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父亲贵为封疆大吏,为何眼看儿子赴死却没求情,只写副挽联

谭嗣同这个人 , 相信读者并不陌生 。他出生于湖南浏阳 , 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 也是戊戌变法中坚定不移的维新派 , 甚至还为变法付出了自己生命 , 人称“戊戌六君子”之一 。

##谭嗣同父亲贵为封疆大吏,为何眼看儿子赴死却没求情,只写副挽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看到这个标题 , 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谭嗣同在行刑前留下的那两句“我自横刀向天笑 , 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两句固然悲壮豪迈 , 至今流传 。但笔者今天要说的并不是他自己的 , 而是他父亲写的悼词 。
在介绍这句悼词前 , 我们先来看看谭嗣同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要知道 , 在戊戌变法前期 , 谭嗣同可是被光绪帝直接征召入京的变法关键人物 。而当年声援戊戌变法的学子众多 , 光是康有为组织的“公车上书” , 报名人数就达到了1000多位 。谭嗣同又是何德何能 , 能在至少几千名变法人士中脱颖而出呢?

##谭嗣同父亲贵为封疆大吏,为何眼看儿子赴死却没求情,只写副挽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当然 , 和他自身的优秀不无关系 。谭嗣同自幼读书 , 广交名士 , 先后师从涂启先和刘人熙 , 有着牢固的民主主义思想和唯物主义思想 。但这背后 , 还多亏了他父亲的势力 。
谭嗣同的父亲叫谭继洵 , 此人乃道光29年的举人 , 后在咸丰10年高中进士 , 直接坐到了湖北巡抚和湖广总督的位置 。或许有人对湖广总督这个官职没什么概念 , 这么说吧 , 张之洞和李鸿章都曾担任过该职位 , 可见其品阶之高 。这也是封疆大吏级别的官 , 具有大区域军政事务的负责权 , 地位可以说是相当高了 。

##谭嗣同父亲贵为封疆大吏,为何眼看儿子赴死却没求情,只写副挽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所以 , 谭嗣同是妥妥的官二代 , 被光绪征召入京也就不奇怪了 。但又一个问题来了 , 既然谭嗣同的背景这么强硬 , 为何他父亲没能保下他呢?
这个问题倒好回答 , 毕竟阻挠戊戌变法的背后人物是慈禧 , 在阶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下 , 谁的背景跟慈禧比起来都不值一提 。别提戊戌六君子里有个叫康广仁的 , 他还是康有为的亲弟弟 , 最后也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

##谭嗣同父亲贵为封疆大吏,为何眼看儿子赴死却没求情,只写副挽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所以 , 谭嗣同出事时 , 他的父亲谭继洵不可能出面保他 。不过 , 倒也没有干出急于撇清关系的行为 。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赴死 , 一句话都没说 。
其实 , 在变法早期 , 谭继洵对儿子是有过劝诫的 。他本质上还是偏保守 , 对谭嗣同等维新派的做法极不赞同 。

##谭嗣同父亲贵为封疆大吏,为何眼看儿子赴死却没求情,只写副挽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当年谭嗣同为了推广西学 , 曾计划在老家浏阳设立算学格致馆 。于是便想着请父亲出山 , 利用他的名气倡导百姓集资加入 。但谭继洵却回了一句话“守老氏之宝 , 不欲为天下先 。”什么意思呢?即作为大清的子民需要做的是守护祖宗之法 , 而不是改革敢为天下先 。从中不难看出谭继洵的态度 。
所以 , 政见不合的父子两人没少吵架 。但这并没有让谭嗣同回心转意 , 反倒更加坚定了变法的决心 。因此 , 谭继洵对自己儿子的结局 , 显然是有预见的 , 他没有向慈禧求情也是情理之中 。

##谭嗣同父亲贵为封疆大吏,为何眼看儿子赴死却没求情,只写副挽联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没有向慈禧求情并不代表谭继洵不心疼自己儿子 , 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 , 再怎么说也是自己亲生的 。所以 , 在谭嗣同被处死后不久 , 谭继洵还是给他写了副挽联当悼词 。具体内容如下——“谣风遍万国九洲 , 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 , 不得而知 。”
什么意思呢?即他也不知道自己儿子的变法行为是对是错 , 出于一个父亲的本能 , 他希望在多年以后 , 后人能给谭嗣同平反昭雪 。不得不说 , 父子二人着实文采斐然 , 此佳句也一直流传至今 。

