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韧LR:周浩正:写给编辑人的信 两个“i”


_本文原题:周浩正:写给编辑人的信 两个“i”
本文写于2004年2月

刘韧LR:周浩正:写给编辑人的信 两个“i”
本文插图
一、两个“i”
高彦:
自从硅谷的电子业从云端坠下之后 , 处处响起检讨声音 , 最常听到的说法 , 认为归根结底错认了“硅谷精神” 。 所谓“硅谷精神”不在“e”而是“i” , 也不是指“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 , 而是“创新”(innovation)与“想像力”(imagination) , 只有这两个“i”才是根本中的根本 , 才是永恒不变的 。 硅谷人忽略了它们 , 所付出的代价极其惨重──从事出版大业的人 , 何尝不是如此?一旦失去了这“两个i” , 必将面对严酷的生存压力 。 所以 , 不论身处何位 , 都得时时以此自省 , 否则到头来连怎么“出局”都搞不清 。
对于出什么样的书 , 我不习惯从一本书或一个人谈论 , 如前所述 , 我更关心一个领域的能否占有、一条路线能否发展 。
1985年 , 我负责“时报出版公司”编务时 , 提出“在竞争力最小的领域 , 拓展出自已专属的市场” , 并订定四项细则:
──做别人忽略做的;
──做别人不敢做的;
──做别人不能做的;
──做别人已经做而做不好的 。
以两分力量放在众人公认的“逐鹿之地”与竞争者周旋 , 其余八分力量用于“开拓”新市场 。
我在时报出版公司时 , 只开了个头 , 没等到收成;等我到了远流 , 在近八年编辑生涯中 , 我坚守这个信念 , 获致不错的成果 。
“实用历史”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 从无到有 , 创生新的市场 , 也成就了一些作家 , 作为编辑人 , 这是最大的安慰 。
只有在同中求异 , 寻求新市场 , 才能令人刮目相看 , 这也是一种创新吧!
“创新”需要“想像力” , 必须敢于放纵思维、任意翱翔 , 从既有规范中建立新平衡的支点;若不能接受试炼 , 只会唯唯诺诺、安于现状地墨守成规 , 最终的结果便是日渐凋零 , 一事无成 。
在最新一期《亚洲周刊》有一篇介绍澳门的特稿 , 赌城澳门于回归后 , 锐意改革 , 予人面目一新 。 编者下的标题“将梦想极大化”特别引人注意 , 编者在按语中云:
“澳门──这个小城市的巨大能量 , 就是要将梦想极大化 , 但又要具有管理梦想的能力 , 避免耽于浪漫与空想 , 也避免梦醒时分的痛苦 。 因而『澳门之梦』的背后 , 是实事求是的努力 , 善用回归后珠三角及中国大陆融合的趋势 。 ”
澳门强化“赌城”品牌形象 , 开放牌照让更多世界级的赌博企业带着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理念、加入竞争行列 , 她肃清黑社会势力 , 打造公平的舞台 , 并建构“资讯流”和全世界接轨 , 做到畅行无阻 , 一无凝滞 。
她主动向香港伸出友谊之手 , 希望将两地“赛马”事业合并 , 把饼做大;又与内地广结善缘 , 引进观光大潮并提升服务档次;她地方虽小 , 志气却不小 , 全力邀请世界第一流的艺文团体来澳公演 , 把澳门打造成一座文化城 。
澳门一连串主动出击 , 凝聚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市民意识──这是一个充满前瞻眼光和实践意志的明日城市 , 一时之间 , 似乎把骄傲的香港人比下去了 , 甚至连我都起疑了:难道澳门想取香港而代之吗?
很明显的 , 她要做东方永不被取代的拉斯维加斯 。
因此 , 她更开放、更包容;她的再造能力 , 使周边的城市黯然失色 。 她非常明白 , 若是不能在这大潮流中逆流而上 , 肯定会被冲刷的尸骸无存 。
澳门的故事令人动容 , “两个i”始终贯串其间 , 想的到就做的到──历史上所有的革命大业不就是最动人的实证吗?
