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没那么高大上,我就是帮了帮身边的人!”这些平凡的武汉人,也是英雄
文章图片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
在战疫一线,有一群人站了出来,他们在社区、在医院内外、在抢运物资的道路上……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有着各种身份,但不怕苦累的他们,都是这个城市的“凡人英雄” 。
徐婉茹:能扛70斤萝卜的“分拣员”
文章图片
她叫徐婉茹,26岁,武汉姑娘,也是志愿者们的组长 。
武汉暂时关闭出城通道那天,徐婉茹已定好了飞往俄罗斯的机票,准备去摩尔曼斯克看极光,“这是我已计划三年的梦想” 。
留在武汉后,她着急,想做点什么 。2月25日,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打电话问她愿不愿意来超市分拣蔬菜,她说,愿意!“接到电话的那天晚上,我心里像有一团火 。”
“刚开始,大家不熟悉流程,七八十斤的蔬菜包差点砸到脚 。好多人在家基本不做家务,就像我 。”随后,她将40多个志愿者分成六七组,后来又将大家分成两班,轮流上岗 。一个礼拜后,一个小组一天可分拣、打包1000多份的十元蔬菜包 。
采访她时,她取下手套给采访人员看,绿色猫眼的美甲断了,变得斑斑驳驳 。“我很爱美的 。”但她认为这都不算什么,指甲断了还可以长,出去旅行的梦想还可以延后实现,但“吃菜,大家等不了” 。
在这个身高1.60米左右、80多斤武汉姑娘伢心里,“这是一场难忘的战斗!”
采访人员手记:她心里有一团火
徐婉茹是个瘦瘦精精的武汉姑娘伢,爱美、爱笑,在一家保险公司当主管 。
在武汉经受疫情考验时,她在人群里,和志愿者们一起,努力着 。
就像她说的,“心里有一团火” 。蔬菜分拣的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为,温暖着疫情下的武汉人 。
志愿者们告诉我:“没那么高大上,我就是帮了帮身边的人,我的奶奶、爷爷都在家,我快一点,许许多多的爷爷奶奶、困难群体就能快点吃上特价菜,更安心 。我一个人的风险,代替了他们的风险 。我觉得值得 。”
从3月3日起,全市加大“特价蔬菜包”投放量和网点数量,每天投放20万份,重点保障中低收入群体 。这群志愿者们,扛起了蔬菜包的重量,扛起了民生保供的重量,是战疫场上的勇士 。
张淑芳:65户医护人员家庭的“守护者”
文章图片
1977年出生的张淑芳,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 。从1月26日到3月26日,作为洪山区名都花园社区志愿者,她为居民整整服务了60天 。
起初在社区排查时,张淑芳等志愿者发现,社区有不少居民在医院工作 。随即,他们与社区群干一道,圈定出52户医护人员家庭,天天敲门“对口”照料 。张淑芳等6人还成立了医护志愿服务专班,并建立了两个微信群,线上线下共同为医护家庭保障生活 。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守护武汉,我们也要守护好他们的家人 。”
4月14日,张淑芳回忆,在当时,社区志愿者们建立社区网络微店,与商超联动 。每次“团菜”时,张淑芳都再三叮嘱,“下单时请备注医务人员,志愿者将送货上门” 。
让张淑芳感到意外的是,52户重点医护家庭几乎不怎么麻烦志愿者 。她说,近一个月来,虽然不时在微信群里“吆喝”,却平均每天只收到两三个求助电话 。
渐渐地,名都花园社区志愿者工作为人熟知,更多的医护家庭也主动加入进来 。志愿者负责人丁元珍介绍,在52户重点家庭外,还有一些医护人员发来求助信息,志愿者也一视同仁 。如今,2个微信服务群已有65户医护家庭 。
张淑芳曾说:“全国人民都来帮我们,作为武汉人,更不应该认怂” 。如这句话般,从上门排查“四类”人员到封控楼栋的管理,从物资配送到关爱特殊群体,张淑芳都冲在前头 。分页标题
采访人员手记:好样的,志愿者应急补位
张淑芳和她的小伙伴们,无疑填补了志愿服务对象的一大空白——医护人员家庭的老人和孩子 。
疫情来势汹汹,困难群体也随之涌现 。他们不局限于独居老人、低保户等常规人群,而像医护家庭一样,有着极强的动态性 。
