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杨骏:大权独揽的成功之路

前言
杨骏是晋武帝司马炎第二任皇后杨芷的父亲 。

:西晋杨骏:大权独揽的成功之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司马炎虽然很花 , 却很爱他的糟糠之妻皇后杨艳 , 杨艳死前向他推荐了自己的堂妹杨芷 , 杨芷也没有让司马炎失望 , 长得不仅漂亮 , 而且很有妇德 。
公元276年8月杨芷被立为皇后 , 杨芷是个好人 , 她的父亲就是本文的主角杨骏 。一、杨骏发迹
“一人得道 , 鸡犬升天这话不假” , 杨芷被立为皇后的第4个月 , 即12月份 , 杨骏被封为装甲兵总司令(车骑将军) , 加封临晋侯 , 这么快就成为了侯爷 , 让那些在沙场浴血奋战的将军们难以望其项背 , 两个部长褚瀬、郭奕对这种人事安排很有意见 , 对司马炎说:“皇上 , 杨大人的官是不是当得太大了 , 他的才能可胜任不了这个职位啊 , 有关国家命运 , 请皇上三思 。”司马炎听了笑笑:“二位多虑了 , 我看杨大人很不错嘛 , 以后这些话就不要说了 。”

:西晋杨骏:大权独揽的成功之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位杨大人也充分的将他小人得志的高调发挥到极致 , 估计一天到晚都是牛哄哄的 , 连武夫胡奋都看不惯了 , 现在大家又都是亲戚 , 因此好意提醒杨骏:“兄弟 , 你别仗着女儿是皇后就牛得不行了 , 我提醒你啊 , 历史上凡与皇帝联姻的 , 没有不遭到灭门的 , 时间早晚而已 , 你哥们要小心啊 。”杨骏白了他一眼:“哎 , 我说老胡啊 , 你女儿不也嫁给皇上了吗 。”胡奋说:“那性质可不一样 , 你女儿是正房 , 我女儿是偏房 , 给你女儿做奴婢的 , 我从她那里又得不到什么好处 , 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损失了 。”杨骏哼了一声不答话 , 认为胡奋之言 , 只是嫉妒而已 。

:西晋杨骏:大权独揽的成功之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杨骏在朝廷的势力逐渐膨胀起来 , 公元280年平吴之后 , 司马炎认为天下太平 , 便不再重视国事而专注于酒色享乐 , 把朝政交给了杨骏和他两个弟弟杨珧和杨济 , 杨氏三兄弟的权势达到了顶峰 , 时称“三杨” 。二、疏散亲王:对贾谊《治安策》和晁错《削藩策》的综合运用
杨骏因为女儿的关系得到了司马炎的重用 , 一夜之间享受到了身居高位带来的快感 , 人生顿时有了新的坐标 , 整个身心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 尽管这种活力让周围的同僚看不惯或者说难以承受 , 但于他自己来说 , 人生的意义不过如此 , 现在他更明确和坚定了下半辈子要为之奋斗的目标——权力 , 一切阻碍他的障碍都要坚决铲除 。杨骏是否有做皇帝的野心 , 不好妄下论断 , 但杨骏绝对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 , 有一个弱智皇帝的外孙 , 就能拥有万人之上的权力而不承担谋逆的罪名 , 这不是雄才大略曹操的最爱吗?我杨骏也要学曹操 。虽然杨骏的才能和志向有点不太匹配 , 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他和他的两个兄弟能做到如《资治通鉴》所说“交通请谒 , 势倾内外 , 时人谓之三杨” , 可以肯定他也并非庸才 。