新蕾必须主动寻找、拥抱“两个i” , 我试着抛砖 , 看能不能引玉 。分页标题
【思考1】:《哈利波特》席卷世界书市 , 能发掘得出中国版的《哈利波特》?
【思考2】:身高矮小的人 , 如何比比肩而立的巨人更高出一截?
第二题的答案很简单:站在巨人肩上就行了 。 第一题的答案就见仁见智 , 不易有一致看法 。 当第一、二题混合在一起思考 , 难度又增加了 。
我们先说《哈利波特》 。
这是一部幻想文学 , 它奠基于古远的“巫”的传说 , 把巫婆、扫帚、巫药、巫术……等纳入故事 , 也可以说──作者将“巫”之种种工具化 , 作为媒介 , “巫”只是诱引剂 , 她创造了新的说故事的方法 , 而在西方铺天盖地的好莱坞式的行销大戏笼罩下 , 全世界没人能脱身于外 。 我从第一集读到第五集 , 除了一、二集还能吸引我好奇心理往下读完之外 , 越往后越勉强 , 为了了解故事发展 , 我逼迫自己翻完最后一页 , 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六十四岁的老翁 , 像我一样认真读完《哈利波特》了 。
我没有白读 。
《哈利波特》有很多特色 , 信笔拈来 , 即可略举数项:
1、从没有人把“巫”的故事说得这么趣味动人 。
2、作者创造出一个巫民世界 。
3、善与恶相持的永恒主题 , 使得故事得以绵绵不绝 。
4、咒语学习与使用的趣味 , 提炼出新的卖点 。
5、我们永远能陶醉于冒险、悬疑、冲突、解决的模式中得到满足 。
6、处处看到人性中亲情、友情、师生之情的光辉普照 。
7、普世价值的规范与启迪 。
《哈利波特》第五集 , 在台湾第一刷就印了70万部 , 令人叹为观止 , 既羡又妒 。 听说 , 大陆在第五集印行之前 , 已经有人仿写出版 , 可见中国有创意的“千里马”不少 , 只是未遇“伯乐” 。
新蕾大大可以扮演“伯乐”这个角色 , 而寻找“千里马”(我们梦魂所系的“紫牛”啊!)不正是编辑的重要任务之一?
但当“紫牛”已可以做“局部”的“基石”时 , 编者内心有“拱桥”的蓝图吗?
所有问题其实都环环相扣、生灭相系的 。
相信聪明的你多半猜得出我要提出的构想了 。
要能吻合上述两题思考题的题材 , 只有吴承恩的“孙悟空” 。 我不特别讲《西游记》 , 目的即在彰显“孙猴子” 。 这个构想能充分满足思考题的要求 , 我们既可站在巨人(经典《西游记》)的肩上 , 也能将孙猴子抽离出来重新塑造 , 从孙猴子出世、上学、成长经历写起 , 光是在校苦练“定身咒”“变身咒”“御云咒”“召魔咒”……各种咒语的过程 , 就有写不完的趣事 。 再想想永远长不大的“小飞侠:彼得潘”、漫游奇境的爱丽斯等所蕴含的童话质素 , 加以组织 , 也许不失为一条创新之路 。 我敢说 , 孙猴子悟空可以是中国版的《哈利波特》 , 孙猴子的童年应该是一个小顽童的冒险与学习之旅 , 是一部成长小说 , 要逗趣不要说教 , 要有让从“9岁到99岁”都手不释卷的内容(这一向是我当年主持儿童/青少年杂志时的宗旨之一 , 特别强调要津津有味) 。
请试着想想看 , 假如你是活在当今的吴承恩 , 假如这位吴承恩幸运地是个儿童文学作家 , 你认为他会如何创作“西游记”里的要角“孙悟空”?
