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玉树·新生活】玉树:“光明天路”向“最后一公里”延伸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采访人员樊永涛报道)十年是一个刻度 , 一条“光明天路”造福40万玉树儿女;十年是一个跨越 , 这条“光明天路”跨越皑皑雪山 , 穿过草地沟壑 , 通向草原深处的万家灯火 。
这里的“光明天路”正是指玉树电网与青海主网330千伏联网工程 , 也是一条绵延803公里架设在海拔3200米到5000米的极地电力工程 。有了它 , 牧民群众实现了从“用上电”到“用电好”的转变 , 它就像是一曲5000电力人演奏在“天路”的交响乐——明朗 , 灿烂 , 沉静 , 磅礴 , 凝聚 。
【[]【新时代·新玉树·新生活】玉树:“光明天路”向“最后一公里”延伸】十年之中 , “光明天路”屡屡向雪域高原发起挑战 , 形成了如今以玉树市为中心 , 幅射至玉树州五县37乡镇、166个行政村的供电网 。它战胜高、难、险、苦、累 , 突破“最后一公里”瓶颈 , 延伸至牧民新居 , 涌进人们心中 。
(一)
现在 , 把时间的指针拨向玉树抗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时刻——
2010年4月14日 , 玉树抗震救灾战役打响 , 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如潮般涌向玉树;
震后不到48小时 , 结古镇重点地区通电;
震后7天 , 整个结古镇10千伏、35千伏主干线路修复;
震后13天 , 玉树州医院和帐房学校恢复供电;
6月20日持续了2个多月的抗震救灾宣告结束 , 7月10日 , 灾后重建正式启动;
2011年9月 , 国家电网投资24.69亿元;相继建设世界海拔最高的330千伏输变电工程——玉树电网与国家电网联网工程、玉树西三县联网工程;
2012年2月23日 , 玉树电网灾后重建工程标志性工程——110千伏结古变电站正式带电运行 。至此玉树拥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坚强稳定、安全可靠的供电网络;
2013年6月6日 , 玉树电网与青海主网330千伏联网工程投入试运行 , 玉树进入大电网时代;
2017年1月3日 , 省电力公司与玉树州政府共同举行揭牌仪式 , 国网玉树供电公司正式成立;
十年间 , 随着玉树西三县联网工程、玉树地区大电网延伸工程相继建设完工 , “三区两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项目持续推进 , 无电地区人口的基本用电问题得以解决 , 供电能力较原玉树电网提升了13倍多;
而这一切 , 对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推动玉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以及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补实了短板 , 打牢了基础 。
(二)
“光明天路”对玉树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要说具体些 , 还得从地震前玉树电网环境说起 。
震前 , 玉树电网远离青海主电网 , 是由青海水利水电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的独立电网 , 也是全省惟一不与青海电网联通的地方小电网 , 主要依靠地区小水电和光伏电站供电 , 各电站独立运行 , 处于孤网运行状态 。全州共有4个独立的35千伏电网 , 基础薄弱 , 供电可靠性差 , 用电负荷均为居民生活照明和办公、商业用电 , 一年中冬夏季用电也不平衡 。夏季用电负荷较轻 , 且夏季为丰水季节 , 13座水电站基本可满负荷运行 , 但尚缺电8000千瓦 。到了冬季 , 各水电站均由于为径流式 , 无调节能力 , 加之各河道来水量偏枯或河道结冰等原因无法正常运行 , 甚至近一半水电站被迫停运 , 且多数水电站设备陈旧老化严重、水工设施年久失修 , 出力远远达不到要求 , 随着冬季取暖用电负荷的增加 , 一年之中冬季是缺电的高峰期 , 缺电达到1.9万千瓦 , 根本无法保证全州居民正常的生活用电 , 供电线路未端电压有时达不到100伏 , 照明灯泡暗红无光 , 家电及办公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 甚至烧毁 , 家家户户备有调压器、增压器 。分页标题
震中 , 玉树结古地区禅古、西杭、当代等7座相对较大的电站均受到不同程度损毁 , 其中西杭、当代电站基本报废 , 仅有禅古、拉贡两座电站在正常发电 。震区3座35千伏变电站、所有供电线路全部损坏 , 导致玉树地区缺电严重 , 小到居民生活用电 , 大到恢复重建甚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都受到了严重制约 。
灾后恢复重建初期 , 当时只有10台燃油机组并网发电保证个别需求 , 后来国家电网从结古110千伏变电站这个玉树灾后重建的标志性工程开工建设 , 到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电力供应的结古35千伏变电站 , 供电可靠性才显著提高 。