:西晋杨骏:大权独揽的成功之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杨骏办事还是有谋略和魄力的 , 此刻他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有了新的定位 , 一旦方向明确 , 他就会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做出规划并为此而努力 。
《资治通鉴》记载 , 公元277年7月 , 时任卫戍区司令(卫将军)的杨珧向司马炎提出了一条建议:“自古诸侯的分封 , 都是为了让他们在外拱卫中央政府 , 我们国家这些王公诸侯们 , 虽然都有职位有封国 , 却都留在京师 , 根本没有履行起作为封地老大的职责 , 一旦有事便起不了保卫中央的作用 , 应该让各亲王回到他们的封地去;而对于驻扎边防的非皇亲国戚系统的将领 , 派皇亲国戚去做为监军 。”司马炎觉得这个建议很有道理 , 于是便同意杨氏兄弟的建议 , 进行了一场人事改革 。分页标题
现代管理的组织变革大多是因事设人 , 而皇室贵族则不同 , 生下来嘴里就含着金钥匙 , 他们的岗位当然要因人而设 。这次改革就专门针对皇室中的亲王 , 影响很大 , 以下是几个重要亲王的任免情况:
任命司马亮为汝南王;
任命司马伦为赵王;
任命司马辅为太原王;
任命司马伷为琅邪王;
任命司马骏为扶风王;
任命司马颙为河间王;
任命司马柬为南阳王;
所有亲王一律回到自己的封国去 , 其中自然还包括司马炎的几个儿子 。
政策出台了 , 只是如果这些王公诸侯硬扛着不走 , 却不是如对待草民一般动用城管就可以解决的 。

:西晋杨骏:大权独揽的成功之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难不倒“三杨” , 他们手中还有一件武器 , 便是“制度” , 在封建专制时代 , “制度”是最妙的武器 , 妙在这个武器的制定、执行和监督者浑然一体 , 就犹如《封神演义》中哪吒的三个脑袋 , 其实都长在一个人身上 , 用起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一个头到三个头随意变换 , 如果实在不顺手还可以通过自我批评进行更改 , 操作起来可软可硬 , 可攻可守 , 关键看操作者的拿捏 , 也正因为如此 , 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便成了一门艺术性很强的科学 。
此时“三杨”的“科学” , 其核心便是对离开和留下分别做了规定 。
回到封国者 , 可以享受到如下福利:
各封国可以保留军队 , 军队人数的多少以封国大小分为三类 , 一类如平原、汝南、琅邪、扶风、齐国可以保留三支共五千人的军队;二类如梁、赵、乐安、燕、安平、义阳国可以保留二支共三千人的军队;三类则是其他的小国 , 可以保留一支二千一百人的军队;而封国不满五千户的异姓王爷可以保留一支一千一百人的军队;而五千户以内的公侯国可以保留一支一千人的军队 。
对留在京师者也有规定:
一类大国仅保留一百人的武装;二类中等国家仅留八十人;三类小国仅留六十人;各公侯国与小国一样 , 也仅留六十人 。
由此看来 , “三杨”也是制度建设的好手 , 并没有强迫 , 制度出台 , 让大家看着办 。

:西晋杨骏:大权独揽的成功之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是杨骏计划的第一步 , 他自己并不出面 , 而由他弟弟来摆平这件事 , 其目的并非杨珧所说的那么冠冕堂皇 , 其居心是为了将妨碍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几个亲王赶出京城 。
这场人事改革对司马家族所产生的后果意义深远 , 也是各亲王绝对不喜欢的 , 无论走还是留 , 都是对他们既得利益的削弱 。更何况还舍不得京师的繁华 , 但是两相权衡 , 还是离开吃亏少些 , 因此都“涕泣而去 。”
杨骏的策略 , 乃是贾谊《治安策》和晁错《削藩策》的综合 , 贾谊是将各诸侯赶出了京城 , 使之远离政治中心 , 而后“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而晁错则更进一步 , 直接削弱各藩王的势力 , 使之难以对中央政府构成威胁 。
而此时所谓的中央政府 , 实际就是“三杨” 。
事实证明 , 贾谊和晁错的策略 , 实际影响了中国延绵两千多年的中央政治 , 独掌中央权力最重要的一条 , 便是将所有潜在政治对手赶出权力中心所在地 , 使之远离而边缘化 , 代之以自己人来填补留下的真空 。