因交通阻隔,子女与父母分居两地,甚至隔江相望,本可以得到子女照料的老人,便成了“独居”;治愈返家隔离的新冠肺炎病人,不仅有生活物资的普遍诉求,还有处理生活垃圾的个性化要求……
我们的志愿服务,便是像“张淑芳们”那样,及时发现刚刚出现的困难群体,了解其个性化需求,最终扫清服务“死角” 。
黄富强: 200多位爷爷奶奶的“买药人”
文章图片
33岁的黄富强是一家企业的项目经理,也是一名党员 。小时候,他生活在江岸区永清街道沈阳社区,毕业后搬去了汉阳区居住 。
2月20日,黄富强在沈阳社区党员群里看到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原本他担心母亲不同意他报名,没想到老人知道后说:“现在正需要人,你放心去 。”
沈阳社区是一个老旧社区,辖区残疾人145个,8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240个,居民购药需求量大 。黄富强到社区报到后,挑起了帮社区居民买药、送药的重任 。
一次,黄富强在小区遇到了一个80岁左右的奶奶,想出门买药 。黄富强见状忙询问,了解老人要买什么药后,他骑着自行车赶去药店 。20多分钟后,收到药的老人激动地谢个不停 。“之后我就一直帮大家去买药,一盒一盒的药,就是希望 。”黄富强说 。
黄富强记得,第一次为13名重症病人买药,因流程不熟,从排队挂号到取药、整理,他花了12个小时 。
【[社区]“没那么高大上,我就是帮了帮身边的人!”这些平凡的武汉人,也是英雄】再去买药时,黄富强会提前统计,打电话给居民一个个核对 。他问得很细,除了品牌、剂量等这些基本信息,他还要询问如果没有同一品牌的药品,可否换成其他品牌的药品?用医保卡还是现金?……这些信息沟通好了,后面买药就顺畅了 。
随着疫情形势好转,黄富强买药越来越顺畅,有时候出门一个小时就能把居民的药买完 。
一周前,他已返岗复工,但黄富强把这份志愿工作当作了一份使命 。“只要有需要,我随时可以回来帮忙 。”
采访人员手记:奔波中的这份善良是救命良药
不需要深思熟虑就挺身而出,疫情期间,这个城市绝大多数买药人和黄富强一样,只因一颗想要帮助他人的心,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这份朴实,这份善良,才是危难时期救命的良药 。
买药是个琐碎的活儿 。买药前,一个病人就需要打一次电话核对 。一天60个病人,就需要打60个电话 。买药后,再电话通知,又是60个电话 。一个一个电话,就是一份坚持和一份初心 。
一家药店买不到药,再换一家药店买,最后总能买到的 。跑得多了,黄富强心态更好,更有信心了 。
疫情当前,在无数个社区,还活跃着许多个黄富强,他们就是给居民送去希望的人 。正是他们不辞辛苦地奔波,才换来了更多人“宅”在家的安心 。
万娟: 1000多户街坊信任的物资“团长”
文章图片
4月8日,577份团购蔬菜大米和鸡肉套餐到达户部巷社区居民手中后,“80后”居民志愿者万娟的“客服团”解散,她也正式卸任团购“团长” 。
此前的两个月,万娟主动请缨,成为社区24小时人工“客服团”团长,为1000多户居民团购蔬菜粮油,多方联系供应商让居民能买到实惠的汉味菜品 。
她几乎24小时在线,让团购群成为了战时“微邻里”,疏通管道、家电维修、理发、应急事务等等都能在这里解决 。“遇到居民问问题,我们一般都是秒回 。特殊时期,大家的情绪不同往常,不能拖延 。”分页标题
万娟说:“我从小生长在户部巷,习惯了这里的热闹,我只是想和社区一起努力,让户部巷早日恢复往常情景 。”
采访人员手记:“团购”团出一片暖心
采访时,万娟告诉采访人员,疫情期间,她每天早晨五六点钟睁开眼睛就拿起手机查找是否有头天晚上看漏的信息,白天也是不停歇地在几个团购群之间切换,回答居民的各种问题,得空了还要联系、对比、确定供货商,往往到了晚上12点看到群里都安静了才敢放心睡着,一天下来通常她和家里人一两句话都说不上 。
她是土生土长的户部巷人,她说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急切地想要看到户部巷的热闹场面 。
线上“客服团”意味着这是幕后工作,万娟本可以一直宅在家里完成所有的工作,但是为了方便和社区工作人员对接,人手紧张时还可以搭把手,她和同伴们曾尝试和社区群干一起现场办公 。
