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春秋」王安石变法——北宋灭亡的根源或延续的曙光?


引言戊戌 , 上崩于福宁殿 , 年三十有八 。 皇太子即皇帝位 , 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 皇后为皇太后 , 德妃朱氏为皇太妃 。 太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 。
我叫王安石 , 字介甫 , 或许在在世人眼中这是个穷凶极恶的名字 。 元丰八年的某一天 , 我正在家中读书 , 府里下人跑过来告诉我陛下去世了 。 我听后感到大惊 , 心里是有个声音一直告诉我这不是真的 , 陛下才三十八岁 , 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 , 怎么会去世 。
出于这样的心理 , 我连忙问下人是哪个皇帝陛下去世了 , 下人以为我是脑子不清醒 , 直言正是当今神宗皇帝陛下去世了 。 虽然我的心里早就做好了准备 , 但是听闻真的是这样之后 , 我的脑子还是在一瞬间懵了一下 。 我跟下人摆摆手 , 直言我乏了 , 让他先下去 , 让我好好静一会 。

「文笔春秋」王安石变法——北宋灭亡的根源或延续的曙光?
本文插图
图|王安石
我知道陛下是带着深深的遗憾离世的 , 在与陛下的交谈我知道陛下是个有远大理想的好皇帝 。 他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再造汉唐那样的盛世 , 让我大宋成为这世上最强大的国家 。 但是我知道元丰五年对西夏那场战争对陛下的打击太大了 , 他努力这么久 , 却换来了一场惨败 , 是个人都难以承受 , 何况是作为大宋之主的皇帝陛下 。
此时 , 我离开朝堂已久 , 但是还是听闻陛下为此伤心不已 , 意志一直消沉下去 , 想是陛下觉得自己离当初的目标越来越远了 。 或许这才是陛下离世的真正原因 , 他不愿看见赵家的王朝在自己的手上走向衰败 ,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 一、熙宁年间变法初行 , 介甫意气风发
熙宁元年四月 , 我入京受命 , 受到了陛下的亲自召见 。 我一进宫 , 陛下就拉着我的手迫切的问我是怎样看待变法的 , 我预感到我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到了 , 于是向陛下说明我的各方面改革措施 。 陛下听后 , 直言我是可以助他成就大业的贤臣良相 。
陛下也向我说明了他的远大抱负 , 他想再造汉唐那样的盛世 , 我不禁感到眼前这位年轻的皇帝或许是比已故的仁宗皇帝更加圣明的君主 。 因为此番话我也和仁宗皇帝陛下说过 , 但仁宗皇帝陛下听后并没有任何表示 , 虽然我对仁宗皇帝陛下的圣明的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 但是直觉告诉我一个能够接受变法的君主是更加贤明的君主 。

「文笔春秋」王安石变法——北宋灭亡的根源或延续的曙光?
本文插图
图|宋神宗
第二年 , 陛下任命我为参知政事 , 全面主持变法事宜 , 为了有力地推进变法 , 陛下组建了一套新的执政班子 , 这点是令我最感动的 。 于是我走马上任 , 出台了各种改革措施 , 包括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世之法 , 一想到我的政策实行之后 , 大宋就会逐渐改变积贫积弱的现象 , 我都别提有多高兴了 。
但我的变法政策一推出 , 就受到了无数的质疑和谩骂之声 。 他们说我急功近利 , 破坏祖宗法度 , 会导致天下大乱 , 民不聊生 。 曾经帮助我的欧阳修大人 , 甚至是我的好友苏轼都跑出来指责我 , 这点令我非常痛苦 。
但我知道这些只不过是他们的借口 , 他们无非是担心自己长久以来的利益受到损害 , 因为我的变法中有几条措施就是针对他们 , 毕竟他们占有我大宋这么多资源 , 没有一点税都不交 。 募役法(免役法)规定原本百姓按户等轮流到州县当差役的方法 , 改为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 。 募役费用由当地主户按户等分担 , 称"免役钱" , 原本免役的官户 , 僧道户等 , 也缴纳同样的钱 , 称"助役钱" 。
想到这里 , 我便不再犹豫 , 大声与他们争辩起来 , "天变不足惧 , 人言不足恤 , 祖宗之法不足守"这是我对他们的做法喊出的口号 。 好在皇帝陛下也是支持我的 , 甚至在有人反对我时 , 陛下会直接将他罢官 , 我深知不能辜负陛下的信任 , 于是更加卖力地推行变法 。分页标题

「文笔春秋」王安石变法——北宋灭亡的根源或延续的曙光?
本文插图
图|王安石变法
熙宁三年 , 这一年可能是我人生中最意气风发的一年 , 陛下任命我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这就等于让我做了宰相 , 我知道陛下这么做是为了让我放心地去进行变法 。 我也没有辜负陛下的期望 , 在拥有更大权力之后 , 先后出台了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 , 由此我主持的变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之后陛下听从我的举荐任命了吕惠卿、章敦等人一些职务 , 这些人都是我得力的助手 , 我相信他们的加入会使我的变法更加顺利进行 。 二、两次罢相 , 心灰意冷 , 不再入朝
但是我想不到一些变故会来的太快 , 熙宁七年 , 天下大旱 , 百姓流离失所 。 我预感到司马光这老小子肯定又要憋什么大招来攻击我 , 果不其然 , 在朝堂上他们这群人又说是我的变法导致天下大旱 。 我真不明白这群人怎么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 , 他们不去市井上面说书真是屈才了 , 天灾不是人力能够决定的 , 若是我这么厉害 , 他们这群人早就被我用术法解决了 。
于是 , 我向陛下上书 , 言明天灾是一种现象 , 是不能避免的 , 只需派专人治理即可 , 陛下听后也没有治我的罪 。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是我没有想到的 , 监安上门郑侠绘制流民旱灾困苦图献给皇帝陛下 , 指责我的变法是取乱之道 。 我万万没想到这个人也会跳出来指责我 , 因为我曾经看他刻苦读书提拔过他 , 当时对我感恩戴德的样子我还记忆犹新 , 现在却跳出来反咬我一口 。
这群反对我的人能耐也是够大的 , 连我的这点历史都被他们翻出来了 , 看来我以后要多留个心眼 , 说不定我的身边就有他们安插的人 。 我对郑侠的做法痛心疾首 , 不是因为他向陛下叙说我的种种不是 , 主要是因为他想中断光复我大宋的变法大业 , 这点是我的不能容忍的 。

