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小白丁」“双标”、傲慢与偏见,二战前英国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与失败


引言
1938年9月 , 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谈 , 为避免战争的爆发 , 在捷克斯洛伐克方无人在场的情况下 , 英法两国出卖了“小兄弟”捷克斯洛伐克 , 签订《慕尼黑协定》 , 将苏台德区割给德国 , 史称“慕尼黑阴谋” , 标志着英国绥靖外交达到了顶峰 。 然而 , 英法在慕尼黑的对德绥靖并没有换来持久的和平 , 1939年3月15日 , 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全境占领 , 绥靖政策被证明已经失败 。

「史海小白丁」“双标”、傲慢与偏见,二战前英国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与失败
本文插图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全境占领后 , 战争实际上已经无法避免 。 从3月到9月 , 围绕构建集体安全体系 , 英国进行了一系列看似理性却实际上无实际效果的外交努力 , 其过程体现了对德对苏的双重标准以及英国的傲慢与偏见 。 一、英国对东欧诸国的安全保证:形式大于实际意义 , 停留在口头上的“安全保证”
3月事件后 , 英国舆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 英国政府的政策开始发生改变 。 3月17日 , 张伯伦在伯明翰的演讲中首次对希特勒发出了比较严重的警告 , “我们已享有了数百年的自由 , 我们是永远不会放弃它的” , 18日 , 英国政府询问法苏两国 , 如果德国进攻罗马尼亚 , 两国的反映问题 , 23日 , 英法宣布对荷兰、比利时提供保证 , 30日 , 英国向波兰提出安全保证 。 在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半个月的时间里 , 英国采取了一系列与绥靖政策截然不同的政策 。 4月7日 , 意大利入侵东南欧小国阿尔巴尼亚 , 英法13日宣布对罗马尼亚以及希腊提供安全承诺 。 关于英国陆军的“有限责任“论的观点开始被摒弃 , 英国政府开始主张将法国纳入英国的防御体系 , 决定立即建立一个包含有19个步兵师以及2个骑兵师的大陆远征军 。 4月15日 , 英国首次在和平时期宣布实行义务兵役制 。

「史海小白丁」“双标”、傲慢与偏见,二战前英国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与失败
本文插图
英军
对于英国政府的一系列举动 , 德意两国表现出明显的轻视 。 4月7日 , 墨索里尼不顾张伯伦的警告占领阿尔巴尼亚 。 4月27日 , 希特勒宣布废除《英德海军协定》与《德波互不侵犯条约》 , 5月22日 , 德意两国军事同盟条约签订 。 在德国看来 , 英国所做出的安全保证承诺 , “不过是对同德国实行真正妥协的一种补助手段 , 只要那个唯一重要和值得努力实现的目的一旦达成 , 即同德国一旦成立协定 , 那时这一切联系便会化为乌有”;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既想用扩充军备和获得同盟国的手段加强自己去与轴心国抗衡 , 但同时又企图用谈判办法同德国达到亲善的协定” 。 事实上 , 正如德国预料的一样 , 张伯伦并没有彻底放弃绥靖政策 , 在他看来 , “我连一秒钟也没有怀疑过我在慕尼黑会议上所做的事情的正确性……为了使我国在慕尼黑会议以后作好战争准备 , 我还可能做出比我所做的更多的事情” 。

「史海小白丁」“双标”、傲慢与偏见,二战前英国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与失败
本文插图
二战前欧洲形势
英国的安全保证换来了德意之间的强力回应 , 如果英国想真正履行对波兰等国的保证 , 按照其重整军备的程度以及可采取的措施而言 , 是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的 。 因此 , 要想真正遏制德国的战争倾向 , 与苏联进行集体主义安全谈判就成为制止战争的最后有效途径 , 英国国内的有识之士也认识到“同俄国联盟”已成为“剩下的一线希望” 。 从1938年到1939年 , 丘吉尔一直提倡建立一个抵抗纳粹侵略的“大同盟” , 而“‘大同盟’的关键就是 同俄国达成谅解 , ”“没有俄国的积极援助 , 就无法维持一条反对纳粹侵略的东战线 。 ”在现实与社会各界的压力下 , 从3月到8月 , 英法与苏联之间断断续续的进行了几个月的关于建立集体安全的谈判 。 二、英法苏三国集体安全谈判:一方面要求苏联履行单方援助义务 , 另一方面从谈判态度上又没有表现出对达成谈判意向的诚意 分页标题
在1939年3月以前 , 苏联一直被排斥在英国内阁的讨论之外 , 参谋长委员会一直强调苏联的弱点 , 强调红军在指挥和供应方面的不足 。 直到1939年4月底 , 他们仍然拒绝承认苏联庞大的陆军人数的意义 , 把苏联空军看得陈旧不堪 , 强调共产党内部在意识形态上反对为保护资产阶级的制度而卷入战争 。