采访人员采访时,万娟透露,很多许久没有联系的小学同学、叔叔阿姨知道了她的志愿工作,都伸出援手,提供各种帮助 。万娟感慨,“街坊邻居的放心、安心、开心,让我感到非常自豪,我想这也是我为两个孩子树立的榜样” 。
王昌: 运送物资2万公里的“城市摆渡人”
文章图片
1月23日,武汉暂时关闭出城通道,市内公交、地铁、轮渡全部暂停运营 。一群民间志愿者司机挺身而出,穿梭于医院之间,充当起城市“摆渡人” 。
37岁的王昌就是其中之一,70多天路上奔忙,横跨武汉三镇,行程近2万公里 。
他是自由职业者,家住江夏 。看着在医院做清洁的母亲仍坚持上班,在中建三局工作的父亲为支援火神山医院的集装箱任务跑上跑下,王昌坐不住了,“我爸妈都在坚持工作,我也总得做点什么吧” 。
从朋友那里,王昌了解到公交系统停摆后,很多医护人员不得不骑自行车或步行几个小时去上班,对私家车志愿者有迫切需求 。经朋友引荐,王昌加入了一个私家车志愿者车队微信群,群里志愿者争先恐后“抢单” 。
大年初二凌晨2点,王昌抢到了第一单任务:和伙伴们从汉口接货点运送一批防护服到各大医院 。
因为家住远城区,抢到任务后,王昌马不停蹄赶往汉口,守到早上6时送物资的车辆抵达,他和其他志愿者卸货,再分装至各自车上运往医院,“我就觉得,能够尽到一点力,帮助缓解医院的燃眉之急,挺满足的” 。
自此,王昌开始了忙碌的志愿工作,每天七八时从家里驱车出发,帮助接送医护人员或者运输物资,最晚忙到凌晨3时许才回到家 。
他清楚地记得,大年初三,自己接送过一位护士到光谷的一家社区医院 。等护士下车离开后,他收到了护士的一条短信 。短信写着:“谢谢你师傅,我给你留了油钱,就在我刚才坐的座椅夹缝里 。”
王昌说,做志愿工作并不图钱,但看到这条短信感觉特别感动,“还有医护送我们志愿者口罩,让我们保护好自己 。我们在帮助医护的同时,他们也在帮助我们” 。
采访人员手记:平凡人让志愿精神闪光
“我觉得志愿者精神也是武汉精神的一种体现吧 。大家每人多出一点力,每天做得好一点,疫情就能早一天结束 。我们也都可以早点正常生活,出去工作、赚钱 。”王昌在谈到做私家车志愿者的初衷时,如此表示 。
志愿司机们起初可能只是个体的一腔热血,通过一次次任务的完成,每个志愿者看到了同样奔赴在线上和线下的、更庞大的志愿者团队,这些分属于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甚至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被一根隐形的线联结起来 。
他们切身地意识到:武汉,是我们自己的城市 。我们可以做一点点事,发一点点光,帮助城市变得更好 。
志愿者们是一个个普通人,绝大部分人彼此素未谋面,却通过网络集聚在一起 。此时的挺身而出不仅意味着勇气和担当,也让抗疫一线的人员不再孤单,让人与人之间感受到美好的希望和善意 。分页标题
而这样的希望和善意汇聚成光,凝聚起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激励我们战胜疫情、化解危难 。
长江融媒出品 采访人员孙珺 龙京 李婷 黄哲 潘茜 通讯员:张宾 百佳威 肖满 刘培 李慧赐 李洁 稿件统筹:兰家兴 设计:王语哲 文案:潘茜 摄影:金思柳 苗剑 喻志勇 李永刚 詹松 编辑:李杏 校对:彭艳
【编辑:蔡婉婷】
文章图片
(作者:孙珺 龙京 李婷 黄哲 潘茜)
- 小区■这个社区的生鲜超市看天备菜, 引导居民“非必要不外出”
- 『社区』洗衣液、大米、柚子,牛奶饼干……这个85后下沉党员,通过朋友圈联系物资送给居民
- 社区■这个小区有个爱“唠叨”的下沉干部,值守小区门就是守好居民
- [新浪娱乐]孟非被《我是余欢水》圈粉:没那么不喜欢男一了
- 「此时玉溪」通海高大小红坡路段急处两车相撞交通事故
- 「纳米」“洋志愿者”眼中的社区防疫
- 『』还在嫌弃碎花裙土气?教你3招碎花穿出高大上,明星都上头
- 『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酒可不是那么“好喝”的,三国“好酒之风”只是酒文化的一个缩影
- 因为收视率过低所以就被下架了,这部剧还没有播完就已经被下架了,那么这些影视剧你们都看过几部呢
- 「苹果手机」苹果iPhoneSE2代全面上市,三千多的苹果为啥那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