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粤天话史:都说朱元璋铁腕,这项政策惠及百姓大明人才辈出,四大名著有其三
说到朱元璋 , 大家想到的就是他的一介布衣 , 在元末群雄争霸中 , 一扫各路势力 , 踏平元大都 , 建立起大明皇朝 。 中国历史就此改写 , 从秦始皇一统天下 , 到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 到元末前 , 一千五百年间 , 每次都是说农民起义 , 却最终的皇朝建立却都不是真正由这些农民起义者建立 , 胜利果实总是被权贵阶层摘取 , 农民总是成为他们的嫁衣 。
是农民不觉醒么 , 不觉醒怎么会是首先起义?归根到底都是农民阶层知识有限 , 无法有系统地去管理这样的一个政权 。 而朱元璋却是最特殊的一个 , 为什么他能成功 , 一句话 , 那就是教育 , 对 , 就是教育 。
正是教育 , 知识改变命运 , 在朱元璋身上可以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 正是这样 , 深深知道教育重要性的朱元璋 , 更知道大明朝要长治久安 , 人才是最重要的 , 而人才的获得 , 最重要就是教育 。 所以出于对自己创立的大明朝的长远考虑 , 他大力提倡搞教育 , 让大明有用不尽的人才 。
正是他的这项政策 , 虽然大明后来的皇帝能力都很差劲 , 有的几十年不上朝 , 大明帝国还能维持正常运转 , 可以说 , 正是这项政策发挥了作用 。
本文插图
明朝人才选举渠道
明朝朱元璋从参加起义起 , 就非常重视人才的利用 , 到了大明建立后 , 更是建立起学馆 。 明朝选举人才的渠道主要有学校、科目(科举)、荐举、铨举 。
而在这四个渠道中 , 学校是最重要的 , 它肩负起大明的基础教育、科举人才的输出 , 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
学校主要是人才的教育基地 , 直接从根本上来解决人才教育问题;而科目(科举)是选拔人才的途径之一 , 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才都来自各地的学校生源 , 像现在我们的基本教育一样 。 而荐举 , 则是在社会上广泛招揽有管理国家才能、各项专业的人才 , 这种方式在明初时是主要的人才荐举方式 , 随着学校、科举考试越来越成为国家人才主要渠道后 , 荐举制度慢慢受到削弱 。 铨举也是招纳天下有德才兼备的人才 , 明朝主要的人才就是通过这些渠道来招纳天下才俊来为大明朝服务的 。
本文插图
(1)明朝学校种类
明朝的学校一般分为两类 , 一类是国学;一类是府、州、县学 。 国学就是明朝最高的学校 , 通常称为国子监 , 进入国子监学习的人一般叫做监生 , 主要能进入国子监学习 , 成为监生的人才有资格被选举成为官员 。 所以明朝的国子监 , 也是大明选择人才的一个途径 。 明最初主要是朱元璋招各地俊秀、有才识、品德优良之人来陪太子和诸子读书习文 , 几经周折 , 从而形成国子监 。
而为作学校的另一类 , 府、州、县学的生员 , 则只有通过进入国子监或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得进升做官的权力 。
明初 , 朱元璋为了能多招揽人才 , 把应天府学改为明朝的最高学校叫国子学 , 就是希望以此来扩大对人才的教育、培养 , 以让这些人才都为国所用 。 后来又把国子学改为国子监 , 以便适应发展需要 。
本文插图
(2)学校职员与生员
国子监是直接为明朝培养实以至用的专业人才 , 这些生员可能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 。 任教的老师自然都是以分配到各处的主事人员来督教 。 所授课的老师都是在朝上所选的官员 , 这些官员担任教官所涉及都是主要是祭祀、编修、督察、典籍等官职 , 所以说这些从国子监能担任的职位应该不算是很显要位置的 。 设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籍、掌馔、典簿等官 。 分六堂以馆诸生 , 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 。分页标题