「史海小白丁」“双标”、傲慢与偏见,二战前英国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与失败
本文插图
苏联红军
然而在3月事件后 , 尽管英法对波兰提出了安全保证 , 但英法的地理位置使得难以给予有效的直接援助 , 联苏抗德成为惟一可行的办法 。 此时英国的舆论测试也表明英国人民迫切希望与苏联结成联盟 , “赞成同苏联缔结协定的人数占87%”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英法开始了与苏联的谈判 。 然而 , 英国对于谈判的态度与行动注定了建立三国集体安全的构想会归于失败 。

「史海小白丁」“双标”、傲慢与偏见,二战前英国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与失败
本文插图
谋求安全的波兰所处位置
3月22日 , 苏联政府通过塔斯社表示希望召开苏、英、法、波、罗、土代表会议共同讨论反对侵略的共同行动 , 英国政府则建议由苏、英、法、波签署一项宣言 , 但随后就放弃这一建议 。
1939年4月14日 , 英国政府建议苏联政府发表一个援助邻国的单方声明 。 该建议要求苏联在立陶宛或芬兰在遭到德国侵犯的时候必须予以援助 , 英国则不负援助责任 , 而当苏联遭到侵犯时其邻国与英国则没有援助的义务 。 这无异于将苏联推上独自对德战争的道路 , 遭到了苏联的拒绝 。 4月17日 , 苏联向英法提出了一个反建议 , 建议苏、英、法三国互相承担义务 , 当三国中一国遭到侵略时 , 彼此间必须给予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一切援助;苏、英、法承担义务 , 当位置在波罗的海和黑海之间而与苏联接壤的东欧国家遭到侵略时 , 必须给予这些国家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一切援助;苏、英、法必须在最短时间内 , 确定彼此对这些国家中每一个国家军事援助的范围和形式 。 如果这些建议被英法所接受 , 则意味着英法苏三国集体安全体系的形式 。
在舆论的压力下 , 英国于5月9日将答复送达莫斯科 , 然而这个建议将苏联置于一个单方面履行义务的地位 。 建议要求如果英法因波兰、罗马尼亚而同侵略者发生战争时 , 苏联要对英法进行援助 , 而英国政府对苏联如遭到进攻时 , 自己将承担何种义务却只字未提 。 英法的态度显然是苏联政府不能接受的 , 5月27日苏联向英法代表指出 , 他们提出要在欧洲共同反抗侵略的协定草案 , 既没有把组织苏、英、法三国之间有效的互助计划包括在内 , 也不能证明英法两国政府真正要与苏联缔结相应的协定 。 英法政府与其说对缔结条约有兴趣 , 倒不如说对谈判有兴趣 。

「史海小白丁」“双标”、傲慢与偏见,二战前英国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与失败
本文插图
英法苏谈判
英国政府对待缔结条约的态度还可以从委派的谈判人选上看出 。 为了在捷克斯洛伐克问题上“绥靖”德国 , 张伯伦不顾高龄曾三次亲赴德国面见希特勒 , 又同哈利法克斯同赴罗马为墨索里尼的健康干杯 , 而与苏联谈判却仅仅派去了一个外交部的普通官员威廉·施特兰;艾登曾经自荐去莫斯科谈判 , 却没有被采纳;当苏联政府为加速谈判进展邀请哈利法克斯赴莫斯科时 , 又被哈利法克斯所拒绝 。 当双方的谈判讨论到军事问题时 , 苏联政府委派了以伏罗希洛夫元帅为首的代表团 , 红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也参与其中 , 而英国政府仅仅派遣了一个退伍海军上将拉克斯 。

