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科创板首只川股诞生背后:一家企业与一座城市的共生共荣



『每日经济新闻』科创板首只川股诞生背后:一家企业与一座城市的共生共荣
本文插图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夜景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供图
走进位于永安湖畔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 绿植掩映中 , 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先导)的LOGO很是抢眼 。
这是西南地区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 4月16日 , 成都先导正式敲钟上市 , 成为打破“零”纪录的科创板第一只川股 。
四年前 , 天府国际生物城从一片空地上蹒跚起步 , 如今 , 伴随CRO行业巨头成都先导的成长壮大 , 这个占地44平方公里的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 已然崛起成为一座配套完善、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 。
企业是城市发展的底气所在 , 城市 , 则承担着为企业成长营造“生态”、输送“养分”的重任 。
在强化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当下 , 成都先导与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高新区在科技研发、产业孵化、人才培育等诸多领域的共生共荣 , 正是成都以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建设重塑产业经济地理的一个生动案例 。
蓄势崛起:在全球产业链中定位成都
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高新区企业 , 从2012年成立以来 , 成都先导实现了从新兴生物医药企业到国际知名“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合成与先导化合物筛选创新平台”的转变 , 并诞生我国首个“药物种子库” , 在小分子领域位居全球第一 。
在成都先导的合作企业名录中 , 国内外知名药企和生物科技公司多达数十家 , 更有近半数的全球TOP20跨国药企在列 。
“凭借DNA编码化合物技术的独特性 , 成都先导与国内乃至全球其他药物发现CRO公司形成了较好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与技术壁垒 , 是有着广阔前景的高成长性企业 。 ”有业内人士评价 , 就国际行业认可度而言 , 全球DEL技术领域应用较为成熟的企业有4家 , 成都先导就是其中之一 。
成绩的取得并非一日之功 。 在医药界 , 一般用“三个十”来形容原创新药的难度:用十年时间 , 花10亿美金 , 最后成功率只有10% 。
自2012年至今 , 短短八年 , 成都先导就在创始人李进及其团队带领下 , 创造了从零起步到全球布局的行业“奇迹” , 被中国药学会评选为“中国最具成长力科技创新型医药企业” 。
这个“奇迹”的诞生地 , 就是正加速迈向生物医药创新全球策源地的天府国际生物城 。
作为成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载体 , 天府国际生物城在一个月前刚刚迎来自己的4周岁生日 。 2016年3月 , 总面积44平方公里的天府国际生物城启动建设 , 致力于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人才栖息地、世界级生物医药创新与智造之都、国际化的生命健康小镇 , 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的创新实践区 。
华西、京东方、绿叶;DNA编码 , 基因检测、血液制品、抗体药物、细胞治疗……短短四年 , 一家家世界500强及国内外生物医药龙头企业相继落户 , 一个个具有颠覆性的生命科学技术新突破 , 以创纪录的速度持续涌现 。
【『每日经济新闻』科创板首只川股诞生背后:一家企业与一座城市的共生共荣】截至目前 , 天府国际生物城已累计引进项目139个 , 总投资超过1100亿元 , 其中包括诺奖团队5个、国家级院士团队4个、高层次人才团队51个 。
今年2月 , 成都出台《关于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方案》 , 在方案提出的全市“一源双核四带”生产力布局中 , 天府国际生物城被明确定位为“双核”之一 。 根据这一定位 , 天府国际生物城未来将建成前沿创新核心引擎 , 强化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支撑作用 , 加快聚集世界一流创新平台、科研机构、研发团队和人才 , 打造国际创新高地 。
“时势造英雄”:创新创业的城市基因
“从创业之初的几个人到现在几百人团队 , 从孵化酝酿到成功上市 , 公司一直扎根于成都高新区 , 未来也将继续在这里发展壮大 。 ”谈及过去八年来的创业历程 , 李进直言 , 成都先导的成功离不开成都高新区良好的产业和人才环境 。分页标题
业内曾经流传这样一段“佳话”:落户之初 , 成都先导和成都高新区的正式洽谈仅用了短短一个小时 。
“落户成都高新区 , 政府提供房租减免、实验室建设补贴和创业启动资金 , 启动比较顺利 , 但和很多创业者一样 , 后续就出现了难题 。 我们做的东西在国内没有先例 , 太超前反而增加创业风险 , 投资人也不确定我们是否能做起来 。 我不断解释 , 再加上政府支持很快到位 , 风投这才放心投资 。 ”李进回忆 。
不过 , 从波士顿、硅谷的成熟经验看 , 一家生物医药龙头企业的诞生 , 除了宽松活跃的创新创业环境 , 还离不开顶级医院和大学的科研优势、资本的加持 , 三者缺一不可 。
