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斯基】古道西风 粤北的沧海桑田


公元前221年 , 秦始皇为开拓岭南 , 在广西兴安县境内的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 , 运载粮饷 。 公元前214年 , 灵渠开凿完成 , 一条通往岭南的水道正贯通 。 人马和物质可以坐船从长江水系的湘江上到灵渠 , 转入珠江水系的漓江、桂江 , 从梧州进入西江 , 再东行而抵达番禺 。

【科技斯基】古道西风 粤北的沧海桑田
本文插图
秦军占领岭南后 , 秦始皇很快在该地区设立了桂林、象郡、南海等三郡 , 并沿着西江梧州上游段浔江西行直到临尘(今崇左) , 使水道纵横的岭南无所不通 。 秦朝时广东的开发是从西往东 , 人们都是从桂林进入广东 , 走的是西江水道 。

【科技斯基】古道西风 粤北的沧海桑田
本文插图
公元前111年 , 汉武帝刘彻灭南越国 , 原南野县(今韶关)划入扬州刺史部豫章郡(今南昌) , 原阳山县、浈阳县、含洭县、曲江县划入荆州刺史部的桂阳郡(今郴州) 。 而桂阳县(今连州)属于汉朝 , 不属于南越故地 。
汉平定南越后 , 广东的荔枝、龙眼等水果列为贡品 , 每年要定期向朝廷进贡 。 加上新划入桂阳郡的含涯(今英西)、浈阳(今英东及翁源县)与曲江一带 , 人民散居深山 , 距郡治桂阳(今郴州)有千里之远 , 往来非常不便 。 为了解决交通问题 , 公元26年(东汉建武初年) , 桂阳太守卫飒开凿了一条从浛洸(今英德浛洸镇)经乳源至湖南宜章去往京都(今西安)的道路 。
【【科技斯基】古道西风 粤北的沧海桑田】

【科技斯基】古道西风 粤北的沧海桑田
本文插图
《韶关市志》载:西京路"自洽涯(今英德县西)、浈阳(今英德县东)经横石塘、罗坑、凤田岭(今属乳源县)、石角塘、云岩、梅花、罗家渡、老坪石、武阳司至湖南宜章 , 全长500余里 。 因由宜章北上可达西京 , 故称西京古道 。 "
西京古道修建完成后 , 使广东通往中原地区增加一条直捷的通道 , 不少人进入粤北开垦荒地 。 到南北朝时 , 更多中原地区的人口为躲避战乱纷纷进入粤北 , 这里经济迅速发达起来 , 广东的经济中心慢慢从西江流域转移到了北江流域 。

【科技斯基】古道西风 粤北的沧海桑田
本文插图
因北江、西江、绥江三水交汇处而命名的三水
北江流域的粤北山区因为地势较高、气候干爽 , 大量中原人在此开发土地 , 发展农业 。 而当时的岭南气候湿热 , 除了广州以外 , 珠江三角洲是典型的冲积平原很多沼泽 , 沼泽里的死水蚊虫肆虐 , 古人都称为瘴气 , 现在我们知道这是疟疾 , 在青蒿素发明之前 , 这都是致死的病 。 因此来自北方来的移民很难生存 。

【科技斯基】古道西风 粤北的沧海桑田
本文插图
公元589年 , 隋文帝灭陈 , 第二年设连州府 , 府治设在桂阳县(今连州) , 位置北江往上另一支流连江(小北江)的上游 。
隋朝时 , 始兴郡改名为韶州 , 属南海郡管辖 。 唐玄宗天宝年间 , 韶州、连州两州的人口在广东仅次于广州 , 人口总量、增速和密集度都居岭南首位 。
公元716年 , 韶州曲江人张九龄仕途失意 , 回到家乡 , 出入岭南 , 感触于大庾岭路"人苦峻极"的险阻 , 向朝廷请开大庾岭路 。 当时岭南海外贸易已经有了很大发展 , 广州已经发展成为著名的外贸港口 , 粤北已经成了南北交通的瓶颈 。 朝廷令张九龄亲自负责开凿梅关古道 , 古道修通后 , 张九龄撰写了《开凿大庾岭路序》 。

【科技斯基】古道西风 粤北的沧海桑田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从此江西的货物坐船沿着赣江上到赣州 , 转入支流章水继续航行到大余 , 然后靠人力翻过梅岭至南雄 , 再上船经浈江到韶关进入北江 , 再顺北江而下 , 经清远至广州 。
到宋朝以后 , 由于西夏阻隔了西北的丝绸之路 , 加上经济中心的南移 , 海外贸易盛况空前 , 加上围垦、基塘等新兴农业技术出现 , 原本低湿难以耕作的三角洲冲积平原 , 很快成为高产量粮食基地 , 潮汕和珠三角开始崛起 。

【科技斯基】古道西风 粤北的沧海桑田
本文插图
由于珠玑巷是古代五岭南北梅关古道的必经之路 , 无数中原人通过珠玑巷移居到珠江三角洲各地 , 由珠玑巷南迁南海、番禺、顺德、新会、鹤山、 中山、东莞、恩平、广宁、清远、宝安、阳江、增城等地的氏族有73 姓 , 164 族 , 珠玑巷被誉为广府人的故乡 。

【科技斯基】古道西风 粤北的沧海桑田
本文插图
明清以后 , 人们由沿着珠江支流河道往上开拓空间 , 变成了顺着河道往下移民 , 珠江三角洲发展到越来越繁华 , 直到今天仍是中国的重要外贸基地和物流中心 , 沧海桑田 , 曾经的粤北越来越衰落 , 人口稀少 , 变成了珠三角的后花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