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露芳■为什么一家小“土”店疫情之下吸粉无数?


俞露芳■为什么一家小“土”店疫情之下吸粉无数?
图片
阿么家卖的都是原汁原味的“土”货 。
采访人员 吕烨珏
1000多张快递单捧在手里 , 沉甸甸的 。 俞露芳称了称 , 重2斤2两!
老公看到了 , “你咋还留着这些单子?”
“这可都是我的宝贝!”俞露芳笑笑 。
这些年 , 俞露芳在杭州经营着一个“阿么家”原生态手作美食集成店 , 专卖各种新鲜农家菜和地道的家乡土货 , 颇具名气 。
在2020这个特殊的春节 , “抢”不到菜的“阿么粉”想起了回金华老家过年的俞露芳 , 纷纷来问能否快递寄菜救救急 。
就这样 , 阿么家史上第一次在新年营业 。 整个2月 , 这家小“土”店成了数百上千户家庭的食材大后方 。
3月初 , 俞露芳返杭 , 庆春东路上 , 阿么家重新开业 。
疫情期间朴素单纯的幸福
金华孝顺镇一个山清水秀的村里 , 80岁的大爷刚从田里割来水灵灵的芹菜 , 60岁的大妈捎来自家种的小青菜和胡萝卜 , 镇上养猪户拎着土猪肉也上门来……他们都走进了俞露芳的家 。
这是一个被快递订单轰炸的年 , 俞露芳把全家动员起来打包 。 一家子都忙得脚不沾地 , 她更是天天整理订单到凌晨两三点 。
找菜收菜 , 现割现寄 , 平均一天发30多个快递 , 每天赶着顺丰最后一班车寄出去 。 “村里这个口子封了 , 镇上那个路口拦了……装车去寄快递这一路 , 就和打游击一样 。 ”
疫情之下 , 阿么家涨了一波“自来水” 。 收到新鲜食材的老客们喜出望外 , 纷纷发圈晒幸福 , 羡慕坏了许多“新粉” 。
小冯就是“新粉”上阿么家的“自来水”之一 。 一天六七个闹钟拼手速“抢菜”让她苦不堪言 。 阿么家的“疫中送菜” , 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 “我原本担心死了 , 家里两个老人都七八十岁了 , 要自己出去买 , 我们又不在身边 。 幸亏有阿么家帮忙解难!”
俞露芳笑言 , 从没过过这么累的年 。 但她觉得很值 , “很多客户都处得和朋友一样 , 买不到菜真的头疼 , 能帮一把是一把 。 再说 , 我帮村民们卖点农产品(000061,股吧) , 大家也高兴 。 ”
“我是乡村搬运工”
新鲜农家菜、土面、土蜂蜜、米粉条、咸肉……走进阿么家 , 你记忆中的各种农村土货与“妈妈菜”的味道 , 这里应有尽有 。
和往常一样 , 中午12点 , 家住景和苑的徐姐来店买菜 。 徐姐是老主顾 , 知道每天差不多这个点 , 从金华会运来一车当日新鲜货到店 。
“这里的农家菜新鲜 , 我从别的地方买回去菜 , 我们家的都不爱吃 。 ”徐姐说 , “凉菜的味道也很特别 , 别处买不到这个味 。 ”
“我从乡下来 , 带着健康与情怀!”俞露芳自诩“乡村搬运工” , 转眼十年 , 她始终坚守着一份根植内心的乡村情怀 。
老家依山傍水 , 一片丰田 , 父母又在市场卖了20多年菜 , 有人脉和资源——
2009年 , 俞露芳在九堡租了个小门面 , 买了一辆面包车 , 说干就干 。 弟弟管运输 , 妹妹管店 , 爸妈在老家坐镇大后方 , 她统筹运营 。 2015年店铺搬来庆春东路 , 去年开发了微信小程序 , 做起公众号 , 开始系统化发展 。
不管时间过去多久 , 人气变得多高 , 阿么家一直保持着一份原汁原味的“土” 。
最先“出圈”的是凉菜 。 一炮而红伊始 , 曾有人建议她 , 专心主营农家特色凉菜 , 开个连锁店指日可待 。
“但我把自己打败了 。 ”俞露芳说 , “我最初想把老家的菜市场搬来杭州 , 就是想将农村好货分享到城里 , 让更多人吃到健康、原生态的乡村手作美食和农副产品 。 ”
店里的蔬果都是老家农户自产 。 土货和零嘴凉菜也是一样 , 都是她自家手艺 , 或是镇上及周边信得过的手艺 。
“比如藕粉是我弟弟自家的藕田产的 , 店里卖的这家阿伯的冻米糖用料是最讲究的 。 我都要精挑细选过的 。 ”她说 , “我希望能将农村的温度带进城市 , 带来更多接地气的味道 。 ”分页标题
在杭州的大街小巷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沿街店铺 , 早餐店 , 家常菜馆 , 烧烤摊……它们不尽相同 , 却又很相似;它们寄托着一户户家庭的生计和梦想 , 一起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脉动 。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