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月枕梦』谁不知变法艰难,可总要有人站出来,王安石一个穿越的改革家


王安石穿越回大宋的改革家 , 宋朝官场唯一的“清流” , 却被他人污蔑为“泥石流问渠那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社会治理同样是这个道理 , 只有源源不断的给社会注入新鲜的、健康的“水” , 社会才会有生机 , 才能不断发展 。
王安石好似北宋的一股清流 , 一心想“治病救人、为民造福” , 却被污蔑千年 。 每读《宋史王安石传》 , 让人扼腕愤慨 , 像王安石这样心怀天下、道德高尚、文章千古、强国为民的能臣干吏 , 竟然被《宋史》污蔑成一个专权乱政、攻讦同僚、不择手段的小人 , 甚至把北宋的灭亡都安在他的头上 。

『残月枕梦』谁不知变法艰难,可总要有人站出来,王安石一个穿越的改革家
本文插图
宋朝自赵匡胤立国至宋仁宗庆历三年 , 已经走过82年 , 用岁币换和平的耻辱感只存在于少数人心中 , 大多数人已欣然接受 , “官多、兵多、费多”如压在大宋身上的巨石 , 让大宋难以大步向前 , 自宋真宗澶渊之盟以来社会上腐败、奢侈、享乐之风盛行 。 一些有时之士 , 看在眼里 , 急在心里 。
范仲淹、韩琦、富弼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 准备让大宋的官员和社会“出出汗、洗洗澡” , 可热身运动还没做完 , 短短的几个月 , 朝堂上到处都是发对声音 , 随着范仲淹、韩琦的外放 , 改革也就不了了之 。
范仲淹的改革仅涉及十项内容 , 不过是想加强对官员的考核、任免 , 对于农业、税收、军队更谈不上改革 , 但官员们便开始污蔑范仲淹借改革搞"朋党" 。
被赶超朝廷的范仲淹 , 怀着失落的心情写下《岳阳楼记》 , 表达自己“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心情 。
改革太难 , 大多数人只是想着自己的日子 , 没有人去考虑大宋的前途 , 但总要有人站出来 。
嘉佑三年(1058年) , 王安石来京述职时 , 写下《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 两年后又写下《上时政疏》 , 表达变法图强的意愿 , 这两份奏章也是王安石后来主持变法的施政纲领 , 核心观点如下:
一、依法治国 , 加强制度建设 。
二、人民富裕国家才能富裕 , 发展国民经济才能改善国家财政 。
三、惩戒奢侈浮靡风气 , 改造社会风气 , 造就人才 。
四、强军才能强国 。
仁宗皇帝年高体弱 , 没有开拓进取的精神 , 只想安度晚年 , 王安石的主张没有被采纳 。 之后 , 王安石母亲去世 , 他回南京守丧 , 宋仁宗去世了 , 宋英宗继位 , 朝廷多次让他出来当官 , 他都拒绝了 。

