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玫瑰大花@德国的历史,远古时代的德意志,史前德意志遗迹


导语:
今天的德国地处欧洲的中部 , 其地形自北向南呈梯形上行 , 最北端的低地上大小湖泊星罗棋布 , 北海海岸的湿地与泥沼地、粘土台地混杂 。 由南向北注入北海的莱茵河和威悉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向东流入奥地利的多瑙河、源自捷克边境流贯德国的易北河以及美因河等一些支流河流 , 在德国的北部冲击出一个蜿蜒起伏的广袤平原 , 肥沃的土地一直向南延伸到中部的高地地区 。
在德国心脏地区的中部高地有矿藏资源丰富的哈尔茨山脉、森林茂密的黑森林山脉、土壤贫瘠但盛产葡萄的莱茵页岩山区 。 最南端是属于阿尔卑斯山脉的巴伐利亚高原、阿尔高伊、贝希特斯加登地区 , 在这些高原山区中点缀着风景秀丽的博登湖、柯尼希湖等诸多的湖泊 。

一枝玫瑰大花@德国的历史,远古时代的德意志,史前德意志遗迹
本文插图
德国风景
远古时代的德国
19世纪上半叶 , 考古学家们在欧洲北部地区偶然发掘出人类的遗骸和文物 , 引发对该地区远古时代的极大兴趣 , 他们根据所发现的地区文物勾勒出一个"北方文化圈" , 这个文化圈的地域范围包括今天的丹麦 , 以及德国境内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梅克伦堡、阿尔特马克 。
德国以及斯堪的纳维亚的学者们借助地质学采用的年轮年代学和碳—14年确定的科学方法 , 对相继不断发掘出来的考古文物进行时间排序 , 提出石器、青铜器和铁器这三个时代概念 , 建立起了一个三时期的理论体系 。 有关史前史的研究最大的困难是没有任何文字的原始资料 , 因此主要是采用考古学的方法 , 研究的依据是出土的考古文物 , 同时这也与古生物学领域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 把这些非历史学的研究与历史学的一些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最终用文字描述出史前史的历史画面 。

一枝玫瑰大花@德国的历史,远古时代的德意志,史前德意志遗迹
本文插图
德国史前遗迹
石器时代的德意志
石器时代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进化过程 , 与亚洲、北非比较而言 , 中欧地区中石器时代以及原始农业文明都出现得比较晚 , 这是因为中石器时期的北欧洲依然处于冰河期 , 迄今已发现的考古文物零零星星 , 有的甚至还保持着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风格 。
根据这些考古发现推论 , 欧洲中部地区最早有人类生存的痕迹是在大约公元前50万年前 。 此外 , 考古学家们还在沙夫豪森附近的克斯勒尔发现一个洞穴 , 这个洞穴大约属于旧石器时代 。 但是 , 考古学家们至今还没有发现有力的考古证据证明海德尔堡人已经在使用火 。
然而 ,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 , 自此之后人类的遗迹又销声匿迹 , 直至40万年之后 , 才又显现出人类生存过的遗迹 。 1856年 , 考古学家们在杜塞尔多夫附近的尼安德山谷中发现一种古人形态的遗骸 , 经考古鉴定这些古人类大约生存于公元前10万—公元前3.5万年期间 , 考古学家将其称为尼安德人(Ne and ertaler) 。 尼安德人是一种新智人 , 其头颅比较长 , 身材也颀长 , 与今天的欧洲人更为接近 。 尼安德人以群体的方式集体生活 , 为保护自己而相互依赖 。
与此同时 , 考古学家们还在这个古人类遗骸的附近发现了火灰层和动物的遗骨 , 这似乎可以证明尼安德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 并且会制作简单的石制工具 , 如手斧、尖状的器具等 , 从这些石制工具的形状来看 , 可能多是用来防御野兽的武器 。

一枝玫瑰大花@德国的历史,远古时代的德意志,史前德意志遗迹
本文插图
尼安德人
地处中欧的德意志
迁入中欧的移民自然会带来原居住地原始农业文明的文化 , 德国学者将其称为"犁文化" 。 出土于新石器时期的一副木质牛轭表明 , 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开始使用耕牛 。 可以说 , 这种似乎是突然出现的原始农业文明 , 是随着犁文化的进入开始发展起来的 。分页标题
在对发掘出来的陶土器皿碎片上的印迹以及对土层进行研究后证实 , 犁文化时期的中欧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有大麦、小麦、黍等 , 一些野生的果树如苹果树等逐渐转变为人工栽培 , 同时还出现饲养牛、羊、猪等的原始畜牧业 , 捕鱼无疑也是这个时期非常重要的一项经济活动 。

