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那些砸锅卖铁买豪车的年轻人还好吗?


[品牌]那些砸锅卖铁买豪车的年轻人还好吗?
图片
“20岁的时候喜欢的裙子 , 40岁穿上没有任何意义 。 活的精致 , 才是女人该有的样子 。 ”

[品牌]那些砸锅卖铁买豪车的年轻人还好吗?
图片
随着网络上的营销号越来越多 , 这类的毒鸡汤也层出不穷 。 然而比这更可怕的是 , 不少年轻人都把这奉为生活准则 。
因为网上鼓吹的“仪式感” , 不少年轻人都过上了赚5000花1万的“精致”生活 。 拎着1万块Dior , 脚上踩着5000块RV , 却挤地铁和姐妹约下午茶的女孩 , 现在并不少见 。

[品牌]那些砸锅卖铁买豪车的年轻人还好吗?
图片
这样的生活精致吗?不一定 , 但是真的穷 。
腾讯《2019腾讯00后研究报告》显示 , 90后平均存款约为815元 , 而00后的平均存款都比90后要多 , 约为1840元 。 不仅很多90后没有存款 , 更多的都是在借钱度日 。
很多年轻人普遍热衷于冲动消费、提前消费 , 沉迷于购买商品带来的片刻欢愉 。 而这样的消费观也普遍存在于购车观上 。
根据《2018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有超过一半的90后 , 在购车时选择了某种形式的融资贷款服务 。

[品牌]那些砸锅卖铁买豪车的年轻人还好吗?
图片
身边的朋友小王就是其中之一 , 前段时间他提了一台宝马325Li , 落地不到37万 , 首付20万 , 分36期按揭 , 每月4600多 。
其实最开始 , 小王心仪的是同级别的丰田亚洲龙 , 全款落地都不到25万 。 最后4S店逛了一圈以后 。 本可以全款买亚洲龙的他 , 最后宁愿背负月供也要提宝马3系 。
在消费主义裹挟的时代下 , 很多年轻人正在不必要的预支未来的钱 。 这是社会风气鼓吹了消费者的虚荣心 , 也是豪华品牌商家精心塑造的“陷阱” 。
根据J.D. Power发布的最具吸引力新车品牌研究结果显示 , 榜单前十名中都是那些溢价率较高的豪华品牌 。 而国内卖得很不错的“日系三雄”的吸引力竟然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

[品牌]那些砸锅卖铁买豪车的年轻人还好吗?
图片
不少年轻一代消费者 , 在购买豪华品牌考虑的不是车子本身的条件 , 而是豪华品牌所带来的车主身份 。 各个厂家也在极力塑造豪华品牌车主身份带来的“虚荣特权”:

[品牌]那些砸锅卖铁买豪车的年轻人还好吗?
图片

[品牌]那些砸锅卖铁买豪车的年轻人还好吗?
图片
品牌原本是社会价值自我实现的划分 , 但现在已经被商家包装成了生活的意义 。 商家精心给年轻人提供了更多透支未来的机会 。
针对90后的这个备受关注的新生力军 , 豪华品牌们针对主打年轻市场的入门级车型推出了花样繁多的贷款方案 。 让这些昂贵的奢侈品看起来 , 似乎触手可得 。

[品牌]那些砸锅卖铁买豪车的年轻人还好吗?
图片
根据《2018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 , 有一半的90后使用汽车信贷 , 且呈现逐年攀升趋势 。

[品牌]那些砸锅卖铁买豪车的年轻人还好吗?
图片
这从豪华品牌的终端销售能窥探一二 。 2019年整体车市下滑的情况下 , 豪华品牌国产车型累计销量2207502台 , 逆势环比增长8.1% 。 虽然整体车市都在向年轻化转型 , 但是从结果看来豪华品牌的年轻化战略要比自主品牌威力大的多 。
当一个收入和存款都相对拮据的年轻人 , 想要购买一台奔驰的时候 , 大多数年轻人能支付的 , 就是一帆风顺的未来 。
但是注意 , 并不是所有未来都是一帆风顺的 。 高杠杆下的消费会正在让这些年轻人们的抗风险能力变的越来越低 。分页标题
随着“公司没了 , 不用回来了”这样的段子 , 正在演变成现实的时候 , 那些砸锅卖铁买豪车的年轻人开始慌了 。

[品牌]那些砸锅卖铁买豪车的年轻人还好吗?
图片
前几天 , 一则58同城的降薪就引起了不小骚动 。 爆料称58同城此次裁员20% , 与此同时 , 公司还单方面强制员工停薪留职2个月 , 每个月只发1760 。 算下来扣除社保公积金 , 实际到手也就1000元 。
这并非个例 。 在今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2月份中国经济数据中显示 , 2月份受疫情影响 , 企业停工停产增多 , 用工减少 , 就业人数下降 ,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 。 创下2000年以来的新高 , 此前 , 这一数据大都在4%以下 。

[品牌]那些砸锅卖铁买豪车的年轻人还好吗?
图片
对于那些盲目消费升级 , “手停口停”的年轻人来说 , 任何一次失业的危机 , 都是一次可能被压到不能翻身的大山 。
这次疫情 , 对于那些为了“精致生活”而预支未来的年轻人 , 是一个反思的好机会 。
【[品牌]那些砸锅卖铁买豪车的年轻人还好吗?】“精致穷”不是一种时代必需品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汽扯扒谈 。 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 , 不代表和讯网立场 。 投资者据此操作 , 风险请自担 。
(责任编辑: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