。 交行工作人员则明确对采访人员表示 , 现在已经不再售卖假结构性存款产品 。
股份制银行的结构性产品则真假参半 。 采访人员以客户身份咨询某股份制银行 , 工作人员向采访人员介绍该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时 , 表示“收益率是可以固定的” 。
比如 , 该股份行推出的挂钩黄金看涨三层区间短期结构性存款 , 产品收益区间为1.25%、3.48%、3.68% , 最低收益率的触发条件为黄金价格从起初价格下跌超400多美元 。 有专业人士表示 , 黄金价格很难出现如此大幅度的波动 。 这就意味着投资者的收益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
“从过去几年的收益率结算来看 , 都是按中间档和高档的利率结算的 , 黄金价格下跌超过这么多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 就算全球经济危机下也是小概率事件 , 而之前触发高档利率的大概有10%左右吧 。 ”该股份行工作人员如此介绍该款产品 。
在介绍产品时 , 银行工作人员的营销话术也有讲究 。 比如 , 广发银行的工作人员在介绍产品时告诉采访人员:“我们不能说它是假结构性存款 , 但是你可以把它看作假结构性产品 。 ”
城农商行方面 , 结构性存款产品依然还是以大概率可获得高收益的产品居多 。
【[国际金融报]真假参半!银行结构性存款缘何不愿舍“假”?,整改进度不一】比如 , 南京银行在售的几款结构性存款 , 都挂钩3MUSDLibor , 最高收益率的触发条件皆为在观察日3MUSDLibor利率小于3% 。 而据Wind数据 , 3MUSDLibor近11年一直没有高于3% 。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另一股份行 , 该行同样挂钩3MUSDLibor的一款结构性存款98天0111期产品 , 最高收益率的触发条件是在这98天中 , 3MLibor都在-2%至3%之间 。 近几年3MLibor未出现过跌破0的情况 。
当然 , 也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 , 银行在售的假结构性存款产品绝大部分是以前发行的老产品 , 在监管要求下已开始逐渐下架 。
昔日揽储“法宝”如何整改对于“假结构”现象屡禁不止 ,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殷燕敏对《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表示 , 银行面对的投资者群体大多是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保守型客户 , 因此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客 , 还是保底且收益又高于存款的产品更容易博取青睐 。
“但从监管的角度而言 , 希望银行理财变为真正的代客理财 , 投资者需要风险自担 , 银行不得兜底承诺高收益 , 这样就出现了银行与监管的‘躲猫猫’现象 。 ”殷燕敏说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令市场又爱又恨的假结构性存款产品曾是不少银行揽储的利器 , 而增加真结构性产品提升一定风险后 , 揽储的规模原本就有所下降 , 再加上今年疫情的严峻挑战 , 不少银行实际上都没有迎来开门红 。 有业内人士直言 , 实际上 , 发行真结构性产品 , 不仅是对银行管理能力的挑战 , 更多的是银行想不想要发行真结构性产品 。
“毕竟真结构性产品收益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仅是一定概率 , 没有稳定的高收益历史业绩 , 将会失去客户 , 这在当前揽储竞争压力极大的环境下 , 对于中小银行而言是巨大考验 。 ”殷燕敏称 。
普益标准研究员王伟则对《国际金融报》坦言:“对于中小银行来说 , 受制于衍生品人才短缺以及激励机制尚不完善 , 在结构性产品开发设计方面仍面临较大挑战 。 ”
不过 , 整改虽难 , 银行其实还是有不少思路可供选择 , 比如优化产品设计方向、拓宽可挂钩对象、设计收益结构等 。
“一方面要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针对性的设计相应产品 , 体现产品的差异性 。 另一方面 , 也要拓宽可挂钩的对象 。 ”王伟说 。
据普益标准发布的一季度理财产品报告 , 一季度结构性产品共3994款 , 近三分之一的产品挂钩利率 , 近20%的产品挂钩现货价格 , 第三名为汇率 。 王伟认为 , 银行需要在结构性产品挂钩的对象上下功夫 , 通过投研实力的积累 , 不断拓展可挂钩标的种类 , 如股票、指数、贵金属等 。
“银行可以通过一些收益结构设计使得产品看起来像真结构产品 , 但实际的兑付收益依然远高于同期限的存款甚至是理财产品 。 ”殷燕敏表示 。 分页标题
另有分析人士建议 , 银行可借助非银机构的大类资产投研能力以及产品设计能力 , 提升“真结构”结构性存款的吸引力 。
存款保底收益或下行在结构性存款严管的趋势下 , 2019年结构性存款减少了185.84亿元 。 今年以来 , 结构性存款的比例略有回升 , 但没有大规模增长 。 具体来看 , 截至2020年2月末 , 中资大型银行加中小型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达到约10.82万亿元 , 其中6.37万亿元为单位存款 , 占比58.87% 。 这6.37万亿元结构性存款中 , 有4.77万亿元来自中小型银行 。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显示 , 结构性存款的规模正呈现小幅下降趋势 , 且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比例有所下降 。
今年3月初 , 央行下发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 , 进一步明确 , 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范围 , 将存款利率管理规定和自律要求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 。
金融监管研究院资管部总经理周毅钦表示:“结合此前禁止假结构性存款 , 这次把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 , 同时将利率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纳入MPA定价行为管理 , 属于环环相扣的三连击!”
“央行下发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 , 旨在降低银行负债端资金成本 , 引导银行贷款利率下行 , 从而达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问题 。 ”王伟说 。
考虑到结构性存款存在保底收益和最高收益 , 通知将结构性存款的保底收益纳入每月的自律监测范围 , 意味着一旦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太高或者试图通过产品设计绕过监管 , 就会被监管认定为违反规定 , 进而会受到处罚 。
殷燕敏表示 , 这将使得结构性存款的预期收益率下限受到约束 , 即银行保证兜底的利率水平控制在与同期限存款利率水平一致的范围 , 对于限制银行假结构性存款产品有一定约束作用 。
“这使银行在结构性产品设计、定价过程中对于产品保底收益进行规范 , 银行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可能下行 。 ”王伟说 。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负责人表示 , 接下来会压降银行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 , 将结构性存款的保底收益率纳入宏观审慎评估 , 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 。
王伟认为 , 银行若想提高并达到结构性存款的最高收益以吸引客户 , 那么必定需要在衍生品相关人才积累、相关标的的投研水平、产品设计能力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上多下苦工 。
采访人员曹韵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