:西晋杨骏:大权独揽的成功之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杨骏此时的策略不可谓不英明 , 却谈不上大略 , 因为此举并非他的发明 , 在他之已前有古人 , 而后更有数不清的来者 。三、最后干掉的重量级大佬分页标题
各亲王被杨骏如愿以偿的赶出京城了 , 但杨骏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高枕无忧 , 因为还有一个重量级人物留在京城 , 只要有这个人在 , 杨骏就不可能为所欲为 , 此人就是司马炎同母的弟弟齐王司马攸 。
司马炎即位后 , 司马攸被封为齐王 , 参政议政的热情相当高涨 , 主张恢复古制 , 经常给司马炎提出些不错的建议 , 而且提的建议都具有富国强兵的战略意义 , 针对当时历经三国战乱之后的时代 , 人口锐减 , 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 而社会上层还崇尚奢华浪费风气的现实 , 他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手抓经济 , 一手抓吏治 。经济上要抓好农业建设 , 认为这是国家之本 , 当时土地不少 , 但人们种地积极性不高 , 都去走捷径攀附权贵 , 争当公务员 , 民间饥饿现象很严重;吏治上要建立一整套干部考核制度 , 禁止三公消费 , 严查干部坑害农民的事情 , 切实保证做到每亩耕地都有人耕种 , 当各种活动与农时发生冲突时 , 要让位于农时;还主张“去奢即俭……毕力稼穑 , 以实仓廪” , 认为等到天下粮食富足 , 老百姓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以后 , 整个社会风气就会发生根本改变 , “荣辱礼节 , 由之而生 。”

:西晋杨骏:大权独揽的成功之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司马攸同志是这样说的 , 也是这样做的 , 上任以来 , 他的个人生活相当俭朴 , 真正做到了“新三年 , 旧三年 , 缝缝补补又三年” 。一度向政府提出自己可以通过劳动自食其力 , 不再需要国家的工资和津贴 , 不给政府添麻烦;在他的封国 , 三农政策得到大力贯彻 , 大大减少了农民负担 , 还建立了一套社会福利制度 。
司马攸虽然是文人出生 , 但他还将他的治理理念带到了军营 , 在国防部副部长(骠骑将军)任上 , 他“降身虚己 , 待物以信” , 同时明肃军纪 , 赏罚分明 , 顿时“内外祗肃” , 甚至到了老兵应该复员的时候 , 有几千老兵感怀司马攸的恩德 , 愿意留下跟随其左右而不愿意离去 。
司马攸在太子老师的任上 , 还不断向太子灌输他儒家治国的理念 , 这些理念 , 直到现在对我们都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
但正如中国数千年历史一贯上演的一样 , 有能力的人未必能上位 , 而如果不能上位 , 再好的理念也只能成为海市蜃楼 。
司马攸是具有领导气质的人 , 虽然贵为王侯 , 对权力却非常淡泊 , 从不弄权 , 脚踏实地的办实事 , 在与人交往上 , 又大有春秋四君子之风 , 因此其威望日渐高涨 。在这样的人格魅力感召下 , 自然不乏追随者 , 在很多人心目中 , 齐王就是自己的领导 。