##谭嗣同父亲贵为封疆大吏,为何眼看儿子赴死却没求情,只写副挽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写下这副挽联后没多久 , 谭继洵由于受到儿子事件牵连 , 很快被慈禧免官革职 , 发配原籍 。不到2年 , 饱受丧子之痛的他便在浏阳郁郁而终 。
倒是如他所愿 , 10年后 , 清政府彻底灭亡 。民国建立 , 民智洞开 , 百姓终于明白了民主维新的意义 。一时间 , 当年的“戊戌六君子”被捧上神坛 , 谭嗣同也得以正名 。笔者想 , 谭继洵或许是一位好父亲 , 只是在那个身不由己的时代 , 他能做的 , 也仅此而已了 。#谭嗣同#变法#戊戌变法收藏
当然 , 和他自身的优秀不无关系 。谭嗣同自幼读书 , 广交名士 , 先后师从涂启先和刘人熙 , 有着牢固的民主主义思想和唯物主义思想 。但这背后 , 还多亏了他父亲的势力 。
谭嗣同的父亲叫谭继洵 , 此人乃道光29年的举人 , 后在咸丰10年高中进士 , 直接坐到了湖北巡抚和湖广总督的位置 。或许有人对湖广总督这个官职没什么概念 , 这么说吧 , 张之洞和李鸿章都曾担任过该职位 , 可见其品阶之高 。这也是封疆大吏级别的官 , 具有大区域军政事务的负责权 , 地位可以说是相当高了 。
所以 , 谭嗣同是妥妥的官二代 , 被光绪征召入京也就不奇怪了 。但又一个问题来了 , 既然谭嗣同的背景这么强硬 , 为何他父亲没能保下他呢?
这个问题倒好回答 , 毕竟阻挠戊戌变法的背后人物是慈禧 , 在阶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下 , 谁的背景跟慈禧比起来都不值一提 。别提戊戌六君子里有个叫康广仁的 , 他还是康有为的亲弟弟 , 最后也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
所以 , 谭嗣同出事时 , 他的父亲谭继洵不可能出面保他 。不过 , 倒也没有干出急于撇清关系的行为 。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赴死 , 一句话都没说 。
其实 , 在变法早期 , 谭继洵对儿子是有过劝诫的 。他本质上还是偏保守 , 对谭嗣同等维新派的做法极不赞同 。
当年谭嗣同为了推广西学 , 曾计划在老家浏阳设立算学格致馆 。于是便想着请父亲出山 , 利用他的名气倡导百姓集资加入 。但谭继洵却回了一句话“守老氏之宝 , 不欲为天下先 。”什么意思呢?即作为大清的子民需要做的是守护祖宗之法 , 而不是改革敢为天下先 。从中不难看出谭继洵的态度 。
所以 , 政见不合的父子两人没少吵架 。但这并没有让谭嗣同回心转意 , 反倒更加坚定了变法的决心 。因此 , 谭继洵对自己儿子的结局 , 显然是有预见的 , 他没有向慈禧求情也是情理之中 。
但没有向慈禧求情并不代表谭继洵不心疼自己儿子 , 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 , 再怎么说也是自己亲生的 。所以 , 在谭嗣同被处死后不久 , 谭继洵还是给他写了副挽联当悼词 。具体内容如下——“谣风遍万国九洲 , 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 , 不得而知 。”
什么意思呢?即他也不知道自己儿子的变法行为是对是错 , 出于一个父亲的本能 , 他希望在多年以后 , 后人能给谭嗣同平反昭雪 。不得不说 , 父子二人着实文采斐然 , 此佳句也一直流传至今 。
而写下这副挽联后没多久 , 谭继洵由于受到儿子事件牵连 , 很快被慈禧免官革职 , 发配原籍 。不到2年 , 饱受丧子之痛的他便在浏阳郁郁而终 。分页标题
【##谭嗣同父亲贵为封疆大吏,为何眼看儿子赴死却没求情,只写副挽联】倒是如他所愿 , 10年后 , 清政府彻底灭亡 。民国建立 , 民智洞开 , 百姓终于明白了民主维新的意义 。一时间 , 当年的“戊戌六君子”被捧上神坛 , 谭嗣同也得以正名 。笔者想 , 谭继洵或许是一位好父亲 , 只是在那个身不由己的时代 , 他能做的 , 也仅此而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