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刘鹏:现阶段解封之后 , 大部分的常态化管理措施恐怕还要维持一段时间 。 地铁、公交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交通场所风险较高 , 防控仍需维持较长时间 。
建议政府能够针对不同场所的人员密集程度、流动性情况、承受疫情风险的能力等特征 , 进行差异化等级区分 。
我们都希望武汉能够尽快回归正常轨道 , 但这个过程不能太急 。
文章图片
汉口江滩的高层建筑外墙打出“守望相助”字样 。新京报采访人员陶冉摄【「京报」解封倒计时:武汉该如何迎接解封?】改造:公交和建筑的通风窗户要增加
新京报:为了保障武汉解封后的生活和工作安全进行 , 有哪些是可以改进的?
于安:目前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 以下两个方面是尤其值得进行 。
第一是公共设施的改造和完善 。 我们应当思考 , 怎么提高公共卫生标准 。 比如 , 现在大部分空调公交车的窗子是密封的 , 发生疫情后 , 香港很多公交车已经把死车窗换成了活车窗 , 保证车内的通风 。
现在很多新建筑采用玻璃幕墙 , 通风的窗户非常少 。 一些建筑的电梯触钮都是感知的 , 戴着手套摁不动 。 中央空调的使用 , 也可能将空气中的病毒扩散开来 。
第二是增加对医疗和公共卫生的投入 。 传染病实验室 , 高危病毒实验室、尸体解剖实验室都要抓紧建设 , 过去 , 我们是不够的 , 也不是普遍都有的 。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应对 , 医疗系统很疲惫 , 现在要做必要的休整和补充 。
新京报:除了生活 , 人们也关注医疗秩序的恢复 。
魏晟:解封前 , 我最关注的是需要急救服务的病人和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 , 包括一些需要血液透析以及化疗的病患者 , 因为封城和医院集中处理新冠患者的原因 , 他们的救治受到一定影响 。
解封后 , 这些因封城而延误的病患者服务应当优先恢复 。
新京报:眼下很多医疗队陆续撤离 , 会不会影响对病人的收治?
魏晟:武汉要加强本地防控能力 。 解封前 , 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对病人早发现、早隔离的流程建设以及防护物资的储备 。 人群一旦放开 , 这方面的能力不足 , 是很危险的 。
需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 。 参考其他省市的做法 , 比如上海在117家发热门诊的基础上 , 又增设18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 , 来提高发现病人 , 处理病人的能力 。 医院也应有一套非常有效的感染管控流程 , 处理各类病人的收治 。
新京报:与“非典”时期相比 , 这次疫情防控有哪些进步 , 又有哪些教训需要汲取?
刘鹏:跟非典相比 , 政府在防控的法治化程度、信息化防控、发动群众参与、分类防控方面有了明显进步 。
但在网络直报体系运行、初期风险预警和决策、应急物资采购与分配、吸收市场和社会组织参与防控以及破除防控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方面 , 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 。
我们要优化政府、科学家、社会参与风险决策机制 , 提升专业话语在决策过程中的权威 , 将专家学者参与决策的形式制度化 , 并适度赋权给地方政府进行应急决策 。
文章图片
3月30日凌晨5点 , 北京援鄂医疗队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的最后一个夜班 , 医疗队员在隔离服上写下“谢谢您的热干面”字样 。新京报采访人员陶冉摄关注:“湖北、武汉人对疫情牺牲巨大 , 要消除障碍和歧视”
新京报:解封后湖北省包括武汉的人员流动会很大 , 怎么才能避免地域歧视和恐慌情绪?
刘鹏:首先 , 继续推广健康码的互联互通 , 提升健康码的认可程度 。 其次 , 加强对湖北和武汉务工人员身份信息和隐私的保护工作 , 并对可能出现的歧视行为做好预防和纠正的预案 。
建议武汉政府能够在外来人口入户、子女上学等问题上可以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 让他们成为新武汉人 , 对武汉有更好的归属感和融入感 。
武汉和湖北人为此次疫情作出了巨大牺牲 , 要消除不必要的障碍和歧视 。 湖北地区的风险已经控制在足够低的水平 , 一些疑虑和顾忌是不必要的 , 甚至是有害的 。
新京报:对此 , 政府部门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魏晟:政府需要带头 , 官员带头树立善待湖北人的风气 。 相关用工单位要落实不歧视外来务工人员的措施 , 打击歪风邪气 。
可考虑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 , 树立典型 。 比如 , 某地的政府官员跑到火车站 , 去迎接湖北来的务工人员 , 通过欢迎仪式 , 向民众展示 。 这对于破除各种歧视 , 树立良好风气有较好的作用 。
恢复:希望出台更长期的经济扶持政策
(武汉大学中国新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系主任罗知 , 里昂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卢骏)
新京报:疫情将对湖北、武汉的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 哪些行业冲击较大?
罗知:我们核算 , 在乐观的情况下 , 湖北每停工一个月 , GDP 损失约 3878亿元;在中观情况下 , 一个月GDP 损失约 4784亿元;在悲观情况下 , 这一损失约 5236.36亿元 。
每个行业抗击风险的能力不太一样 , 目前来看受灾严重的是服务业、零售餐饮、教育行业等 。 这些行业的租金贵 , 人工成本高 , 两、三个月不开工 , 现金流就断掉了 , 很难生存 。
新京报:清华北大曾经联合对受疫情影响的995家中小企业做过一个调查 。 结果显示:67.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 , 85.01%的企业最多维持3个月 。
罗知:我们做了湖北企业生存状况的调查 , 在停工的情况下 , 湖北的57.59%的企业最多坚持3个月 。
我们3月20号左右在武汉一个的区里做调研 , 10%的企业已经濒临破产 , 真的很困难 。 政府不可能救得了每个企业 , 也没有那么多钱 。 想救企业 , 最重要的是输血 , “血”就是现金 。 其次是减轻企业负担 , 比如社保免交 , 公积金缓缴 , 减税等 。
新京报:很多企业都缺乏足够的现金流应对长时间的停工歇业 , 该如何解决?
罗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都存在 , 疫情期间更加严重 。 各级政府都出了文件帮助企业融资 , 但做起来非常困难 。
现在武汉市宣布成立一个两百亿的一个纾困基金 , 这个就很好 , 规模上更大一些就更好了 。 不过目前政府的财力有限 ,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策性的金融手段 , 而不是完全依赖于商业性的途径 。
稿源:(新京报)
【】网址:/a/2020/0401/010news246544.html
标题:「京报」解封倒计时:武汉该如何迎接解封?( 二 )