「史海小白丁」“双标”、傲慢与偏见,二战前英国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与失败
本文插图
苏联谈判代表伏罗希洛夫元帅 分页标题
英法代表团从海路出发 , 直到8月11日才打到莫斯科 , 并且没有携带签订重要军事协定的全权证书 。 英国军事代表团还得到英国政府的指示说:“英国政府不愿承担约束自己手脚的具体任何义务 , 因此应当尽量使军事协定限于最一般化的条件” 。
英法苏三国关于集体安全谈判的进程表明 , 英国政府包括法国政府并未诚心对待同苏联的缔约谈判 。 与对待苏联态度截然相反的是 , 在与苏联谈判的同时 , 英国政府仍然试图通过妥协谈判满足德国的一切需求 。 最后 , 随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 英国的和平幻想最终破灭 。 三、英德谈判与苏德缔约:最后关头的英国仍然没有放弃与德国和解的努力 , 但苏德之间的缔约彻底关闭了英国幻想的和平大门
1939年的夏天 , 当英国与苏联进行集体安全的谈判时 , 仍没有放弃与德国妥协和解的努力 。 3月 , 英国工业联合会和德意志帝国工业组签订了一项协定 , 目的在于保证英德两国的工业体系能够实行更全面的合作 。 6月29日 , 哈利法克斯在国际关系研究院发表演说 , 表示可以与德国商讨一切问题;如果德国放弃使用武力而采取和平解决办法 , 则“殖民地问题 , 原料、贸易摩擦问题 , 生存空间、限制军备问题 , 以及任何其他影响欧洲各国公民的问题” , 都可以讨论 。

「史海小白丁」“双标”、傲慢与偏见,二战前英国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与失败
本文插图
张伯伦
6月到7月 , 英德双方在伦敦进行谈判 。 双方不仅讨论了经济合作的问题 , 还讨论了包括政治、军事等问题的计划 。 英国建议双方缔结不侵犯协定和不干涉协定 , “划定诸强间 , 特别是英德两强间扩张空间的界限 。 ”英国代表还表示 , 一旦这两个协定缔结成功 , 英国将拒绝它不久前给予波兰的保障 。 除此之外 , 英国政府要打算缔结一个经济协定 , 解决殖民地问题、原料和市场分配问题 , 并规定由英国提供德国一笔巨额贷款 。
英国原本通过缔结英德协定将德国的矛头指向东方 , 然而对于英国的建议 , 希特勒并未加以接受 。 德国表示 , “在英法苏三方谈判尚未以某种方式结束以前 , 英国政府无论是发表演说或采取其他途径以争取同德国达成协议而做出的一切努力 , 都没有任何成功的希望 。 ”因此 , 尽管英国做出了巨大让步 , 妥协依然没有取得成功 。
英国政府对谈判的模糊态度以及英德秘密谈判的消息使苏联逐渐放弃了建立集体安全的设想 。 开始从自身安全角度出发 , 接受德国的和平建议 , 双方迅速进入谈判阶段 , 8月23日 , 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 欧洲最后一次可能制止战争的希望破灭 。

「史海小白丁」“双标”、傲慢与偏见,二战前英国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与失败
本文插图
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在3月事件后 , 英国政府本来拥有充足的时间与苏联建立一个遏制全面战争的安全体系 。 然而 , 由于英国并未彻底放弃坚持多年的绥靖战略以及片面的苏俄观 , 谈判最终归于失败 。 苏德条约签订一周后 , 德国入侵波兰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 英国坚持多年的绥靖战略以失败告终 。

「史海小白丁」“双标”、傲慢与偏见,二战前英国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与失败
本文插图
德国闪击波兰 , 二战爆发
结语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 英国的战略思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这些变化又引发了一系列悲剧事件的发生 。
英国又是幸运的 , 英吉利海峡再一次在不利的战争初期拯救了它们 , 不然纵使拥有丘吉尔 , 也可能如戴高乐一样流亡海外 。 在丘吉尔的领导下 , 英国人再次战胜了德国 , 英国为战争所作出了努力都证明了此前20年英国战略家们对英国战略潜力的错误判断 。
在世界局势相对平静的20年代 , 英国人有效地防止了海军竞赛 。 然而在30年代 , 英国所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世界 , 战略几乎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 而公众与官方的盲目乐观和幼稚判断加剧了在制定成功的战略政策方面的困难 。 日本人首先构成了对大英帝国的严重威胁 , 随后的纳粹德国更使得英国本土处于致命的威胁之中 。 英国政策的失败并不是绥靖政策本身所造成的 , 而是由于战后的战略家、国务家们对包括“十年规则”与绥靖政策在内的一个个错误战略的顽固坚持 , 使英国丧失了一次次本可扭转局势的机会 。分页标题
历史给了英国纠正错误的时间 , 几百年所积攒的战略资源为二战时期的英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续力量 , 战争潜力被充分的发掘起来 。 二战也充分证明了英国人民并非是如此的畏惧战争 , 在德国人面前 , 英国人充分地表现出了自己的牺牲精神 。
【「史海小白丁」“双标”、傲慢与偏见,二战前英国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与失败】在成功的挨过了法西斯的“三板斧”之后 , 英国终于赢来了转机 , 在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共同努力下 , 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二次大战方才得以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