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中:它才是中国图书消费的「黄金时代」?
明代历来被视为是学问空疏的时代 , 而与此相反的是 , 明代社会各个阶层都持有很大的阅读热情 , 面向大众的刻书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 。
政府管制的相对宽松为这种发展提供了极为良好的环境 , 发达的商业经济无疑也刺激了图书的消费 , 加之彩色套印等印刷技术的普及 , 共同推动了这一黄金时代的到来 。
本文插图
△《蜀川佳丽图》·仇英·文徴明题跋
优游文史:明代的官刻
尽管朱元璋出身微末 , 学识一般 , 但他对文化教育事业依然保持了极大的兴趣与宽容 。 他派宋濂等学者为他最喜爱的太子朱标讲授经学 , 并在宮中设立大本堂 , 「取古今图籍充其中 , 征四方名儒教太子、诸王」 。
洪武元年(1368 年) , 朱元璋下令免除书籍和田器税 , 将刻书事业同恢复农业生产置于同等地位 。
明代官府的刻书机构可分为内府、中央六部、州县、藩府等 , 其中尤以司礼监本、国子监本和藩府本最为著名 。
由于朱元璋对书籍异常重视 , 在洪武初年 , 宫内便已开始进行一些刻书活动 , 著名的有内府刻《元史》《大明律》《大诰》等 。 朱元璋尤其重视律令的普及和推广 , 明文规定藏有《御制大诰》者罪减一等 , 无此书者罪加一等 。
本文插图
△《乐律全书》·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 年)·郑藩刻本
明廷迁都北京后 , 内府刻书由宦官掌握 。 司礼监是明代内廷的宦官机构 , 为十二监之首 , 有提督、掌印、秉笔等职 , 在明中期以后逐渐跻身权力中心 , 司礼监的刻书规模也随之而扩大 。 由于司礼监设置经厂用以刻印书籍 , 这些版本也被称为「经厂本」 。
由于政治活动的需要 , 明代宮廷中有专门对太监进行文化教育的机构 , 因此负责经厂刻书的宦官通常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
经厂本刻书以经书最多 , 此外为巩固统治 , 还刻印了大量皇家的诰、训、律、戒等书籍 , 以达到教化臣民的作用 。
【知中:它才是中国图书消费的「黄金时代」?】政府的支持与雄厚财力都使得经厂刻书发展迅速 。 长期以来 , 出于对宦官的贬斥心理 , 研究者对经厂本评价不高 。 不过经厂本的总体水平虽然不高 , 但其实不乏善本 , 需要具体书籍具体分析 。
本文插图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由于明成祖迁都北京 , 使得国子监分为南北两监 。 南北国子监刻书均盛 , 南京国子监先后刻印了大量史部、子部书籍 , 其中以所刻《二十ー史》《通鉴纪事本未》《子汇》最为著名 。
嘉靖年间南监据宋元藏版校勘旧史 , 搜罗善本以修补翻印 , 重新刻印《史记》等五种正史 , 《三国志》等 16 种史书则就书版略加修补重印 , 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 。
北监的刻书不如南监多 , 在万历时亦曾刻《十三经注疏》与《二十一史》 , 但校勘粗疏 , 遍布错谬 。 学者顾炎武曾痛斥北监本《十三经注疏》「校劫不精 , 讹舛弥甚 , 且有不知而妄改者」 , 「秦火之所未亡 , 而亡于监刻矣」 。 他忧心于监本之误对经典传播的负面影响 , 撰写了学术名著《九经误字》以纠其失 。
明代官刻中质量较高的当属藩府本 。 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 明代藩王需到各地「之藩」 , 但实际上却「分封而不赐士 , 列爵而不临民 , 食禄而不治事」 。
尽管如此 , 他们依然得以过着优游文史的自在生活 。 部分藩王具备优秀的文化素养 , 府中藏有大量宋元旧版 , 财力雄厚 , 并招揽学者 。 此外 , 藩王们也往往借刻书作为韬光养晦之计 , 以避朝廷的疑心 。分页标题
版本学家昌彼得先生撰有《明藩刻书考》一文 , 对明代诸藩的刻书情况进行了概述和考订 。
总体而言 , 藩府本多自宋元旧版翻刻 , 校勘有据 , 历来得到研究者的重视 。 其中又以晋藩所刻《唐文粹》《元文类》等文集、宁藩所刻道书医书、吉藩所刻子书、郑藩所刻《乐律全书》最为有名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県镌京本全像西游记》·明代·吴承恩著·明代杨闽斋刊本
汲古秘藏 , 千百化身:明代的家刻
随着藏书事业的迅猛发展 , 许多明代文人也涉足刻书领域 , 尽管他们刻书的目的与规模各不相同 , 但总体上与以营利为目的的坊刻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
明代家刻的主体包括文人、官吏和部分平民 , 大多不计工本 ,以自娱和传世为目标 , 因而刻印精美 , 校雠严谨 。 当时的文人大多有余暇与财力来藏书、刻书 , 他们主导了众多宋元善本的翻刻与影刻 , 使后代学者大为受益 , 如著名学者叶德辉曾说过 , 「此皆刻书有根据 , 不啻为宋椠作千万化身者也」 。
明代家刻本中精品甚多 , 叶德辉的《书林清话》有《明人刻书之精品》一节 , 对明代藏书家及家刻珍品罗列甚备 , 可资参考 。
其中洪楩所刻《清平山堂话本》收宋元话本小说若干 , 是研究古代小说史的重要材料;武定侯郭勋所刻《水浒传》《英烈传》对于明代小说的刻印与传播具有推动作用;闻人诠刻《旧唐书》 , 使这部几乎失传的正史得以重见天日;曹学佺刻《石仓历代诗选》 , 保存了大量宋元诗歌的文献;臧懋循刻《元曲选》 , 整理校订了最为重要的一批元代杂剧 , 科白俱全 , 今人所见的元杂剧面貌即经他加工后呈现;张溥所刻《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影响巨大 , 使众多六朝名家的文集得以被重新辑录......
