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港股圈』好公司与高估值



『丫丫港股圈』好公司与高估值
本文插图
我们都碰到过高估值的好公司 , 公司业绩好 , 竞争力强 , 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 让人又爱又恨 。
比如说海底捞 , 上市伊始市盈率就高达60倍 。
买的话 , 估值太高 , 下不去手 , 一不小心就变成接盘侠;
不买的话 , 过去一年海底捞净利润增长接近50% , 股价也在高预期支撑下 , 上涨接近一倍 。

『丫丫港股圈』好公司与高估值
本文插图
那么 , 假如我们换个策略 , 碰到好公司 , 顶着高估值买买买 , 是不是就可以分享到公司的成长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 。
从数据统计来看 , 大部分高估值的好公司 , 到某一个时间段都会出现增长停滞 。
增长一旦停滞 , 股价就会面临重估 , 之前的高估值就会成为投资者的梦魇 。
因此 , 在股票市场上 , 估值一直都是一门难以把握的"艺术" 。
一、高估值翻车案例
维他奶国际被誉为"港股小茅台" , 公司依靠两款主打产品 —— 维他奶和维他柠檬茶 , 在过去十年保持着10%的增长率、50%的毛利率和10%的净利润率 。
凭借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品牌优势 , 维他奶在香港、广东、广西等地区有着忠实的客户群 , 虽然产品简单 , 但是公司并不需要投入太多资金进行研发 , 即可保持市场份额 。
同时 , 公司管理层非常慷慨 , 每年盈利的50%以上都用于分红 , 投资者每年都可以得到稳定的现金流 , 用于再投资 。
无论哪个方面 , 维他奶都属于满足巴菲特标准的好公司 —— 除了估值 。 正是由于维他奶业绩优异 , 其市盈率一直在30倍以上 。
不过 , 假如你碍于估值而拒绝上维他奶的车 , 那么你将错过过去10年港股市场表现最好的股票 。
从2011年至今 , 维他奶的股价从4.4港元左右 , 上涨至最高点46港元 , 刚刚好十倍 。

『丫丫港股圈』好公司与高估值
本文插图
不过在去年 , 维他奶翻车了 。
2019年上半年 , 维他奶的营收增长只有5% , 远远低于市场预期的20% 。 财报出来后 , 维他奶的股价3天暴跌20% , 截至目前 , 维他奶的股价为28港元 , 仅为巅峰的60% 。
我们来看看预期差是怎么形成的 。
恰巧就在财报出来之前不久 , 某证券公司出具了一份研究报告 , 详细的评估了维他奶的价值 。
在这份报告中 , 分析师以维他奶2018年营业收入的20%增速作为参考 , 按4%的永续增长率和10%的折现率 , 用现金流贴现法对进行估算 , 得到其合理价格约为每股50港元 。
不过由于现金流折现法是假设企业是永续存在的 , 而现实中大部分企业的生命周期都不超过5年 , 甚至3年后的发展都难以判断 , 所以分析师又用了一个简化的计算方法 —— 短期折现法 。
假设2019年维他奶仍然维持20%以上的营业收入增长率 , 那么2019年维他奶的营收为94.2亿元 , 净利润为12.25亿元 。

『丫丫港股圈』好公司与高估值
本文插图
由于维他奶公司是行业龙头 , 可以享受龙头溢价 。 当时的可比公司估值约为30倍PE左右 , 因此测算可得维他奶的市盈率约为33倍左右 , 于是得出维他奶2019年的目标价为40.43元人民币 , 约合45.64港元 。
我们可以看到 , 维他奶的股价在财报出来之前一路高涨 , 6月份曾创出46.8港元的新高 , PE高达83倍 。
比研究报告的答案还要高一点点 。

『丫丫港股圈』好公司与高估值
本文插图
因此 , 维他奶出财报之后 , 严重低于预期的增长率 , 让其股价短时间内就跌去了20% 。分页标题
这个就是高估值公司最危险的地方 —— 由于过去的高增长 , 而对公司的未来期望过高 , 从而给出了离谱的估值 。
实际上 , 维他奶过去十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只有10% , 还是由于内地市场拓展顺利的情况下完成的 。
2010年券商给维他奶的评估 , 年化增长率只有4% , PE也只有20倍出头 。

『丫丫港股圈』好公司与高估值
本文插图
从另一个角度看 , 虽然按年增长20%去评估维他奶的增长有点朴素 , 但是假如维他奶能如期完成预期增长 , 股价肯定又要继续上涨 , 将估值抬升到更离谱的高度 。
因此 , 追逐高估值的好公司是一个收益与风险并行的游戏 。
在这个游戏里面 , 面对不确定的增长和不确定的情绪 , 无论是市盈率估值、PEG估值 , 还是现金流贴现 , 都似乎有点刻舟求剑 。
玩这个游戏 , 要用另外一套方法 。
二、成功投资人是怎么做的
我们不妨来看看 , 成功投资人是怎么做的 。
首先 , 价值投资大师巴菲特几乎从来不买高估值的公司 。
梳理巴菲特的投资案例 , 他为一只股票支付的价格基本没有超过20倍市盈率 。 无论是带来源源不断现金流的喜诗糖果 , 还是10年上涨10倍的可口可乐 , 巴菲特出手的价格都在15倍市盈率左右 。
在巴菲特的眼中 , 稳定、高ROE、高分红的股票比高增长的股票更诱人 。
以可口可乐举例 。 可口可乐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漂亮50"的其中一只股票 , 无与伦比的品牌 , 简单的生意、高速的增长 , 毫无疑问这是一家好公司 。
也正是因为优秀 , 可口可乐在当时估值高达47倍 。