「文笔春秋」王安石变法——北宋灭亡的根源或延续的曙光?
本文插图
图|司马光
这次陛下没有像以往那样坚定地支持我 , 我也产生了一些不好的预感 , 再加上两位太后向皇帝陛下哭诉 , 陛下没有顶住各方面的压力罢免了我的宰相之位 。 说实话 , 这一刻我是感到心灰意冷了 , 我这么努力是为了什么 , 还不是为了大宋能够越来越富强 , 怎么就没有一个人理解我呢?就连陛下都不相信我 , 虽然我知道他是被迫的 。
但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治家 , 我没有那么容易被打倒 , 这些天我也想明白了 , 我不是贪图宰相的职位 , 而是希望有个人来接替我将变法维持下去 。 于是奏请皇帝让吕惠卿任参知政事 , 并请求召韩绛代替我 , 陛下同意了我的请求 , 这一刻我心安了 。 但我低估了人性的复杂性 , 没想到吕惠卿执掌大权之后 , 害怕我会再次回来威胁他的地位 , 于是想借审理郑侠的案件来陷害我 , 让我永远不能翻身 。 好在韩绛在知道这件事秘密召回了我 。
熙宁八年 , 我再次被陛下拜为宰相 , 这次我下定决心要将变法进行下去 。 但是一段时间后 , 我发现陛下不像以往那样信任我了 , 我向他陈述变法事宜的时候 , 他显得十分不耐烦 , 我预感到我可能会失去这座最大的靠山 。 面对司马光这群反对者 , 我们变法派的内部一点也不团结 , 他们想的只是让自己的官位如何变得越来越高 , 所以面对他们之间的相互攻讦 , 我的政策也很难推行下去 。
【「文笔春秋」王安石变法——北宋灭亡的根源或延续的曙光?】
「文笔春秋」王安石变法——北宋灭亡的根源或延续的曙光?
本文插图
图|王安石罢相
经过这一系列折腾 , 我的身心俱疲 , 我向陛下多次进言让我辞掉宰相之位 , 但陛下一直没有应允 。 熙宁九年 , 我儿王雱病故 , 这对我打击太大了 ,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难以言明 , 在这种情况下陛下同意我辞掉宰相之位 。 不曾想到 , 这是我和陛下的最后一次见面了 。 三、魂归元祐 , 变法之利遗后世 分页标题
元祐元年四月 , 这个月我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 , 我有可能连这个月都撑不过去了 。 今年新皇登基 , 拜司马光为相 , 全面废除我和神宗皇帝陛下的新政 。 司马光这老小子 , 除了在政见上面不同 , 其他方面我还是挺佩服他的 , 正如他佩服我一样 。
神宗陛下 , 臣对大宋目前的状况已无能为力 , 望陛下恕罪 。 但臣相信和您制定出来的新政是正确的 , 千百年后世人会理解我们的 , 而您也将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伟大君王 。 依稀间 , 我看到了神宗皇帝在向我招手微笑 , 我仿佛回到第一次陛下召我入宫的地方 , 而那时的我们是多么开心啊 。

「文笔春秋」王安石变法——北宋灭亡的根源或延续的曙光?
本文插图
图|变法失败王安石新政对积贫局面的改变
新政通过“青苗法”“免役法”等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 使得国库积蓄充足 , 有条件进行大的工程建设 。 并且在一定程度延缓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 限制了地主对农民的一些剥削 , 人们生产的热情极大地增加 , 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对商业的一些税收政策 , 规范了市场秩序 , 打击了商人操纵市场的不法行为 , 商业在宋朝时能够这么繁荣 , 与此也有一定的关系 。 王安石新政对积弱局面的改变
新政通过“保甲法”和“保马法”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 改变了宋朝军队长期屡战屡败的局面 , 取得了熙河开边这样的大捷 , 这是北宋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 宋朝军队的面貌在这段时期内有所革新 , 对边防的巩固起到正面作用 。

「文笔春秋」王安石变法——北宋灭亡的根源或延续的曙光?
本文插图
图|北宋军士结语
王安石变法是两宋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 对宋朝积贫积弱局面的改善是有目共睹的 。 但是其变法又
存在诸多弊端 ,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导致北宋社会矛盾的激化 , 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
这主要是因为变法的内容具有很大超前性 , 且变法派存在急功近利 , 内部矛盾重重等问题 , 最后在保守派的打压以及各种因素的作用下 , 变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
参考文献:
《宋史》
《神宗实录》
《续资治通鉴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