学生被分成六个学馆授课 , 分别教与不同的学业 。 从六个学堂上起名就大概了解到 , 其主要是教授生员要秉性善良、忠厚老实、正直、有志向等方面 。
能进入国子监学习的监生 , 大明朝对他们的待遇还是非常好的 。 都有提供给监生住宿 , 供给赠送的粮食也是十分的优厚 , 每年都会另给监生置办各种衣服、鞋帽 , 过年过节更是还能拿到赏钱 。 有家室的 , 可以带上妻儿一起过来 , 也都由国家来提供供给 , 也就是说监生只要在国子监学习 , 他及其妻儿的基本生活费用都是由国家供给 。
没有成家的监生 , 还有特别的对待 , 还给钱给财礼钱帮助这些人成家 , 还给女方提供衣服两套 , 月给粮食二石 , 只要你有才 , 国家就会大力全方面支持你 , 为的就是让你安心为国工作 。
对于家里有父母 , 或没有父母还有伯父母、叔等亲属的 , 还给予钱、物、粮食作为孝敬长辈让他们回乡省亲 。 这也让监生体会到国家对他们各方面的关心 , 让他们心无牵挂 。
对于监生 , 明朝都以国家的人才加以培育 , 当然会对他们像家人一样加以全面的照顾 , 给予他们最优厚的待遇 , 对于当时的时代来说 , 已经是非常超前了 。
本文插图
国子监的日常
说到现在的学校生活 , 大家都会想到二点一线 , 单调、平淡 , 也许会好奇 , 在大明朝最高等的学校国子监的监生会是怎样的一种生活体验 。
(1)日常安排每旦 , 祭酒、司业坐堂上 , 属官自监丞以下 , 首领则典簿 , 以次序立 。 诸生揖毕 , 质问经史 , 拱立听命 。 惟朔望给假 , 馀日升堂会馔 , 乃会讲、复讲、背书 , 轮课以为常 。
每天 , 除了监生 , 主讲外 , 国子监的让课还是显得很正式 , 很严肃 。 所以主管的职员都要到场 , 监生也要行礼 , 礼仪结束后 , 就开始进入上课流程 。
有如此好的待遇 , 却不是去国子监混日子的 。 监生每日的学习还是很辛苦 , 一个月只有初一、十五休息 , 平时都是问经史 , 会讲 , 有不明白再讲 , 加以背诵 , 以达到领会 , 如此反复 。
(2)所学内容所习自《四子》本经外 , 兼及刘向说苑及律令、书、数、《御制大诰》 。 每月试经、书义各一道 , 诏、诰、表、策论、判、内科二道 。 每日习书二百馀字 , 以二王、智永、欧、虞、颜、柳诸帖为法 。
从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到 , 平时所教的内容 , 主要都是些古文经籍 , 纪律条令、书诗等内容外 , 最为主要的还是以当时最为主要的诏、诰等实务加以教育 , 按现在的看 , 应该是相当于现在的职业技术教育 , 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 。
都说古人的字写得好 , 看看在国子监的监生 , 每天都要非常认真的以各大名家的字来练习写字 。 这应该也是他们当时最看重的一条 。
本文插图
国子监的纪律
作为明朝的最高教育机构和人才最主要的培育基地 , 监生的待遇和学习都力求做到最好 。 但是再好的条件 , 没有严明的纪律作保证 , 也不能有效地起到为国输送人才的目的 。
(1)班级选斋长
为了能让国子监为大明朝尽量多的输送人才 , 所以一向严明的朱元璋 , 也希望国子监也制订合适的纪律来对监生进行约束 。 每班选一人充斋长 , 督诸生工课 。 衣冠、步履、饮食 , 必严饬中节 。 夜必宿监 , 有故而出必告本班教官 , 令斋长帅之以白祭酒 。
为了能让每个班能在国子监里 , 按时完成学习 , 遵守相应条例 , 于是就给每个班选出一人来当斋长 。 斋长有义务对本班的监生进行监督学习等诸方面的事务所 , 像衣服头冠的佩戴、行步举止、日常的饮食 , 斋长都要严格要求监生按照礼仪法度来执行 。分页标题
按照习惯 , 监生都应该住在国子监的宿舍中 , 有事要外出 , 也要提前通告给本班的教官 , 让斋长把此事明白地告知给管事的祭酒 。
所以说 , 从这可以看出 , 国子监虽然是可以直接成为国家官员的通道 , 不要以为进了国子监 , 铁饭碗就到手了 , 就可以在国子监中混日子 , 不听安排 , 为所欲为 。
(2)管理宽严有度