类似的问题在我主持“实学社”编务时已经提过 , 那时的“拱桥”是“大众读物市场” , 现在不妨移动位置 , 绘出另一份蓝图 。
在网路上看到浙江大学儿童文学系系主任方卫平先生谈及“低龄化写作现象”一文 , 其中有两位小作家特别引起我的注意:一位是9岁的大连男孩边金阳 , 他已经出版了《秦人部落》《时光魔琴》两书 , 后者被誉为“中国的哈利波特” , 并已卖出国际版权(15万美元);另一位是8岁的北京男孩高靖康 , 出版了8万字的《奇奇编西游记》 。 可惜我尚无机会拜读他们的作品 , 也不知大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所占之比重 , 故只能就资料所见惊叹一番 。分页标题
我要说得是 , 我无意怀疑他们的才华 , 无论如何 , 他俩纤小的头脑 , 机伶百怪 , 远远超越了成人的想像力 , 可见得 , 当容许年轻的心、海阔天空遨游四海时 , 创造力将无远弗届 , 谁也不能再予束缚了 。 尤其是高靖康小朋友 , 他能慧眼独具 , 找到“经典再造”的空间 , 不由得感佩万分 。
但这一块经典再造的领域 , 迄今还无人占领 , 也许一直有人尝试 , 但始终还无法取吴承恩而代之 。
喏!这就是机会!
做这件事难不难?
难!
要是不难 , 老早就被人捷足先登了 。
台湾的孩子从小看日本人画的西游记漫画和卡通 , 信不信由你 , 他们编绘的卡通片里 , 孙悟空还有个青梅竹马的女朋友呢!
荒唐吗?
不!可有趣极了 。
我一再强调“两个i”的基础或可建立在四个原则上:“做人家忽略做的;做人家不敢做;做人家不能做的;做人家已经做而做不好的 。 ”抛砖之后 , 将续谈另一个我末实现的梦想──我有一些未竟之志 , 是否可行 , 还有待更严格的检验 。
下回再谈 , 祝好
问候纪总
浩正 , 2004年2月23日
【补记】根据2004年5月19日“联合报”13版新闻报导:
美国“威尼斯人集团”在澳门投资的“金沙娱乐场”(约投资80亿台币)已在昨天开幕 , 打破赌王何鸿燊42年来独占澳门赌业的局面 。
还不到开幕之时 , 大门前已有超过一万人以上等候进场 。
何鸿燊于参观时乐观的预言﹕有竞争才有进步 , 饼会越做越大 。
澳门特首何厚哗共开放了三张博彩牌照 , 美资占了两张(另一张属永利渡假村) , 电视采访人员访问“金沙娱乐场”负责人时 , 他说将陆续投资100亿美金 , 打造一条金光闪闪的赌城大街 , 把拉斯维加斯搬来 。 他兴奋的说 , 将有13亿人等着排队进来 , 一试手气 。
再记:7月5日“联合报”14版报导:“澳门赌权开放后 , 7月4日又有一家新赌场『银河华都』开幕 。 『银河华都』由港资『银河娱乐股份有限公司』持有 , 计划未来三年投资55亿港元 , 估计会为澳门增加大量就业机会 。 ”
二、经典再造 “新定本”与“新经典”
高彦:
你来信说到资金充裕与否的问题 , 值得一谈 。
假使事情都必须等到资金不虞匮乏时才动手 , 这世界未免太理想化 。 在台湾 , 我看过从不缺钱的公司(多半是公营性质的) , 却因未任用专才 , 导致亏损累累而频频替换总经理 , 最后一蹶不振 , 将江山拱手让人;目前台面上那些深具影响力、钞票满荷包的出版社 , 都是私人企业 , 大约成立于七、八○年代 , 从30万台币(申请出版社应自备的银行存款)起家 , 有些老板还得靠借贷筹集首运金 , 一路走来 , 跌跌撞撞 , 历经险厄才有今天的局面 。 他们在最艰困的时期 , 天天到处调头寸 , 以便在银行下午三点半打烊之前 , 把所缺资金存入 , 好应付当日必须兑现的支票 , 否则跳了票 , 触犯票据法 , 是要坐牢的(这条恶法在10多年前已经取消) 。 而银行欢迎出版社开户却不肯贷款周转 , 因为他们认为书不能当抵押品 , 只是一堆废纸而已 。 但这些出版社在极险恶的环境下 , 走出阴霾 , 建造起自己的王国 。 除了天生的企业人本色:冒险性格、组织力、策略眼光和资金调度能力之外 , 更重要的是“用对人”与“做对事” 。