『丫丫港股圈』好公司与高估值
本文插图
估值过高的可口可乐 , 巴菲特自然是不愿意出手的 。 他第一次买入可口可乐的时间是1987年股灾 , 而在股灾前7年 , 可口可乐已经上涨了6.6倍(复权价) 。
尽管错过了可口可乐高速增长的阶段 , 但是随后可口可乐30%的高ROE、年化10%左右的稳定增长、每年40%的分红比例 , 仍然为巴菲特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
另外一位投资大师彼得林奇 , 则对高估值的快速增长股情有独钟 。
在彼得林奇眼中 , 快速增长型公司是其最喜爱的股票 , 这些股票代表的公司年平均增长率为20%-25% , 如果你能够明智地选择 , 你就会发现上涨10-40倍甚至200倍的大牛股 。
对于资金规模不大的投资者 , 抓住一到两只这种股票 , 就可以大幅提升投资业绩 。

『丫丫港股圈』好公司与高估值
本文插图
不过彼得林奇也坦言 , 快速增长型公司存在很多经营风险 , 一旦增长速度放缓 , 规模较小的公司可能会有倒闭的风险 , 而规模较大的公司则会面临股票迅速贬值的风险 。
上个世纪60年代 , 在美国人的消费带动下 , 作为饮料包装的铝业和家庭装饰用的地毯业也随之快速崛起 , 股价一飞冲天 。
但是当这些行业成熟之后 , 这些公司的增长率就降到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同步增长的程度 , 其股票也被市场快速抛弃 , 股价迅速贬值 。
因此 , 投资高估值公司的关键 , 一个是搞清楚支撑公司高估值的增长期什么时候会结束 , 另外一个是为了分享这些公司的成长 , 投资者应该支付多少价格才是合适的 。
假如这两点没有搞清楚 , 最好还是不要碰高估值的公司 。
三、消化估值的案例
市场上有很多快速增长的好公司 , 虽然估值很高 , 但是由于更快速的业绩增长 , 让早早下手的投资人享受了巨额的回报 。
因此 , 高估值的好公司是不可能错过的 , 这辈子都不可能错过的 。
我们不妨通过复盘腾讯的成长 , 来看看上面提到的两个问题: 分页标题
1.支撑公司高估值的增长何时结束 。
2.应该支付多少价格 。
腾讯虽然业务繁多 , 但是能赚钱的无外乎以下三种:
1.会员增值服务 。
2.广告业务 。
3.游戏业务 。
而其中支撑起腾讯市值的 , 毫无疑问就是游戏业务 。 我们可以看到2007年 , 腾讯的财报上面 , 互联网增值服务业务为25.13亿元人民币 , 占收入比例为65% 。

『丫丫港股圈』好公司与高估值
本文插图
到了2011年 , 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已经高达230亿元人民币 。
5年的时间 , 收入上升接近10倍 。

『丫丫港股圈』好公司与高估值
本文插图
【『丫丫港股圈』好公司与高估值】抛开腾讯在渠道、运营、研发上面做的努力 , 其实投资腾讯的主线可以简单归纳为:打着社交的幌子卖游戏 。
再加上过去二十年 , 中国互联网普及下 , 游戏业务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 , 腾讯的成长就顺理成章了 。

『丫丫港股圈』好公司与高估值
本文插图
2007年腾讯市值约为850亿元人民币 , 虽然相对当年38亿港元的营收高得离谱 , 但是和高速增长 , 还处于红利期的游戏行业相比 , PE是50倍 , 还是80倍 , 显然并不重要 。
查理芒格常说:要在有鱼的地方钓鱼 。 2017年之前的腾讯 , 就好像承包了一个鱼塘 , 在游戏领域予取予求 。
腾讯的股价也恰好反映出其业绩的上涨 , 增长不停 , 股价上涨就不停 。 腾讯员工内部曾经流传一个投资法则:每次腾讯回调都加仓买入 , 万试万灵 。

『丫丫港股圈』好公司与高估值
本文插图
但是2017年之后的腾讯 , 是另外一个故事 , 因为游戏这片鱼塘 , 马上要干涸了 。
随着互联网用户红利慢慢到顶 , 以及短视频对娱乐基本盘的不断冲击 , 腾讯的游戏收入增速不断下滑 , 2019年腾讯的增值服务收入仅仅上涨13% 。

『丫丫港股圈』好公司与高估值
本文插图
与之对应的 , 是腾讯的股价从2018年的470港元峰值下滑 , 横盘调整了近两年 。

『丫丫港股圈』好公司与高估值
本文插图
增长停止 , 高估值也戛然而止 。 腾讯的估值回到了30倍左右 , 以后大家可能还会有20倍、甚至10倍买入腾讯的机会 。
毕竟港股历史上 , 长江实业、汇丰控股都曾经是红极一时的大牛股 , 现在还有谁愿意去买入他们呢?
纵观国内外股市 , 增长支撑不了高估值 , 导致出现杀估值的情况比比皆是 。
投资高估值的股票 , 增长就是最重要的因素 。 至于要如何去保证增长 , 是观察行业的渗透率 , 还是考虑企业的定价权 , 还是说公司赶上了历史的趋势 。
这些就是投资者要去下功夫的地方 。
四、总结
Think Big , Think Long , 是张磊的一句人生箴言 , 也是投资领域的一个重要方法 。
估值是公司当下价值的一个评估 , 只有当投资者搞清楚一家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收入前景 , 才能合理评价一家公司的PE是高 , 还是低 。
这就要求投资者想的足够远 , 足够广 。
投资中 , 最可怕的不是买到高估值的股票 , 而是为公司过去的高增长埋单 , 却要忍受公司未来的低增长 。
而相反 , 假如能找到不起眼的低估值股票 , 这些股票未来又能有高速发展 , 那么这是投资中最幸福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