2012年 , 随着查隆通水电站和金太阳光伏电站等一批电站的投入使用 , 玉树地区总发电装机容量将提升到6万多千瓦 , 但是仍然有很大的电力供需缺口 。通俗一点讲 , 当时玉树的这点电 , 就像一碗米 , 用它来熬粥 , 太稀 , 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吃饱 , 只能尽量平衡需求 。
直至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玉树各族人民翘首企盼的“光明天路”完工通电 , 这一局面才得以扭转 。
(三)
在国网玉树供电公司采访期间 , 建设部主任赵俊文说了这样一组令人唏嘘的数据——施工点海拔高度落差达千米 , 地形变化多样 , 沿线覆盖了高山、雪岭、草甸、湿地、沼泽等多种地形地貌 。每座铁塔都是一座里程碑 , 云端的电力工人努力适应着平均4300米的高海拔和只有平原地区60%的含氧量 。冬季气温零下18度的严寒让他们总穿着厚厚的冬装 , 干燥的气候使他们的嘴唇总是干燥 , 青肿 。
在谈到在玉树进行电网建设工作时 , 这位从2013年10月援建玉树并工作至今的“老玉树”叹了一口说:“这就是玉树 , 工作艰苦没办法 , 必须克服 。”
是的 , 他们克服了 。有效施工期短——工程从开工到投产只有一年时间 , 但沿线气候条件恶劣 , 天气寒冷 , 每年仅有4月至10月大约半年的有效施工期;
克服了建设者健康保障——建设者面临缺氧、高寒、风雪等极端气候条件 , 要持续挑战体能极限 , 高原生理健康保障困难 , 外协工因不适应高原环境流失率高;
克服了物资供应困难大——工程所需变电、输电设备物资种类数量多 , 招标生产周期短 , 运距长、路况差;
克服了科技创新任务重——供电线路穿越高海拔地区 , 电气标准要求高 。线路输电距离长 , 加之玉树地区电网架薄弱 , 电压和频率稳定问题突出 , 冻土、设备外绝缘、系统稳定控制等专题研究迫在眉睫;
更为重要的是 , 他们克服了保护生态的高要求 。为保护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 电力建设者逢山不开路、遇水不架桥 , 以最原始、最艰苦的办法 , 用骡马驮运电力物资 , 用双手掏挖铁塔基础 , 在当时打响了一场艰苦卓绝的生态电力建设攻坚战 。
这其中就产生了一支独特的运输队——骡子队 。赵俊文告诉采访人员 , 当时因施工期紧张 , 加之山高坡陡 , 安装高压铁塔很困难 。如果按常规施工 , 就必须先用机械劈山修路 , 再运输材料上山 。这样不仅会拉长工期 , 而且势必会破坏山体和植被 , 甚至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 。正当他们犯愁时 , 有人向他们推介了四川凉山的骡子队 。“有了骡子组成的特殊运输队 , 不仅加快了工期 , 又保护了生态 , 真是一举两得 。”分页标题
他们用尽一切智慧和办法 , 硬是在玉树的群山江河之间架起了一条传送光明的线路 。
当被问起330千伏、110千伏等电网工程有哪些实质性意义时 , 赵俊文打了一个这样的比方 , 330千伏好比大动脉是主网 , 110千伏则能保证各县的用电需求 , 35千伏则是各乡 , 10千伏就是通往村落 , 这样一来电网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街头巷尾和千家万户 。赵俊文说 , 目前玉树供电质量稳定可靠 , 主要供电指标接近或达到国家规定的农网规划目标 , 同时也建成了一市五县13个乡镇供电营业所 , 将供电服务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在玉树 , 牧民居住大多很分散 , 为了一户牧民拉一根电网的例子有很多 , 只要人人都用上电 , 我们再辛苦也值了 。”
如今的玉树 , 校园书声琅琅 , 医疗条件现代化且功能齐备 , 条条道路通往大山内外 , 条条“光明天路”向“最后一公里”延伸 。每当夜晚降临 , 点点灯光将城镇内装扮得璀璨迷人 , 而在大山深处 , 劳累了一天的牧民们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电视节目 , 孩子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写着作业……这一切 , 玉树在见证 。
- #一线#【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坚守一线 细心呵护
- ■光明日报:先行先试,荣成唱响新时代文明实践主旋律
- 『』戒掉三国西游传奇,中国游戏迈入二次元新时代?
- 数说■玉树十年:数说脱贫攻坚 小康路上不掉队
- 「建设」一图读懂玉树地震十年生态文明建设
- 『』MV《白衣战士情》,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 「数说」玉树十年:数说脱贫攻坚 小康路上不掉队
- 建设:一图读懂玉树地震十年生态文明建设
- 「创始人」韩东国际创始人刘彩凤 打破传统顺应发展开创护肤养生新时代
- 图解|玉树十年:数说脱贫攻坚 小康路上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