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的孩子袁冰洁@河南有个“蒙古村”,董李马关陈五姓是一家


濮阳有个“蒙古村” , 董李马关陈五姓是一家
刘平/文
“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 , 自古就是我国游牧民族的历史舞台 , 他们像鹰一样从历史上掠过 , 大多飞得无影无踪 , 留下来的只是历史的遗迹和遗物 , 零落于荒烟衰草之间 , 诉说着过去的繁荣 。 ”
提到草原游牧民族 , 人们一定会想到蒙古族人 。 他们在马背上长大 , 喝着马奶酒 , 吃着手扒羊肉 , 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策马奔腾……而你或许不知道 , 在豫北濮阳市清丰县的黄河故道上 , 竟然有个“蒙古村” 。
探访关焦夫村
这个村子叫关焦夫村 , 村民男耕女织 , 在这里生活了数百年时间 , 他们自称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后裔 , 有着“高贵”的血统 。 昔日纵横驰骋在大草原 , 剽悍粗犷的草原民族 , 怎么摇身一变成了河南农民出现在中原腹地呢?带着疑问 , 笔者骑车走进关焦夫村 , 一探究竟 。
一场紧张的秋收过后 , 转眼间一切都退了颜色 。 古老的黄河故道上 , 一望无垠的沙土地犹如北方汉子裸露的脊背 。 沙区的村民们正忙着施肥、耕地、播种小麦 。 在村口 , 笔者遇到正赶着牛车拉玉米杆的关春贵老汉 。 老汉今年66岁 , 身材高大 , 满脸胡须 , 颇有几分“一代天骄”的遗风 。 说明来意后 , 老汉连忙放下手中的农活 , 热情地引领笔者来到村前的五姓坟前 。 “俺祖先是蒙古人 , 俺老祖宗都葬在五姓坟 。 ”关春贵老汉说 。
“五姓坟”位于关焦夫村前 , 占地10余亩 , 苍松翠柏 , 碑碣林立 。 几通立于清乾隆年间的古碑 , 碑文依稀可辨 , 路旁一通“大元豫王陵”石碑格外引人注目 , 一切都显示着历史的沧桑 。

放牛的孩子袁冰洁@河南有个“蒙古村”,董李马关陈五姓是一家
本文插图
【放牛的孩子袁冰洁@河南有个“蒙古村”,董李马关陈五姓是一家】说到“五姓坟” , 关春贵老汉一脸自豪 。 他介绍 , 自称“大元豫王”的铁木黎是其祖先 , 是个“省级”干部 , 生有5子 , 关焦夫墓地葬的是老大、老二、老三和老五 , 老四关杰是他的得姓始祖 , 和“大元豫王”铁木黎葬在不远处的内黄县马次范村五姓老坟 。 关焦夫村在清丰县城西南25里 , 而内黄县马次范村也在内黄县城西南25里 , 这里头是有说头的 , 目的就是为了以后好相认 。 昔日的五姓坟墓地古木参天 , 郁郁葱葱 , 远在清丰县城都能看到 , 后来大炼钢铁都给毁了 , 现在想想真是可惜 。
董李马关陈五姓为一家
据关春贵老汉讲 , 村支书家有一幅家谱画 , 画的最源头是成吉思汗的牌位 , 从内蒙世系一世孛儿贴赤那 , 到二十二世铁木真 , 再到二十八世豫王铁木黎 , 记载得很清楚 。 祖先铁木黎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六世孙 , 元末曾被封为“豫王” , 元朝灭亡后 , 因来不及北撤 , 流落中原一带 。 铁木黎命五个儿子都改姓妻姓 , 老大铁木清改为董清 , 老二铁木明改为李明 , 老三铁木能改为马能 , 老四铁木杰改为关杰 , 老五铁木俊改名陈俊 , 隐居于内黄马次范村 。 后来 , 关氏迁居清丰县焦夫村 , 陈氏一支迁居河南鄢陵县陈化店村 。