:西晋杨骏:大权独揽的成功之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有这样一个人在京城 , 无疑给杨骏添了很大的麻烦 , 杨骏虽然治国的才能平庸 , 甚至根本就不是治国的料 , 但他的国舅身份赋予了他至高的权力 , 如果把他本人比做“劣币”的话 , 他可以靠这种权利来管理哪些有盖世武功或者经天纬地之才的“良币” , 他一句话可以决定这些“良币”的生死 , 这就是权力的神奇 。有句话说得好“男人不可一日无权” , 也许杨骏感觉自己以前当了太长时间的孙子 , 现在总算当上了大爷 , 开始享受到了权力的快感 , 对权力的追逐就成了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 在将其他的亲王逐出京城之后 , 齐王便成了他权力路上的最大障碍 。
杨骏便对齐王开火了 , 他让贾充生前的铁杆小弟荀勖和冯紞打前锋 , 在司马炎面前搬弄了一阵是非 , 司马炎便下诏命齐王出任荣誉军委主席(大司马) , 立刻去青州上任青州军区司令(都督青州诸军事) , 可是诏书一出 , 招致大多数人的反对 。分页标题
征东大将军王浑第一个上书:“齐王品德高尚 , 可以和周公媲美 , 臣以为应该让齐王参与国家大政 , 而您却让他到远离京城的青州去 , 又只给了个军区司令的虚名 , 难道陛下忘了先帝和太后临终前说的话了吗 , 齐王是您的弟弟您都不信任 , 相反信任外姓的杨氏兄弟 , 这对国家社稷有相当的危害 , 唯一的办法是应该启用忠良 , 走正道 , 如果陛下太过猜忌 , 连自己亲弟弟都怀疑 , 会让大家心寒;以臣之计 , 太子现在还缺个老师 , 由齐王来担任是最合适的 , 让他与司马亮、杨珧三人一起共同参与朝政 , 三人成鼎立之势 , 权力不会有所偏重 , 皇上又不失亲情 , 这是最好的处理办法 。”
紧跟王浑 , 是秘书处处长(光禄大夫)李獈、卫戍部队司令(中护军)羊琇、名誉宰相(侍中)王济、甄德先后上书劝谏 , 王、甄二人是驸马爷 , 为了留住齐王 , 这两人还开展夫人外交 , 把夫人叫上一起到司马炎面前去哭 , 这让司马炎很恼火 , 他对“竹林七贤”之一 , 现任他秘书的王戎说:“齐王的事是我的家事 , 这两个人让他们的老婆到我这里来哭 , 不是存心要我倒霉吗 。”干脆把这两人也赶出京城去 。
羊琇和他手下总管京城禁军北五营的司令官(北军中候)成粲见劝谏无效 , 更设计派杀手于半路截杀杨珧 。不过行事不密导致消息走漏 , 杨珧托病闭门不出 , 却也没有闲着 , 让相关部门参了羊琇一本 , 免去其卫戍部队司令职务而去当了一名弼马温 , 这对羊琇无异于奇耻大辱 , 最终郁闷而死 。
朝臣之间竟然要以谋杀来解决问题 , 既说明“三杨”和同僚之间矛盾的激烈程度 , 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官场生态 , 司马炎信奉无为而治 , 却使得庙堂之上一片混乱 。
而李獈干脆以年纪大为由辞职不干了 。
这么多人反对 , 而且声势这么猛 , 确实出乎司马炎的意料 , 这也更坚定了他将司马攸赶出京城的决心 。
而司马攸感觉自己无端受小人陷害不说 , 亲哥哥还居然真对自己下手 , 便承受不住了 , 他病倒了 , 在病榻之上 , 他要求为父母守陵 。
司马攸在这种时刻生病 , 司马炎自然不信 , 不但不予批准 , 还派了好几批御医给司马攸会诊 , 这帮医生深知圣意 , 又怎么可能给司马攸治病 , 非但如此 , 还给齐王开了个无病证明 。
得不到有效治疗 , 齐王病情加重 , 司马炎却还三天两头派人来催他上路 , 他只得带病向司马炎辞行 。

:西晋杨骏:大权独揽的成功之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此时司马攸虽然病入膏肓 , 却还用赌气的心态去见司马炎 , 去之前他特意精心打扮了一番 , 看起来精神饱满 , 而且说话时吐词清楚 , 根本不象得病的样子 , 司马炎便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 。
他不知道这一次见面却是诀别 , 司马攸回到家便大口吐血 , 不治而亡 , 终年36岁 。
看起来司马攸虽然才德高尚 , 情商却还差些 , 至少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 缺乏政治家的“忍”劲 , 谋略更是欠佳 , 明知哥哥对自己起疑却无对策 , 其实哪怕他在司马炎面前表现出贪财 , 好色或者昏庸都不失避祸的办法 , 但他不但没有这么做 , 反而还赌气 , 结果是让司马炎更加起疑 。由此看来 , 即便他能坐上皇位 , 最后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政治领袖还不好定论 。
而追随齐王的那般人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所有动作均在对手掌握算计之中 , 而且出招杂乱无章 , 人多却势衰 。自古帝王最怕的是群臣结党 , 更何况齐王还曾经是现任皇上的竞争对手 , 真不知这帮人是要害齐王还是保齐王 , 荀勖早就预料到会有人为齐王说话 , 而这些人果然中计 。
要保齐王 , 唯一之计不是为齐王说好话 , 相反而是坏话 , 说齐王贪财 , 好色 , 昏庸腐败 , 越说得齐王毫无用处 , 司马炎也许考虑兄弟之情放齐王一马 , 而齐王正好借此机会韬光养晦 , 谁说不会东山再起 。可惜 , 齐王之败 , 非败于人 , 却是败于自己 。四、后续分页标题
【:西晋杨骏:大权独揽的成功之路】赶走了各个亲王 , 撵走了齐王 , 杨骏兄弟即“三杨”的阶段性任务告一段落 , 纵观满朝文武 , 再无一人是杨骏的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