一枝玫瑰大花@德国的历史,远古时代的德意志,史前德意志遗迹
本文插图
牛轭
与农业文明同时发生的是固定居民点的形成 。 根据现有的考古发掘来看 , 新石器时期中欧的居住地多是在多瑙河沿岸 。 多瑙河是欧洲第二大河流 , 发源于今天德国西南部的黑林山 , 自西向东流入黑海 , 它有众多的支流延伸到今天的瑞士、波兰、意大利、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捷克以及斯洛文尼亚、摩尔多瓦等国家 。

一枝玫瑰大花@德国的历史,远古时代的德意志,史前德意志遗迹
本文插图
多瑙河
多瑙河如同一条天然的大道 , 那些来自近东和东南欧的移民从多瑙河下游逆流而上 , 移居到多瑙河的中游和上游地区 。 在对这些居留地遗址进行研究的过程中 , 德国的考古学家们发明了一种"居留地考古观察法" , 根据这种方法推断出新石器时代人们定居的生活方式 。
那个时代的人们建造了一种立柱式住房 , 住房约有6—7米宽、30—40米长的空间 , 有垂直的墙面和一种双坡的屋顶 。 被圈围起来的村庄的遗迹显示 , 共同居住在一起的人们有着共同的劳动 , 因为共同的劳动有了共同的意志 , 也是这种共同的劳动促进了社会共同体的形成 , 有了部落形式的社会共同体 。 部落的社会共同体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社会经济形态 , 通过共同体内的共同劳动保证生存的必需条件 。
最简单的社会分工也开始显现 , 有了专门制作石器和专门制作陶器的手工业者家务性的劳作以及单间的房屋遗址都说明 , 在新石器时期家庭是最小的社会细胞 。 随着"犁文化"的开始 , 在采集和狩猎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家族或氏族联盟的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 。

一枝玫瑰大花@德国的历史,远古时代的德意志,史前德意志遗迹
本文插图
原始部落
犁文化的兴起
犁文化带来的原始农业文明的开端与狩猎采集式原始社会的终结在新石器时期同时发生 , 根据迄今为止在墓葬中发掘出来的器物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两者的共存 。 另一方面 , 也可以根据这个时期的安葬习俗 , 了解这个历史时期中欧居民的宗教观念 。 在狩猎采集式原始社会中就已经有了的相信灵魂的宗教观念 , 在犁文化时期更为鲜明地表现出来 , 陪葬的陶制器皿和工具也说明人们有了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遐想 。
墓穴中出土的鸣器、乐器以及陶土制造的面具等则是狩猎人举行巫术时不可缺少的祭祀用的器物 , 可见巫术同样也是原始宗教信仰中不应忽视的组成部分 。 德国的历史学家们以此为依据得出这样的结论:"犁文化进入欧洲所具有的形态以一个极长的发展过程为前提 , 在此过程中各种完全不同的崇拜均得到发展 。 "
在已经发现的考古文物中尚没有发现文字文物 。 19世纪初期 , 欧洲的语言学家们通过把欧洲的语言与最古老的文字语言印度语进行比较 , 确定了印度日耳曼语族的语言学的概念 。 学者们从印度日耳曼语族的基础语言中还原原始民族的文化景象 , 与中欧地区的游牧生活状态和耕作知识有着许多相同之处 , 与"桩上建筑物"的考古发现以及"犁文化"也有很多吻合之处 。

一枝玫瑰大花@德国的历史,远古时代的德意志,史前德意志遗迹
本文插图
德意志地图
开始迈入青铜器文化
与犁文化一样 , 青铜器文化也随着外来移民一起进入中欧地区 。 新石器晚期被称为"钟形杯人"的移民进入中欧 , 带来"钟形杯文化" 。 钟形杯文化的发源地在与比利牛斯山相邻的伊比利亚半岛 , 承载这种文化的是从事狩猎和捕鱼以及饲养牲畜的游牧民族 。 伊比利亚半岛有包括铁矿在内的丰富的矿藏资源 , 因此钟形杯人较早使用铁质的战斧 。分页标题
公元前2000年前后 , 在欧洲相当大的范围内都出现只葬单人的单人墓穴 , 这种墓穴或是单个出现 , 或是成群出现 。 在男子的墓穴遗址中通常都会发掘出来用作工具或者武器的战斧 , 故被称为战斧人的单人墓 。 在这些已发现的单人墓中还偶尔发现有其他的陪葬物 , 如弓、箭筒、作为装饰品的金手镯等 。 这似乎又可以说明发掘出单人墓的地域已经进入青铜器时代 。 在一些单人墓穴的墓壁上还发现了带柄的战斧、弓箭手以及弓和箭筒的装饰壁画 。 这些装饰品和装饰壁画说明 , 在单人墓中安葬的应该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首领 。