柯林斯(Jim Collins)在所着《从A到A+》一书中 , 归纳美国500大企业十五年来的表现 , 经比较、分析、整理 , 筛选出11家“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 , 揭示它们成功因素首在“找对人” 。 柯林斯说人人都同意“选才”很重要 , 但少有人肯下定决心认真觅才 。 先找对人 , 再发展策略──这是此书最核心的观点 , 原书立论精辟 , 大陆亦有译本 , 请购来细阅 , 不再赘言 。
人找对了 , 他自会组织经营团队 , 拟订经营目标 , 去做正确的事 。 远流出版公司总经理詹宏志找到郝广才 , 因而开辟出儿童馆 , 在绘本童书的领域 , 独占鳌头 , 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 投资在他身上的钱 , 第三年就开始回收 , 还使公司增加不少资产(版权) 。分页标题
顺便提一个重要的常识性观念:一个好的领导人永远是“做对的事”而不是努力“把事情做对” , 这两者的分野 , 区别了领导才干的良窳 。 台湾当今活跃于第一线的出版人 , 或多或少均具有这些特质 , 他们没有时间犯错 , 否则将很快从激烈的竞争中出局 , 丧失对书市的影响力 。
台湾虽是弹丸之地 , 内部竞争非常红火 , 人口才二千三百万 , 登记有案的出版社却有近七千家 。 台北出版公会最近发布的电子报 , 引述行政部门新闻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在2002年 , 约七千家出版社中 , 曾申请ISBN的有2,385家 , 申请4本以上的有1,058家 , 全年新出版书种36,758种 , 以儿童读物/励志类为最多 , 实际销售额则以教科书及儿童读物分占1,2名 , 整个出版产业推估产值为530亿~648亿9千多万元之间 , 平均每家营收为4千零66万6千7百元(不含行销通路) , 每天出版新书达100种 。
请试着想想书店店员每天面对排山倒海送来新书的压力 , 也请想想出版社面对如此残酷杀戮战场的生存压力──能活着 , 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 所以 , 面临生死存亡的民营出版社 , 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 天天思索着“如何活在今天 , 还要活在明天 , 永续经营下去”;不断寻求人才与新的出版构想 , 便成了领导人的首要使命 。
总而言之 , 钱固然重要 , 人更重要 。 有钱的老板都非常谨慎 , 不愿轻诺 , 像“实用历史”事后证明大获成功的构想 , 从提出讨论到付诸实施 , 整整耗了一年半的时间 , 我可还是这家出版社拥有实权的总编辑呢!
但若一旦获得信任 , 就有机会“一”搏了 。
至于其中有些不足与外人道的经营窍门 , 未来再找机会说明(也许你们早已做了) , 现在回到“经典再造”继续讨论 。
为什么要“经典再造”?
答案很简单:因为是个大商机 。
但关键在我们能不能重塑经典 , 站在原典的肩上写出“新定本” 。
譬如说 , 取吴承恩《西游记》而代之的“顽皮王(捣蛋王、破坏王)孙悟空”(虚拟书名) , 是否能真正走进成长中一代的心灵 , 将西天取经的81难 , 转化为“成长故事”?
