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一少年』以食为重,以礼为约,看西周时期的饮食文化


对于食物的追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 , 我们的先人也将饮食看成是头等大事 。 《礼记·礼运》中就有“饮食男女 , 人之大欲存焉” , 把饮食和男女之事看成人最主要的两个需求 , 这也和孔子所说的“食色性也”一个道理 。 可以说对于吃我们的先人是非常看重 , 也在“吃”这个上面进行不断的追寻和探索 。

『长安一少年』以食为重,以礼为约,看西周时期的饮食文化
本文插图
当然 , 对于不同时期的人们对饮食的不同追求也反映出了当时文化特征 。 商人好饮酒 , 故而能从商代墓葬中出土各种精美的酒器 , 一窥当时的饮酒文化;而周人为了警示商人亡国的教训 , 在禁酒的同时将饮食作为第一大事 。 通俗地说就是我们不提倡过度喝酒但我们重视吃 , 吃才是我们的第一大事 。 在《尚书·周书·洪范》记载的周规中提到的八政第一个就是说的食物 。 在《礼记·王制》里提到的周王八政为:食物、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 。 在这里也将食物列为第一政 。 这也可见周王对于民之食的重视 。

『长安一少年』以食为重,以礼为约,看西周时期的饮食文化
本文插图
周王对于食物的重视不仅仅体现在政事上 , 还从官职的设置上来凸显食的重要性 。 比如在西周王室管理机构中设置大量的职位来专门管理食物 , 在《周礼》之中将食官列入“天官” , 暗合了“民与食为天”之意 。 另根据《周礼·天官》中的记载负责西周王室4000多名官员中有一半多是主管饮食的官员 , 可见西周时期王室对饮食的重视 , 而且这些饮食方面官职的设置对以后封建王朝中央官职设置影响极大 , 后世饮食方面官职和机构的设置都能看到周代的影子 。

『长安一少年』以食为重,以礼为约,看西周时期的饮食文化
本文插图
既然西周时期人们是非常重视食物的 , 那么在饮食方面自然也就有一套非常有规矩的礼仪习俗 , 比如说当时人们都是席地而坐 , 那席子是怎么铺的 , 要铺几层?每个人做的前面案子上放肉的鼎是怎么放的 , 应该放几个鼎?这些在当时都有严格的规定 , 一来是显示双方地位的尊卑与否 , 另外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食物和贵宾的尊重 。
席子的讲究
西周时期由于当时人们是席地而坐 , 那么对于席子自然就是十分的普及 , 不论是天子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家家户户基本都有席子 , 但是对于席子铺法却是有讲究的 。 周礼中规定天子用席五重 , 诸侯用席三重 , 大夫用席二重 , 意思就是天子所坐的席子要铺五层 , 诸侯铺三层 , 大夫铺两层 。 而且对于怎么铺席 , 怎么摆屏风等都是有严格的规定 。 所以有“席不正 , 不坐”的说法 。 在西周宫廷里也专门设有“司几筵”这个官职来管理这一切 。
而对于一般的普通百姓来说 , 家里一般只铺一席或者在一席的上面再铺上一席 , 称为“重席” 。 一般下面一块相对尺寸较大 , 称为“筵” , 上面一块较小 , 称为“席” , “筵席”一词就是由此而来 。

『长安一少年』以食为重,以礼为约,看西周时期的饮食文化
本文插图
在正式场合坐位的顺序也是有一定礼节的 , 主人或者贵宾要坐在首席 , 称为“席尊”或者“席首” , 然后再依次而坐 。 坐的时候要双膝着地 , 臀部压在后足跟上 , 不能随便胡乱一做 , 否则会看成是失礼的行为 。
乡饮酒礼
“乡饮酒礼”是西周时期盛行的一种饮食礼仪 。 根据《周礼》记载西周的6乡6隧建制 , 在天子或者诸侯国都近郊的为乡 , 远郊为野 , 乡下面设家、比、闾、族、党、州等 , 一个乡大约为12500户 。 住在这6乡的称为国人 , 在乡中设有乡学 , 供国人子弟进乡学接受教育 。 乡学中的乡大夫在每过三年的正月会设宴招待乡学中的有才有德之人 , 这就是乡饮酒礼习俗的由来 。分页标题

『长安一少年』以食为重,以礼为约,看西周时期的饮食文化
本文插图
【『长安一少年』以食为重,以礼为约,看西周时期的饮食文化】
乡饮酒礼包含了迎请宾客、敬酒、奏乐、旅酬、无算爵、送宾等几个步骤 , 每一个步骤又包含有不同的礼仪 。 比如说在迎宾的时候 , 要有人在庠门(西周时期学校)外迎接宾客 , 经过三揖三让 , 然后迎入庠中堂上 。 在敬酒的环节 , 主人敬宾客酒称为“献”;宾客回报主人之酒称为“酢”;主人先自己饮酒 , 然后再劝宾客饮酒称为“酬” 。 这“献”、“酢”、“酬”一个循环下来称为一献 。

『长安一少年』以食为重,以礼为约,看西周时期的饮食文化
本文插图
乡饮酒礼这种习俗在当时的意义一个是为了分别人们地位的贵贱尊卑 , 比如在敬酒的环节 , 主人对宾的礼仪要有“献”、“酢”、“酬”这些环节 , 而对介则只有“献”、“酢”不需要“酬” , 对于众宾就只有“献” , 就没有“酢”、“酬”的环节 。 因此从不同对象的不同礼仪 , 就可以分出贵贱尊卑 。 第二个是增进主客之间的感情 , 维护西周社会稳定的环境 。 在《礼记·仲尼燕居》就提到“乡射之礼 , 所以仁乡党也” , 这就很直白表面乡饮酒礼的作用可以通过仁爱在增进乡人之间的感情 , 通过乡饮酒礼来稳定社会结构环境 , 营造乡里之间和谐的气氛 。 第三个就是提倡尊老的伦理道德 。 在《礼记》中就提到六十岁以上的人坐着 , 五十岁的人在一旁站着伺候 。 而在《礼记·经解》中也说道“乡饮酒之礼 , 明长幼序也”从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乡饮酒礼中提倡尊敬老人的这种伦理道德 。 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 , 五十者立侍 , 以听政役 , 所以明尊长也 。 六十者三豆 , 七十者四豆 , 八十者五豆 , 九十者六豆 , 所以明养老也 。 《礼记·乡饮酒礼》
周人重食 , 不仅仅是因为饮食是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 同时也是将治国思想融入到饮食文化之中 , 表现在饮食礼仪之上 。 比如说提醒人们要有贵贱尊卑的意识 , 提倡尊老的风气:天子最为尊贵 , 所以做得席子要有五重 , 诸侯、大夫都要以此类减;天子可以有二十六道菜 , 公爵则只有十六道 , 诸侯则只有十二道 , 上大夫八道 , 下大夫六道 。 在乡饮酒礼中 , 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要有三道菜 , 七十岁的人要有四个菜 , 八十岁以上的人要有五个菜 , 九十岁以上的人要有六个菜 。 这些都从饮食文化中体现出了周代以德治国的基本理念 , 而饮食文化体现出的思想观念也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影响深远 , 宴席中的邀请宾客、迎宾、入席、就位、敬酒等等这些程序依然是我们当今重要场合宴会中的基本礼仪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