放牛的孩子袁冰洁@河南有个“蒙古村”,董李马关陈五姓是一家
本文插图
关焦夫村的风俗跟附近的村庄有些不同 , 比如过年不祭灶 , 同姓不通婚 , 中秋节不吃月饼等等 。 他从小就听老人讲 , 他们的老家在蒙古大草原 。 他还和村子里的孩子一起练过祖上传下来的一套古老的“蒙古拳” 。 在关焦夫村 , 最庄严最隆重的仪式要数祭祖坟了 。 大年初一天未亮 , 全村男女老少上千口人 , 自发到祖坟前集合 , 按辈分大小列队 , 族长连喊三声“阿弥陀佛” , 开始磕头 , 作揖 , 每磕一次头放一阵炮 , 三叩头后完成仪式 。 这个仪式是族人怕暴露身份 , 所以要在大年初一凌晨悄悄举行 。分页标题
关焦夫村前的五姓坟 , 幽静肃穆 , 碑碣林立 , 有立于清乾隆十五年、乾隆十八年的古碑三通 , 有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题写的“大元豫王陵”碑等 。 据《元御史中丞河南行省右丞谥文贞公墓》碑文载:元朝末年 , 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五代曾孙铁木黎 , 时任御史中丞 , 赐豫王 , 封地河南 。 豫王铁木黎 , 蒙语名阿忒里纳夫里 , 汉泽音铁木黎 , 是元世祖忽必烈第七子西平王奥鲁赤的曾孙 , 镇西武宁王贴木儿不花之孙 , 云南王老的之子 。 自幼聪慧 , 饱学多才 , 骁勇善战 , 颇有相才帅风 。 三十岁时被赐封御史中丞 , 封“豫王” , 辖河南行省 。 清正廉明 , 刚正不阿 , 整饬吏制 , 惩腐倡廉 。 元朝末年 , 烽烟四起 , 在一次抵抗明军的战斗中殉国 , 谥文贞公 。
对于元末铁木黎在河南任职的情况 , 史料记载不详 。 有专家认为 , “御史中丞”一职 , 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 , 分管军队、粮草等职务 。 至于“豫王” , 可能只是一个王位名称 , 意味着他可以享受在王爷封地里的一些特权 , 并无实质性的特权 。 铁木黎在河南当“副省长”期间 , 应该是为官清廉 , 做了不少好事的 , 要不然 , 濮阳人也不会容忍他和他的家族在这里定居 。
铁木真家族的直系后裔
离开关焦夫村 , 笔者向西骑行不远便进入内黄县的马次范村 , “五姓老茔”就位于村北公路旁 , 为五姓始祖铁木黎及其四子关杰的墓地 。 墓园正中为一座圆顶楼阁式建筑 。 在这里 , 中原楼阁与蒙古包得到完美的结合 , 耐人寻味 。 楼阁前立有“大元豫王碑” , 碑文由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题写 。
楼阁后既是“五姓老茔”及碑亭了 。 墓碑高约2米 , 碑文大字为“元御史中丞河南右丞谥文贞公墓” 。 五姓老茔墓碑右前侧立有清乾隆十八年《姓氏初更碑》 , 碑文载:关杰 , 文贞公之四子也 , 董、李、马三姓各迁新茔 , 陈姓迁居鄢陵陈滑店 , 惟公独为斯茔 , 公有五子 , 长子三俱葬清邑焦夫村 , 四子躬列邑庠 , 葬此墓前 , 谨志 。

放牛的孩子袁冰洁@河南有个“蒙古村”,董李马关陈五姓是一家
本文插图
五姓族人在明朝统治的276年间 , 隐姓埋名 , 始终不敢公开自已的真实身份 , 直到满族人入关 , 建立清朝 , 才敢壮着胆子公开这段历史 。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 , 五姓族民给铁木黎的坟墓立碑写碑文 , 公开其身份 。 《清丰县志》《史志资料选编》《内黄县文物志》等 , 对五姓坟来源均有记载 。
内黄县的大故县、岳次范、太平、马庄等董、李、马三姓已传26世 , 人口约5000人 。 前几年 , 五姓后人派代表曾寻根内蒙古草原 ,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论证会宣布 , 世代居住清丰、内黄一带的万余村民 , 不仅是蒙古族 , 而且是铁木真(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 。
尘封的历史记忆
伫立五姓坟前 , 倾听着耳边雄迈悲凉的风声 , 眺望苍苍茫茫、雾绕云罩的沃野麦田 , 600多年前的历史像电影画面一样在眼前浮现 。
元朝统治中国虽然只有短短89年时间 , 但是它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 , 特别是中原地区 , 却是其他朝代所无法比拟的 。 统治者的高压统治 , 最终导致了红巾军起义 , 天下大乱 , 一个叫朱元璋的农民推翻了元朝的政局 , 将蒙古人赶出了中原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创造的“黄金家族” , 可谓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强悍的家族 , 短短百年时间就征服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土地 , 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国家 。 而不足百年时间 , 黄金家族在中原的统治就遭受了失败 , 元帝不得不带领着皇亲国戚退回漠北 , 以此为根据地期望再次卷土重来征服中原 。 可是历史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 。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 , 明将蓝玉亲率15万大军深入漠北 , 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 , 彻底清除了元朝残余势力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就这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分页标题
600多年过去了 , 这些昔日的“皇亲国戚”虽然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 , 但他们骨子里的那种勇敢与坚韧没有多少改变 。 关焦夫、马次范奇异的风俗可以说是一种草原情结的载体 , 它表达了五姓族民对他们先祖帝业的思慕 , 也流露出了他们对一代王朝没落的无奈和惋惜 。 曾经的大好江山和先祖的赫赫功业 , 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太过遥远 , 唯有遵守古老的习俗 , 惦念往昔的繁华和先祖的基业 , 仅此而已 。
时光荏苒 , 黄河故道上的“五姓坟”显得有些孤寂 。 但却尘封着一个民族历史的辉煌 , 记录了一个家族繁衍发展的血脉 , 展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同民族的融合携手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