『残月枕梦』谁不知变法艰难,可总要有人站出来,王安石一个穿越的改革家
本文插图
【『残月枕梦』谁不知变法艰难,可总要有人站出来,王安石一个穿越的改革家】
1042年 , 年仅21岁的王安石金榜题名 , 位居二甲第四名 , 此后一直在基层为官 , 丰富的基层经历让王安石特别了解民间疾苦 , 他爱民勤政、政绩斐然 , 按照宋朝惯例 , 进士出生的官员外放三年就可以回京任“馆阁”之臣:就是坐办公室 , 起草文件、写写调研报告、校对文字等 , 工作清闲 , 但职位高、待遇好 。 所以 , 古代人人都想做京官 , 外出做官就认为被贬了 。
恰恰相反 , 王安石放弃回京当官的机会 , 愿意继续留在地方做事情 。 因为他干得太好了 , 宰相文彦博就向皇帝举荐他 , 想把王安石做个典型 , 提拔重用他 , 但王安石直接决绝了 , 他的理由是越级提拔会带坏升职风气 。
宋英宗福大命不大 , 因为宋仁宗没儿子 , 他好不容易捡了个皇位 , 坐了4年就去世了 。 1066年 , 20岁的神宗继位 , 他是宋朝除太祖、太宗外 , 唯一有创业精神的皇帝 , 不甘心给辽国和西夏缴岁币 , 想改变这积贫积弱的局面 , 想要变法 , 想要富国强兵 。
神宗继位后便设置了53个府库 , 积攒钱粮 , 对宰相文彦博说:“国家养兵御敌 , 不能没有富余的钱粮 。 ” 分页标题
王安石在仁宗朝想干的事 , 在神宗朝有可能 , 两个都想干事创业的人遇到了一起 , 相见恨晚 , 一拍即合 。 王安石变法前再三对神宗强调:“不沉迷于声色 , 不玩物丧志 , 然后才能集中精神;能集中精神 , 然后才能明白道理;能明白道理 , 然后才能对人有所了解 。 ”希望神宗能初心不改 , 坚定的支持他 。
想要图强 , 必须要自律 , 必须要坚持 。
王安石就是一个很自律的人 , 他不修边幅 , 不思享乐 , 甚至有点刻板无趣 。 性不好华腴 , 自奉至俭 , 或衣垢不浣 , 面垢不洗
王安石很节俭 , 不注重生活上的享受 , 不爱华衣贵服 , 甚至有点不讲卫生 , 脸脏了、衣服脏了也不及时洗 , 不爱洗澡 , 身上都长虱子了 。 有次 , 王安石面见宋神宗 , 正在毕恭毕敬地回答问题时 , 一只虱子从他内衣爬出来 , 爬到他的胡须里 , 虱子随着胡须抖动 , 皇帝看到后忍俊不禁 , 王安石却不知道怎么回事 。
他的形象与文质彬彬、谦谦有礼的士大夫形象格格不入 。
据《闻见前录》记载:他的夫人吴氏 , 曾为他买了个小妾 。 安石见后 , 问她:“你是做什么的女子?”小妾回答:“夫人让我在您的身边侍奉您 。 ”安石又问:“你是谁家的女子?”小妾说:“我的丈夫运送军粮出了差错 , 家资全被没收 , 还不够偿还 , 便又把我卖了来赔偿 。 ”安石神色严肃地问:“夫人用多少钱把你买来的?”小妾说:“九十万 。 ”于是 , 安石便派人去把她的丈夫叫来 , 让他领回自己的妻子 , 那九十万钱全赐给了他 。
正是因为王安石为官的初心不是为了追求富贵的人生 , 神宗选择了王安石变法 , 1069年 , 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 他成为执政 , 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 , 次年 , 他升任宰相 , 全面开始变法 , 1071年又改革科举制度 , 注意学校对人才的培养 , 考公务员不再以文章优劣为准 , 而注重经世致用的学问 。
现代任何国家都必须重视两件事 , 一是财政 , 二是国防 。 王安石的改革目的就在于全面振兴财政和国防 。
制置三司条例司 , 实际上是领导办法的总机构 , 负责制定制定户部、度支、盐铁三个财政部门的管理条例 。 财政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 王安石主持制置三司条例司具体工作 , 可见宋神宗对王安石的信任与器重 。
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 , 就是为了遏制土地兼并 , 帮助穷人致富 , 让国家合理分配资源 , 实现国繁荣富强 。
青苗法 , 就是春天农民以青苗做抵押 , 国家将钱粮贷给困难户 , 让苦难户发展生产 , 到秋天将贷款收回 , 并收取两分的利息 , 遇到荒年可以延续到下一年 , 国家在灾年低价售粮 , 丰年又高价回收粮 。 青苗法避免了农民借高利贷、撸贷款 , 避免了地方豪强对农民的盘剥 , 就像现在的助农贷款一样 。
就是这样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 司马光、范纯仁、苏澈等大部分朝中官员都反对 , 说王安石“与民夺利” , 帮助皇帝搜刮民脂民膏 , 司马光还三次写信批评王安石 。 两分的利息 , 是当时最低的利息 , 刚刚够行政成本 , 可这项政策严重损害了大地主阶级放高利的利益 。
为了减轻财政压力 , 王安石首创预算开支 , 裁剪各级政府不必要的开支约百分之四十 , 这百分之四十是各级官僚的小金库 , 所以 , 他几乎得罪了所有当官的 。
北宋大量低素质的军队让国家苦不堪言 , 英宗时拥兵一百一十六万多 , 王安石一面积极裁撤军队 , 一面提高军队战斗力 , 到熙年间军队人员大概五十六万多 。 王安石对军队的锐意改革换取河湟之战的胜利 , 北宋收复了自唐中叶丢失的河湟地区 , 是宋代未曾有过的光辉 。 那些发对王安石的人 , 说他裁撤军队会引发兵变 , 司马光执政后几乎废除了所有新法 , 甚至要放弃河湟之地 。
随着变法的深入权贵、官僚对王安石的痛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 可他已久埋头工作 , 不计荣辱得失 , 他就像一个孤独的英雄 , 所做的事情与他的时代格格不入 , 除了年轻的皇帝其他人都不理解他 。分页标题
他完全靠着一颗爱国忧民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去变法 , 正如他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做任何事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 无论成功与失败 , 尽吾志才能无悔 。 ”

『残月枕梦』谁不知变法艰难,可总要有人站出来,王安石一个穿越的改革家
本文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