本文插图
△《牡丹亭》·明代·汤显祖撰·怀德堂藏版·明未坊刊本
除此之外 ,不可不提的明代刻书巨擘则是汲古阁主人毛晋 , 在明未有「汲古之书走天下」之称 。 毛晋早年曾师从钱谦益、冯班等著名学者 , 家道殷实 。 乡试落第后 , 他居于乡里 , 开始从事善本书的购置与收藏 。
据说他曾在门前张榜告示:「有以宋椠本至者 , 门内主人计叶酬钱 , 每叶出二百 。 有以旧抄本至者 , 每叶出四十;有以时下善本至者 , 别家出一干 , 主人出千二百 。 」正因如此丰厚的价格 , 书商们云集于毛晋的居所 , 当时就有「三百六十行生意 , 不如鬻书于毛氏」的说法 。
借助丰厚的财力物力 , 毛晋共藏得书籍 84000 册 , 建汲古阁以贮善本 , 建目耕楼以贮普通刻本 , 一举成为明代最大的藏书家 。
与众多秘不示人的藏书家不同 , 毛晋允许文人学者在汲古阁借阅和抄录 , 与当时江南一带的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友谊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十竹斋书画谱》·明代·胡正言辑·明崇祯六年(1633年)南京胡氏十竹斋彩色套印本·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藏
为使珍本得以广泛流传 , 毛晋多年来致力于刻书事业 , 使众多珍刻生出千百化身 , 泽被学界 。 汲古阁刻本大多选用宋元旧刻为底本 , 广搜善本 , 精心校勘以去讹误 。
刻书大多于版心刻「汲古阁」三字 , 有时也刻「绿君亭」 。 旧时说他刻书所用的纸是专门从江西定制 , 厚者称「毛边」 , 薄者称「毛太」 , 但其名并不始于毛晋 。 由汲古阁所刻的《十三经注疏》《十七史》当时风行天下 。分页标题
此外 , 他主持刻印的《宋名家词》为最早的宋词汇刻丛书 , 《六十种曲》为元明时南戏、传奇和杂剧的汇刻 , 《列朝诗集》则是毛晋为钱谦益所刊刻的明代诗歌总集 , 此外还有唐人诗集多种 , 皆为治文学史者所参考的重要版本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十竹斋书画谱》·明代·胡正言辑·明崇祯六年(1633年)南京胡氏十竹斋彩色套印本·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藏
毛晋晚年为刻书而变卖家产 , 尚能维持不坠 , 他死后只有幼子毛扆继承了父亲的事业 , 家业已大不如前 。 汲古阁书版散在各处 , 而藏书也在毛扆死后归于学者季振宜 , 后又转归徐乾学 , 并最终流散民间 。
然而正是毛氏父子以刻书为天下公器的精神 , 使得不少珍本秘籍流传至今 , 厚泽学人 。 尽管不乏错漏之处 , 但他们依然为中国古代典籍的传播与流传做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 。
008特集 《了不起的宋版书》
撰文 | 常上永
C O N T A C T
在中国 , 想成为一名「隐士」真的不容易!
快速获取知中特集《了不起的宋版书》
- 疫情■受疫情影响,外资要全面撤离中国?谣言
- [不能]北美观察|不能怪中国,不能怪世卫 美国知名专家批特朗普断资世卫组织只会自食苦果
- [联合国]美媒: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是有原因的
- #组织#特朗普称世卫组织“被中国控制” CGTN主播用事实犀利质问!
- #疫情#IMF为何预估中国经济仍将是全球最好之一?分析来了
- 推荐:特朗普称世卫组织“被中国控制”,CGTN主播用事实犀利质问!
- 『中国青年网』从“制造”到“智造”——陕西依托装备制造业实施高质量发展
- 『销量』中国国产自行车品牌大全球最贵10大顶级老牌自行车品牌排行榜
- 【中国发展网】荆门高新区企业参与起草的物流快递包装塑料膜、袋国家标准颁布
- 『中国养猪网』4月18日肉价【持平】——最新猪肉批发价格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