对此 , 波士顿咨询全球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周园曾分析表示 , 成都医药健康产业具有外部机遇和内部优势——外部机遇 , 包括“一带一路”让成都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和“一带一路”的核心节点等;内部优势方面 , 成都则具有人口总量大、市场广、样本多等健康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
近年来 , 生物医药产业也迅速改变着成都的产业格局 。
产业功能区建设是成都转变城市和经济工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 2017年7月 , 成都在产业发展大会上提出 , 统筹布局建设包括天府国际生物城在内的66个产业功能区 , 以解决“大城市病”和区域发展同质化问题 。
在此背景下 , 以成都先导、天府国际生物城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和产业功能区 , 在加速布局生物医药产业方面获得了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 。
作为成都市产业发展主阵地 , 成都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也表现突出 。
据统计 , 2019年 , 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规模首次迈过500亿元大关 , 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43亿元 , 占成都市医药工业比重达34.9% , 连续三年保持近20%的增长率;全年新增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3家、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2家、瞪羚企业19家 , 生物产业市场主体达2900余家;并获批成为全国第四个进口生物制品口岸 。
“起步虽晚 , 但专业化程度高、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高、发展潜力大 。 ”这是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中心对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评价 。 事实上 , 无论是成都先导的发家创业 , 还是天府国际生物城的蓄势崛起 , 也都印证了这座创新创业高地的蓬勃活力 。
产城融合样本:从一家企业到一座新城
一年破土 , 两年聚产 , 三年立城 , 四年成势 。
在一场推介会上 , 毕马威政府与公共事务咨询合伙人刘明曾描述自己的亲身感受:“我一走进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 就感到无比惬意 。 我们见证了天府国际生物城的发展历程 , 这里不仅有创新要素的集聚 , 还包括‘人城产’ , 以及生态体系的搭建 。 ”在他看来 , 天府国际生物城构建起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 , 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 。
3月11日 , 天府国际生物城19个项目集中开工 , 总投资达123亿元 。
“当前 , 成都正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 着力打造3.0版本的产业功能区 。 今天集中开工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项目 , 是在做强产业功能 , 提升核心竞争力 。 而打造产业社区 , 是在补齐生活短板 , 提升城市能级 。 相信这批集中开工的19个项目 , 将进一步加快生物城建成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复合的产业功能区和宜业宜居产业新城 。 ”天府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在开工仪式上表示 。
独立成市 , 是天府国际生物城自规划之初就定下的发展理念 。 从一片空地到如今高楼林立的产业新城 , 天府国际生物城在四年间完成了蓝图到实景的蝶变 。 这样的变化并非从无到有 , 而是“美与美的叠加” 。
“我们不仅不砍伐原生态树木 , 反而依托永安湖等自然禀赋打造多样化城市生态 。 目前 , 生物城已建成投运55万㎡永安湖绿道示范段、26.5万㎡条条河湿地公园 , 今年还将实现首个开放式中央森林公园投运 。 ”天府国际生物城有关负责人介绍 , 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理念 , 要“将城市建在森林中 , 将实验室建在花园里” 。分页标题
在秉持“公园城市”理念的同时 , 多样便捷的生活场景也在加速呈现 。
打造集社区商业、教育、文化、运动、休憩于一体的“10分钟生活服务圈” , 高标准规划建设1.8万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医院、邻里中心、公立小学和幼儿园、社区综合体、森林公园、酒店式公寓……一个具有生物产业特质的国际化社区雏形初显 。
诺奖得主Ferid Murad教授在参观天府国际生物城后 , 就曾对这里的绿色发展理念赞不绝口:这里的宜居性让人惊叹 , 入驻了很多知名企业 , 简直超乎想象 。 Ferid Murad表示 , “相信在未来5年的时间 , 生物城会变成一个非常庞大的生物产业集群” 。 程晓玲/文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