年轻、充满创意、不甘墨守成规的现代吴承恩 , 怎能忍受J.K.罗琳只用了一点儿魔法 , 就从《哈利波特》赢得了超过10亿美金的报酬?
一个活在今日时空背景下的吴承恩 , 会怎么写他的《西游记》?
《顽皮王》的<首部曲>会不会是:
“孙悟空上学啦!──魔法学校1年级生的10堂课”?
你猜一猜 , 像这样的纲要 , 能不能迅速拟出100篇?(我很想杜撰另外99篇篇名 , 不过这似乎不该由我来做)假设每篇6~8万字 , 配置大量精美的想像画 , 制作成每册220页左右、特殊开本的软皮精装书 , 再加上灵活的行销点子 , 我相信必有斩获 。
故事内容应该切合孩童天真活泼、喜爱冒险、好奇、捉弄人的天性 , 万万不可扳起面孔、非得“文以载道”地去承担太多不该羼入的假道学似的命题 , 《汤姆历险记》就是好榜样 , 不和他们站在一起成为一国 , 是打不进孩童内心的 。
孙悟空故事的再创作 , 诚是一大挑战 。 在物色创作者时 , 或可放眼于成名童书作家之外 , 一般而言 , 成名作家的肩上往往承荷了过重的使命 , 再加上个人已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 必须予以尊重──在这种情况下 , 不如培植新的写手──当然 , 台面上的专家学者一定要设法赢取他们的支持 。
人们常说: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 小读者们的眼睛也是 , 他们非常清楚什么作品才能击中心弦 。 缺少童趣的作品 , 很快回归市场基本面 , 它的最终命运 , 就是躺在仓库与时长存 。
所以 , 为了跳出框框 , 也可试着组织一个写作班子 , 精挑成员 , 一同编撰情节 , 再由文字运用纯熟者执笔完成 , 共用一个笔名 。 但依我的个性 , 我会不惜成本设立大奖 , 从来稿中挑选合作人选 , 和他一起编织大梦 。分页标题
既然一开始就决定写出“新定本” , 就必须抱持非成功不可的决心 , 只有走在所有竞争者前面 , 先驰得点 , “新定本”才有机会走进市场 , “新定本”一旦生存下来 , 这即是“新经典的诞生” 。
“经典再造”是一项艰钜的大工程 , 它奠基于出版经营者的策略抉择──当你企图建立“竞争优势”时 , 手边有没有和竞争者在市场上完全区隔的产品 , 展现出自己产品的“独特”与“卓越不凡”?经典再造工程绝对是一块“再迟疑就来不及”的大领域 , 它能形成竞争优势 , 它离经典不远 , 因为它来自经典 。 对出版人而言 , 它具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 , 而一旦占有这块版图 , 是可以独吃上一辈子的 。 这样的故事若创作出来 , 它就是如假包换的“紫牛产品”了 。
难道你认为新蕾应将“经典再造”拱手让人吗?
除了《西游记》 , 还有太多作品及其书中人物(角色)可赋予新的意义加以重塑 。 例如:《封神榜》里的哪叱 , 他法力无边 , 武功盖世;他不喜欢束缚;他自定规矩;他一直在寻觅真我──像潘彼得一样 , 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
我想这类例子太多 , 留在下信再加叙述 , 你不妨也拿出纸笔 , 放肆一下想像 , 记录下来 , 说不定蹦出一个了不起的创意 。
在“经典再造”的企划中 , 我同时酝酿另一个“中国儿童守护神”大梦 。 梦梦相系 , 一梦牵一梦 , 希望能美梦成真 。
祝天天有梦
问候纪总
浩正 , 2004年3月1日
作者:周浩正/台湾长鲸出版社发行人
版权:本文由作者周浩正授权刊发
【刘韧LR:周浩正:写给编辑人的信 两个“i”】编 辑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