一枝玫瑰大花@德国的历史,远古时代的德意志,史前德意志遗迹
本文插图
单人墓
19世纪初 , 欧洲的语言学家们通过对现代语言的比较 , 认定欧洲语言和亚洲部分地区的语言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 , 提出印度日耳曼语族人的概念 。 他们认为 , 在太古时代欧洲和亚洲部分地区有着共同的语族 , 印度人是最东部的一支 , 日耳曼人是最西部的一支 , 因此这个语族被称之为印度日耳曼语族 。 这些原始语言提供的地理、植物和动物的概念与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研究相互印证 , 反证了语言学家们得出的论断 。
在整个印度日耳曼语族中 , 虽然各个语言本身有很大的差异 , 但也有着十分惊人的相似之处 。中欧地区青铜器时代的考古发现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 , 根据语言学提出的印度日耳曼语族是由诸分支组成为一个整体的理论 , 历史学家们推论这三个区域分别是属于印度日耳曼语族中的三个分支 。
约公元前2000年初的新石器时期 , 由于气候环境因素的差异 , 以及人们生存活动的不同 , 在欧洲同时存在着完全不同的两种文明 。 爱琴海的克里特岛上出现了以原始的商品经济活动为基础的希腊城邦的文明形态 , 而在欧洲北部则是长期存在着的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的游牧文明的形态 。 这两种不同的文明并没有各自封闭 , 两个文明地区的人们相互之间有着经常性的商业往来 。

一枝玫瑰大花@德国的历史,远古时代的德意志,史前德意志遗迹
本文插图
青铜时代
德意志的远古遗迹
凯尔特人生活在中欧的西部地区 , 约公元前1000年前后在今天法国境内的塞纳河、德国境内的莱茵河和多瑙河下游地区出现 , 在漫长的新石器时期经历了几次大的迁徙 。
19世纪中期 , 考古学家们在奥地利萨尔茨堡附近的哈尔施塔特发掘出2000多座墓葬以及史前史时期的盐矿遗址 。 考古学者将其称之为骨灰坛墓穴 , 并且以遗址发掘地命名哈尔施塔特文化 。 哈尔施塔特文化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 , 属于具有游牧民族特点的凯尔特人 , 所涵盖的区域范围很大 。
这些已经发掘出来的墓穴中的陪葬品中有陶器、金属器具 , 与欧洲其他地区同时期发现的文物有很大的同一性 , 也有着明显地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痕迹 。

一枝玫瑰大花@德国的历史,远古时代的德意志,史前德意志遗迹
本文插图
盐矿遗址
德国历史学家认为 , 公元前700年开始的拉坦诺文化标志着中欧地区进入青铜器时代 , 因为在这个时期有了用铜和锡混合炼制的青铜和铁制作的装饰品、各种器皿、武器 , 尤为重要的是用青铜和铁制作的农机具已运用在农业生产中 。 有目的、有规律地在土地上播种 , 在一年内固定的时间集中收割庄稼 , 人工饲养作为运输脚力的牛被用来疏松土地 , 由此提高了土地的产值 , 流动式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定居的生活方式过渡 。
相对稳定的定居的生活方式把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们聚集在一起 , 组成从事原始农业生产活动的社会共同体 。伊利里亚人主要居住在巴尔干半岛的西北部 , 欧洲学者通过对他们语言的研究推论 , 他们的语言比较接近于希腊语和拉丁语 。 通过对语言的研究大致可以确定中欧的东部地区是伊利里亚人的发源地 , 这个地区的考古发现也对此作出印证 。 伊利里亚人的发源地属于战斧文化的一个分支 , 被看作是哈尔斯塔特文明的又一创造者 。分页标题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 , 伊利里亚人扩大了他们的居住圈 , 并与凯尔特人有所接触 , 双方不仅在语言上有相互借用的词汇 , 在铁器器具的制作方面也相互影响 , 这一点无论是语言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是考古发掘都能相互印证 。 另一方面 , 通过伊利里亚人居住区域内被焚毁的废墟、防御工事的遗址以及发掘出的金属器具也说明 , 凯尔特人与伊利里亚人的接触致使这一区域处于一种不安定的状态 , 这也许是伊利里亚人向南部地区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 。 在公元前的最后几个世纪中 , 凯尔特人成为这个区域的主要居民 , 成为拉坦诺文化在该地区的承载者 。

一枝玫瑰大花@德国的历史,远古时代的德意志,史前德意志遗迹
本文插图
哈尔斯塔特
结语:
【一枝玫瑰大花@德国的历史,远古时代的德意志,史前德意志遗迹】公元前400年以前 , 一个新的民族从西里西亚沿多瑙河逆流而上 , 与凯尔特人结为邻居 , 这就是被罗马人称为日耳曼人的游牧民族 。 进入这个区域的日耳曼人具有极大的流动性 , 他们多次并且是大规模地向着不同的方向迁徙 , 把凯尔特人挤压出这个区域 。 在这股迁徙的浪潮中 , 日耳曼人进入莱茵河上游、多瑙河以北 , 今天德国的南部、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奥得河以及维克瑟尔河流域地区都成为日耳曼人的居留区 , 并逐渐地日耳曼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