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以最大诚意致敬廖俊波,《一诺无悔》央视一套热播


北京日报:以最大诚意致敬廖俊波,《一诺无悔》央视一套热播
文章图片
欧阳奋强(左)给演员讲戏 。
【北京日报:以最大诚意致敬廖俊波,《一诺无悔》央视一套热播】14岁进入峨眉电影制片厂 , 1983年被王扶林导演通过全国海选相中主演《红楼梦》“宝玉”一角 , 24岁转型做导演 , 至今执导过30余部电视剧作品 , 作品获得包括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在内的多项大奖 , 他就是欧阳奋强 。 近日 , 由欧阳奋强执导的《一诺无悔》在央视一套热播 , 该剧再现了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一诺无悔”的脱贫攻坚事迹 。 谈及这部戏的拍摄历程 , 欧阳奋强表示 , “整个剧组都是以最大的敬意 , 以廖俊波精神来完成这部作品 。 ”
讴歌英雄是影视人的责任
《一诺无悔》改编自福建省政和县原县委书记、“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时代楷模廖俊波的真实经历 , 讲述了刚刚上任的政和县县委书记廖俊波 , 深入基层 , 迎难而上 , 通过发展工业、城市、旅游、回归四大经济体 , 使长居“省尾”的政和县转变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十佳县 , 使3万多贫困群众脱贫 。
“接这部剧是机缘巧合 。 ”当制片人找到欧阳奋强时 , 他正在去郑州的高铁上 , 而就在接电话的前几分钟 , 高铁电视上正在播放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 。 廖俊波始终把“肝胆干事、干净做人”奉为准则 , 为人民群众操劳 , 却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 在查阅过相关资料、看过剧本前五集后 , 欧阳奋强决定以自己的方式去追忆这位共产党员 。
说起廖俊波 , 欧阳奋强对他的事情如数家珍 。 “在领导班子里 , 他关爱同事 , 起到了模范先锋作用 , 是位好班长;在群众心里 , 他是一位替老百姓办实事、爱人民的好书记;在家里 , 他是一位孝顺父母、爱妻、爱女儿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 , 但又常常因为工作而无法顾及家里 。 他对老百姓的承诺总是拼命实现 , 对妻儿父母的承诺却遗憾落空 。 他善于学习 , 不墨守成规 , 爱好广泛 , 幽默风趣……”
为了塑造好廖书记的形象 , 剧组深入廖俊波生前工作过的基层环境体验生活 。 他们到了许多廖俊波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 , 接触到了他的许多同事 , 有他帮助过、扶持过的工商界人士、基层干部、普通市民、普通教师等等 。 欧阳奋强从这些人中 , 读懂了大家对廖俊波都是发自内心地怀念和敬重 , 没有一丝的虚意和矫情 。 欧阳奋强认为 , 一部剧的前期准备工作中 , 体验生活是演员和主创的必修课 。 他举例说 , “当年拍经典电影《烈火中永生》 , 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丹和于蓝 , 戴着手铐、脚镣 , 真正地在监狱里生活 , 感受先烈们为了革命不怕牺牲的那份坚韧 。 ”
不拔高不失真是创作原则
在创作上 , 朴实的艺术语言 , 细腻的情感表达 , 是《一诺无悔》的风格 , 剧作没有去虚构高、大、全的英雄形象 , 而是着眼还原时代楷模的本来面目 , 以平行的视角展现其日常工作生活 , 旨在让观众走进廖俊波的内心世界 , 让人物有血、有肉、有感染力 。
曾执导过多部电视剧的欧阳奋强导演深知 , 作为一部电视剧 , 戏剧式的冲突和矛盾是必备的元素 。 完全纪实 , 虽然有了纪录片式的感动 , 却缺少了故事的可看性;情节虚构过多 , 则又偏离了传记人物题材的创作初衷 。 因此《一诺无悔》并非全部还原廖俊波的真实生活 , 而是以廖俊波为蓝本进行艺术加工 , 遵循了“大事不虚 , 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 。
《一诺无悔》没有过多渲染廖俊波之前的功绩 , 而是直接从廖俊波上任政和县县委书记开始 , 到他调任南平市副市长 , 兼南平工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的短暂时光 , 让故事结束在他开会途中因公殉职生命停止的这一刻 。 这期间所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 , 突出典型性、突出中心事件 , 突出闪光情节与人物关系 , 使整个剧情跌宕起伏 , 节奏明快 。 分页标题
欧阳奋强最看重的是细节的表现 , “细节是一颗颗珍珠 , 依托在主线周围 , 细节生动了 , 戏就愈发精彩 。 ”除了剧本的精彩度 , 为了着力描绘现实生活气息 , 欧阳奋强对摄影、灯光、美术和音乐都有严格的要求 , 都努力追求真实、朴素、自然 , 拉近观众与剧中角色的距离 。
在镜头上 , 欧阳奋强要求“不要追求太强的形式感 , 真实、朴素、自然的镜头语言与场面调度 , 更符合这部剧的气质” 。 多用运动镜头 , 也将廖俊波“永远在路上”的忙碌感体现出来 , 适当的特写镜头妙用 , 也使得该剧有节奏感和张力 。 服化道不追求华丽 , 也不要太过鲜艳的色彩 , “有朝气、要明亮、不沉闷”是欧阳奋强对拍戏时灯光的要求 , 为的是呈现出一种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氛围 , 一如廖俊波身上始终奋发向上的精神 。 (采访人员 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