为了达到培养教育的目的 , 对监生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 , 设置监丞一职人员专门来记录有不遵守纪律的监生 。 有监生违反规定 , 就会被监丞记录下来 , 加以警告 。 三犯就会受到责备 , 再不听从 , 再犯就会被劝退另做安排了 。 由此可见 , 国子监的管理还是相当严格的 。
在国子监 , 对各方面都有出台相应的规定来约束监生 , 以达到让他们在国子监里能顺利出仕 。 堂宇宿舍 , 饮馔澡浴 , 俱有禁例 。 省亲、毕姻回籍 , 限期以道里远近为差 。 违限者谪选远方典史 , 有罚充吏者 。
但是如果大家都是为着学习为目的 , 这些条文的约束 , 也许就不会有此体会 。
本文插图
敬师重道
国子监的主事教师就是祭酒 , 能担任这一职的都是要挑选一些年长、德高望重的儒家士人 。 对于这些有德望之人 , 大明朝对他们都非常敬重 。 太祖召讷褒赏 , 撰题名记 , 立石监门 。
为了表彰这些为国培育大量人才的教师 , 作为明太祖的朱元璋都会亲自出面来褒赏他们 。 撰写表扬文章来记录这些事迹 , 把这些表扬文章刻在石上树立在国子监的门旁以起到榜样的作用 。
正是上至皇帝下到乡人 , 为了能招揽到天下之才 , 明朝除了有最高学府国子监 , 府、州、县一路下来各级都设有完备的学校 , 配置完善的师资来教学 , 以便能尽量多的为国子监输送优秀人才 。
有如此众多的各级学校 , 明朝的民众 , 得以有机会进入学校学习 。 于是直省诸士子云集辇下 。 云南、四川皆有士官生 , 日本、琉球、暹罗诸国亦皆有官生入监读书 , 辄加厚赐 , 并给其从人 。 永、宣间 , 先后络绎 。 至成化、正德时 , 琉球生犹有至者 。
正是明朝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 以至于不仅是直隶的省份士人子弟都希望求学入国子监 , 就是远在云南、四川这样的千里之外的省份都有生员到京城的国子监来求学 。 而更有像日本、琉球等诸国也都派出学子到国子监来就读 。
本文插图
这样的教育盛况 , 要不是明朝有发达的教育机制 , 能吸引边远地区的人士进京入学?能让像日本、琉球等国外人士也派人来学习?
归根到底 , 还是明朝确实在教育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 国民文化素质教育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
大家最熟悉的四大名著的《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都是在大明朝中产生 。 明朝正是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 , 才会造就如此的名著 。 这就是作为农民出身的朱元璋 , 为了让所创立的明朝有更多的人才 , 所以出了政策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 这无意中也让教育不再是上层社会的专利 , 而是让天下的平民百姓都能有书读 , 有机会改变命运 。
【百粤天话史:都说朱元璋铁腕,这项政策惠及百姓大明人才辈出,四大名著有其三】所以在清朝前的所有朝代中 , 教育水平的普及和全面性 , 明朝都是最突出的 , 想想明朝皇帝不务正务 , 却要让太监也识字可见 , 其学习风气之盛 。
- [笔写趣史]都说清朝皇帝痴情,其实明朝皇帝的爱情,同样令人动容
- 「每日谈资」都说许佳琪很A,当她穿古装往鞠婧祎旁边一站,颜粉还认识她吗?
- 微游甘肃:兰州鼓子,根植金城中的民间曲艺
- @火龙果加上“它”敷脸,不出15天淡斑去皱又美白,用过的人都说好
- #早知道#古代有个皇帝能打败天神,知道原因后大家都说,其实我也能打的过
- 若浅话史:宋真宗刘皇后:蜀地孤女如何逆袭成为临朝称制太后?
- 都说:原创 都说大秦帝国赋敛无度,然而帝国贫弱农民却有不服徭役的特权
- 「综艺」拿了片酬就砸剧组的锅,“过气明星”都这么自恃清高?
- [三国]原创 都说三国时蜀汉才是正统,那么在三国时期,魏蜀吴到底哪个是正统
- 「国家」注意了!这个特殊号码,关乎“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