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雪域新城传大爱——写在北京对口支援玉树10周年之际

新华社西宁4月15日电题:雪域新城传大爱——写在北京对口支援玉树10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陈凯、王大千
身负重托 , 暂别亲人 , 一任接一任的北京援青干部背起行囊 , 奔赴三江源头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 开始援建之旅 。
江山远阔 , 十年同舟共济 , 跨越了空间距离 。 用首善标准抓好项目 , 以抗灾重建传递大爱 , 北京智慧在玉树开花结果 。
千里援建民为先
玉树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 高寒缺氧 , 这里许多地方被称作“生命禁区” 。 2010年玉树地震发生后 , 北京响应中央号召 , 派出最好的援建队伍 , 全面拉开对口援建玉树的大幕 。
“来时不适应 , 干了放不下 , 走后舍不得 。 ”第一批北京援青干部领队张光连的一句话 , 成为此后援建团队的共同感受 , “带着使命来 , 我们都是一心为民 。 ”
以民为本 , 安居为先 。 灾后重建伊始 , 前方指挥部请来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专家 , 综合考虑外观、供水、排水、垃圾收运等多种功能 , 先后设计出30版图纸 , 定稿12版 , 对隆宝镇、哈秀乡实施全面重建 。
这些平均年龄超过40岁的北京干部和专家 , 在极度缺氧环境中 , 住帐篷、画规划图、与工人同吃同劳动 。 带着冰碴的水流入喉咙 , 工地的风沙刮过脸颊 , 艰苦磨砺中 , 对口援建高标准开局 。
安居富民暖民心 。 囊谦县白扎林场66户264名贫困农牧民 , 过去常在“盼雪”和“怕雪”的矛盾中纠结 。 2016年 , 第三批北京援青团队投资1520万元 , 建设农牧民扶贫搬迁项目 。 白扎乡巴麦村贫困户俄金告诉记者 , 现在 , 冬天人畜都住“暖房” , 夏季轮牧时 , 房子交给旅游公司经营 , 去年仅此一项就增收2万元 。
10年来 , 北京累计投入住房安全保障项目资金约3.68亿元 , 实施易地搬迁等各类项目15个 , 2484户贫困户的住房问题得到解决 。
“造血”“扶智”谋长远
对口支援带来深层次改变 , 变在自强不息的发展能力上 , 变在直面未来的信心勇气上 。 “各族干部群众争着干 , 我们帮着干 。 ”第三批北京援青干部左新文说 , 如今 , “中央关心、全国支援、自强奋斗”的认识在玉树已深入人心 。
几年前 , 称多县称文镇饲草料加工厂的产能很不稳定 , 53岁的才文多藏为此一筹莫展 。 2018年7月 , 北京开展深度帮扶 , 他所在的饲草料厂扩规升级 。 “现在 , 北京产业消费扶贫双创中心有玉树特产的固定展台 , 称多的牦牛肉销量好 , 作为产业链前端的饲草料加工厂也联动增收 , 去年一年工厂的收入就达30万元 。 ”
产业帮扶激发内生动力 , 人才“扶智”推动长远发展 。 针对玉树地区教育和医疗短板 , 北京把优质资源和干部人才“组团式”送到玉树 , 176名北京援青干部人才中 , 教育、医疗专家近三分之一 。
在北京援青团队带领下 , 玉树州人民医院0-1岁住院婴幼儿死亡率下降10个百分点 , 成功救治三胞胎更是创造了高海拔早产极低体重儿存活的奇迹 。 在玉树州八一职业技术学校 , 北京先后派来6个顶尖专家团队帮扶 , 2018年 , 财会专业学生代表青海省参加国家级比赛 , 成为玉树教育史上第一次……
创造历史 , 改变未来 。 搭桥、交心、传技术、讲经验 , 援青干部为玉树留下了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 为阻断因病、因学的贫困代际传递 , 充实了力量 。
心手相连同奋进
第四批北京援青医疗团队领队郭勇随身带着一本小学藏语文课本 。 自从加入援青团队 , 他就开始学习藏语 。 “有一次我对着商铺门牌练发音 , 路过的藏族老人热心指导我 , 邀我去家里做客 , 还把孙女的课本送给了我 。 ”郭勇说 。
一批批北京援青干部以真心换回了玉树群众的认可 。 “汉族好门巴(医生)”“校长阿吾(老哥)”有口皆碑 , 送往医院、学校的哈达、锦旗 , 以及声声恳切的“瓜真切(谢谢)” , 成为他们与各族群众交流交融的充沛动力 。分页标题
“把自己融进去就不苦 , 藏族同胞的信任很甜 。 ”第四批北京援青教育团队领队刘建新说 。
2019年7月 , 玉树学子俄金曲培参加青海省高考 , 以630分的成绩获得少数民族考生使用本民族语言考试的文科状元 。 北京援青教师家访后告别 , 他的家人送了一程又一程 。
教育援青中 , 针对州内基础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实际 , 北京援青干部积极沟通、协调 , 与玉树共同探索“异地办班”模式 , 每年送出1000名学生享受东部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 。 俄金曲培就是受益者之一 。
从2015年起 , 北京累计补助1.5784亿元 , 用于“异地办班”高中生食宿、往返交通、体检等所需费用 。 “异地办班”培养学生3978人 , 占玉树高中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 其中95%以上学生来自农牧民家庭 。
心手相连 , 高原有家 。 10年来 , 北京组织京玉两地各界人士76批2268人 , 参加“结对子、走亲戚、交朋友、手拉手”等活动 , 把对口支援工作打造成民族团结工程 。 在隆宝镇红土山垭口山坡上 , 用石头堆出的“感恩祖国 , 感谢北京”八个大字 , 道出了玉树人民的心声 。 (完)
【「玉树」雪域新城传大爱——写在北京对口支援玉树10周年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